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85934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短文两篇,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5.特殊句式(1)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一句省略主语“莲”)(2)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判断)(3)宾语前置(倒装句)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被白居易誉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因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著有刘梦得文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陋室铭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的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让他住进了一所非常简陋的小房子。他在愤激之中,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爱莲说本文是周敦颐在做南康郡守时所写。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边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过处,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清洁,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居室内外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爱莲说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使莲花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可贵品格,表明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批判了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快解在:在于,动词。灵:神奇;灵异。斯:指示代词,这。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可:值得。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益,更加。,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5,问题探究6,问题探究7,问题探究1.陋室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从自然环境的优美、交往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目的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5,问题探究6,问题探究7,问题探究2.陋室铭作者为什么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思路点拨作者运用类比,把自己的陋室与古代贤人的茅庐和玄亭进行类比,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言外之意是,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因为高雅脱俗而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5,问题探究6,问题探究7,问题探究3.陋室铭结尾为什么引用孔子的话?思路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说明“陋室”不陋,突出了主题,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问句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5,问题探究6,问题探究7,问题探究4.爱莲说开篇连用两个“独”,应怎样理解其作用?思路点拨分析句子中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来进行。很多词的理解不是简单查字典就能感受到在文中的含义的,应当联系句子的理解一同进行。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在分析重点句子的同时进行的。如菊花,是很有个性的花卉,它不在群芳争艳的春天开放,也不在夏日妖娆,偏偏要等到深秋百花凋零之时才傲霜怒放。文人爱菊,也是因欣赏这种独立不群的性格。在爱莲说一文中,开篇连用两个“独”起到了强调作用。前一个“独”表现了陶渊明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后一个“独”表现作者不同于陶渊明避世隐居,也不同于富贵者对名利的热衷,要保持自身节操和品格,做一个君子的人生态度。,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5,问题探究6,问题探究7,问题探究5.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思路点拨(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写其“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写其“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芳香,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3)从风度方面:写其“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将莲人格化,将其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5,问题探究6,问题探究7,问题探究6.既然是“爱莲说”,抒写对莲花的喜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到菊花和牡丹?思路点拨本题涉及衬托的写法。衬托是语文学科中的表现手法的一种,可分为正衬与反衬。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5,问题探究6,问题探究7,问题探究7.爱莲说中,菊花、牡丹、莲花,这三种花有什么象征意义?思路点拨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是隐逸者,它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