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井巷道支护技术设计专题报告

上传人:Q145****609 文档编号:12883317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7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深井巷道支护技术设计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浅析深井巷道支护技术设计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浅析深井巷道支护技术设计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深井巷道支护技术摘要: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开采正经历着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深部矿井逐渐增多。影响巷道稳定性的因素也随着增加,深部巷道支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深部巷道矿压特点、变形规律、巷道破坏机理、围岩影响因素以及巷道支护技术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深井巷道矿压的控制应该着重考虑巷道的优化布置和改善巷道的支护形式,充分发挥以锚杆为主体的新型支护以及锚喷、锚索、锚网等联合支护形式。关键词:深部开采;矿压显现特征; 支护技术The Analysis of Roadway Supporting Technology in Deep Roadway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deeper and more complicated the coal mining becomes, which results in increasing of deep mine gradually.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roadw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people pay to deep roadway supported problems.In this paper, through of theoretical researching of deep roadway mining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deformation law, roadway destruction mechanism, factors affecting surrounding rock of roadway and supporting technology of roadway,I put forward that the control of deep roadway mining pressure should take it into consideration of roadway optimum arrangement and improving the roadway supporting form,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new support taking rockbolt supporting as main body and bolting, anchor and anchor nets etc combined support form.Keywords: Deep mining Mining pressures appearing characteristics Supporting technology0引言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开采正经历着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深部矿井逐渐增多。影响巷道稳定性的因素也随着增加,深部巷道支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巷道支护成为重要部分。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冲击矿压、瓦斯及高地温等灾害日益严重,同时,随着矿井开采逐渐向深部发展,巷道断面逐渐增大,原岩应力与构造应力不断升高,在浅部呈现中硬岩变形破坏特征的工程岩体,进入深部后转化为高应力软岩,深部巷道高地压现象极为突出。矿井深部巷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应力分布和矿压显现异常,致使巷道不仅在掘进期间围岩急剧变形,而且在应力分布趋向稳定后仍保持流变,两帮移近和底鼓明显,巷道维护十分困难,维护费用增高,出现前掘后修、重复返修的现象。深部巷道的支护成为矿山巷道支护中的一个难题。大屯矿区孔庄煤矿经三期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由1.05Mt/a增加到1.80Mt/a,开采水平也延伸到了-1020m,这样深井巷道支护问题更加突出。1绪论1.1国内外煤矿深井开采的现状煤炭资源从浅部开始开采,随着煤炭采出,开采煤层的埋藏深度必然要增加,开采规模扩大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加速了生产矿井向深部发展。煤矿深井开采是世界上大多数主要采煤国家目前和将来要面临的问题,随着能源需求量大,矿井延深速度加快,一些国有煤矿已开始转向或即将进入深部开采。由于不同的产煤国家在煤层赋存的自然条件、技术装备水平和开采技术上的差异、以及在深部开采中出现问题的程度不同。因此国际上尚无统一和公认的根据采深划分深井的定量标准。根据本国国情,一些采煤国家的学者对深井的界定提出的一些见解和论述。前苏联的一部分学者将采深超过600m的矿井归于深井,而另一部分学者把采深800m作为深井的标准。原西德学者把采深8001200m定为深部开采,把1200m以下称为超深开采。英国与波兰把煤矿深部开采的起点定为750m,日本定为600m。我国的中国煤矿开拓系统一书提出按开采深度将矿井划分为4类,各类的深度范围见表1-1。表1-1 中国煤矿开拓系统按开采深度对矿井分类矿井类别浅矿井中深矿井深矿井特深矿井采深H/m40040080080012001200在世界主要采煤国家中,德国、英国、波兰、俄罗斯、日本等都有深部开采矿井。英国煤矿的平均采深为700m,最深的达1000m。德国煤矿矿井的平均采深为947m,最深的达1713m。波兰煤矿的平均采深为690m,最深的达1300m。俄罗斯已经有许多矿井采深达到12001400m。我国国有煤矿生产矿井中,采深大于700m 的有50处,占总数的8.35%,采深已超过800m 的矿井有25处,分布在开滦、北京、鸡西、沈阳、抚顺、新汶和徐州等开采历史较长的老矿区,特别是东部矿区。在采深超过1000m 的矿井中,有沈阳彩屯矿(1199m)、开滦赵各庄矿(1160m)、新汶孙村矿(1055m)、北票冠山矿(1059m)和北京门头沟矿(1008m)。开滦唐山矿、马家沟矿和林西矿、北票台吉矿、新汶华丰矿和阜新王家营矿等矿井的开采深度接近1000m。预计1020年后,开采深度大于700m 的矿井将不断增加。由此可见,深部矿井的开采技术既是当前一些矿井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煤炭工业长远发展需要十分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1.2 煤矿深井开采存在的问题1.2.1 矿压显现加剧,巷道维护困难随着矿井采深的不断增加,矿井逐渐出现矿压显现强烈,巷道维护困难,地温升高和勘探困难,开采条件恶化,生产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一方面,巷道断面必需加大;另一方面,地压增大,在深部高应力作用下,围岩移动更为剧烈,巷道产生变形破坏更为严重。深井巷道维护问题已成为整个矿井生产系统中的最薄弱环节。1.2.2 煤岩破坏过程强化,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加我国发生冲击地压的深度在2001000m,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岩体应力升高,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数量增加,有冲击地压的矿井逐渐增多。经调查发现,冲击地压发生的次数、强度和危害程度随深度的增加日趋严重。1.2.3 瓦斯压力增高,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1986年,已发生突出的矿井200多个,突出次数约为 12000次,约占世界发生总突出次数的 1/3。从国内外开采实践上看,矿井深部开采时瓦斯涌出量一般比较大,煤与瓦斯突出的问题已成为深部开采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1.2.4 深热矿井增加,气候条件恶化随着矿井向深部开采,许多国家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热害问题。矿井气温过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造成事故率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甚至被迫停产。我国深井热害问题相当严重,而我国热害的治理工作由于缺乏技术、资金等问,大部分矿井热害治理仅靠通风降温、洒水降温,部分矿井采用机械制冷降温方法。总的现状是技术落后、效果较差,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1.2.5 矿井生产费用升高,经济效益下降随着采深的增加,勘探强度加大,地压、地温升高,冲击地压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增大,相应的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设备,加强支护等。同时,井下需要维修的巷道长度增加,到工作地点的距离和时间增加,提升高度大、时间长,主副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环节增多,通风系统趋于复杂。这些都导致煤炭生产成本增加,吨煤成本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迅速下降。1.3 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及研究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深井巷道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及其变形规律;(2)深井巷道围岩变形机理;(3)深井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的支护对策及锚杆支护参数设计。采取的研究方法:在广泛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力学理论分析综合对比等方法,以期得出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的机理及其制约因素,进而得出巷道支护设计参数。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加,深部开采已经成为煤矿生产的必然过程。深部开采中遇到的矿压、地热、瓦斯等主要技术问题日益增多,对当前的煤矿生产和今后矿井建设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如何面对深部开采的复杂地质条件,及时解决深部开采所涉及的技术性问题,从长远看,它将对安全、经济、合理地开发深部煤炭资源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 深井巷道压力特点及变形规律2.1 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的基本特点随开采深度的增加产生岩石温度增加,地压增大,岩石破坏过程强化,巷道围岩变形剧烈,冲击地压强度增大和频度增加等自然现象。它将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深部煤层开采复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矿山压力,在高应力作用下,围岩移动更为剧烈,巷道产生变形和破坏也更为严重,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巷道周边变形范围大;巷道对支架的工作特性要求高,初撑力、工作阻力和可缩量均大,即使开掘在底板岩石中的巷道,用拱形金属支架和各种结构封闭式支护的巷道有时也有巨大变形。巷道从使用期间维护困难已发展到掘进期间维护困难,掘出后废弃的巷道增多,巷道掘好后不久将失稳,围岩收缩变形较大,其巷道稳定性随深度增加而逐渐恶化,使深部巷道的维护费用剧增。2.2 深井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在重力、工程偏应力、地质构造、岩性、动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深井岩石巷道围岩具有如下的变形规律:(1) 深井巷道围岩具有软岩流变特性。 (2) 深井巷道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3) 深井动压巷道围岩自稳时间短,收敛变形量大。2.3 深井巷道变形特点2.3.1 巷道变形量大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巷道开挖就产生大的收敛变形量。这一特点是由深井巷道围岩处于破裂状态和深井巷道围岩有较大的破裂范围决定的。图2.1 顶底板移近量与开采深度的关系图2.2 巷道变形量随采深变化的理论前苏联的研究表明,随开采深度加大,巷道变形量呈近似线性关系增大,从600m开始,开采深度每增加100m,巷道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平均增加 10%11%,如图 2.1所示。理论分析表明,深部开采的巷道变形量随开采深度增大呈近似直线关系增大,如图 2.2 所示,开采深度每增加 100m 的巷道变形增量与岩体强度有关。2.3.2 掘巷初期变形速度大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巷道刚掘出时的变形速度很大。巷道掘出后,变形速度随时间的延续呈负指数曲线急剧衰减,经过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如图2.3所示。巷道收敛变形主要是由于处于残余强度状态的破裂区围岩破裂膨胀变形的结果。因此,深井巷道变形速度的上述规律表明:(1)巷道围岩破裂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时间过程(此时间过程的长短与围岩破裂范围即破裂区厚度有关);(2)深井巷道围岩破裂的发展速度在巷道刚开掘时较快,以后逐渐衰减,直至破裂区完全形成。图2.3 深井巷道变形速度特点2.3.3 变形趋于稳定的时间长和长期蠕变变形趋于稳定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是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的又一大特点。从图2-3可见,巷道的变形稳定期(变形趋于稳定经历的时间)约两个月。巷道变形稳定期与围岩破裂范围大小有破裂区厚度越大,巷道变形稳定期越长。虽然深井巷道开掘后要经过较长时间变形才能趋于稳定,但巷道的收敛变形大部分发生在开掘后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掘巷引起的巷道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后,变形速度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此后,巷道围岩保持这一速度不断变形,长时期处于蠕变状态,直至受采动影响。2.3.4 巷道底鼓量大底鼓量大是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的又一个显著特点。而且,从国内外的有关报道看,深部开采的巷道底鼓现象具有普遍性。据前苏联对部分深井资料的统计分析:(1)随开采深度增大,易于产生底鼓的巷道比重越来越大;(2)底鼓量及其在顶底板相对移近量中所占的比重随开采深度增大而增大。2.3.5 冲击地压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表明,矿山冲击地压的发生、发生的频率和冲击强度与开采深度有密切的关系。随开采深度增加,煤、岩体因变形而积聚的能量呈二次方关系增加。因此,在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岩体中积聚了巨大的能量,当采矿活动引起的能量释放速度大于煤、岩体破坏消耗的能量速度时,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总之,深部开采发生冲击地压的频率大大增加,冲击的强度显著增大。深部开采的冲击地压问题在岩体强度较大的矿山更为突出。2.4 深井动压巷道破坏机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处于高地应力的作用之下,还要受到采动的影响,在浅部表现为硬岩的岩石会逐渐过渡到软岩范畴,会呈现大地压、难维护局面。此种意义上的围岩变形主要指在重力作用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这种破坏具有与深度有关而与方向无关(构造应力作用时除外)的特点。刚性支护不能适应围岩的无休止的流变变形。另一方面,巷道在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切向应力在巷道壁附近出现局部集中,距巷道壁愈远则愈接近原岩应力状态。这时巷道围岩中任一点其应力状态可用二阶应力张量表示。而此二阶应力张量可分解为两部分,即球应力张量和偏应力张量。球应力张量不引起形变,它是一种三向均压状态。偏应力张量引起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因此工程开挖引起的偏应力局部集中是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另一主要原因。巷道在掘进工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地质构造,如断层破碎带、背斜、向斜轴、褶皱带等,由于煤层群的开采,巷道围岩还要受到重复采动的动压影响,虽然有煤柱保护,但实践证明,由于开采方法的不合理,巷道多数遭到破坏。研究表明,深井动压巷道,特别是围岩强度相对较弱的巷道,围岩的主要破坏形式和变形机理为挤压流动变形,其特点是巷道的围岩为己经遭受过变形破坏的软弱破碎岩体,在受采动影响或随时间流变时,这些软弱破碎围岩的再变形破坏过程中的体积碎胀导致巷道发生大的变形。2.5 深井巷道围岩破坏范围的影响因素围岩普遍处于破裂状态是深井巷道矿压的主要持点之一。巷道围岩破裂范围破裂区厚度是围岩应力与围岩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作为评价深并巷道稳定性和支护难易程度的指标。并且,围岩破裂是深井巷道变形量大的根本原因,破裂区厚度是巷道变形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显然,巷道围岩破裂范围破裂区厚度是深井巷道矿压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参数。(1) 开采深度的影响1)随开采深度增大,围岩破裂区厚度开始时呈非线性增大,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变缓,呈近似线性关系增大;2) 开采深度对围岩破裂区厚度的影响程度与岩石力学性质关系密切:岩体强度越大,影响越小,反之,则影响越大。在一定的应力条件下,围岩处于弹性状态还是塑性状态,决定于其极限强度大小;而围岩处于塑性状态还是破裂状态,则不仅取决于它的极限强度,而且取决于它的残余强度和应变软化程度,特别是残余强度。分析表明,与岩体极限强度相比,残余强度对巷道围岩破裂区厚度的影响更为突出。(2)极限强度的影响在开采深度、岩体残余强度和应变软化程度等条件一定时,巷道围岩破裂区厚度随岩体单向抗压极限强度增大而减小。(3)残余强度的影响图2.4 破裂区厚度随开采深度变化的规律当岩体单向抗压残余强度 小于其极限强度c 的5%10%即/c0.20时,围岩破裂区厚度的减小不明显。岩石力学性质的实验室试验表明,岩石(体)的残余强度一般远小于其极限强度,因此,加固围岩,提高其残余强度应作为深井巷道矿压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4) 应变软化程度的影响应变软化系数是描述岩石破裂后强度随应变增大衰减幅度大小的参数。应变软化系数k越大说明岩石的应变软化程度越大。当其它条件一定时,岩石的应变软化程度越大即k越大。巷道围岩破裂区厚度越大,反之,则越小。(5)支护的影响 支护在巷道围岩破裂中的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这里主要从理论上讨论支护阻力)Pi对深井巷道破裂范围的影响。从理论上讲提高支护阻力可以减小巷道围岩破裂范围。图2.5是绘制的Lb与Pi的理论曲线。从图2.5可见:支护阻力Pi对破裂区厚度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在支护阻力较小时尤为突出。图2.5 支护阻力对破裂区厚度的影响得出支架不可能改变围岩的状态的结论,即支架不可能控制围岩破裂的发生。因为: 现有的支护(架)还没有控制深并巷道围岩使之不破裂的能力; 支护不及时,不可能在围岩破裂前实施支护措施; 支架架设时与围岩不能密切接触只有在围岩产生较大变形并作用于支架时支护才能反作用于巷道围岩,而此时围岩已经破裂。(6)开采的影响开采对巷道围岩破裂范围的影响是显著的。当其它条件一定对,开采相当于使巷道的埋深成倍增加,因而使围岩破裂范围明显增大。2.6 深井巷道的矿压控制2.6.1 优化巷道布置采准巷道的布置应避开煤柱集中应力、构造集中应力、采动应力的影响,选择在岩性较为稳定的岩石中。深部采区主要准备巷道应以岩巷为主或至少布置一条岩巷。随着深度的增加,回采工作面推进后煤体塑性区增加,致使区段煤柱留设宽度随之增加,为保证采区回收率,减少巷道维护,工作面回采巷道宜采用无煤柱护巷的形式。巷道施工在遇到以压应力为主的褶曲、逆断层时,巷道方向尽量与褶曲轴或断层走向垂直或斜交;在遇到以拉应力为主的正断层时,巷道方向则与断层走向一致或斜交,从而达到减小矿压显现的目的。回采巷道布置的方位应使工作面离开断层推进,使采区一翼内工作面同向推进。避免巷道相向掘进和巷道近距离平行布置,减少相交巷道(或避开锐角),从而减小应力集中,减少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2.6.2 改革巷道支护形式对国内外大量深井开采矿井的研究表明,布置在中硬以下岩层中的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当采深在8001000m以上时,在中硬及中硬以上岩层内布置的巷道,若采用传统的支护方式,巷道维护仍很困难。因此,深井中,除要求合理布置巷道位置外,还应根据深井矿压特点,巷道支护必须满足既能加固围岩又能提供较大的支护力、具有较大的可缩性和一定的初撑力等要求,根据围岩状况和巷道条件,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目前,深井巷道应采用的主要支护及控制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 在采准巷道中发展多种形式的U钢可缩性支架,是解决围岩高应力、大变形的有效支护形式。提高支架架设质量,加强壁后充填,改善支架受力状况。(2) 发展以锚杆为主体的新型支护,即锚喷支护、锚梁网组合支护、锚杆与可缩性支架联合支护以及可缩性锚杆等。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和参数,加强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等是锚杆支护应用的重要问题。(3) 针对采准巷道不同时期,采动影响引起的不同围岩移动特征,采用改变巷道支护方式、调节巷道支护强度的非等强多次支护工艺,对改善深井巷道的技术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4) 锚喷网联合支护在服务年限长,围岩较稳定的深井巷道中广泛应用,这一支护形式能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防止水及空气对围岩的风化作用。2.7 深井回采工作面的矿压控制措施 (1) 对工作面前方已产生裂隙的煤、岩体,超前工作面注浆,注入树脂类粘结剂,使其固化,提高煤岩体自身强度,保证其稳定性;也可采用深孔树脂锚杆加固顶板和煤壁。(2) 尽量缩小端面空顶距,减小无支护面积。若液压支架前探梁有伸缩功能,更有利于新暴露顶板的及时维护,特别有利于片帮后裸露顶板的管理。(3) 提高前梁支撑力,及早地使支撑力与顶板压力取得平衡,减小新暴露顶板的离层、挠曲机率。加强移架工序的管理,尽力减少破碎顶板的活动程度。(4) 对单体支柱工作面,顶梁上尽量铺笆或金属网,若有漏顶,应及时构顶填实,以防顶板失控,导致支架的失稳。(5) 要有合理的开采顺序和回采方向,避免应力叠加造成煤壁压酥,顶板破坏。(6) 工作面上、下出口及上、下顺槽超前支承压力的应力叠加带,应优先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十字铰接顶梁支护系统。(7) 要踏实地做好测压工作,掌握初次垮落、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超前支承压力的有害影响范围、支柱载荷及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以便针对性地做好量化管理。3 深部巷道支护技术研究3.1 深部开采支护技术围岩状态是巷道矿压控制的基础。由于开采深度大,深井巷道围岩普遍处于破裂状态,这与中浅部开采有所不同。并且,现有支护不可能改变深井巷道围岩的破裂状态因此,深部开采巷道矿压控制原则的确定和控制措施的采用都应建立在围岩破裂状态的基础上。支护不能改变深并巷道围岩破裂状态的含义是支护不能控制围岩破裂的发生,这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原因。开采深度越大,岩体强度越小,欲控制围岩不破裂从理论上应提供的支护阻力就越大,如图3.1所示。从图3.1可见,即使支架能提供1MPa的支护阻力,支架从理论上控制围岩不破裂的可能性对于泥岩在开采深度超过260m时已不存在,砂页岩只在开采深度小于490m、砂岩只在开采深度小于约900m时存在这种可能性。支护阻力越小、巷道围岩强度越低支架从理论上能控制围岩不破裂的开采深度就越小。图3.1 Pmin与开采深度和岩性的关系泥岩: c =3.8MPa;=0.2MPa; =25;k =1 沙页岩: c =9.8MPa;=0.49MP; =30;k =1;砂岩: c =19.6MPa;=0.98MPa; =35;k =13.1.1 深井巷道控制的原则巷道围岩破裂范围是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变形量大小和支护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虽然深井巷道围岩的破裂状态不能改变,但采取包括支护在内的一切矿压控制措施,控制围岩破裂的发展、减小围岩破裂范围是可能的。矿山压力的任何控制措施都是建立在矿山压力的影响因素基础上的;影响围岩破裂范围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影响深井巷道矿压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1)巷道所处应力场,包括开采深度和采动影响等;(2)巷道围岩的力学性质,主要有岩体的极限强度、残余强度和应变软化程度,此外,岩体弹性模量对巷道变形有较大的影响;(3)巷道支护与维护方式等。通常,开采深度是不可选择的,只要人类继续有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开采就必然向深部发展,或迟或早。而其它因素的影响都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到一定程度,有的则完全可以消除它们的影响。例如,采用前进式采煤法可以避免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而掘前预采则可以完全消除采动的影响。(1)深并巷道矿压控制的总体原则深井巷道矿压控制总的原则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小巷道围岩的破裂范围。这是由深井巷道围岩状态的特点决定的。减小巷道围岩破裂范围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技术措施,如图3.2所示。这些技术措施归根结底是通过降低应力和保证巷道围岩有较高的强度或提高岩体强度,从而达到减小巷道围岩破裂范围、提高巷道稳定性的目的。 图3.2 巷道保护方式1无煤柱,2小煤柱,3大煤柱;破裂区,塑性区,弹性(应力升高)区,原岩应力区选择适当的巷道位置和巷道保护方法是深井巷道矿压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合理的巷道支护是深井巷道矿压控制的根本保证。通常,岩层卸压和单纯的岩层加固作为深并巷道矿压控制的辅助措施。然而,在围岩条件相当差的情况下,岩层加固是必须的;在岩层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岩层卸压是必需的;有时,岩层卸压和岩层加固都是必要的。深井巷道矿压控制的难点依然是采准巷道,特别是不得不布置在煤层中的回采巷道,在深部开采条件下当受到数倍于原岩应力的支承压力作用时将变得很难维护。改善煤层平巷的维护条件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最根本的措施是改变开采体系,即改后退式回采为前进式回采。后退式采煤法,由于区段平巷在工作面回采前一次掘出,在深部开采条件下掘巷时就会产生较大变形,受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巷道维护状况将进一步恶化,产生严重变形甚至破坏,结果不得不翻修。采用前进式采煤体系时,区段平巷随采随掘,不仅维护时间短,而且不受工作面前方移动支承压力的影响,对深部开采的煤层平巷维护比较有利。开采深度越大,前进式采煤体系的优点越突出。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前进式采煤法必然要与沿空留巷相结合,而在厚煤层中沿空留巷通常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深部开采的条件下,因此前进式采煤法应首先在薄煤层和厚度较小的中厚煤层中推广应用。(2)深井巷道布置原则同中浅部开采一样,深部开采的巷道也应布置在:1)开采形成的应力降低区;2)强度高、整体性好的稳定岩层中。就巷道位置而言,不外乎巷道的埋藏深度、巷道与采场或其它巷道的相对位置以及巷道所处的岩层层位。开采深度是不可选择的,因而从这种意义上说,巷道埋藏深度也不可选择。然而,巷道与采空区的相对位置和巷道的岩层层位通常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岩石力学性质是影响深井巷道矿山压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好的围岩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大大削弱开采深度和采动对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为巷道围岩稳定性取决于围岩应力与围岩强度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围岩状态或围岩破裂范围。煤矿开采的实践也表明,若巷道围岩为厚层砂岩或整体性好的石灰岩,即使开采深度超过1000m,巷道变形量也很小,用一般支护方法也能成功地维护。相反,若巷道围岩为节理裂隙发育、强度低的松散软弱岩层,即使开采深度仅300400 m,巷道变形量也很大,常规支护方法已很难维护。因此,可以认为,在深部开采条件下,岩性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比中、浅部开采突出。巷道布置在开采形成的应力降低区内,不仅可以免受采动的影响,而且,由于应力降低区内的应力低于原岩应力,因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开采深度的影响。众所周知,开采将在采场四周形成支承压力,并向底板岩层中传播在煤层底板岩层中形成应力升高区。通常,开采形成的支承压力是原岩应力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与采动状况、距离煤壁边缘的距离和与采空区的相对位置等因素有关。显然,开采的影响等价于开采深度的成倍增加,从而使巷道所处的应力成倍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采动对深井巷道维护的影响远远超过开采深度的影响。不过,开采深度不能选择,而通过适当地确定巷道位置,可以避免或减小开采形成的支承压力的影响。这就是将巷道布置在开采形成的应力降低区。(3)无煤柱护巷原则留煤柱和不留煤柱是巷道保护的两种基本方式。在深部开采条件下,由于支承压力峰值处距煤壁边缘的距离x0和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 L 增大,因此,为了避免支承压力的影响,留煤柱护巷势必大大增大护巷煤柱宽度 (图3.2 中第3种巷道布置方案)。然而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都表明,要完全避免支承压力的影响,在深井条件下煤柱宽度将达100150m以上,如图3.3和图3.4所示。开采深度越大,煤体强度越低,不受支承压力影响需要留的护巷煤柱宽度越大。毫无疑问,通过加大煤柱尺寸来改善深井巷道的维护条件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极大损失。 留煤柱护巷在实践中较普遍的是留宽度较小的煤柱,这对深井巷道的维护极为不利。在深部开采条件下,若护巷煤柱的宽度为 1020m,巷道将位于支承压力峰值附近,甚至恰恰位于支承压力峰值处(图3.2中巷道位置2)。由于煤柱上作用的支承压力向底板岩层中传播,在煤柱下方的底板岩层中形成应力升高区,应力成倍增大,因此,留煤柱对底板岩巷或下部煤层巷道的维护极为不利。无煤柱护巷的实质是将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或使巷道处于低应力区,避免开采形成的数倍于原岩应力的支承压力的影响,这对深井巷道维护较为有利。因此,无煤柱护巷应作为深井巷道矿压控制的一条基本原则。 图3.3 压力与煤柱宽度的关系 图3.4 巷道变形与煤柱宽度的关系H=300m;H600m;1围岩稳定性好;2围岩稳定性差(4)巷道围岩破裂区原则它的内涵是,在深部开采条件下,支护不可能改变巷道围岩的破裂状态,因此应允许围岩出现破裂区,即应允许支架工作在巷道围岩特性曲线的破裂点之后。在深部开采条件下: 有支护不可能提供足以阻止巷道围岩破裂的支护阻力; 支护无法在巷道围岩破裂前施加影响,因为掘巷(炮掘爆破)时围岩已开始破裂。因此,与中、浅部开采不同,对于煤系地层,深部开采的巷道围岩破裂是必然的,应该并且只能允许围岩破裂。按照现有的巷道支护理论(如图3.5所示),巷道支架的工作点应在围岩破裂点之前。并且,当支架工作点位于围岩破裂点之后时,支架将有可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图 3.5 围岩与支架相互作用关系1围岩特性曲线;2支架特性曲线;c围岩破裂点 综上所述,应允许深井巷退围岩破裂,但必须将破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围岩破裂有利于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减小支架载荷。(5)先柔后刚、二次支护原则这一原则是由深井巷道的变形特点决定的。深井巷道刚掘进时,围岩破裂发展很快,巷道变形速度大,压力大,来压快;以后变形速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保持较低的变形速度而处于长期蠕变状态,直至受到采动影响。为了适应深井巷道的上述变形特点,应采用先柔后刚的二次支护方式。一次支护应允许巷道围岩变形,具有一定“柔性”,以释放大的变形压力,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理想的一次支护方式应既能适应掘巷初期巷道变形速度大的特点,又能加固巷道围岩,尽早控制围岩破裂的扩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以加固围岩为主的锚喷(网)支护是比以被动支护为特征的支架更理想的一次支护方式。二次支护应能适应围岩破裂区形成后巷道长期缓慢变形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刚性、以保证破裂区围岩的稳定性。此外,还要求支架(护)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可缩量。3.1.2 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可缩性金属支架;锚杆支护;锚索支护;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简称锚喷支护);锚杆、金属网支护(简称锚网支护);锚杆、金属网、喷射混凝土支护(简称锚喷网支护);锚杆、金属网、钢架、喷射混凝土支护(简称锚网喷架支护);锚杆、喷射混凝土和锚索联合支护(简称锚喷索支护);锚杆、金属网和锚索联合支护(简称锚网索支护);锚杆、梁、金属网联合支护(简称锚梁网支护);锚杆、金属网和可锚性金属支架联合支护(简称锚网架支护);锚杆、金属网和桁架支护(简称锚网桁支护);锚、梁、网、喷、注浆联合支护;锚、网、喷、碹联合支护等。3.1.3 开拓巷道支护矿井的斜井、大巷、硐室、石门等工程,多属永久性工程,服务年限长,又称为开拓巷道,因此对此巷道的支护要首先考虑以下3个主要因素:巷道布置层位;开采时动压作用影响;支护形式。(1) 对于巷道的开拓布置,避开人为的巷道破坏是非常重要的。巷道的布置选在稳定和较稳定的岩层中。(2) 在开采过程中,为巷道免受围岩二次变形的破坏,最好在巷道掘进之前或掘进后就应该先采出位于巷道之上的一个煤层或一个亚阶段,使巷道在卸压区域中开掘和使用,其后开采其它区段对它不再有较大的影响,周围的岩层也相应的保持了稳定。(3) 巷道支护形式,在稳定或较稳定的围岩中,以锚、网、喷结构形式支护最为理想。(4) 在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的岩层中,单靠一种支护形式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可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加固或联合支护。3.1.4 采区巷道支护采区上山(下山)巷道多数采用煤、半煤岩掘进,一部分也可布置在煤层的底板,但其影响支护的关键是无煤柱开采,多回收煤柱而带来的动压破坏变形,这种情况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中尤为突出。因此,作为上山(下山)在巷道断面与支护上,考虑首先要采用拱形断面为宜,并留有一定的可缩系数,以保证巷道的使用断面,支护上采用锚、网、喷支护,在上部回采工作跨采之前对上山(下山)巷道采用锚梁、型棚可缩支架、锚索等强全螺纹全锚锚杆进行加固。当矩形断面跨度超过3m时,在锚、背、网的基础上,则必须再加外部支架进行支护,特别是上山(下山)片口更应如此,防止岩梁受拉断裂冒顶。通过上述支护措施,便可达到巷道维护,不丢失煤柱资源和安全使用的目的。3.1.5 采区工作面支护采区工作面受回采工作面采动压力作用破坏变形最为严重,它的支护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和安全。解决这一问题,煤柱护巷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深部开采条件下的支护问题,轨运合一,采后留巷,也很难对采空区边缘的巷道支护好。因此,以沿空擦边送巷,取消保护煤柱,将对巷道支护起到巨大作用。在支护上采用组合式锚杆支护,即巷道以金属网、W钢带背实,沿巷道两肩窝和底角配备加长锚杆和异形托盘进行锚固,顶板再每隔一排锚杆间距打二排锚索加固。对于厚煤层开采的中下分层支护,因顶板处于假顶状态,故两帮除锚、背、网外,还需要另增设框式可缩性支架。3.1.6 回采工作面切眼支护回采工作面除综采切眼外,断面较小,而且停放时间短,比较容易控制,一般的支护采用锚、背、网与增设单体支柱挂顶梁联合支护即可。但在综采工作面切眼支护上难度较大,它受断面大,且支护的支架受安装综采支架的影响,以及原支护支架的回收因素。因此,如没有相应对策,将难以保证安全。所以,对综采切眼的支护应按照下列方法进行支护:(1) 采用“锚、带、网、支联合支护,一次成巷,避免分次支护,刷大时造成冒顶事故,特别是对复合顶板,给二次扩帮支设支架带来不安全因素。(2) 使用锚杆、金属网、W钢带要紧跟掘进工作面,避免复合顶板离层现象,尤其是安装综采设备回收框式支架后,锚、带、网将给安装工作带来安全保证。(3)框式支架的两根立柱,必须具备可缩性和初撑力,安装时先支后回来调整两立柱之间的距离,便于综采支架安装。总之,降低应力,加固围岩和在此基础上采用符合围岩变形规律的支护形式是深井巷道维护的基本方法。3.2 可缩性金属支架3.2.1 U 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结构比较简单,承载能力大,可缩性较好,是U型钢可缩性支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如图 3-6所示。分为:(1) 半圆拱可缩性支架;(2) 三心拱直腿可缩性支架;(3) 三心拱曲腿可缩性支架。拱形U型钢可缩性支架的优点是:(1)支架受力均匀,特别是对非均匀载荷,不稳定围岩和动压巷道有良好的适应性。(2)由于支架铰接处弯矩较小,从而使支架承载能力提高了23倍。(3)支架的可缩性较好,支护效果好。拱形U型钢可缩性支架的缺点是:(1)在煤层开采厚度较小的情况下掘进巷道时,不利于保持巷道顶板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工作面与巷道连接处比较难以安装;(2)在非机械化掘进的条件下,拱形巷道断面施工也比较困难。3.2.2 U 型钢环形可缩性支架环形可缩性支架又称封闭形可缩性支架,支架各节连接形成一个环形。封闭形支架与拱形、梯形支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底部是封闭的,其优点是:由于支架本身是一个闭合体,其承载能力较拱形、梯形支架有较大的提高,支架变形损坏小;由于支架底部封闭,对巷道底臌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对巷道两帮也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环形可缩性支架缺点是结构复杂、钢材消耗多、成本高。通常只在围岩松软、采深大、压力大、底臌严重、两帮移近量很大的巷道才使用这种支架。环形可缩性支架的主要类型有马蹄形、圆形、方环形、长环形等。图3.6 四节三心拱曲腿U型钢可缩性支架3.2.2 U 型钢环形可缩性支架环形可缩性支架又称封闭形可缩性支架,支架各节连接形成一个环形。封闭形支架与拱形、梯形支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底部是封闭的,其优点是:由于支架本身是一个闭合体,其承载能力较拱形、梯形支架有较大的提高,支架变形损坏小;由于支架底部封闭,对巷道底臌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对巷道两帮也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环形可缩性支架缺点是结构复杂、钢材消耗多、成本高。通常只在围岩松软、采深大、压力大、底臌严重、两帮移近量很大的巷道才使用这种支架。环形可缩性支架的主要类型有马蹄形、圆形、方环形、长环形等。3.2.3 梯形可缩性金属支架梯形可缩性金属支架一般采用矿用工字钢制作的,它是一梁二柱结构。顶梁用矿用工字钢制造,与刚性梯形支架的顶梁一样不能收缩让压。柱腿由带可缩性柱头的两节U型钢组成。该支架只对顶压有可缩性,梁柱接口长度150mm,柱腿扎角为80(或自行调整)。图3.7 六节马蹄形U型钢可缩性支架梯形可缩性支架在我国巷道金属支架系列中采用两种矿用工字钢(11号、12号)和两种U型钢(25U、29U)。矿用工字钢可缩性支架的力学性能是它垂直可缩,其承载能力小。它适用于围岩较稳定,顶压较大,侧压较小,多用于巷道断面小于18m2的炮采工作面的两巷及综采工作面回风平巷。梯形可缩性金属支架的特点:掘进施工简便,断面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持顶板完整性,巷道与工作面连接处支护作业简单,但支架承载能力较小。因此梯形支架通常适用于开采深度不大、断面较小、压力不太大的巷道,也可用在围岩变形较大的巷中。3.2.4 可缩性金属支架的选择拱形支架在我国使用广泛,特别是在巷道围岩变形量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使用拱形支架更有其优越性。环形可缩性金属支架的承载能力大,能有效地控制巷道底臌和两帮移近,适宜在围岩压力大,特别是两帮压力大、底臌严重的巷道中使用。当侧压和底臌不甚严重、巷道压力和围岩变形亦不太大(一般顶底、两帮移近量小于600800mm),并且巷道断面积小于10 m2时,可使用梯形可缩性金属支架。U型钢可缩性金属支架,我国煤矿已有许多架型,但在理论上比较成熟,现场使用效果较好的主要有8种,它们是:梯形可缩性支架、半圆拱可缩性支架、三心拱直腿可缩性支架、三心拱曲腿可缩性支架、多铰摩擦可缩性支架、马蹄形可缩性支架、圆形可缩性支架、方(长)环形可缩性支架,现将它们的力学特性及其适用条件见表3-1中。表3-1 U型钢可缩性金属支架力学特性及其适用条件支架架型主要力学特性适用条件梯形可缩性支架垂直、侧向均可缩,承载能力较小围岩较稳定,顶压较大,侧压较小,变形量中等(k=10%25%),净断面小于 10m2的巷道(k巷道移近量)半圆拱可缩性支架承载能力较大,特别是在均压时适用于回采巷道和集中皮带机道连通的石门,围岩压力较大,较均匀或由一定的侧压,k=10%35%的巷道三心拱直腿可缩性支架承载能力较大,特别是在顶压大时适用于回采巷道和集中皮带机道连通的石门,围岩压力较大,特别是顶压较大,k=10%35%的巷道三心拱曲腿可缩性支架承载能力较大,具有一定抗侧压能力适用于回采巷道和集中皮带机道连通的石门,围岩压力较大,压力较均匀,顶压、侧压均较大,k=10%35%的巷道多铰摩擦可缩性支架承载能力大,能适应各方向来压 围岩压力大,且不均匀或为动压,k=10%35%的巷道马蹄形可缩性支架承载能力大,有一定的抗底臌和两帮移近的能力围岩松软,移近量较大,特别是在底臌和两帮移近较严重,k30%35%的巷道圆形可缩性支架承载能力大,抗底臌和两帮移近的能力大,特别是在均压时围岩松软,移近量较大, 底臌和两帮移近较严重,压力较均匀,k30%35%的巷道方(长)环形可缩性支架承载能力大,抗底臌和两帮移近的能力大,特别是在肩压大,压力不匀时围岩松软,移近量较大,底臌和两帮移近较严重,压力不太均匀,k30%35%的巷道3.3 锚杆支护原理及设计方法3.3.1 锚杆支护原理锚杆的悬吊作用是用锚杆将软弱的危岩、伪顶或直接顶悬挂于上方坚固的稳定岩层之中,如图3.8所示。该理论直观简单,在不稳定岩层厚度容易确定的条件下应用较为方便。锚杆长度按3-1式确定。不稳定地层厚度根据地质调查或冒落拱高度确定,当其数值较难确定或厚度过大时,支护参数不易确定,此时悬吊理论的应用遇到困难。L = KH+L1 +L2 (3-1)式中 : L锚杆长度;H软弱岩层厚度或冒落顶高度;K安全系数,一般 K=2;L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一般可按经验取 0.3m;L2锚杆在巷道中外露的长度。层状顶板中,较薄的顶板岩层容易发生离层开裂破坏,锚杆支护的组合梁作用是通过锚杆的锚固力把数层薄的岩层组合起来,增大了岩层间的摩擦力,同时锚杆本身也提供一定的抗剪力,阻止岩层层间的相对移动,从而形成类似锚钉加固的组合梁。图3.8锚杆支护的悬吊作用组合梁中全部锚固层共同变形,提高了顶板岩层整体的抗弯能力,从而大大减少岩层的变形和弯张应力,其工作原理如图3.9和图3.10所示。但是在深部工程中,围岩应力及变形量大,顶板岩层连续性遭受破坏,从而失去传递拉应力和弯矩的能力,层状顶板失去“梁”的应力及变形特征,组合梁观点不再适用。图 3.9 锚杆支护的组合梁原理图 图 3.10 板梁组合前后的挠曲应力对比关于锚杆对围岩的支护原理,首先是从悬吊概念开始认识的,即认为锚杆的作用仅在于把围岩表面的松脱岩石“悬吊”在深部稳定岩体上。但后来一系列的事实说明这种概念并不能全面反映客观情况,锚杆不一定非要深深锚入稳固岩体中才能起到支护作用。所以就产生了“压缩拱”作用理论。该理论认为,在锚杆锚固力的作用下,每根锚杆周围形成一个两头带圆锥的筒状压缩区。各锚杆所形成的压缩区彼此联成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均匀压缩带,该带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如图3.11所示)。如果是拱形或圆形巷道,把锚杆以适当的间距沿拱形系统安装,就会在巷道周围形成连续的均匀压缩带,并起到拱的作用(图3.12所示)。图3.11 锚固体的均匀压缩带 图3.12 锚杆支护的均匀压缩拱锚杆的长度与间距,决定了连续均匀压缩拱能否形成及形成后的厚薄。加固拱的厚度可按式3-2确定。由于均匀压缩拱内的径向及切向均受压,故这部分围岩强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其承载能力也相应增大。b=l-a/tg (3-2)式中: b加固拱厚度;a锚杆间距;l锚杆长度;锚固体与锚杆的夹角,一般取45。图3.13锚固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另外锚杆支护还可对破裂围岩起加固作用。巷道开挖后,围岩发生破裂,在打入锚杆后,一方面可以阻止围岩裂隙的过度发展,另一方面锚杆将破裂围岩锚固起来,使其强度大大提高。总之,锚、网对破碎岩体有强有力的支护作用。3.3.2 锚杆支护设计方法井下巷道(特别是回采巷道)突出特点就是承受采动支承压力,围岩破碎、变形量大。煤矿井下巷道锚杆支护设计,首先要对巷道所要经受采动影响过程及影响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对巷道使用要求和设计目标要予以准确定位。工程设计之前,对围岩的地质条件、岩体强度、松动圈、采动影响程度、矿压显现规律等因素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必要时对原岩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测试,为支护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资料,这是取得良好设计效果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煤巷锚杆支护参数设计,主要应用工程类比法和理论计算方法,工程类比方法占较大比重。理论计算方法往往用来检验工程类比法的可靠性程度。工程类比法,是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参照已有大量工程实践的经验参数,通过工程相似条件下的类比,直接确定新开工程支护参数的一种方法。理论计算方法是在测得岩体和支护材料力学参数前提下,根据围岩力学特征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相应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和相关支护理论确定锚杆支护参数的方法。3.4 锚喷支护3.4.1 锚喷支护方法锚喷支护是指联合使用锚杆和喷混凝土或喷浆的支护。这类支护的特点是,通过加固围岩、提高围岩自撑能力来达到维护的目的。深井巷道锚喷支护能加固围岩,提高围岩强度,减小破裂区厚度。喷射混凝土,是将混凝土的混合料以高速喷射到巷道围岩表面而形成的支架结构。其支护作用主要体现在:(1)加固作用 巷道掘进后及时喷上混凝土,封闭围岩暴露面,防止风化;在有张开型裂隙的围岩中,喷射混凝土充填到裂隙中起到粘结作用,从而提高了裂隙性围岩的程度。(2)改善围岩应力状态,由于喷射混凝土层与围岩全面紧密接触,缓解了围岩凸凹表面的应力集中程度;围岩与喷层形成协调的力学系统,围岩表面由支护前的双向应力状态,转为三向应力状态,提高了围岩的稳定程度。3.4.2 锚喷支护的特点锚喷支护能大量节约原材料,且简单、易行、易机械化施工,施工速度快,其主要特点有:(1) 支护及时迅速,在松软岩层或松散破碎的岩层中,能较好的提供支护抗力,有效地防止围岩松动、失稳。(2) 保证支护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共同承载,改善载荷分布,防止围岩松动、恶化。(3) 锚喷支护可以增加支护结构的柔性和抗力,有利于控制围岩的变形和压力。(4) 锚喷支护可以及时封闭围岩,有利于防水,防风化,也可以填塞裂缝,从而减小应力集中,增强岩体强度。3.5 锚索支护3.5.1 锚索支护方法锚索支护是指在巷道围岩钻孔中安设锚索,并给锚索预加拉力的一种支护方法。预应力锚索,施工简便,可以和多种支护措施相结合,如锚索支护,锚索梁支护,锚索金属网支护,锚索金属网喷浆支护等,其工期短、费用低,尤其对破损巷道加固,比其它方法更安全可靠,简便快捷。近年来锚索支护迅速发展,在隧道施工以及矿山井巷支护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顶板岩石比较松软时,单一的锚杆往往不能有效的支护,容易造成锚杆的整体垮落,带来严重的后果。而锚索具有锚固深度大、承载能力高、可施加较大的预紧力等特点,如果在锚杆支护的同时配以少量的锚索,就可以将锚固体悬吊于稳定坚硬的老顶上,避免其离层及出现巷道顶板整体下沉或垮落。因此,在软岩巷道中应用锚索支护,对于确保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由此可见,锚索支护在软岩巷道中具有更大的发展前途。3.5.2 锚索支护作用机理锚索支护的作用机理是:单体锚索是通过固定在岩体内的内锚头和锁定的外锚头对锚索施加预应力,锚索产生拉张弹性变形。当围岩有变形时,锚索的预拉力通过内、外锚头以压力方式作用在围岩上,平衡围岩的变形力,来维护巷道的稳定。在煤矿巷道,锚杆、锚索大都是配合使用。当锚杆、锚索及时支护之后,形成锚杆、预应力锚索的加固群体。这样,相邻的锚杆、锚索的作用力相互叠加,组合成一个“承载层”(承载拱),这个新的承载层厚度比单用锚杆成倍增加,能使围岩发挥出更大的承载作用。如图3.14所示。3.5.3 锚索支护的特点在煤矿巷道支护工程中采用预应力锚索,有如下六个特点:(1)锚索的锚固深度大,承载能力强,支护效果好。(2)锚索的补强作用,在复合顶板、大断面硐室、交岔点处的支护中更明显,尤其在顶板来压大,层理发育的采准巷道中使用效果更佳。此种支护适用范围非常广。(3)支护材料重量轻,体积小,工人劳动强度低。(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