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85880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主讲:唐燕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理论幼儿园课程的产生与发展影响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几个教育理念观察儿童-实施幼儿园课的出发点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幼儿游戏-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环境-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教育活动评价-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保障国外幼儿园课程范例简介我国幼儿园课程范例简介,第一章幼儿园课程的本质主要内容:课程的本质幼儿园课程的本质,第一节课程的本质一、什么是课程?(一)了解“课程”的来源1、在我国关于“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唐宋时期,最初的含义是指学习的进程。2、国外关于“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指“跑道”。用来规定赛马者的行程。3、教育家斯宾塞首先将“课程”述语引入教育领域,用来说明“学习内容的进程”。此后,“课程”一词被西方学者普遍使用。,(二)关于课程的九种定义(详见教材P2)1、课程是学校为了训练团体中儿童和青少年思考和行动方式而组织的一系列具有潜力的经验。2、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的指导下所学得的全部经验。3、课程是学校传授给学生的、意在使他们取得毕业、获得证书或进入职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材的总计划。4、课程是一种方法论的探究。5、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6、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7、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为了使学习者在个人的、社会的能力方面获得不断的、有意识的发展,通过对知识和经验的系统改造而形成的有计划和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及预期的学习结果。8、课程基本上由五大学科的学习组成:掌握母语并系统地学习语法、文学和写作,数学,科学,历史,外国语。9、课程被看作是有关人类经验的范围不断发展的、可能的思维方式它不是结论,而是结论产生的方式以及那些所谓真理的结论产生和被证实的背景。,(三)我国课程研究者对“课程”的定义的看法(详见P3)1、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2、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活动。3、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获得的全部经验。4、课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媒体。5、课程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迁移的经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经验的计划。6、课程是学习者在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活动。,二、几种典型课程定义的分析:1、课程即学科或教材;这是一种比较早、影响较为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也是这种观点的反映.2、课程即经验;这种观点是对前一种观点进行批评与反思的基础上出现和形成的。这种课程观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发展儿童的个性,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育环境中与教师、学习材料等相互作用的所有经验。理解“经验”的两层含义:一是把经验作名词用,强调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经验;二是把经验作动词用,强调课程要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注重学生获得经验(名词)的过程。,3、课程即计划;这种课程定义只把课程看作不直接和学生发生作用的计划,是一种静态的课程观。4、课程即目标;该定义把课程视为教育者试图达成的一些教育教学目标或者希望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习结果。这种课程观强调教育的目的性,可操作性强。,三、四种典型课程观的优缺点分析:P5(一)“课程即学科或教材”优点:这种课程观,有利于人们系统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尽快、更好地掌握人类千百年大来积累的科学知识,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缺点:这种课程观,容易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忽视变化的经验,过分注重学习者是否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很难照顾到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同方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个性的差异。,(二)“课程即经验”优点:这种课程观,扩大了课程内容的范围,不仅重视学生实际获得的经验,而且重视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能够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缺点:这种课程观,难以有效组织,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差,不易达成系统的教育效果。(三)“课程即计划”优点:这种课程观,只把课程看作不直接和学生发生作用的计划,是一种静态的课程观.缺点:缺乏灵活性,把计划外的教育因素排除在课程之外,从而缩小了课程的范围。,(四)课程即目标:优点:这种课程观,强调教育的目的性,可操作性强。缺点:缺乏灵活性,不易照顾到变化了的教育环境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总结】每一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都指向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课程所出现的问题。所以,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有某种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着某种局限性。每一种定义都有不同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角度和关注重点,因此,尽管各种定义都各有优缺点,但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课程本质的某一个方面。对我们来说,不是简单地赞成或反对某种课程定义,而是要了解每种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伴随而来的新问题,从而使我们对课程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辨证。,【归纳课程定义】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总体。【对课程定义的理解和树立现代的课程观】课程定义不仅包括教育机构中课程表上所列教师有计划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包括有计划组织的和学生自动自发的所有活动。课程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表明了教育工作者已经冲出狭隘的课程观,正在建立和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观。1、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单是知识能力训练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其他课外活动和自发活动的教育;3、学习不是使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学科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四、了解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对“课程”总结出的五种层次:P61、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是列入课表、实际开设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会到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本质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一)我国当代幼教专家对幼儿园课程的各种定义:1、卢乐山: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等”;2、王月媛: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中幼儿的全部活动或经验”;3、冯晓霞: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4、李季湄: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与教师指导下,为达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程序的学习活动”;5、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6、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思考:上述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各种定义有什么不同?体现了哪些倾向?学科倾向;活动倾向;经验倾向;计划倾向;目标倾向;,【归纳幼儿园课程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一日活动的总和。,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应该把握两个基本观点:1、把课程作为一个系统看待,它是由多个要素、多层关系相互作用的整体;2、视课程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树立现代课程观: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不仅反映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幼儿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其内涵深刻而丰富:1、重视课程的目的。2、把课程的中心放在幼儿身上,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将课程直接指向幼儿的主动发展和整体发展。3、体现了整体的课程观,即幼儿在园的一切有教育性的活动都是课程。把教育教学活动扩展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重视经验和各种活动对幼儿的影响和促进。4、重视课程的静态,更重视课程的动态过程,将课程的重心放在实际发生的活动过程中。,(二)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开展和幼儿参加的所有活动,包括各项教育活动(如: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节日娱乐活动等)。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具体途径。2、幼儿园教学活动存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幼儿园课程不仅指“教育活动”,还指“教学活动”;不仅是“显性课程”,还包含“隐性课程”;不仅是“正规课程”,还包含“非正规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和基础。是幼儿一日活动的总和。,二、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P6-9(一)幼儿园课对象的特殊性表现为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特殊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特点是决定幼儿园课程特殊性的关键因素;(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特殊性表现为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同时要充分遵循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教育目标和保育目标的融合。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应是启蒙性的,不宜追求过高的认知目标。,(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特殊性表现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具有生活性、浅显性、选择性。(四)幼儿园课程结构的特殊性表现为幼儿的发展是全面和谐的,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当前世界各国幼儿教育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即追求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培养“完整的人”,因而在构建幼儿园课程时要体现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五)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特殊性表现为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自主活动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以及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具活动性、经验性。,三、幼儿园课程的开放性P9(一)幼儿园课程的动态发展性在课程目标上,要考虑培养幼儿适应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考虑培养幼儿适应未来的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要调整、增加相关的内容,如: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球教育、和平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幼儿园课程内部各要素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开放系统。(二)幼儿园课程的兼容性一方面要将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从相关学(如教育哲学、发展心理学、人类发展生态学、教育心理学等)的理论发展中寻找培植自己的根基大气层必需的理论营养,从而促进幼儿园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四、隐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因素P10(一)隐性课程的含义:隐性课程是针对幼儿园的正规课程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指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教育政策,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二)隐性课程的重要性:1、隐性课程的特征与学前教育的特征和幼儿学习发展特征相吻合;2、隐性课程对促进幼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三)隐性课程的特征:P111、潜在性存在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生活活动中、环境中;2、非预期性事先没有预料到的;3、不易察觉性不明显、模糊,难于断定何时所得;4、多样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四)隐性课程的功能P111、具有直接的认知功能;2、具有认知的动力功能;3、具道德教育的功能;4、具有文化传递和社会控制功能;,(五)隐性课程的因素:P121、物质空间类(表现和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幼儿园隐性课中属于此类的主要有:园所建筑、绿化美化、活动室设置以及声光色温湿等;2、组织制度类教育管理思想与方式本身既可成为学习内容,又可影响整体行为与心理。3、文化心理类(表现和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涉及正规课程、教育语言、教师的期望与态度、行为心理、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六)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P141、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1)最大可能地依据教育目标设计学习环境;(2)设计学习环境要有利于良好的全面的学习经验的获得;(3)设计的学习环境应充满人情味,具有人文性;(4)学习环境应具有审美特性;2、注重教师形象的设计P16(1)要使自己具备人文特征。(理解人文特征教师的表现)(2)教师要增强自己的内在涵养,要具备科学的教育观。(3)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生活风范,为幼儿树立表率。,本章知识点思考:1、四种课程定义的内涵和优缺点分析?2、关于课程定义及课程观的树立。3、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和理解。4、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5、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6、幼儿园课程的开放性表现。7、隐性课程的含义、特征、功能和因素。8、如何开发幼儿园隐性课程?,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理论框架P18主要内容(课程的基本结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的方向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核心课程组织-产生教育效应的基本过程课程实施-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第一节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的方向一、课程目标概述P18(一)课程目标的含义:课程目标就是课程最终要达到的标准,是人们对教育活动之效果的预期。(二)课程目标的作用:1、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设计工作的方向与性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它是人们实施课程的依据,也是评价课程的准则。2、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设计的终点,既是课程内容选择、编排和具体教育法律顾问组织的依据,也是进行课程评价的标准。,(三)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P18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1)理解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含义。(2)总体目标的意义和作用。2、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制定这一层次的目标要把握两点:(1)要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使这些要求在课程中能得到体现。(2)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3、教育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这一层次目标的意义。(2)理解教育目的和学科领域的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键。,(四)关于课程目标的几种代表性研究P201、行为目标(1)含义:行为目标是用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来陈述的课程目标。(2)行为目标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泰勒(行为目标之父)(3)如何陈述行为目标?陈述目标的最有效形式是“既指出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即包含“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行为是指要求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2、生成目标P21(1)含义:生成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珠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2)来源:生成目标来源于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思想。(3)作用:生成目标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相互作用。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和教学目标。以生成性目标为基础的课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终身学习。(4)生成目标的观点启示:首先,运用生成目标就意味着教师要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其次,教师需要大量额外的计划和工作。,3、表现目标:P22(1)表现目标提出的基础有代表人物:是在批判行为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美国课程理论家艾斯纳)(2)理解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P22(3)表现性目标的意义P23理解三种目标的利弊和运用。P23,二、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P23(一)对幼儿的研究:1、研究的内容:包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需要和兴趣等方面的研究。2、研究的意义和作用:P24(二)对社会的研究1、含义:对社会的研究是指对幼儿园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的分析和研究。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可以向幼儿灌输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维护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等;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使他们形成适应现代和未来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等。社会文化功能是指教育能传递、保存和更新文化等。2、作用:对社会的研究为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提供有关政治制度的巩固、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文化的传递等对现在的人才和未来人才基本素质的需要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期望和要,从而确定幼儿应当学什么、掌握什么、应具备哪些素质。,(三)对学科的研究P251、含义:对学科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学科知识自身的特殊功能以及学科能起到的一般教育功能,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某一学科对那些以后不可能成为这一领域专家的幼儿有什么作用”。2、从学科研究确定课程目标时注意以下问题:(1)知识的价值是什么?(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3)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P26(一)纵向结构分三个层次:终极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1、终极目标是幼儿园课程的宏观目标;2、年龄阶段目标是终极目标在幼儿园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分解和落实,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逐步递进的单元目标构成的,单元目标又可分为内容单元目标和时间单元目标两种。3、教育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它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目标,是幼儿园课程的微观目标。,(二)横向结构指每一纵向层次的课程目标都可从三个角度加以确定,分别形成内容目标结构、领域目标结构和发展目标结构。1、四育内容的目标结构;2、五大领域的目标结构;3、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结构;(包括身体动作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四、建立课程目标体系的策略和方法P27-28(一)学习和理解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一般性的课程目标;(二)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育“课题”和具体内容,确定“课题”的目标和“课题”中所包含的一个个教育活动的目标。(三)教师还应在教育活动的实施中,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活动和反应、幼儿的即时需要和兴趣,及时调整教育活动的目标。,第二节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核心P30一、什么是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课程内容即是教材;这种课程内容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知识及体系。(二)课程内容即是学习活动;这种课程内容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知识及体系。(三)课程内容即是学习经验;这种课程内容表现为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的经验。总结:以上三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也都有其明显的缺陷。我们要辩证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二、课程内容的选择P32选择标准:1、内容的目标达成性:即所选择的内容必须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按照这一标准选择课程内容需注意以下几点:(1)有目标意识;(2)选择多项内容达到同一目标;(3)同一内容应尽可能产生多种效果,指多项目标;,2、内容的基础性P34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标准要求课程编制者将具体、简单的知识和相关的事实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首选内容。3、内容的适切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是指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也要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喜闻乐见的。4、内容各部分的平衡性即选择课程内容是既要考虑每个目标都要有相关的内容与之相对应,同时也要考虑这些内容在课程内容总量中的大小比例。5、内容的发展性坚持内容的发展性标准,课程编制者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删除过时的、错误的知识,增加与幼儿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新增加的课程内容并不是“简单的加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新的课程内容也要坚持以上标准;(2)将新增加的内容融入已有的课程内容之中;(3)增加新的课程内容必须要有必要的师资准备;,第三节课程组织产生教育效应的基本过程P37一、什么是课程组织(一)含义:课程组织就是对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予以安排,构成比较可行的教育方案或计划的过程。(二)拉尔夫泰勒和斯基尔贝克等人对课程组织的观点。(三)三种层次的课程组织的理解1、官方课程的组织2、理想课程的组织3、实践课程的组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组织过程),二、课程组织的原则P39(一)纵向组织原则(又称序列组织即按照某种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强调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关注的是知识的深度。1、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按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排列课程内容。2、根据人类学习的复杂程度编排课程内容。3、人生发展的顺序。(二)横向组织原则:强调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地联系起来,要使学生有机会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偏重于知识的广度。(三)关于主张直线式和螺旋式的课程组织P40,(四)幼儿园课程组织应遵循的原则P411、目标定向原则2、生活化原则3、活动化原则4、综合化原则5、师生同构原则,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P43(一)课程内容的组织的含义: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指将相关的内容在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上进行恰当组合,包括对学习活动的分析,课程内容在时间、空间(包括环境)上的分配和组织策略的确定。(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类型:P43451、学科课程:按学科知识体系划分课程内容,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连贯地教育教学。(理解利弊)2、活动课程:完全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幼儿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编排内容,以幼儿的活动为主要的教育教学形式,目的在于改进幼儿的经验。(掌握特点和利弊)3、综合课程:是将各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以一定的形式整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各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掌握优点和缺点),第四节课程实施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P45一、什么是课程实施:理解几个概念:课程变革:凡是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课程计划:是对课程变革的理想及实现这种理想的具体方案的制定。课程实施: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二、关于课程实施的基本观点P47(一)忠实观:是课程研究中最初的、也是占主流地位的一种观点。(二)相互适应观:P48(三)创生观:P48关于课程实施的三种观点的利弊P49,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P50(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二)交流与合作;(三)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四)教师的培训;四、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P51(一)得过且过取向;(二)改编或适应取向;(幼儿园采用较多)(三)忠实或精确取向;,第五节课程评价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P52一、什么是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一)从研究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客体;(二)从理论上看:课程评价的目的只有一个评价某种课程的价值;二、课程评价的类型:P53(一)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二)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和工作性评价;,三、课程评价的模式P55(一)目标评价模式:是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用明确、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二)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三)外观评价模式:是斯塔克在批评目标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强调必须在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收集资料,描述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动态现象。(四)差距评价模式:是由普罗佛斯提出的。注重将设计好的课程与实际的课程实施加以比较,要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及造成差距的原因,以此作为必进课程的依据。(五)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语。是由斯塔佛尔比姆等学者提出的。强调为课程决策提供评价材料,包括四个步骤。P58,四、教师与课程评价P59(一)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作用:(二)如何使教师真正参与到课程评价中:1、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在课程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2、要为一线教师经常参与课程评价工作创设必要的条件;3、教师本人应具有参与课程评价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知识;P60,本章知识点思考:1、课程的结构要素有哪些?2、课程目标的含义、作用和层次。3、关于课程目标的几种代表性目标的研究?4、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及其意义?5、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理解教育活动目标)。6、理解课程内容及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7、课程组织的含义及原则。8、课程内容组织的含义及类型。9、课程实施的含义及基本观点。10、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11、课程评价的含义及类型。12、如何使教师真正参与到课程评价中?,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的起源阶段;幼儿园课程的起始阶段;幼儿园课程的发展阶段;幼儿园课程模式与流派;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起源阶段一、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代表作中的学前教育内容大教学论中的两个基本思想;母育学校全面论述了幼儿教育的内容;世界图解幼儿启蒙教材;二、卢梭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尔中自然教育思想;将儿童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首次论述了如何训练儿童感官问题;三、裴斯泰洛齐瑞士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心理化教学;重视爱与威的教育价值;强调让儿童通过实物和实验进学习;,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起始阶段P64一、欧文:英国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1816年,他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教育机构性格形成学园,幼儿学校是其中的一个部门。他关于幼儿教育内容、手段和形式的设想是幼儿园课程的雏形。二、福禄倍尔: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世界学前教育的先驱。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为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P66-67幼儿园课程真正意义上的产生可以以福禄倍尔的课程方案为标志。,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发展阶段P68一、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后人称为蒙台梭利方案。二、杜威: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20工世界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关于幼儿园课程及幼儿教育的思想都深深地烙上了杜威进步主义思想的烙印。如主张课程应尊重名符其实,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与生活动打成一片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模式与流派P69一、幼儿园课程的模式P70(一)学科中心课程;(二)活动中心课程;(三)核心课程;二、幼儿园课程的流派(一)行为主义与幼儿园课程1、了解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及观点,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行为分析学派和社会学习学派的观点;2、行为分析派理论对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启示P713、社会学习理论对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启示P72,(二)人本主义与人本主义课程P721、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观点;2、人本主义的课程方案:P733、人本主义课程体现了整合特点:P73-744、人本主义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P74(三)认知学派与幼儿园课程P741、了解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观点;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P75,第五节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P76一、从三次大的课程改革看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第一次自20世纪20、30年代至40年代末,以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张宗麟为代表的幼教先辈们创立的特色幼儿园课程;第二次自20世纪50年代起直到70年代,借鉴了前苏联幼教理论和经验,统一实施学科课程模式;第三次自20世纪80年代初。整顿教学秩序,涌现了多种课程模式和课程类型。P77二、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P77-78,本章知识点思考:1、幼儿园课程的起源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观点。2、幼儿园课程的起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3、幼儿园课程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的价值。4、幼儿园课程的模式与流派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5、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改革情况。,第四章影响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几个教育理念P79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与主体性的发挥依据脑科学研究成果科学实施幼儿教育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教育创新教育与幼儿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实施幼儿园课程,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与主体性的发挥一、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一)教师与幼儿均为教育活动的主体1、理解“主体”的概念:主体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时间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2、从主体的概念中得知,教师和幼儿理应是活动的主体。不仅是认识的主体,而且是实践的主体。(二)教师与幼儿是动态性的主客体的统一体1、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互为主客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被教育的客体;在“学”的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幼儿作用的客体;2、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P80,(三)双主体的不同作用P811、教师主体的作用是主“导”: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表现在教师始终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教育过程的方向和活动的进程,引导着幼儿向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2、幼儿主体的作用是主“动”:无论在教师直接还是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是教育过程中师幼双主体作用的精练概括,“导”与“动”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二、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P82(一)理解“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特指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幼儿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能动性在活动中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自主性对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教师所教的不一定是幼儿所需的,幼儿会根据自身和兴趣、经验、认识能力、情感和个性特征等作出选择;创造性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探索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三)培养幼儿的主体性:1、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2、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启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使幼儿切实成为活动的主体。(四)创设师幼间民主、平等关系是增强幼儿主体性的关键。师幼间的民主、平等关系表现为:1、坦诚彼此真诚无欺;2、关心彼此都知道受对方重视;3、独立及个体性一方不依赖另一方,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性;4、彼此适应对方的要求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五)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发挥直接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P841、教师的主体性的表现:对工作的热心、对幼儿的关心。2、教师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幼儿的主体性的实现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忽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必定使教育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缺乏主体性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第二节依据脑科学研究成果科学实施幼儿教育一、幼儿潜能开发的可能性P85-871、哲学理论的概括:2、人脑的科学研究:二、幼儿潜能开发的必要性1、脑科学理论的研究表明;2、社会高度发展的必要;三、正确认识幼儿的潜能开发1、正确认识幼儿发展的关键期2、良好的环境和适宜的刺激是开发幼儿潜能的关键P903、幼儿是其潜能开发的主体4、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开发幼儿潜能。P92-93,第三节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教育P94一、多元智力理论的产生与内涵1、多元智力理论是由加德纳提出的;2、多元智力的内涵七种智力:(1)言语语言能力(语言智能);(2)音乐节奏能力(音乐智能);(3)逻辑数理智力(数学逻辑智能);(4)视觉空间智力(空间智能);(5)身体动觉智力(身体运动智能);(6)自如自省智力(自我认识智能);(7)交往交流智力(人际关系智能);,二、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P961、树立新的儿童观:每个幼儿的最佳智力单元是平等的,一种智力的多种表现方式之间也是平等的。每个幼儿应该平等地享有教师的爱心,享受教育的快乐。2、树立有的放矢的教育观和教育策略。重视幼儿智力特点的个别差异;重视创设一个能让各种智力都有机会展现的、充满选择性的环境;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在优势智力领域中了取得的成绩;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在优势智力领域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3、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观P99,第四节创新教育与幼儿教育P99一、幼儿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创新教育1、幼儿教育提倡创新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向。2、幼儿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幼儿个体的发展。3、幼儿教育实施创新教育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二、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审视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创新意识层面(1)幼儿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不够。即教育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2)在幼儿教师身上,表现为相对忽视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2、创新思维层面: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3、创新技能层面:主要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幼儿的创新技能主要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4、创新个性层面:创新个性一般包括独立性强、敢于冒险、持之以恒、勇于竞争、善于合作、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创新个性是创新主体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能进创造活动的个性基础。,三、幼儿创新教育应确立的几个基本观念P1031、幼儿创新教育的使命观;2、幼儿创新教育的人本质观;幼儿创新教育应更好地揭示人的本质即人的未特定化、人的开放性、人的活动性。3、幼儿创新教育的教师观:责任观;角色观;职业观;自我教育观;4、幼儿创新教育的教学过程观;5、幼儿创新教育的“失败”价值观,四、幼儿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P1061、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2、创造思维的培养;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P1084、创新个性的培养;,第五节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实施幼儿园课程P110一、社区、社区教育及其特点(一)社区和社区教育的含义1、社区:是按人们生活和居住的范围划分的区域。2、社区教育:是指社区内为儿童及全体居民设置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活动,是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社会教育。(二)社区教育的特点:1、地域性2、开放性3、广泛性4、非正规性,二、经济发达国家社区学前教育及活动P111(一)美国的社区学前教育及活动1、美国的每个社区都为幼儿提供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设施。2、美国一年一度的“家庭节”是社区学前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二)日本的社区学前教育及活动P1121、开放的儿童游戏运动场所;2、儿童馆;3、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三)其他国家的社区学前教育设施及活动1、新西兰的“游戏中心”、“家庭日托所”、“函授学校”2、英国的“玩具馆”,三、我国的社区学前教育现状(一)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社区学前教育活动的开展1、天津市的社区学前教育活动形式以幼儿园为基地,吸纳散居幼儿,开展社区学前教育活动;以社区为依托,利用社区的力量和资源开展学前教育活动;2、上海市卢湾区的社区学前教育活动开办儿童玩具图书馆和儿童乐园;开办“家长学校”;家庭辅导站;(二)我国经济较落后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活动P1161、河北兴隆县的联合活动站、巡回辅导站、亲子活动站、季节活动站、家庭活动站;2、其他地主的社区学前教育活动社区内儿童定期举行交往活动;家长幼儿活动站;,本章知识点思考:1、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体。2、幼儿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及培养。3、理解“主体”和“主体性”的概念。4、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发挥对幼儿主体性的影响。5、正确认识幼儿的潜能开发。6、多元智力的内涵及其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7、理解幼儿创新教育的几个基本观念。8、幼儿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9、社区和社区教育的含义。10、社区教育的特点。11、了解国内外社区教育的情况。12、理解影响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几个教育理念。,第五章观察儿童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出发点主要内容:观察儿童的意义;观察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线索;重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有目的地选择观察对象;使用适当的观察方法;观察中多种手段的灵活使用;,第一节观察儿童的意义119一、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儿童的经验获得借助于观察,教师不仅能了解到近段儿童的经验与认识上的发展变化,还可以了解到儿童经验的来源以及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二、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儿童的能力发展P121三、通过观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四、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第二节观察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线索P123一、在观察中生成活动二、在观察中进行有效的指导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必须建立在细致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只有通老家细致的观察,教师才能确定是否介入儿童的活动,以及如何介入,怎样介入,否则教师的指导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三、在观察中调控活动的进程,第三节重视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评价P128一、对儿童的评价1、明确评价标准(1)一般常模标准;(2)理论标准;2、标准的适宜性二、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三、对教育目标的评价,第四节有目的地选择观察对象P130一、个体活动对个体活动观察一般采用个案观察的方法,对某个儿童某个方面在各个阶段的表现作出详细的记录,根据这些发展变化的资料得出科学的结论。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给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提供了一个自然的机会。一个有意义的小组活动结果常常有助于幼儿明确他们在活动中的发现。,第五节观察的内容是多样的P132一、观察幼儿的谈话二、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第六节使用适当的观察方法P135一、抽样观察法(一)时间抽样观察法:是在指定的统一时间限制内,注意所选定的行为发生与否。(二)事件抽样法:是抽样观察并记录某种特定的事件的方法。(三)时间抽样法与事件抽样法的比较P139,二、描述观察法:主要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的自然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一)日记描述法:以日记式记录描述幼儿成长、行为及发展过程的重要事件右里程碑。(二)轶事描述法:观察者可以在观察后,简略写下观察的摘要或心得。P140,第七节观察中多种手段的灵活使用P143一、直接观察:是无结构观察的主要记录方式。二、静态照片三、录音与录像,本章知识要点思考:1、观察儿童的意义。2、观察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线索。3、运用观察结果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和对教育目标的评价。4、观察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第六章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科学选择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手段和途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从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第一节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146一、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关系(一)将幼儿园课程广义地理解为幼儿园中幼儿的全部活动或教育活动,那么,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回事。(二)将课程理解为是一种文本,那么幼儿园课程就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而教育活动则是幼儿园课程得以实施的中介。二、美国学者提出的三个隐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程与教育活动的关系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三、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六个要素:(一)教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体;(二)幼儿: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三)教育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方向和结果。(四)教材或课程内容:是教师对幼儿传递的信息,是幼儿认知的主要原料,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中介;(五)教学方式: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指导幼儿的途径,是促使主体与客体相互作,以及发挥主体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六)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发展的重要环节;,第二节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的P150一、教育目标与教育活动目标(一)教育目标的含义: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二)教育目标的一般类型:1、终极目标:即教育要达互的总目标,它比较笼统,较为抽象。如幼儿园教育总目标。2、中程目标:较之终极目标具体些,通常是实现总目标的一系列步骤。如年龄阶段目标或领域目标。3、具体目标:也称作短程目标或明细目标。如主题活动目标或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目标。(三)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1、幼儿教育目标;2、幼儿园课程目标;3、年龄阶段目标;4、单元目标;如日、周的教育目标。5、教育行为目标即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二、教育目标的分类(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一)认知领域:该领域有两类六大项指标,即知识、领会(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第一类是知识目标,第二类是理智能力与理智技能,包括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二)情感领域:该领域有五在项指:接受与注意(觉察、愿意接受、控制或选择的注意),反应(默许、意愿、满意感),价值观(接受、偏爱、承诺感),组织,个性化。(三)动作技能领域:该领域有三大项指标,即知觉、行动的倾向与组织,动作活动。,(四)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我国将幼儿园保教总目标进行分解:1、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目标如学前教育目标幼儿发展目标(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然后再逐级细化,如身体发展(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自我保健、生活能力);认知发展(智力、数概念、自然概念、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品德行为、情感与态度、社会交往、个性特征)。2、分解幼儿发展澌水平目标幼儿发展水平目标应进一步分解为次一级的目标。如认知发展可分解为三个方面的次级目标:观察与感知、概括与分类、表现与创造。这三个方面的次级指标又可分解为五个水平层次。以感知与观察为例,能发现视、听、触、味觉上的差别;能综合感知理物的明显特征;能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的特征;能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差异;能发现两个以上物体的细微差别。3、确定学期、月、周、日的教育活动计划,三、确立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P153(一)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二)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一致性;(三)适合具体教育对象发展的教育目标;四、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有三种表述方式)(一)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从教师的行为出发,说明教师应当说干什么。如“启发幼儿”“为幼儿提供”(这种表述体现以教师为本)(二)有学科中的概念、内容要素表述:就是列举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如:“故事的结构”、“动物的分类”、“领唱和合唱的特点”等。(这种表述在幼儿园很少采用)(三)用幼儿的行为变化表述:包括行为目标、展开目标、表现性目标。(这种表述体现以幼儿为本,是新的教育理念所提倡的),第三节科学选择幼儿园教育的内容P155一、科学选择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一)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1、克服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重视记忆知识,忽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二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重视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掌握没有太多的要求;2、理解幼儿的基础知识:(1)与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学习问题发生关系的知识信息。(2)能够使幼儿获得深刻印象的知识信息。(3)幼儿需要经常使用的知识信息。(二)有助于发展幼儿智力的内容。(三)有助于培养幼儿社会情感态度的内容。(四)有助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内容。,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程序P158(一)教材先后顺序的安排(进度表)。(二)在安排进度表时需要考虑两个因素。1、注意幼儿所学习的知识先后之间的联系;2、应按照各学科的体系与规律来确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帮助幼儿获得系统化的知识;(三)空间和环境的安排。(四)内容组织策略的选取。,三、教师在选择编排活动内容时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内容单元的教育价值;2、教师应明确教育单元组织的方式;3、教育内容单元的可行性;4、幼儿的身心发展、兴趣、需要与能力;5、教育内容单元的包容性;6、教学材料;7、时令季节与活动时间;,第四节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手段和途径一、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可概括为: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它们既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二、理解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两者之间不可替代,但具有互补性。三、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建议教学方式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发现为主。四、充分发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和各种教育手段,是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基本要求。,第五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P161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观察幼儿;二、指导幼儿的活动;三、启发引导幼儿的活动;四、批评、表扬;五、建立、培养活动常规;六、激发与维持幼儿学习动机;,第六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P164一、师幼互动的含义和意义(一)含义: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二)意义:它是幼儿教育过程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它既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又标识着外显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内隐的教师的儿童观和儿童的教师观。,二、人际互动的种类:(一)假相倚:是指互动双方主要以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很少对另一方的行为作出让步。(二)非对称性相倚:是指一方主要根据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另一方则以对方的反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三)反应性相倚:是指互动双方并无既定计划或者在互动过程中丢弃了既定的计划而只按对方的言行作出反应,互动是随意的、偶然的,不存在明确的方向。(四)彼此相倚:是指互动双方既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同时又可对另一方的行为采取行为,彼此都是互动的控制者。,三、师幼互动的表现:P165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以非对称相倚性互动为主,互动的发起者以教师为主动,幼儿多处于被动状态。四、师幼互动情感特征:P166(一)教师指向幼儿的情感特征:1、正向:行为中体现出对幼儿的和蔼、亲切、喜欢、赞许的情感倾向。2、负向:表现出对幼儿不满、厌恶甚至恼怒、愤怒的情感倾向。3、中性:行为中没有明显的正向或负向特征。(二)幼儿指向教师的情感特征:1、进取:行为中带有明显的大胆、不惧怕老师的特点。2、畏惧:对教师表现出明显的胆怯、害怕的倾向。3、平和:行为中没有明显的进取或畏惧的情感倾向。,六、师幼互动积极和消极的表现P167(一)师幼互动积极的一面是:1、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活、学习秩序,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管理。2、有利于幼儿对固有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既成规范的掌握。(二)师幼互动消极的一面是:1、不利于幼儿尊重需要的满足。2、不利于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第七节从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P168一、案例呈现(略)二、案例分析:P171,本章知识点思考:1、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关系。2、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六个要素。3、教育目标的含义及类型。4、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5、了解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6、确立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7、理解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方法。8、科学选择幼儿园教育的内容的意义。P1559、教师在选择编排活动内容时应注意的问题。10、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的内涵。11、理解游戏与教学的关系。12、教学方式如何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发现为主?1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如何实现?P16114、师幼互动的含义和意义。15、人际互动的种类。16、师幼互动情感特征。17、案例分析。P171,第七章幼儿游戏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主要内容:什么是幼儿游戏;幼儿游戏的实质;幼儿园游戏的特点和分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第一节什么是幼儿游戏P176一、游戏是可以观察的活动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可以从行为的外部表现去观察判断。(一)表情:是游戏的一个最明显的外部判断指标。(二)动作:也是判断游戏的一个常见的外部指标。1、探索性动作:这是通过视觉、听觉、触摸等感知觉的联合活动。2、象征性动作:这是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像性虚构性动作。3、嬉戏性动作:这是故意做“破坏”或某种动来取乐,带有幽默、逗乐、玩笑的性质。(三)言语:1、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言语:2、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言语:3、以自我为中心的想像性独白言语:(四)材料:,二、游戏是由幼儿身心发展推动的活动P180(一)游戏是满足幼儿自身需要的活动1、快乐的需要;2、认识和行动的需要;3、自我表现和获得成功的需要;(二)游戏是目的在自身的活动幼儿游戏的动机是直接动机,也就是说,他们活动的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玩即目的”,幼儿为游戏而游戏。(三)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幼儿游戏是内部动机、直接动机支配的活动,没有来自外部的要求和压力。正是因为游戏是由内部动、直接动机支配、由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