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4新人教版必修.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926244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4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4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4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学习目标导航1、知识目标:掌“书”“过”“步”“矫”“因”“以”等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文中描绘自然景色的语句。2、能力目标: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本文“文中有画”的特点。3、情感目标:领会文中作者对友人的那种深厚感情。,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后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辋川集20首、过香积寺等。王维的诗和绘画相互沟通,苏轼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历代传诵不衰。,作家作品,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依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狂,狂歌五柳前.请体会诗中写景的特点.,这篇散文是王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裴秀才迪,即裴迪,他是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早年曾与王维隐居终南山,互相唱和。后王维得辋川别墅,裴迪成为座上常客,“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宾主咏辋川二十景,各成绝句二十首,这就是著名的辋川集。秀才,唐代对中进士者的通称,后来也是对文人学士的敬称。,写作背景,第1段,告诉朋友,“山殊可过”。先点明自己游“故山”,即蓝田山的时间和环境:虽在腊月但又是一个温和舒畅的日子。接着点明:这山值得游览。遗憾的是你“方温经”,我“不敢相烦”,便自己“往山中”。我们从中感觉出,作者无挚友相伴终是一种遗憾。“故山殊可过”,为下文写景张本。第2段,写冬景。作者游山,是冬天一个有着皎洁月光的晚上。写到了深青色的灞水和清澈的月光。后面写景都是在这“清澈的月光”的映照下所呈现的景。这一段冬景的描写,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有声有色,把一个月下蓝田山写得清幽寂静、高旷淡远。最后一句不是写景,却是写感受:“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这是一个多么潇洒惬意的时刻!而如今朋友未到,这么好的美景也打了折扣。看来作者在赏美景的同时还未忘记朋友,表现他与裴迪间的深厚情谊。,结构网络,第3段,写春景。“当待”,即等到。这一词暗示了下面所写的景物不是实写,而是虚写,也叫拟写,就是凭想像而写。你看,等到了春天,那时的山景更可观赏,草木蔓延繁花似锦,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唱。这里写到了草木,写到了游鱼,写到了白鸥,还写到了麦田和雉鸟。写草木、游鱼、白鸥、麦田都是视觉,写雉鸟却是写其听觉,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写草木、麦田是静景,写游鱼、白鸥却是动景,动静结合。接下来,作者有一问:“倘能从我游乎?”这和第1段“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第2段“多思曩昔”相照应,盛情邀请,共享同游之乐。,结构网络,参考译文现在接近十二月末,峣(yo)山的景物优美、气候宜人,很值得游赏。我知道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归途中)北行涉过灞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波澜在月光照耀下起伏荡漾。还有远山上的树林间有火光忽明忽暗。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村中舂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此时)僮仆都已休息,只有我独自静坐,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待到来年春季,草转青,树萌芽,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小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你能不能与我一起来游赏呢?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然而,这中间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千万不可疏忽错过。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尽言。山中人王维说。,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过故山殊可过人恒过,然后能改孔子过泰山侧还,不过三十日步步仄径,临清流也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矫白鸥矫翼,露湿青皋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矫枉过正,一词多义,名词,书信,名词,书籍,动词,写作,动词,过访,游览,过错,这里活用为动词,犯错,动词,经过,动词,超过,动词,走过,名词,脚步,名词,举足两次为一步,动词,举起,动词,假传(命令),动词,把弯曲的东西弄直,这里引申为纠正。,因驮黄檗人往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不如因善遇之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介词,凭借,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经由,介词,趁机,介词,因为,由于,介词,用,介词,因为,由于,动词,以为,认为,介词,凭,靠,语气助词,表时间,连词,相当于“而”,字词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过:越过B足下方温经。方:正在C村墟夜舂,复与疏相间。间:疏远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矫:矫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C(1)步仄径,临清流也(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1)因驮黄檗人往(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解析:A“过”,过访,游览;C“间”,夹杂,交错;D“矫”,举起。,解析:A两个“相”均为偏指一方的指代性副词,可译为“你”。B两个“发”均为“生长”义。C第一个“临”,走到;第二个“临”,面对。D两个“因”均为介词,凭借。,B,C,思考,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2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山中人”?而在”非子天机清妙算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天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为何这样说?,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像第1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第2段对往昔的回忆,第3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既指出诗人所在位置在山中,又说明自己的隐居生活,自己住在山中.而”天机妙算”,指的是性情之远,超尘脱俗.这也是对朋友的高度赞许.是因为他想提醒朋友春游的趣味.这将加重恳切相邀之情和诚挚相知之意,3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4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王维的书信可以说是书中有画,书亦如诗。,写作技巧1、语言的音韵美。这篇散文可读性很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在运用语言上的特色,尤其是大量运用四字短语。从四字短语本身的组成来看,就带有很强烈的音韵色彩,汉语的抑扬顿挫在四字短语中表现的最明显。在本课的写冬景和春景的两段,几乎全用四字短句,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冬末春初美妙的自然景色。我们看:“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几句写冬景的语句除一个五字句“夜登华子冈”,其他全是四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2、动静相间,充满诗情画意。这篇短文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作者将山水、月色、林火、村落、犬吠、钟鸣等景物融为一体,写出了冬日清幽寂静、高旷淡远的迷人景色,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刻画,动静相间,充满诗情画意。第三段,作者又将草木、游鱼、白鸥、麦田和雉鸟等景物融为一体,写出了春天的生意盎然,这里也有动景,也有静景,也是动静结合,仍然充满诗情画意。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篇散文也具有诗的韵律,画的美感。我们应体味作者称为“有深趣”的那种诗画意境。,阅读课文回答16题1.“故山殊可过”中“过”义与下列哪项相同?()A.颜回有不贰过之德B.过故人庄C.农夫、渔夫过而陋之D.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3、下列哪句的季节与本文所写的季节相同()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C岸芷汀兰,郁郁青青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借短信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C“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以下六句,作者运用诗的语言,采用动静互为烘托的艺术技巧,描摹出一幅山村春色图,可谓是文中有画。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5.写景状物最忌单调平板,故作者常以“动”、“静”对比笔法,使文字更具情致,下列句子哪个属于这种类型()A.此时独坐,僮仆静默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C.北涉玄灞,清月映郭D.深巷寒犬,吠声如豹。6熟读了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哪一选项化用了本文中的语句?A.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B.将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渔火村灯,与白月相上下,沙明山净,犬吠声如豹。(王思任剡溪)C.众山束水,如不欲去,山容殊闲雅,无刻露态。(袁宏道游桃源记)D.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王质游东林山水记),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题。汲黯字长儒,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急,复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故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臣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憨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己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人失火,屋比延烧比:紧挨着B、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振:通“赈”,救济C、黯耻为令,病归故里病:生病D、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内:朝廷内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以庄见惮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荆柯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淤期C、列于九卿得复见将军于此D、公卿借为黯惧父母宗族,皆为戮没9、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使黯往视之称代前文的“东越相攻”B、上贤而释之称代“汲黯”C、择臣史而任之称代“择臣史”D、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称代“田蚡”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汲黯处理问题灵活机动的一组是()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治官理民,好清净,择臣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A、B、C、D、,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汲黯为人正直敢言,“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尽管出任地方官,也仍然上书直陈皇帝的过错,招致皇上的大怒,“变色而罢朝”。B、就是要求他们匡正数过,尽管自己官职低微,并非公卿,但也不应因爱身而使朝廷受辱。C、汲黯为谒者,经常代表皇帝出巡各地所到之处,都极力维护皇帝的尊严,宣示皇上的恩德,因而即使“矫制”,皇上也并不怪罪。D、汲黯为地方官,遵奉黄老之说,崇尚无为而治,自己从不理事,事无大小,一切凭借手下人处理。由于方法得当,“岁余,东海大治”。12、将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_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_,1、B(A犯错,B造访,C经过,D错。)2、B(A“景气”古:景色,气候;今: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B“足下”古今意义相同,均是对别人的敬称,现不常用。C“静默”古:指入睡;今:指不作声。D“天机”古:天性;今:一般指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3、A冬季(柳宗元江雪),B秋季(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C春季(范仲淹醉翁亭记)D冬季(欧阳修醉翁亭记)4、A(写春景是虚写)5、AC均写的是静景,B写的是动景,D既有静景(深巷)又有动景(狗吠),动静结合。6、(B化用“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水远火,明灭村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7、C病:托病8、D介词“替”;连词“被”9、D称代“汲黯”10、B11、C(A项“尽管出任地方官”不对,位在九卿之列;B项“尽管自己官职低微”错,“公卿”官职不低微;D项“自己从不理事”错,改为“亲自处理”)12、河内郡有一万多户穷人家遭受水、旱灾,穷得父母把孩子杀了吃。您内心欲念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能效法到尧舜的伟大治绩呢?,重点文言虚词积累:于1对,对于。例:贫者语于富者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2在。例: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乃设九宾礼于庭。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3与,跟,同。例: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燕王欲结于君。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4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从径道亡,归璧于赵。5从,自。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在.方面。例: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7比。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8被。例:君幸于赵王。受制于人。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9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10向。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11给。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于是1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3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4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5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6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于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却在这里撞见。于是乎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古汉语知识积累: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先看看下面的例句:(1)毋吾以也(2)不吾知也仔细看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有共同特点,一般都有否定词,二是它们都有代词“吾”,且这个代词放在“以”“知”的前面,如用现代汉语表述可译为:(1)不要认为有我在这儿(就不敢说)。(2)没有人了解我呀!这类句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再看例子:(1)大王来何操?(2)沛公安在?这两个句子也有共同特点,都是疑问句,且都有疑问代词“何”“安”,且在“操”“在”的前面。用现代汉语可译为:(1)大王来时带了什么?(2)沛公在哪里?我们可总结为: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即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这是宾语前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3、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4、“之”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宋何罪之有?“有”为动词,作谓语,“何罪”作“有”的宾语,“之”为助词,不需要翻译,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可译为“宋国有什么罪呢?”。5、“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如:唯余马首是瞻。“瞻”是动词,作谓语,当作“看”讲,“余马首”则是“赡”的宾语,“是”为助词,放在宾语后面,使宾语提到动词之前,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是古汉语中典型的“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可译为“只看我的马头(所向而行动)”。再如:现代汉语中的“惟利是图”“惟命是从”。以上是宾语前置中常见的几种形式,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