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案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930426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共案语文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说课部分:(一)单元学习目标:1、学习与欣赏中国古代不同时代及不同体裁风格的散文,把握其内存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提高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2、拓展学生散文领域的文学和文化视野,归纳与概括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内涵与特点,领悟其艺术上的完整性与统一性。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熟悉常见文言现象,提高翻译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提炼课题,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二)单元内容及学情现状:1本单元共选6篇古代散文,分为“赏析示例”(1篇)“自主赏析”(3篇)和“推荐作品”(2篇)三大部分,内容主要以唐宋大家典范的代表散文为主,另外还有明清时期的一些典范的作品,文学时期跨度较大;体裁上有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及叙事性散文,层次及形式较为多样。2、从学情看,主要有以下几个薄弱环节亟待提高:(1)古代散文属于文言文范畴,部分学生还存在文本阅读上的困难障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疏通文句基本意义、提高翻译水平、宏观把握课文思脉与结构是前提条件;(2)提要钩玄,概括作品“形”与“神”,是本单元的基础目标之一,从学生的目前情况看,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充分运用散文鉴赏的专业术语表述自己的观点;(3)散文的“气脉”既外化为作者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及结构组织脉络,又内化为学生需通过自己的文化积累、甚至情感价值观念与作品展开对话,如何发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在以前的课堂交流中仍然显得不够充分;(4)未全身心地地投入到对作品的诵读之中,因“声”求“气”方面还较欠缺。(三)教学设想:1、散文单元相较于诗词单元,每篇作品的容量较大,且存在着文言文的基础教学因素在内,在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学习展开活动上需要将能力培养与基础知识识记结合起来,且本单元安排的散文体裁形式多样,因此,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多从“面”上去把握。其中,六国论祭十二郎文体裁特征明确,容量较大,这两篇散文可先由教师导引讲解为主来作为过渡,逐步过渡到学生的分组合作探究阶段。2、“自主赏析部分”的其余几篇散文先由学生课前预习,主要是疏通文句基本意思,然后教师列示鉴赏基本内容,给学生提供出课题,学生进行分组探究,然后课堂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拓宽加深;“推荐作品部分”设计两个目标:(1)照顾高考,以考题的形式打印下发题纲,让学生阅读后进行鉴赏,教师提供出范例答案;(2)学生联系必修部分学习过的中国古代及现代散文,教师提供两篇散文(古代和现代散文各一篇),从散文的两大特点“形散神聚”和“情景(事或理)交融”出发自主探究,以论文的形式上交,教师打分并指出不足。3本单元的总纲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在教学设计中应将鉴赏重点放在把握散文文本的思想感情脉络及各种艺术手法上,尤其是作者所讲的“气”的区别上,这就要求学生在鉴赏前须储备两个基本知识面:(1)表达手法、文章结构、作者情感等方面的文辞术语;(2)预习中疏通诗词文本的基本意义。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文言文基础知识工具。4坚决执行以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宗旨,构筑开放性的教学课堂,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和必修部分的知识链接。共案基本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理解散文文本的基本意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感知作品的“气脉”。(2)提要钩玄,提高筛选并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培养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3)培养多角度、准确并推陈出新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师梳理鉴赏课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2)运用与必修内容链接与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网络等资源,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度。(3)用课堂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用撰写论文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通过理解散文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2)理解不同时期作家因经历和时代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心平气和、从容闲雅、气势充沛、柔转千肠等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二)课时安排:六课时。六国论二课时;伶官传序一课时;祭十二郎文一课时;文与可画郧铛谷偃竹记一课时;其余推荐作品共一课时;论文学生课外完成。教学过程和步骤如下:.第一课时.基本内容:导讲六国论。一、导入新课:提问:请同学们回忆过秦论和阿房宫赋两篇课文,秦一统天下和迅速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六国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然后导入本文。)二、知识储备:1、学生介绍作者苏洵有关情况,教师予以补充。2、本文属于史论性散文,史论文的一般特点是什么?三、引导学生疏通文句,整体把握文意。1、学生诵读全文,注意节奏、气势及情感。2、学生笔译课文第一段,然后交流指正。资料补充及教学札记:3、分小组口头翻译课文第二、三段。4、学生笔译课文第四段,然后交流指正。5、学生共同翻译最后一段,注意纠正错误。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常见文言现象。1、积累本文的重要实词: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暴秦之欲无厌。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始速祸焉。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2、词类活用现象:以地事秦。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李牧连却之。日削月割。始速祸焉。3、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五、布置作业:1、辨析下列近义词的意义。非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觉今是而昨非。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之贤。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得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此言得之。诚不得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其势弱于秦。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2、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分析六国论主旨及结构脉络。一、导入新课:学生诵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二、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1、根据史论文的两个特点,列示本文的论证提纲。2、根据上下文内容,“赂秦”的国家是哪几个?“不赂秦”的国家是哪几个?他们各采取了怎样的策略?作者对六国的态度分别是什么?3、作者提出的正确对付“积威”的主张是什么?联系历史史实,秦国采取了什么反制措施?4、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5、阅读苏辙的六国论比较与本文作者观点的不同。三、归纳概括:1、本文的“气”和“脉”分别指什么?结构上是如何做到“散而不乱”的?2、六国灭亡的悲剧如何进入进入作文素材?四、布置作业:1、预习伶官传序,疏通文句基本意义。2、课外搜集有关对六国评论的文章,拓展视野。第三课时主要内容:导讲伶官传序。一、教师给出下列两首诗: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约过华清宫: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学生概括两首诗的主题及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然后导入本文。)二、学生分组,梳理本文字词句基本内容。1、本文重要的实词: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抑本其成败之迹。夫祸患常积于忽微。2、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三、合作探究:(教师给出下列课题,学生整理答案)1、指定学生列示本文的结构提纲。并指出这样安排结构的精妙。2、结合“思考与练习二”,说说本文是怎样将对比等修辞手法与不同句式综合运用,来突出感情气势的?3、作文素材整理找出本文的格言警句,联系社会实际谈谈对我们的教育意义。四、布置作业:1、预习祭十二郎文,疏通字词,翻译全文。2、将课后“链接材料”译成现代汉语,写在材料夹行处。第四课时主要内容:导讲祭十二郎文一、导入课文: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尤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每个人都不愿意有这样悲楚的人生经历和体验,那么,就让我们通过韩愈祭十二郎文的记述,来感触这段令人心酸的人间悲剧及至纯的人间亲情。二、字词梳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中年,兄殁南方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乃能衔哀致诚。及长,不省所怙,明年,丞相薨。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止一岁,请归取其孥。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口头表述下列句子的现代汉语的意思。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三、分组合作探究:(教师给出下列问题)1、本文把沉痛悼念十二郎之情和琐碎的家事诉说交织在一起,有现在的事,有往昔的事,有未来的事,有回忆中的事,有猜想中的事。试从作者情感和思绪发展方面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段意,列示本文结构提纲。2、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中的千年绝唱。传统祭文的写法是什么?本文从哪些方面予以突破的?请结合课文分析说明。3、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四、小结:1、情感在散文写作中的作用。2、古代散文中“气”的区别。五、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韩愈有关作品或传记作品,进一步了解作家的经历及思想。2、预习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第五课时主要内容:导讲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导入课文:提问:苏轼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师,他还在其它艺术领域有独到的造诣,能说说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予以补充,然后导入课文)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依次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三、课堂欣赏:教师打印下发赏析文章,学生进一步学习赏析文章的一般写法。四、布置作业:1、课外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苏轼信笔挥洒、姿态横生的文笔特点。2、教师发下“推荐作品”赏析提纲,学生课外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