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世界史主题1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859951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世界史主题1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世界史主题1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世界史主题1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世界史,主题1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本讲时间主线,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冷战政策6年3考,关联拓展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对抗苏联,从而称霸世界。,考点2美苏争霸6年1考,考点3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6年2考,考点4科索沃战争6年1考,考点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6年3考,考点6第三次科技革命6年3考2013.202016.282017.22,关联拓展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命题点2海陆变迁,【命题解读】本命题点近几年经常结合时政来考查。多以选择题考查。通过资料考查海陆变迁和有关地震、火山知识的运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综合考查分析地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命题解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是中考高频考点,主要涉及知识点包括冷战政策、美苏争霸、“一超多强”及科索沃战争等,考查形式多样,选择题和材料题均有涉及。复习过程中可将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系统掌握。,12017潍坊,24题,2分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A)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D成立联合国,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战后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实行了“冷战”政策,政治上提出了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了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组建了北约。由此判断A项符合题意。,22016潍坊,24题,2分丘吉尔描述了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预示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B)A全球化趋势加强B两极对峙格局C多极化格局形成D一超多强格局,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雅尔塔会议”“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等可判断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应为两极对峙格局。,32015潍坊,20题,2分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用苏联解体之机,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B)A促使多极化格局形成B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C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D强化了联合国主导作用,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42014潍坊,19题,2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C)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B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C二战之后,处于美苏两极格局对立的形势之下。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欧洲走向政治经济联合,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迅速,俄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题目反映的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52014潍坊,24(3)题,6分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社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据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各国应该努力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利益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各国应该努力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利益。,62013潍坊,24题,14分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新课程网(1)据材料一,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政策:冷战政策。原因:社会制度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材料二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历史在线网(2)据材料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原因: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与经互会成立;北约与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答对两点即可),材料三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据材料三,“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什么?指出其出现的原因。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1945年”“杜鲁门”等可判断相关政策为“冷战”政策,出台的原因是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及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美苏对抗的表现有: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与经互会成立;北约与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第(3)题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等可知,“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等。,猜押预测1.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C)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进而称霸世界。,2.下列图示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D)A国际化趋势B区域化趋势C一体化趋势D多极化趋势,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命题点2经济全球化命题解读经济全球化是中考高频考点,考查形式多样,选择题和材料题均有涉及。复习过程中应将新航路开辟、三次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复习掌握。,72017潍坊,25题,2分下侧大事年表反映出世界的发展趋势是(D),A单极化B信息化C政治多极化D经济全球化,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关贸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两者均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均是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体现,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82013潍坊,19题,2分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一辆大众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经济的全球化趋势B美国汽车生产能力下降C汽车行业无序竞争D欧盟内部生产分工需要,A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一个产品的价格分配来说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这是全球资本和技术的优化组合。,92015潍坊,24题,16分经济全球化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又缠绕着荆棘和刺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早期经济全球化(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其实现这手段的政治、经济前提是什么?手段: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开展。,材料二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其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二战后,美国精心构建了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体系。全球时代的美国(2)据材料二,美国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有什么特点?二战后,美国的什么措施有利于这一体系的建立?特点: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体系。措施:推动成立关贸总协定或实施马歇尔计划。,材料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的唯一道路。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使许多人贫穷。新全球史(3)你同意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同意支持者。理由:促进了国际间合作,减少了经济发展障碍。同意批评者。理由: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猜押预测3.下方知识结构的主题是(D)A两极格局的形成B苏东的艰难探索C告别“雅尔塔”D经济全球化趋势,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贸组织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4.下面是1992年统计的部分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实力对比表,据此可知,跨国公司(C),A.是垄断国际贸易的主要经济体B是国际资本输出的主要来源C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D阻碍了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答案C,命题点3第三次科技革命命题解读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中考高频考点,选择题和材料题等均有涉及。复习过程中,应将三次科技革命对比分析掌握。,102017潍坊,22题,2分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出现了沃特迪斯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世界太小了。导致“世界太小”的原因是(C)A两极格局的结束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工业革命的影响,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结束于1991年,其标志是苏联的解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世界多极化与世界太小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材料给予的时间信息为“19641965年”,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其中航天、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使世界变小了。,112013潍坊,20题,2分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等等。这说明互联网(D)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ABCD,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由此排除。,122016潍坊,28(3)题,6分伴随着蒸汽机的一声鸣响,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类文明演进坐标,摘编自世界现代化进程据材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第二次现代化使人类进入了什么社会阶段?以美国新经济时代为参照,归纳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知识和信息时代;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生态化、信息化等特点。,解析:分析图表,第二次现代化是从1970年开始的,这一时期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使人类进入了知识和信息时代。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因此,人们认为美国进入到新经济时代。第二次现代化具有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生态化、信息化等特点。,猜押预测5.目前,杭州正在加速打造新型的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在体会一部智能手机下载APP(微信或支付宝)走遍杭州,一部手机“手一划、哔一下”,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B)A生物工程技术B计算机网络技术C航空航天技术D原子能技术,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智能手机”等可判断相关的关键性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6.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D)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网络工程师B火车司机电力工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C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生物专家D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网络工程师,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成果;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成果,且汽车出现的时间要早于飞机;网络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由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