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92000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现场观摩会学习体会高村镇中心小学 张 顺此行到重庆、成都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现场观摩会,聆听了9堂报告,参观了7所学校,接受了最新“教改”思想的洗礼,身临其境地体验了新世纪的“课改”,感受了充分体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学校教育。“核心素养”、“关注差异”、“学生本位课程”、“课程群”“未来课堂”等新概念词语触动我们的教育神经。当我们的教改教研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宫中徘徊时,这次参观学习真可谓是给了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的报告,犹如春风拂面,而又精辟入理。她娓娓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教育的执着;她带领教师团队课改的勇气和担当,让我们由衷佩服;她轻松驾驭教师团队的真诚和巧妙,让我们拍手叫绝。她告诉我们“教改不唯上,教改不唯名,教改只唯实”。“五大课程”、“课间没有铃声”、“弯月形的课桌”无不彰显谢家湾小学“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育人理念。刘校长用“六年影响一生”诠释了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作用,“教育即影响,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世界的相遇。”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以生为本”的体现。“没有谁愿意天天被教育”,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离得开“影响”,所以教育其实就应该是龚春燕院长说的“教育就是熏陶”。龚春燕院长的报告精深博大,体现了精湛的专业素养。他深度解读了中央十八五中全会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方向,教育要创新发展,教育要绿色发展,教育要开放发展,教育要协调发展,教育要共享发展。还介绍了十三五教育规划和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关于教改的信息。他指出了课程建设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指出了课程改革的路径:课程规划课程核心适合学生学校文化。课程改革就是要由过去学科知识本位课程向学生发展本位课程转变。学生发展本位课程的课程观是:1、学生不是课程和教学的工具,而是课程教学的主人;2、为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发展本位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服务的,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龚院长从核心素养的内涵、维度、功能、价值取向作了深刻而全面的解读。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外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估体系,如PISA评估体系对关键能力的评估:1、学习与创新的素养;2、数字化素养;3、职业与生活的技能;4、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听了这个报告,我怀疑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多少未来眼光,我们培养的孩子能不能顺应二十一世纪的需求。走进谢家湾小学,首先感受到的是谢家湾小学“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育人理念,着实体现了“以生为本”教育工作出发点。顾老题写的校训“六年影响一生”和校名,字体灵动潇洒。谢家湾小学的主题文化包涵行为文化、价值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无不体现着这所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墙上展示着谢家湾小学丰富多彩的活动,朵朵合唱团给我们的印象尤其深刻,2011年朵朵合唱团与宋祖英同台演出。他们组建了多个学生社团,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同时为培养学生特长搭建了平台,有舞蹈队、管乐团、书画社、田径队、民乐团、棋社、机器人俱乐部等,都以“朵朵”冠名。看到这些,不由得你不相信这里的孩子真得能像梅花一样朵朵盛开,争妍斗艳。今天是周一,我们来到谢家湾小学,正赶上他们的升旗仪式。教师统一着装,师生劲头十足,先是升国旗,出旗、奏乐、齐唱国歌,再升校旗,出旗、奏乐、齐唱校歌,嘹亮动听的歌声在校园里荡漾。接着值周教师总结2016年春季“精彩体育节,快乐中国梦”体育节活动,表彰了优秀运动员和团体。最后值周教师通报了上周“文化礼仪卫士”的巡察情况,并对优秀中队进行表彰。我们还参观了谢家湾小学的社团活动室,社团活动室里展示了学生作品和成果。之后,我们跨过一条公路,来到了华润谢家湾小学,据了解这是一所私立学校。我个人认为这就是谢家湾小学的拓展版。这里的硬件条件更加优越,谢家湾小学的创新教育模式在这里得以成功复制并升级。这里的老师热情主动地参加教改,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十分突出。老师的工作态度不是常见的“要我做好”,而是“我要做更好”。只有教师敬畏自己的职业,才会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谢家湾小学最吸引眼球的是“小梅花课程”,刘校长带领她的团队大胆创新,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高度融合,整合成“五大课程”,分别是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子课程中有语文漫道、科学探秘、数学乐园、英语交流、艺术生活等。“小梅花课程”体现了“一切有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一切有目的的影响都是教育”的课程视野。“小梅花课程体系”的特质:1、课程内容的整合;2、课程时间的整合;3、课程要素的整合;4、课程主体的整合。各大课程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核心素养目标。我们认真聆听了谢家湾小学五位课改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大课程的核心理念、课改历程和实践操作,这样大力度的课改真让人震撼。4月1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珊瑚实验小学,学校正在开展“春季运动会暨创意嘉年华”活动。我们参观了他们科技创意馆和体育专项训练基地。科技创意馆内师生们正在全身心投入地做各种科学制作,主持人一位男学生,大大方方、有条有理地向我们介绍了各个制作小组的活动开展和作品成果。体育专项训练基地在一个风景优美,充满童趣的山地公园里,这里有风车、有气象站,还有各种奇花异木。珊瑚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珊瑚最红”是学校办学的底色。“红”的内涵:风气最纯正、教师最优秀、学校最出色。“孩子最亲”是学校的办学亮色。“亲”的内涵:最愿关爱孩子、最会亲近孩子、最能发展孩子“,亲近孩子最核心的是亲近孩子的需要,具体指“亲其身体、亲其情感、亲其思维”,是终目的是实现孩子的“快乐成长”。他们的育人理念是“教育,从亲近孩子开始。”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善于学习、趣于生活、勇于创造、亲于做人”。学校以育人目标为中心,分解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善于学习”分为学习兴趣、方法、习惯、能力四个方面;“趣于生活”分为热爱生活、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学会审美四个方面;“勇于创造”分为有好奇心、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实践四个方面;“亲于做人”分为国家认同、责任意识、善于合作、诚实守信四个方面。珊瑚小学的亲亲教育主要体现在“亲亲校园、亲亲课堂、亲亲课程、亲亲德育、亲亲教师团队”。珊瑚小学在落实国家课程校本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课程体系,做到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本质化、文化化、学材化、本土化、生活化”,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4月19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站在人和街小学校门口,前面是人字形校门拱顶,左下方刻着校名的方台上伫立着一方石印,石印上刻着篆书体的“人和”二字,红底白字,分外显眼。校门右墙上镶嵌着人和小学标志。校门大气而且寓文化于建筑中。据肖方明校长介绍,学校的主体教学楼是“H”形的,正是“和”字拼音的大写打头字母。学校创办于1943年,2009年重建学校时,就已经全面融入了学校的办学理念。2013年9月,学校与瑞安集团合作,在“重庆新天地”开办了“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这是一所有70多年历史的学校。走进校门,左边摆列着100个不同字体的“和”字,体现了学校的主题文化“和”文化。右边是校树黄葛树。当时,操场上热闹非凡,原来他们正在分年级组开运动会。三、四年级学生正在露天运动场上进行各项体育比赛。我们随着讲解员边走边听边看,文化墙上展示着人和街小学的校歌两条江在身边、天地人和赋、办学格局和学校吉祥物清风白鹤的介绍等。人和街小学以“人和为魂,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两江融聚,人和教育”为主题文化。他们的校训是“海纳百川,和衷共济”,营造了“居儒典雅、身正学高”的教师文化和“品德高尚、睿智灵动、强体健魄、尚美惟新”的学生文化。通往校史馆和“化龙居谷”的两条小路中间的一片空地上,摆着四方形石板座垫和古时的书案,背景是石刻竹简,这是“杏坛讲学”孔子讲堂,但是这里没有孔子像,这是为什么呢?肖校长风趣得解答:孔子去新校区讲学了,今天不在家。其实寓意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像孔子一样德修大道,学有大成,然后就可以在这里讲学。沿着通往“化龙居谷”的小路前行,小路右边是绿化带,左边围墙下的空地,修整成一畦畦的菜地,种着大葱、土豆、油菜等农作物。这里是种植园。走完小路,就来到了“化龙居谷”其实是一个地下体育中心,一个宽敞明亮的运动场,低年级的孩子们正在这里开运动会。出来就到了校史馆、和人教育博物馆和两江艺术长廊。校史馆规模很大,足有一个篮球场大,展示着学校从1943年到2013年的发展历程,并以每十年为节点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办学成果,地面拼出了长江的地图图形。人和教育博物馆里有文字博物馆等。两江艺术长廊展示着师生书画、雕刻、手工制作等作品,展馆中摆放着一条条正欲扬帆远航的木船,木船里摆放着作品和证书,墙根下摆放着纯天然的长江石。校园内建筑和谐优美,文韵浓厚,“人和秦韵”、“鹤唳惊涛”、“化龙居谷”、“杏坛讲学”、“两江融聚”、“硕果盈香”、“竹篁箐露”、“红岩朱窗”构成了人和街小学的“人和八景”。人和街小学注重学生德育创新,学校组织一年级学生入队仪式在附近的红岩馆进行,让学生从小接受真切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年级段到不同红色文化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二年级到解放碑,三年级到白公馆,四年级到渣滓洞,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不断加深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人和街小学围绕“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人和特质少年”的育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建立了“人和六质课程群”,分别为和德课程群、和健课程群、和雅课程群、和理课程群、和美课程群、和融课程群,创新构建了“和声课堂”。人和街小学提出的“人和特质”即“和德、和健、和雅、和理、和美、和融”,而相应的六大素养则主要通过六大课程群来培养,六大素养分别为:道德素养、健康素养、科学素养、人际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人和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育人体系和文化体系。4月21日上午,我们慕名来到了成都杜甫草堂旁的草堂小学。校门边的杜甫雕像、墙上刻着的杜甫诗歌,让我们一到校门口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诗意。草堂小学的校徽、印章、校训都充满着诗意,学校的校训是“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校徽的寓意是“人文草小”,诗的解释是“人谓浣花好,文宗百代高。草堂留圣迹,小学传大道”。家长寄语也是一首诗:学子与杜邻,应有诗圣品。才能上一层,配谓小学子。校园地面的石板、走廊的墙壁、教室、办公室、展览室、台阶、石雕诗歌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几座茅屋、一条茅屋走廊巧妙地点缀在校园里,不正与草堂一脉相传吗?这就是草堂小学的诗意校园。草堂课程也是诗意课程。草堂课程的建设理念是“自然生长,固化整合”。他们用“课堂+诗歌”的模式展开课改,如数学诗歌课、音乐诗歌课等,还设计了周课每周一节国学课,按年级梯度发展安排国学课程,学习模式多样化,有读、演、写、论;设计了月课二十四节气的表演、国旗下讲话、童话表演、仰止诗歌教育联盟、草堂现场诗歌活动等;设计了年课诗歌闪读活动、正月初七的杜甫祭祀活动、诗歌原创比赛、蜀绣课程等。草堂小学让学校文化和草堂课程长成了一棵诗意的“大树”。4月21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成华小学。一进校门就看见六个金色大字“爱相伴,美相随”,这是成华小学的校训。他们的办学理念是“美浸生活,美润人生”,办学目标是“办一所用科学启迪智慧,用情感润泽心灵,用艺术陶冶情操的小学”。成华小学的学校主题文化就是“美”,校门口有一个充满创意的“美”字。校歌是美韵校园。学校门厅的左边是一个中国结,中间一个大大的“美”字,背景是各种书体的“美”字;门厅右边有一个石刻浮雕的“美”字,周围的字和中间的“美”字构成各种美的内涵。往前面是高大的“华夏门”和造型优美的“华夏第一龙”,寓意是雕塑借鉴“华夏第一龙”的造型,正是“成”字拼音的首写字母“C”。右侧通向操场的朱红色繁体“华”字造型门,即“华夏第一门”,与校园入口处的“成长门”遥相呼应,包含“成华”二字。成华小学的尚美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倡导的是尚美意识、尚美能力、尚美行动。尚美课程的基本框架由尚美基础课程、尚美主题课程、尚美空间课程组成。学校开展了众多的社团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华小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精细化管理,用宿强校长的话说就是要做到:流程统一,方法统一,目标统一。成华小学的课堂是活泼的,也是规范的。学生的上下课礼仪,课前准备都很规范的。那堂彝族漆器手工制作课,上得非常生动,不但让学生动手动脑,拓展了视野,也让我们大开眼界,校本课程是大有作为的。4月2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绿意盎然的棕北小学。棕北小学的校训是“博文守礼”,学校的育人理念是“绿意浸心,七彩化德”,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绿色教育,未来课堂”,学校的育人标是“培养智慧灵动的现代儿童”。学校的主题文化是“绿”,棕北小学内的绿色走廊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绿”文化:绿之源、绿之润、绿之德、绿之修、绿之行、绿之踪、绿之师、绿之课,绿理念、绿未来。学校到处彰显着绿色的生态文化,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电子屏人像签到机、走廊上的3D成像投影机、公共电子阅读系统都在诠释着棕北小学对绿色的崇尚和理解。特别让人震撼的是棕北小的未来教育体验中心一个像太空仓似的教室。正前方弧形的超宽电子显示屏,教室四周的显示屏上可即时呈现师生上课的情景,全方位的摄像机轻松地完成了信息的采集和传递。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堂从未看过的课堂“私人订制”,小创客的非凡表现,让我们惊讶不已!这堂课由四位老师分工协作完成,分别是主讲、主持、理论点评、操作点评,是棕北小学的4112教研小组成员。林家锐校长构建了“六大课程”助推未来创客的培养,他说,好的课程就是学生的高速跑道。“六大课程”分别是开发科学创新实验课程、开展创客社团课程、研发艺术拓展课程、引进“未来科学家”课程、开展家庭创客工作坊、策划绿色产品推介会。“六大课程”的育人理念是动手、宽容、无畏、求知、开放、协作、敏捷。林家锐校长说:“未来虽遥不可及,但可以大胆去猜想,勇于去挑战,努力去实践,我相信在未来学校的建设道路上遇见未来的教育!”这次西南之行,真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七所名校主题鲜明的学校文化、科学先进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超前创新的课程改革,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