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及相关案例.ppt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859719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及相关案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及相关案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及相关案例.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美丽乡村的案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加强工作指导,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科学、量化的评价目标体系,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树立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的标杆模式,推动形成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农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为指导和规范“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特制定本目标体系。(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试行)(1)总体目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目标引导、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政策、人才、科技、组织为支撑,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2)分类目标产业发展产业形态。主导产业明晰,产业集中度高,每个乡村有一到两个主导产业;当地农民(不含外出务工人员)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形成从生产、贮运、加工到流通的产业链条并逐步拓展延伸;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速在本县域处于领先水平;注重培育和推广“三品一标”,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生产方式。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稳步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现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90%;土地等自然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区(或产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90%以上。资源利用。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地产出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农药化肥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高于本县域平均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业投入品包装回收率达到95%以上,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经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骨干力量;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经营性服务组织作用明显;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服务到位。,产业发展参考案例:浙江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安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探索。安吉县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产业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把全县建制村建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安吉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仅竹产业每年为农民人均创造收入6500元,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农民每年白茶收入2000多元,因休闲旅游每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各占农民收入的13.5%左右。,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生活舒适经济宽裕。集体经济条件良好,一村一品或一镇一业发展良好,农民收入水平在本县域内高于平均水平,改善生产、生活的愿望强烈且具备一定的投入能力。生活环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乡村景观设计科学,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河塘沟渠得到综合治理;生产生活实现分区,主要道路硬化;人畜饮水设施完善、安全达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完善,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居住条件。住宅美观舒适,大力推广应用农村节能建筑;清洁能源普及,农村沼气、太阳能、小风电、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在适宜地区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省柴节煤炉灶炕等生活节能产品广泛使用;环境卫生设施配套,改厨、改厕全面完成。综合服务。交通出行便利快捷,商业服务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用水、用电、用气和通信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维护到位,村民满意度高。,生活舒适参考案例: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以“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为内容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达成村容整洁环境美。按照“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基调,高淳区2010年以来集中开展“靓村、清水、丰田、畅路、绿林”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对250多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道路、河道、桥梁、路灯、当家塘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改造农村道路190km,建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2套,铺设污水管网超过540km,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770t/天,形成COD减排能力480t/年、氨氮47t/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3%,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30%以上。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新增垃圾中转站34座、垃圾分类收集桶6600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生活舒适参考案例: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达成村风文明和谐美。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集党员活动、就业社保、卫生计生、教育文体、综合管理、民政事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综合用房建设,健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体、以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以服务站点为补充的服务设施网络,加快农村通信、宽带覆盖和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采取切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向科学、文明、健康方向持续完善。目前,全区以桠溪国际慢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示范的美丽乡村核心建设区达200km2,覆盖面达560km2,占全区农村面积的2/3,受益人口达30万,占全区人口的3/4。近3年来,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民生和谐权益维护。创新集体经济有效发展形式,增强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和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安全保障。遵纪守法蔚然成风,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无刑事犯罪和群体性事件,无生产和火灾安全隐患,防灾减灾措施到位,居民安全感强。基础教育。教育设施齐全,义务教育普及,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教育能满足需求。医疗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农村卫生医疗设施健全,基本卫生服务到位;养老保险全覆盖,老弱病残贫等得到妥善救济和安置,农民无后顾之忧。,民生和谐参考案例:浙江江山中国幸福乡村浙江江山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借鉴浙江安吉等一些成功经验,对乡村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和整合,提出了创建“中国幸福乡村”的战略构想。自2009年以来,浙江江山逐步推进产业增收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提升、生态环境整治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提升与基层基础提升五大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实现富裕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和满意乡村的“五村联创”活动。近年来,江山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后完成了54个重点整治村的建设。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先后获得“中国幸福乡村”、“富裕乡村”、“满意乡村”、“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和“和谐乡村”等荣誉称号。主要的建设经验表现如下:第一,通过壮大农业特色产业、规范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积极促进农民创业等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的品牌化、多元化发展。第二,努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农村社会事业均衡化的发展,积极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生活宽裕与保障到位的满意乡村建设。,民生和谐参考案例:浙江江山中国幸福乡村第三,重视农村乡土文化的发扬,注重挖掘开发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民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建设积极健康的文明乡村,着力提升农村农民精神文化水平。第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管理、便民利民服务、村干部队伍管理等制度,建设管理民主、稳定祥和的和谐乡村。第五,建立完善包含富裕、满意、文明、美丽与和谐等指标内容的量化考评指标体系,作为测评标准,以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调查表来作为测评的依据。第六,为实现创建“中国幸福乡村”的奋斗目标,实行分步推进,科学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计划,建立明晰化的责任机制、科学化的建设机制、长效化的管理机制和目标化的考核机制等多项工作机制。,文化传承乡风民俗。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理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农耕文化。传统建筑、民族服饰、农民艺术、民间传说、农谚民谣、生产生活习俗、农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文体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经常性开展,有计划、有投入、有组织、有设施,群众参与度高、幸福感强。乡村休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等旅游资源得到保护性挖掘,民间传统手工艺得到发扬光大,特色饮食得到传承和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和休闲娱乐得到健康发展。,文化传承参考案例: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三圣花乡过去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景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如今却是“春有百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四季菜花”的优美田园风光。因千古的濯锦之江而文明的锦江区,坐落于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常住人口40余万人,自唐宋以来,锦江区就有“百业云集,市廛兴盛”的美名。近年来,锦江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某些地区的浅丘地貌特征,大力发展工业化来带动农民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出了海外闻名的三圣花乡,创造性的开发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和荷塘月色这“五朵金花”,“五朵金花”内各类旅游景点50余处。,文化传承参考案例: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三圣花乡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文化主题发展休闲经济。锦江区三圣乡实现了文化因子、产业因素与“五朵金花”的有效融合,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培植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通过文化来提升产业。将现代文化和传统产业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开发幸福梅林的梅花文化,赋予挖掘荷塘月色的音乐和绘画艺术内涵,展现东篱菊园的菊花韵味和江南的农耕文化,彰显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的魅力。第二,通过旅游致富农民。采取自主经营和联合经营等方式来发展乡村旅游,开展赏花、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游客的需要。,支撑保障规划编制。试点乡村要按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体要求,在当地政府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规划,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明确相应的目标和措施。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健全、班子团结、领导有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土地承包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公益事业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选举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科技支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到位,村有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职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全覆盖,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提升。,支撑保障参考案例:浙江奉化滕头村滕头村曾经是一个“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穷苦农村。在乡村干部的领导下,努力坚持“艰苦创业,永不满足,一犁耕到头,实现新跨越”的滕头精神,不断发展休闲农业与绿色生态游,如今的滕头村是一个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生态发展良好、科教水平不断提升、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近年来,滕头村先后实施改土造田、旧村改造、兴办企业和发展三大产业等措施,基本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相继获得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生态第一村、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和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等荣誉称号。滕头村建设的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系统的规划,启动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进行环境整治和工业项目建设等工程,科学的划分了“工业区、文教商业区、休闲农业区与农民住宅区”。始终坚持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电线电缆无干化、安全设施监控化、景观设施生态化、卫生设施星级化、污水处理循环化、建设用地集约化等科学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加强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