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全).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88965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美术教案(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初中美术教案(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初中美术教案(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七年级上 一,你、我、他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 ?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 相关资料等。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 -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课 型 : 造型 表现教学目标 :?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 :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教学难点 :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教具准备 :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学具准备 : 绘画工具等课 时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 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板书:)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1、蒙娜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2、凡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4、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5、 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六、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七、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交流导入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3、欣赏罗中立父亲。三、授新1、看“图”写“话”? 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 Q像。? 学生仔细观察、体验。? 各小组任选其一,写 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 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2、看“话”画“图”? 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一幅人物肖像画。( 3分钟左右)肖像描写: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教师进行点评。3、表现方法结合图例,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如有学生了解的,请学生向其他学生作介绍)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 出示漫画作品。? 学生自己体验、讨论。? 说说漫画的特点(夸张)。5、特征的把握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四、创作表现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仔细观察人物特征。? 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 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五、引导评价? 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能否将人物特征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被表现的人物(同学)是否满意?? 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同学和老师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教学效果我认为,一节课上得好坏,关键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主要看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紧紧地围绕“联系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大的内容:一是描述特征,从描述身边同学的特征、描述自己的特征到描述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相互的描述中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二是分析人物特征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的,在这一环节上,我把人物的表情和脸型作为重点,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对此有充分的了解,为画肖像画作好准备。这在学生画肖像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是感受画家是怎样表现人物特征的。这一环节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讨论,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大肖像画进行临摹。四是尝试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将难点分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之前对人物特征的了解、人物头部比例的“测量”、人体比例、结构的了解等等,这样学生在画肖像画时就觉得比较容易,也能将人物特征表现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课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刚开始时,我就以游戏(猜猜“他”是谁)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我让学生说说“我”自己的特征、表演人物各种表情等,另外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世界优秀美术肖像作品让学生欣赏,展示学生临摹、创作的肖像画,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本课的要点。当然本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需要在以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二,我的故事一 课题:我的故事二 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美化环境、生活,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互相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卡通画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欣赏与创作中对所学知识的渗透理解。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练习、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增添学生的幽默与智慧,激发学生寻找生活的神奇与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四 学习资源多媒体电脑、学生自备卡通画书、课本。五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前后单元知识联系:对上单元学习的你、我、他的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回顾以及和本节课学习的卡通画进行对比,引出对卡通画的介绍。 播放卡通片巴布豆结束后提问提问: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这部卡通片?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提问:该卡通片在表现人物的各种形态上用了什么特殊手法?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同学们刚才回答的正确与否,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卡通片后在来告诉大家。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卡通画书,仔细分析。总结:卡通画的特点夸张变形、生动幽默、语言简洁、色彩鲜艳。材料:夸张变形是卡通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能使画中的人物(或动物)的特征更加鲜明、更加典型且富有感情,并有着加强叙事和传情的效果,它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意识地摆脱自然的束缚,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使原形得以突变,从而创造出形式美、理想美的艺术形象,并使其更新颖、更别致、更独特也使所描述的动画故事扣人心眩。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夸张是卡通画的灵魂。 教师示范在做卡通形象设计时,可以从某个局部入手进行夸张,例如:鼻子、眼、嘴、头发等。设计好形象后在来进行表情的设计。学生练习 设计一个卡通人物形象并表现他(她)的高兴、痛苦、愤怒、疲倦的表情,老师巡回辅导。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 作业完成请两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在下列评价项目中以“”的形式呈现。有想法有个性有特点有情趣有影响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卡通画”与学生的情意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三,向日葵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分两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第一课时:启发、引导与体验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欣赏,侧重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表现自我的关系。第二课时:活动课,运用不同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笔触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一、组织教学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 (1)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分钟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提问: (2) 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 (2 分钟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 色彩的心理效应1 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a 红、橙、黄b 蓝、绿、紫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 分钟 )2 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0 分钟 ) 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 ( 红、橙、黄、绿、蓝、紫 ) 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举例:欣赏课本 12 页农民画猴子吹号。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 (3 分钟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 ( 红运 ) 、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3 分钟 )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农民画猴子吹号,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民间艺术的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并了解我国民间绘画的用色特点。3. 运用电脑,改变猴子吹号这幅画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 ( 图略 )提问:色调改变了,画面的气氛有没有变化 ? (2 分钟 )利用电脑的优势,加强直观感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4 。展示课本 11 页色彩搭配的图片。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 (5 分钟 )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5 展示课本 11 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 (2 分钟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6 欣赏(1)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 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2) 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 (6 分钟 )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1 分钟 )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点。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7 课堂活动(1) 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第一首: 丰收锣鼓第二首: 二泉映月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 (8 分钟 )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 ? (2 分钟 )(2) 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让学生准备。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 (2 分钟 )美术与音乐、美术与文学的整合。新课标指出: “自然和社会有着一些共通的规律和法则,通过跨学科的联想教学,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对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在课堂中的巧妙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多方面去体验并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活动课 (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1 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 (3 分钟 )2 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文学作品片段。投影仪分别打出四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表述对四季变化的情绪感受。(7 分钟 )3 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4 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多媒体电脑连续播放四季的景色,给学生提供参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0 分钟 )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学生的视、听、想等立体感官同时产生作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1) 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寂寥、悲凉的色调。 (2) 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5 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作业完成,通过实物投影仪,请两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分析:说明四季给自己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采用这些颜色、笔触来表现。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在下列评价项目中以“”的形式呈现。 (5 分钟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目的: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评价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认识。并通过色彩、笔触去体会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色调色彩搭配画面结构笔触个性课后总结及改进计划: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欣赏、练习,中国学习联盟都能体会到不同的色彩笔、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但不足之处是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发现: (1) 学生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化的东西太多,如:春就是一片绿,夏就是一片红,秋就是一片黄等。缺乏创造性。 (2) 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驾驭色彩的能力不强,因此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画面色彩、笔触都比较单调,缺少变化。针对以上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多欣赏一些中外绘画名作,从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四,梅竹精神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4 课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知识技能目标1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3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 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中国学习联盟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教学方法: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引入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 生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 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 ( 情境导入激趣 )二、赏析、探究( 一 ) 赏梅: ( 多媒体展示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 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活动一:( 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 )生长习性颜 色形态特征欣赏与描述: 1 梅花的生长习性 ? 它有哪些颜色 ?2 梅花的形态特征 ? ( 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1 。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2 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 )( 二 ) 咏梅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 展示咏梅诗词:毛泽东词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 )( 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 )咏梅 ( 毛泽东 ) 梅花 ( 王安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墙角数枝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遥知不是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为有暗香来。活动二: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 ? 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 ?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教师让学生吟唱,活跃课堂气氛 )( 师生互相交流,用诗词来感受梅花的个性,用影视金曲来诠释梅花的象征性 )*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 ( 教师简介 )( 师与生一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到高潮 )( 三 ) 画梅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 ( 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 )活动三: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 说说你的想法。 ( 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 )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 !( 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 )三、体会、实践1 认识文房四宝。2 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 ( 教师演示 )传授小知识点: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用墨:干、湿、浓、淡等。( 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笔墨,为画梅做好前期准备。 )四、展评、拓展1 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2 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 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借助梅花的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独立完成一幅梅花创作。教学重点: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的韵味,用生动的线、形,在宣纸上画出高洁挺拔的梅花形象。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国画用具等。学具准备: 自制小册、小报、国画用具、课本等。教学过程:一、讨论、引入1 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成册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小报;2 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老师予以充分肯定 ( 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 。二、体会、实践3 线条的疏密。4 花瓣的聚散和朝向。5 勾花与点花。( 二 ) 教师演示,学生体会。( 三 ) 多媒体展示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及画家作画的精彩过程,学生再次体会笔墨的特点( 通过欣赏大师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摩画梅的方法,感受到画梅的乐趣。 )( 四 ) 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 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亲自体会画梅的乐趣。 )三、展评、讨论展示部分国画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评价建议:1 构思有什么特点 ?2 用笔用线是否流畅、大胆 ?3 笔墨韵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 通过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师:“以物寄情”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 同学们还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呢 ?( 生答 )* 梅之佳友: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师:同学们知道有关这些花卉的画家吗 ?( 生答 )( 多媒体展示部分佳作 )( 由梅花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 ! 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外练习,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尝试画一画这些题材。我会把同学们的这些画作举办一个小型画展,大家有兴趣吗 ?教学拓展:* 熟悉对象对所画对象仔细观察, 了解它的生长规律和组织形态,可让中国学习联盟胆作画,反复体会。* 借鉴传统中国绘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初学者要多看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让学生多搜集名画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 重视书法练习古人曰“书画同源”, 因为中国绘画精神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笔性的了解。* 提高艺术修养中国古代文学及诗词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宝库,它与“四君子”画交相辉映,让学生上网搜集与“四君子”有关的文学、诗词、散文等,汇编成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教学参考资料书籍:国画梅兰缪宏波编著网站: www.qdmynet.com “青岛梅园”附:梅花三弄内容简介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 ( 约 414 466) 梅花落解题称,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宋代尚流传。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 ( 清周显祖编, 1820 年刻本 ) 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 ( 清秦淮瀚辑, 1868 年刊本 ) ,其节奏较自由, 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区出现的旋律,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符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接着便是乐曲。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跃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主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氛,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这段曲调在音调和节拍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并连续用八度大跳的灵活手法,使旋律线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结合演奏上采用刚劲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云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在紧张的情绪表现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尾声的乐曲渐渐平稳,不断飘出袅袅余音。它运用调式属音下行向主音过渡,然后稳定的结束,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五,花圃课 题:初一课改实验教材花圃自编教案制 作 人:深圳市布心中学 王婧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单元目标;1. 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2. 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3. 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4. 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5.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教学评价:1. 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2. 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设计构思: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教学要求: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教 案 部 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预习、交流)对学生提出四个问题:1、每年春节来临之前,在我们深圳的爱国路上都会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你知道是什么吗?2、花市上有很多漂亮的花,你能说出几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同学们说了几十种花卉的种类,可是我们的地球那么大,花卉的种类我们恐怕一天也说不完,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3、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4、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花卉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A、简化归纳 B、添加组合 C、夸张变形 D、分解构成 E、象征寓意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C、黑白或单色图稿(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四、课堂小结: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播放第一张幻灯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变花瓣 拼花圃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请看投影屏(播放第三张幻灯片)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A、描稿 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B、 镂刻 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C、漏印 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 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四、课堂小结: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六,和平鸽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6 课本课概述: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平面设计招贴画的一般规则。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现代文明的一个层面。公益招贴是其中种,本课以公益招贴为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关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设计中将本单元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和平为主题,联系实事,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这一标志性形象。通过欣赏描绘的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和平题材,展示和平题材招贴画,注意图形选材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的联系,具体观察图形大小、位置、色彩的处理,并尝试改变招贴画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或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