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85624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9.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杨升平,一个婴儿在牙牙学语“嗒嗒嗒嗒”一个学步儿童在唱歌“年老的麦当劳有个农场”当突然听到门“嘭”一声响,幼儿园里的一个孩子跳了起来当邻居的小狗冲过来时,托儿所的一个孩子尖叫起来,学习的概念,学习的概念: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彭聃龄)三个层面的含义:1、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2、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这种变化不是由先天倾向、成熟、疲劳、药物反应等因素带来的。有些行为上的持久变化是需要经验和成熟准备相结合的。如婴儿的爬、站、走,这种变化要维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但并非永久的。如,当你每天练飞镖时,你会成为一个水平相当稳定的投镖手,如果你放弃了练习,你的技能就会朝最初的水平下滑。但你曾一度是冠军级的飞镖手,你再次学习起来就会很容易。一些东西由先前的经验保存了下来。,学习总是意味着个体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我们无法观察到学习本身,而操作上已经有明显进步,但是,有时操作并不能显示出学习的全部内容,有时,我们获得了一般性的态度,这些态度或许会影响你以后的行为,这就是行为潜能。,案例一开学第一周,琼斯先生试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回答。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华生的恐惧形成实验,桑代克饿猫实验(尝试错误理论),斯金纳箱,托尔曼的三路迷津示意图,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案例二刘易斯女士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将不能参加野营活动。”碰巧,一位女同学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这位女同学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能按时交上。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妈妈病了。但是全班同学都不同意,他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她没有交作业,所以不能参加野营活动!”,案例三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发展的不同方面儿童不是成人的雏形。儿童的思维方式、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以及所依据的道德和伦理规则等都与成人不同。上述三种情形也只是列举了很少一部分来说明儿童思维与成人思维的众多差异。,关于发展的各种争论几十年来,发展心理学家在两个核心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一是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后天经验的影响,二是发展是否存在阶段性。1、先天和后天之争2、连续和不连续之争发展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皮亚杰怎样看待认知发展,维果茨基怎样看待认知发展,埃里克森怎样看待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发展是怎样产生的1、图式:2、同化:3、顺应:4、平衡:,皮亚杰怎样看待认知发展,二、皮亚杰的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1、皮亚杰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年幼儿童不能理解守恒原理。2、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所具有的几个特征可以解释在守恒任务上出现的错误:1、集中化2、不可逆性3、只注重状态4、类包含5、自我中心性,1、当着儿童的面把牛奶从一个又高又窄的容器中倒进一个又浅又宽的容器中;2、切成四片的三明治比整块的更多些;3、即使给儿童展示两排积木的数目是相同的,他们也会认为分散开的一排积木比聚集在一起的一排积木更多些。,牛奶的重新装载,7+5=12125=7;牛奶的重新装载,牛奶装载地起始状态(高玻璃容器状态)和结束状态(浅盘容器)就好象(儿童)正在看一系列静止的图片,而不像成人那样看到的是倾倒过程的电影。,成人:莎莉,你们游戏小组中有多少男孩?莎莉:8个。成人:你们游戏小组中有多少女孩?莎莉:5个。成人:你们游戏小组中是男孩多还是女孩多?莎莉:男孩多。成人:你们游戏小组中是男孩多还是孩子多?莎莉:男孩多。成人:你是怎么知道的?莎莉:我就是知道。,2岁的本杰明和他4岁的哥哥雅各布与父亲一起驱车经过乳牛场,他们惊奇地看着奶牛。父亲问道:“农场主为什么养牛?”本杰明说:“为了让我看它们。”“不是的,”年长而聪明的哥哥说,“农场主喜欢和它们玩耍。”,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儿童比前运算阶段的学前儿童有非常明显的提升,2、他们仍不能像成人那样进行抽象思维。能够形成概念、发现关系、解决问题,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和场景有关。3、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守恒问题不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已经获得了可逆性的概念4、前运算阶段的年幼儿童对外显表象进行反应。5、思维序列化即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事物。,先让儿童看一辆红色玩具汽车,然后当着儿童的面,将汽车置于过滤镜之下,使之看起来好象是黑色的。当问及汽车的颜色时,3岁儿童的回答是“黑色的”,而6岁儿童的回答则是“红色的”,传递性:汤姆比贝基高,贝基又比弗雷德高。类包含:总类别与子类别。去集中化:,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1、青春前期的儿童开始进行抽象思维,能够了解到其他的各种可能性,而不受眼前具体情形的限制。这种能力的发展一直持续到成年。2、随着形式运算阶段的到来,个体应对潜在或假设情景的能力也开始出现,这时,形式与内容是相互独立的。3、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儿童与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来操作某一任务。,给儿童和青少年一个由末端拴有砝码的绳子构成的单摆。他们可以改变绳子的长度、砝码的重量、释放单摆的起始高度以及推动单摆的力量。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出影响单摆的摆动速度的因素。,15岁的儿童:先选用100克的砝码、一根长绳子和一根短绳子进行试验;之后又用20克的砝码、一根长绳子和一根短绳子进行试验;最后用一个200克的砝码、一根长绳子和一根短绳子进行试验。他得出的结论绳子的长度影响单摆运动速度的快慢,而砝码的重量不起任何作用。,10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却以一种较混乱的方式来进行试验,同时变化多个因素,并固守着先前的观念。砝码重量和推力的变化引起单摆运动速度的变化,绳子的长短肯定不起作用。(“你怎么知道绳子与速度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它是同一根绳子。”),1、自我调节2、自言自语3、最近发展区4、搭建支架,维果茨基怎样看待认知发展,婴儿了解到:朝某物伸手的过程被别人解释为他想要此物。,儿童吸收他人的言语,之后用这些言语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是指儿童不能单独完成,但是在成人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的任务是儿童尚未学会,但在某个时候能够学会的任务。,贾森:我不知道该把这一片放在什么地方。(将图片摆错了地方)成人:哪一片适合放在这里呢?(指着拼图的底部)贾森:他的鞋子。(寻找代表小丑的鞋子的图片,但找错了)成人:来看看,哪一片形状像鞋子?(又指着拼图的底部)贾森:这个咖啡色的。(试着摆上去,正合适。然后又试着把另一片摆上去,并看着成人)成人:你刚才摆得很对!现在把这片转一下看看。(用手势告诉他怎样做)贾森:我成功了!(他又放进去好几片拼图,并自言自语地说:“这片绿的合适”,“把这个转一下(指拼图用的图片)”,成人在旁边观看),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基于以下观点而提出的:发展是由儿童能够独立地做什么以及儿童在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做什么这两者共同决定的。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为了使课程与发展相适应,都所设计的活动不仅要包括儿童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而且还要包括在他人帮助之下能够学会完成的。维果茨基的理论并非意味着任何内容都可以教给任何一个儿童。相反,只有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内的教育有其活动才是恰当的。例如,如果某个儿童经过多次努力仍不能识别某个单词的发音,那么就该技能而言,儿童并不能从教学中直接受益。,埃里克森怎样看待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主动对内疚: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动作和言语技能逐渐成熟,这使得他们以更强的进取心和更饱满的精力来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3岁儿童的主动性逐渐增强,父母、其他家庭成员或者监护者如果允许儿童跑动、蹦跳、玩耍、滚动和投掷等,那么儿童的主动性将增强。“深信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而儿童必须探索他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对儿童的主动探索进行严厉惩罚的父母,会让儿童对自己天性中的强烈需求感到内疚,而这种内疚感将以过个阶段及后续阶段产生持续的影响。,勤奋对自卑:儿童进入学校后,其社会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教师和同伴对儿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父母的作用有所降低。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希望去完成某些事情。成功给他们勤奋的感觉,即对自己以及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感觉。失败则带来消极的自我意象和无能感,这都会阻碍他将来的学习。有时所谓的“失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只是没有达到自己或者父母、教师、兄弟姐妹等确定的标准。,在帕伦学校(小学和中学混合的学校),老师鼓励8年级的学生做1年级学生的辅导员。8年级学生帮助1年级学生学习阅读、数学以及其他一些科目。杰克斯蒂文参加了这一活动,辅导贝利埃姆斯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嗨,小个子!”杰克在某天的辅导时段看到贝利时打招呼。“嗨,杰克!”像往常一样,贝利非常高兴见到他的大朋友。但是,友好问候之后,贝利表现出惊异的神情。“你耳朵上戴的是什么?”“你见过耳环吗?”“我觉得只有女孩才会戴的!”杰克笑道:“不一样的,你看得出吗?”贝利斜睨着这只耳环,它的形状是一把小小的剑,“真可怕!”“还有呢,”杰克说,“女孩戴两个,而男孩只戴一个。许多男孩都戴的。”“耳朵上穿个洞不痛吗?”“有点痛,但我很坚强!要是我妈知道了会发疯的,所以回家前,我必须把耳环摘掉,然后央上学的路上再戴上。”“但是你妈妈不”“好也,别啰嗦了!你还有许多数学题要做呢。我们开始吧!”,案例四,入学前的儿童基本上是自我中心,他们的整个世界也就是家庭、家人以及学前班或日托中心。小学低年级要完成的发展任务是解决“勤奋对自卑”的危机建立“我能行”胜任感。一、自我概念和自尊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二、同伴重要性的增强三、儿童中期的友谊四、同伴接纳,儿童中期的社会情绪发展,1、在整个儿童中期的发展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方式变得较少具体性,而更具有抽象性。2、儿童发展的中期他们开始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3、根据社会比较所得的信息来评价自我,这种倾向似乎与学业自尊的发展变化相一致。4、当论及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时,一个关键词就是接纳。,学前期的儿童总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物体特征,比如高矮、性别或拥有的物体等来描述自己。相比之下,在小学低年级,儿童描述自己时开始关注更加抽象、内在的特质,例如智力、友善等。他们也能区分个人的、内在的我与公开的、外在的我。尤其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在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时,儿童更多地关注意图和动机,而不仅仅是客观行为。,“我喜欢棒球”“我比萨利更喜欢棒球。”年幼儿童主要通过社会比较来学习社会规范以及各种适宜的行为方式。(鲁布尔、艾森伯格和希金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倾向于利用社会比较来评价和判断自己的能力。,学前期的儿童与年幼儿童都倾向于积极地评价自己,而这种评价与学业成绩以及其他的客观因素无关。但是,到二、三年级时,学习困难的儿童倾向于产生较差的自我概念,并开始了螺旋式的下降过程。在小学阶段学习较差的儿童,他们很容易形成消极的学业自我概念,并在以后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表现出较差的学习成绩。)进入小学之后,儿童第一次有机会与别人比较,第一次在家庭以外的成人的指导下学习和玩耍。这些成人必须给儿童提供机会,使其体验成功,充满自信,并保持热情和创造性。,实际上,儿童的能力确实有高低强弱之别。不论教师怎么做,到小学结束(通常更早)的时候,儿童自己都很清楚孰强孰弱。然而,学生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当学习差的学生永远不可能成为班级明星时,他们怎样看待学习的价值;在这些问题上,教师对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伴重要性的增强在儿童早期的发展进程中,家庭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影响的重要性在儿童中期依然成在,因为父母在态度和行为方面为儿童提供了榜样。此外,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也影响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在家中养成的习惯也可能在儿童步入本校门之后得到加强或被克服掉。然而,同伴群体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在论及儿童走出家庭、步入外部世界时,艾拉戈登对同伴的重要性做出了这样的注解:假如世界就是莎士比亚所说的舞台,那么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观众就是他们的同伴。同伴坐在前排和包厢中;而教师和家长则被挤到了后排和楼厅处。在小学低年级,同伴群体通常是由同龄、同性别的儿童组成的。儿童的这种偏好可能是由于年幼儿童间能力和兴趣的差异所至。但是,到六年级时,同样群体中既有男生,也有女生。不管同伴群体的结构如何,这种群体使得儿童有机会将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与别人相比较。群体中的成员相互展示着自己各自不同的世界,每个成员通过分享彼此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学会了怎样鉴别并形成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儿童中期的友谊在中期,儿童对友谊概念的理解渐趋成熟。友谊是儿童同伴关系的主要形式,在成年之前儿童对友谊的理解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塞尔曼基于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以及儿童在考虑他人观点方面的能力变化,描述了儿童对友谊的理解是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在7岁之间,儿童通常将朋友看成是暂时的玩伴。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从学校回到家中,也许会说:“我今天交了个新朋友!吉姆让我和她一起玩她的布娃娃。”或是:“贝利再也我的朋友了,因为他不和我一起堆积木。”这些话语都表明儿童将友谊看成是与特定情景有关的临时关系,而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或信念的基础之上。进入儿童中期,友谊变得更加稳定和互惠。在这一阶段,儿童通常根据个性特征来描述朋友(“我的朋友玛丽非常友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支持、关心、忠诚以及相互的付出与回报的基础之上。友谊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这有几方面原因。在小学阶段,朋友就是一起玩耍、一起共事的同伴,也是儿童重要的情感支柱,因为在新的环境中,或是与家庭有矛盾,或出现其他问题时,朋友能给儿童提供安全感。当朋友彼此示范某种具体的智力技能时,他们也是对方的认知源泉。友谊的存在也助于个体掌握社会规范、社会交往技能以及成功地解决冲突等。,同伴接纳在儿童中期,同伴关系中最为熟知的,或许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同伴接纳,或是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受欢迎的儿童是那些被同伴较多提名为喜欢、较少提名为不喜欢的儿童。相反,被拒绝的儿童往往是那些被同伴提名为不喜欢、较少提名为喜欢的儿童。还有一些儿童被忽视的,他们经常是既不在受欢迎的儿童之列,也不在被拒绝的儿童之列。有争议的儿童经常被某些同伴提名为受欢迎的,但被另一些同伴提名为被拒绝的。中性儿童是指那些同伴提名为喜欢或不喜欢的比例相差无几的儿童。哈特兹克利斯顿和霍普夫在对有关同伴接纳的研究进行回顾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小学阶段,那些不被同伴接纳或是遭到拒绝的儿童通常是高危儿童。与那些被同伴接纳的儿童相比,这些高危儿童更有可能辍学、有违法乱纪行为,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被拒绝的儿童中,有些倾向于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而有些则极其被动和退缩,成为受欺负的牺牲品。那些被拒绝的、具有攻击性以及退缩性的儿童,在面对困难时,似乎都是非常无助的。有许多特征似都与同伴接纳有关,比如外表吸引力和认知能力。研究也表明,行为方式与同伴接纳之间也存在着相关。被同伴接纳或受欢迎的儿童倾向于表现出合作精神,乐于助人和关心别人,而很少有捣乱和攻击性行为。而不被同伴接纳的儿童倾向于表现出很高的攻击性、缺乏亲社会行为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被忽视的儿童以及有争议的儿童,其行为方式不太明显,并且在群体中的地位通常在短期时间内会发生变动。,理论应用于实践1、促进自尊的建立(挣来的自尊)今天,社会和公共机构都认同这样一种基本原则:每个人,包括学生,都具有同样的价值。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原则。学生具有同样的价值,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具有同样的能力。有些学生擅长阅读,有些则擅长数学,有些学生有体育特长,还有些学生有艺术天分。有些课堂活动可能给某些学生留下这样的印象:在这方面自己比别人强或是不如别人。研究发现,在课堂上进行不适当的竞争、刻板的能力分组等都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研究更多地表明: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变得越来越有能力时,其自尊感也会提高,而其他的方式显然都不凑效。勒纳将其称之为“挣来的自尊”。展示学生的成功,这是维持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的重要方法。罗森霍尔茨和辛普森曾描述了一种多维度的课堂,教师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多种途径可以获得成功。教师看重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例如,许多教师在开始某个教学单元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前测,之后通过后测的方式来考察全班每个人获得了多少知识。多维度课堂的教师则强调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技能。通过评价这些技能,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这样一种理念条条大道通罗马,成功之路绝非一条。我们没有必要谎称所有的学生都擅长阅读和数学。但是,教师要认可学生的进步,而不是能力水平;要表扬学生付出的努力以及不断提高的能力。当学生看到自己学业上的成功时,他们自然就会具有自尊感了。,理论应用于实践2、帮助儿童形成社会技能因为同伴接纳能够很好地预测目前和以后的适应能力,所以人们设计了许多干预策略来提高不受欢迎和被拒绝儿童的社会技能和被接受程度。强化适宜的社会行为:成年人可以系统地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比如助人和分享行为;而忽略反社会行为,比如打架和言语攻击行为。假如教师和其他成人能够对儿童群体使用强化策略其效果会更好。这可以让那些缺乏技能的儿童去观察别人的受到强化的积极行为,也使得同伴群体去关注积极的行为,而不关注消极行为。树立榜样:通过观察榜样是如何学习积极的社交技能的,儿童也能明显地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指导:这一策略涉及一系列的步骤,包括示范积极的社会技能、解释这些技能的重要性、提供练习的机会、给予及时的反馈等。被拒绝儿童的同伴和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这项活动,这直接决定干预的效果。假如同伴和教师能注意到被拒绝儿童在行为上的积极变化,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改变以往的看法,来接纳这个儿童。相反,如果同伴或教师对儿童的行为变化熟视无睹,儿童的行为变化与他们无关,那么干预效果就比较差。,朱丽娅埃斯特班是坦纳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她试图教给学生如何表现出适宜的课堂行为。她说:“同学们,我想跟你们谈谈咱们班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你们当中的许多人不是先举手等待教师点名,而是直接回答问题。谁能告诉我:当我向全班同学提出某个问题时,你们该怎么做?”丽贝卡的手举到空中,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举手并安静地等待!”埃斯特班叹了口气,她试图忽视丽贝卡因为其行为恰恰是教师不希望看到的,但丽贝卡却是班惟一举手的学生,并且你越不理睬她,她就越发使劲地挥动着手,大声说着自己的答案。“好吧,丽贝卡,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举起手,安静地等您点名。”“既然你知道这个规则,那么为什么在我点你名之前就大声回答呢?”“我想我是忘记了。”“好吧。谁能提醒大家一下有关课堂轮流发言的规则?”四个学生举起了手,一起大声说起来。“一次一个人回答!”“按次序回答!”“当别人发言时不要说话!”埃斯特班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秩序:“你们快要把我逼疯了!”她说,“我们刚才不是正在讨论应该举手等我点名吗?”“但是,埃斯特班老师,”斯蒂芬没举手就说,“丽贝卡并没有保持安静,但你也叫她发言了呀!,案例五,1、结果的作用2、强化物3、惩罚物5、结果的及时性6、塑造7、消退,行为主义学习的原理有哪些?,一级强化物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和性等。二级强化物通过与一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1)正强化物(2)负强化物(3)内部强化物(4)外部强化物,(1)呈现惩罚(2)取消性惩罚,案例六哈里斯先生教八年级的社会课程。他在正理汤姆表现出的不良行为时遇到了麻烦。今天上课时时,汤姆叠了个纸飞机,他趁哈里斯先生转过身的时候,把飞机扔向空中,引得全班同学一阵哄笑。哈里斯先生应该怎么办?,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哈里斯先生考虑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每种方法都基于某种不同的理论,即汤姆为什么表现出不良行为,采用哪些措施可以促使他的行为变得合乎要求?哈里斯先生可能性会采取某些措施,每种措施的理论依据如下表所示。,1、同学的哄笑反应是一条线索,表明汤姆在寻求他们的关注,如果哈里斯先生训斥汤姆,这可能增加同学们对汤姆的注视,进而会奖励他的捣乱行为。如果某个学生试图以捣乱行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则忽视该行为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措施,但在这个例子中,汤姆寻求的是同学的关注。2、让汤姆去办公室确实可以避免同学的关注,或许有一定作用,但如果汤姆正想方设法离开教室而不学习,那又怎么办?如果他因自己违反规则并得到同学的认可而趾高气扬时,那又怎么办?让全班同学为每个学生的行为负责,这有可能使汤姆失去同学的支持,促使他改进行为,但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因其他同学的不良行为而使自己受到惩罚,这是不公平的。3、如果全班同学确实很看重学习成绩以及良好行为,则最后一种措施,即提醒全班同学(以及汤姆)关注学习以及常规的行为规范,或许也会凑效。,有关心理发展的研究表明,随着学生进入青春期,同辈群体对他们而言变得极为重要,他们经常试图通过破坏或无视规则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独立性,摆脱成人的控制。行为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当某种行为反复出现时,一定有某种奖励在强化着该行为。如果要消除该行为,首先就必须找出奖励物究竟是什么,并取消奖励。该研究也意味着哈里斯先生右以考虑使用惩罚(如训斥)来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关具体的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包括怎样避免像汤姆这样的学生产生捣乱行为,一旦真的出现该项行为,又如何去处理这类行为等。最后,对规则的制定以及课堂纪律的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规则制定有助于让每个学生确信:全班都很看重学科学习成绩以及良好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有助于使每个学生都与集体保持一致。,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应对不良行为的一些措施,但究竟哪种理论(以及相应的措施)是正确的呢?问题的关键是:,同学的哄笑反应是一条线索,表明汤姆在寻求他们的关注,如果哈里斯先生训斥汤姆,这可能增加同学们对汤姆的注视,进而会奖励他的捣乱行为。如果某个学生试图以捣乱行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则忽视该行为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措施,但在这个例子中,汤姆寻求的是同学的关注。,让汤姆去办公室确实可以避免同学的关注,或许有一定作用,但如果汤姆正想方设法离开教室而不学习,那又怎么办?如果他因自己违反规则并得到同学的认可而趾高气扬时,那又怎么办?让全班同学为每个学生的行为负责,这有可能使汤姆失去同学的支持,促使他改进行为,但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因其他同学的不良行为而使自己受到惩罚,这是不公平的。,如果全班同学确实很看重学习成绩以及良好行为,则最后一种措施,即提醒全班同学(以及汤姆)关注学习以及常规的行为规范,或许也会凑效。,指这样的一种课堂教学,即教师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尽可能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以实现一系列明确界定的目标。直接教学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需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次的概念改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时,那么直接教学就不太适用了。此外,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比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样”)更适宜采用直接教学。1、阐明学习目标,使学生适应课堂教学:2、复习先前知识:3、呈现新内容:4、进行学习测查:5、提供独立练习:6、评估操作并提供反馈:7、提供分散练习并复习:,直接教学,告诉学生将要学习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告诉学生所学内容是如何有趣、如何重要以及与学生个人的关系如何密切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指这样的一种课堂教学,即教师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尽可能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以实现一系列明确界定的目标。直接教学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需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次的概念改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时,那么直接教学就不太适用了。此外,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比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样”)更适宜采用直接教学。1、阐明学习目标,使学生适应课堂教学:2、复习先前知识:3、呈现新内容:4、进行学习测查:5、提供独立练习:6、评估操作并提供反馈:7、提供分散练习并复习:,直接教学,对相关的技能或概念进行必要的复习,以促进学生理解今天所学课程。,指这样的一种课堂教学,即教师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尽可能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以实现一系列明确界定的目标。直接教学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需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次的概念改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时,那么直接教学就不太适用了。此外,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比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样”)更适宜采用直接教学。1、阐明学习目标,使学生适应课堂教学:2、复习先前知识:3、呈现新内容:4、进行学习测查:5、提供独立练习:6、评估操作并提供反馈:7、提供分散练习并复习:,直接教学,第一个子技能:让学生们用木棍来表示23。检查学生的活动。然后让学生用木棍表示40。检查学生的活动。继续进行练习,直到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为止。第二个子技能:分发给学生5把木棍,每把木棍由10根小木棍组成,再给学生10根单个的小木棍,借助放映机来讲解如何运用木棍来代表13、27和30。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用木棍来表示每个数字。巡回走动检查。,教授课程、呈现信息、举出例子、阐明概念等。,指这样的一种课堂教学,即教师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尽可能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以实现一系列明确界定的目标。直接教学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需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次的概念改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时,那么直接教学就不太适用了。此外,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比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样”)更适宜采用直接教学。1、阐明学习目标,使学生适应课堂教学:2、复习先前知识:3、呈现新内容:4、进行学习测查:5、提供独立练习:6、评估操作并提供反馈:7、提供分散练习并复习:,直接教学,第一个子技能:借助放映机来解释如何运用木棍表示6减2和8减5。然后用用木棍表示13,并且试着减去5。询问学生如何完成这个任务。解开1把木棍,总共有13个单独的木棍,从中可以去掉5个。让学生在课桌上进行该活动。巡回走动检查。第二个子技能:让学生用木棍表示12(检查),然后解开1把木棍,从中减去4。然后让学生用木棍表示17,再从中减去9。继续进行练习,直到所有的学生掌握为止。,提问学生,以评估其理解水平,并纠正其错误概念。,指这样的一种课堂教学,即教师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尽可能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以实现一系列明确界定的目标。直接教学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需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次的概念改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时,那么直接教学就不太适用了。此外,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比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样”)更适宜采用直接教学。1、阐明学习目标,使学生适应课堂教学:2、复习先前知识:3、呈现新内容:4、进行学习测查:5、提供独立练习:6、评估操作并提供反馈:7、提供分散练习并复习:,直接教学,呈现新内容(第三个子技能):发给学生一张标有几把木棍和零散的木棍的练习题纸,解释如何进行借位减法:去掉十位的一个1,把它重写为个位上的10,然后减去个位上的数。进行学习测查(第三个子技能):让学生每次在练习题纸上只做第一个题目,直到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为止。,给学生提供自己练习新技能或运用新信息的机会。,让学生自己继续完成练习题纸上的题目。,指这样的一种课堂教学,即教师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尽可能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以实现一系列明确界定的目标。直接教学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需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次的概念改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时,那么直接教学就不太适用了。此外,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比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样”)更适宜采用直接教学。1、阐明学习目标,使学生适应课堂教学:2、复习先前知识:3、呈现新内容:4、进行学习测查:5、提供独立练习:6、评估操作并提供反馈:7、提供分散练习并复习:,直接教学,用放映机将练习题的正确答案显示出来。让学生给自己的试卷打分。询问他们在题目1、题目2上得了多少分,讨论多数学生答错的题目。让学生把练习题纸交上来。,检查学生的独立练习或进行小测验。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进行反馈如果需要,可重新教授技能。,指这样的一种课堂教学,即教师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尽可能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以实现一系列明确界定的目标。直接教学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需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次的概念改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时,那么直接教学就不太适用了。此外,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比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样”)更适宜采用直接教学。1、阐明学习目标,使学生适应课堂教学:2、复习先前知识:3、呈现新内容:4、进行学习测查:5、提供独立练习:6、评估操作并提供反馈:7、提供分散练习并复习:,直接教学,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的新内容进行分散练习。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提供练习机会,以促进学生记住所学内容并具备将它们用于不同情境的能力。,布置家庭作业,并说明要求。在下堂课开始时以及以后的课堂上复习该课的内容。,课例:从告诉事实到组织观察小学自然淀粉的认知学习课例研究,现代自然科学课程理念指明,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种课程应教给学生科学加工的方法,提供给他们一种思想工具,这样,他们就会更接近于了解作为科学特点的探索精神了。,认知诊断,原经验:教师将淀粉的特性:“淀粉遇到碘酒变为蓝紫色”告诉学生,教师做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验证。尝试改进:教师出示白板纸喷洒液体后,出现蓝紫色山水画让学生探究原因,揭示谜底再让学生做分组实验。3。诊断:创设教学情境有一定认知冲突,但本质上仍是教师告知结论,让学生模仿验证,这种所谓的探究“形似而神不似”。原因是一种材料,一种试剂,没有探究的空间。,“找朋友”观察得出性质分类、鉴别,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变成蓝紫色,米饭、面粉、马铃薯中含有淀粉,遇碘变色,改进设计,把是好朋友的用线连起来:,马铃薯粉黄酒盐酱油面粉碘酒糖醋米粉,恰当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例:小学自然“史前生物”以往的教学参考书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知道史前植物的概况;初步知道史前动物的概况;初步知道地球上生物演变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推理等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学科能力表现的教学目标全体学生初步了解史前生物的种类、生命周期,环境对生物群体的影响,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的相互依存,生物随时间而进化;(学科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制作一张生物进货表,整理并呈现史前生物种群的分布时段及变化;(科学工具)鼓励学生对史前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过程及变化,事件及原因,发现并提出问题,努力运用相关事实和证据作出恰当的解释;(科学思维)通过交流和辩论,让全班学生不同程度地体验、感悟生物进化的漫长过程,提高质疑、推理、批判性思考和科学想象的能力。(科学交流),二、课例研究的类型,教学设计研究课堂教学诊断研究课堂教学改进研究一种教材几种教法(同课异构,相互观摩)跨文化横向比较(勾股定理,TMS项目)职初教师与专家教师比较研究(师徒制)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热点)行动教育的改进模式(三次实践,两次反思),课例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认知过程-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73=21,Freudenthal研究所的达朗其(JanLange,1996)在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名家长出席学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一类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具体到形式的抽象;第三类学生套用算式去做。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化”的含义。,认知诊断纠缠于区分等分除与包含除,未突出“有余数”本课教学要点.苦练试商技巧,习惯于程式化训练:3()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未关注试商的实际意义.(3)用形式类比的方法表面地寻找规律,记住结论.16531175321853319534,余数(1、2、3、4)与除数(5)比较大小,得出余数小于除数,忘记了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就是生活”,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分豆子脑中分豆子算式运算(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寻找规律,“分豆子”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作的形式化过渡。,第三轮指导:关注认知策略改进,行为跟进,让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师生语言互动时间分布表,课堂录象实景,关注学科教学知识(PCK),【案例】一堂科学探究课:“水能爬高吗?”,学习毛细现象的知识,改变以往只是告诉事实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玻璃棒、粉笔、细沙柱、玻璃细管、宣纸插入有色液体中,用放大镜观察“能爬高”物品的共同特征,观察与分类: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分成“能爬高”、“不能爬高”两类,找原因:“小孔”、“缝隙”,这就是“毛细现象”,有学生发觉:管子越细、缝隙越小,爬得越高,能否做做试验?,有发现:简约因素,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还得到一条漂亮的曲线,解释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毛细现象,会应用:酒精灯的芯,月季花的颈,外国专家:“我终于看到了儿童真实的探究!”,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与“误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唐僧、孙悟空、白骨精性格特点,针对过去一元化文本解读的弊端,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生1:白骨精诡计多端,残害百姓生2:白骨精也很孝顺。师:同学们以为呢?(大多愕然,有人微微点头。)生3:我觉得也有道理。不过它请母亲来吃唐僧,却使母亲不幸被打死了呀师:听了同学发言,我很受启发。白骨精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审视:“请母亲共享唐僧肉”举动背后是血淋淋的屠杀;老妖婆之死不是偶然的不幸而是作恶多端的必然结局;在“孝”的个人道德层面之上还有公德、正义、人性等更具普适性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引导必须肩负社会责任,拨正误读,而不能随声附和,乱加赞许。,小学语文郑成功:妙对涂鸭,点石成金,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绩.突然发现一个学生正在课本上郑成功的肖像上画了几滴眼泪,然后展示给周围同学,引来哈哈大笑。老师看了同学的画,缓缓地问:“老师觉得他这么画一定有他的道理,谁能说郑成功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为什么要流泪呢?”生1:激动的眼泪战胜荷兰侵略者,收复失地。生2:欣慰的眼泪汉族人民教给高山族兄弟农业新技术,亲如一家。生3:痛心的眼泪台独分子妄想分裂祖国,骨肉分离。老师:我们共同的心愿,擦去郑成功的泪水,让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老师顺势利导,挖掘教育因素,拓展课程资源,师生、生生、人与情境的多向互动,激发出教育智慧的火花。,高一“摩擦力”:弟子不必不如师,老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粗糙,同样压力下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后排一男生“哼”的一声。老师笑问:“你对这个问题可能有更科学的看法,你给大家说说好吗?”不料学生以两块紧贴在一起难以侧向移开的玻璃为例,一口气介绍了“凸凹啮合说”、“粘附说”和“静电理论”。老师带头为该生热烈鼓掌。,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没有预设就无法保证教学的底线;课堂教学不能过度预设,不允许任何意外、偏差,课堂就缺乏了弹性和活力。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落实-爷爷一定有办法语言教学认知实践活动课例研究,背景:1、北海幼儿园是北京市示范幼儿园。2、幼儿园正在开展的认知学习课题是“师幼互动中老师应答适宜行为的研究”,有认知学习课例研究的热情和基础。3、参加研修活动的有该园柳茹园长,保教主任,6位老师,执教老师王鑫,西城2位教研员沈心燕,左晓静和周卫研究员。4、教学内容是讲故事,加拿大著名儿童作家菲比克尔曼的著名民间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一定有办法故事梗概,作品用重复而有节奏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加拿大小镇约瑟一家的故事:小时候,爷爷为约瑟缝了一条方格毯子。约瑟渐渐长大了,毯子变得老旧了。妈妈说,“约瑟,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又拿起剪刀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件奇妙的外套.”故事线索:毯子外套背心手帕钮扣最后约瑟把这些材料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第一轮实践(X月X日),教师的原认知经验,活动目标:1、喜欢阅读故事,能预期故事的内容;2、尝试在操作体验中,理解故事的主要意思.教学诊断: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看图说话,填空式问答,语言教学变得机械而乏味。孩子只能被动回答简单的句子和短语.教师讲第二幅图(外套变背心)片断:问:“约瑟长大了,神奇的外套怎样了?”答:“缩水了,”“头穿不进去了。”问:“妈妈怎样说?”答:“妈妈说把它扔了吧.”问:“爷爷有什么办法?”答:“爷爷把他剪了剪,缝了缝,做了件背心。”问:“为什么说爷爷有办法?”答:“他能废物利用。”,2、教师试图通过在纸上剪一剪、画一画,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明白勤俭节约的道理、但由于美工操作脱离故事情景,结果变成俩张皮。操作结果:背心一条裤子和一条裤衩(一顶帽子)3、故事最终,钮扣丢掉了,约瑟很伤心,老师问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小朋友答:拿布再做;打工挣钱;拿钱再买;我把它变成一颗珍珠。老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办法。割裂故事内容的问答,脱离故事情节的操作,使小朋友并没有真正理解故事的内容,更谈不上从中受到什么教育了。,第二轮实践(X月X日)教学过程,活动目标:1、通过师幼合作讲故事,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在听的记忆、听的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创造性地复述分段故事结尾。(语言发展)2、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儿童表达各自对故事的多种体验。(情感体验)3、在问答互动中仔细聆听,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会有办法。”(互动交流),第二轮课堂教学程序表,第二轮教学的三个变化,1、从让孩子盲目地动手操作,在纸上画一画,剪一剪,到教师引导边操作教具,边讲故事。让幼儿通过观察倾听,(认知到)发现不变的是材料,变的是材料的功能和大小。2、从教师告诉孩子一个勤俭节约的道理,到引导儿童个体体验感悟(也是认知)故事的意思。3、从简单的看图说话,填空式问答,到引导儿童学习听的记忆,听的理解,模仿复述,创造性复述,语言训练更加有序有效。,第二轮教学执教者反思,1、教学目标明晰了。以往总觉得教学目标空洞,现在从语言发展,情感体验、互动交流三个方面,把三维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监控的行为目标。2、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能力,尤其应重视提高学科认知素养。比如,对于一篇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要认真分析故事的发展线索、结构特点以及故事语言特点及核心价值。只有自己真正读懂了,才能给孩子讲明白。3、通过反复实践,我才懂得了什么是个性认知体验,以往我讲述一个故事,总想告诉孩子一个什么道理。往往会用成人的认知体验代替孩子的体验。现在让孩子在听懂故事的基础上,自己去悟出一个道理,真是太奇妙了!每个孩子和别的孩子都不一样,我一下惊呆了,一时竟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研究者的评论,1、在第一轮评课环节中,我发现一种现象,老师们热衷于具体教法的改进。怎样将美工操作与语言教学相整合?哪些地方适合师幼互动?老师如何应对才恰当?但却很少关注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挖掘。而脱离开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本质,一味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成了本末倒置.在这种意义上,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2、在教学改革中,既要重视课程观念的更新,又要重视教学行为的跟进。一方面让儿童创造性地复述,但当小朋友把旧背心变成了小裤衩,老师却一而再的只能变成小手绢,缺乏对幼儿感受的认同与接纳,这是观念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儿童个性认知体验,但当幼儿真的说出自己的体验时,教师又缺乏由衷的赞赏,悉心的聆听,积极的回应,适时的追问与引申,这是教学行为与策略的缺失。研究还在继续,反思的可能与条件:有效研修的合作性与批判性,问题1:青蛙如何改造经验?,问题2:小鸟意味着什么?“小鸟”在哪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百分数是两个数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一种分母是100的分数。2、会读百分数,会用百分数符号“%”写百分数。3、知道100%就是1并会进行简单的1a%及a%1(a100)的百分数计算。4、会用百分数表示成数和折扣。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1)新知识的上位概念“分数”已掌握并能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2)对“成”和“折”已有一定的日常经验。2、百分数和成数是原有上位概念“分数”的下位相关概念3、学习类型(1)百分数和成数属于智慧技能中的概念学习;(2)简单百分数计算是原有分数计算规则和新习得的百分数概念的运用;(3)百分数读、被动局面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记忆。4、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原有知识,揭示新课题1、复习旧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固定。出示下面表格:,这里采用认知和行为相结合的术语陈述目标。由于这些比较具体,所以理解上不会有多大偏差。,XX厂对生产组进行产品检验,检验情况如下表,这里的复习不是简单回忆原有知识,而是应用分数知识解决新问题;比较产品的合格率和次品率。,通过实例计算,促使学生认识到成对数量比较,没有固定分母,不便于比较。接着引入百分比,这样过渡自然。,这里告知的教学目标比较具体。,3、看书学习P.77整一页。看后思考:(1)什么是百分数?(2)百分数有什么优点?(3)怎么写百分数?依次讨论上面的问题。出示百分数的定义(小黑板)“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学生朗读两遍,再互相对说一遍。讨论问题(2)由于分母都取100,便于比较。讨论问题(1)用百分号进行书写,板书“%叫百分号”请把三组合格率用百分数号形式表示97%96%96.3%。(三)百分数读书练习1、口答:(略),(1)百分数这个新概念的教学所花的时间很少。原因是百分数实际上只是分数的特例。通过下定义就可以掌握。这里的关键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分数概念巩固和清晰。把百分数的定义(命题)纳入原有分数知识网络中,百分数概念即获得意义。,2、写百分数:教师板书下列各百分数,学生写36%10%1.5%120%300%120.5%2.04%0.04%0.9%3、简单百分数加减计算(1)填出P78第3题三个正方形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百分数9%,57%,100%。重点讨论第三图。问:阴影部分是大正方的百分之几?(答:100%)问:100%就是几?(答:就是单位“1”)板书:1=100%(2)根据1=100%回答下列各题:教师先作口答示范:1+30%=100%+30%=130%学生口答:a)1+6%b)1-40%c)1-6%d)106%-1e)102.4%-1f)1-0.8%g)251%-1,(2)百分数符号的读写教学同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性质一样。主要要求的能力是记忆能力,所以很容易教会。,(3)技能教学的特点是:一旦概念和规则以命题形式编入学生原有便是网络以后(即理解以后),就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本节课自(三)百分数的读写练习以后,教学进入技能训练阶段。训练通过变式练习进行。本节有关应用百分数概念的练习共有36道题,形式多种多样。目的是使简单百分数加减运算技能自动化。,百分数和成数同为分数的下位概念在学过百分数以后,学生的分数概念已经分化,再学成数,原有认知结构基本不需要作较大的改组,故成数概念很容易学。,“折”是成的易名,故折数只能算符号学习。,2、口答:下列“成”,“折”用百分数表示:一成十成四成五六折对折八五折(五)检查练习1、写出百分数:百分之二百三十六百分之十二点四三成五三折2、填空:用百分数表示(1)本月电费是上月的百分之八十五,本月比上月节约。(2)一种商品打八五折售出,现价是原价的。(3)实际产量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十五点四,实际产量是计划的。(六)本课总结1、用来比较数量的关系的分母是100的分数是百分数,百分数不带名数。2、百分数与分数一样可进行加减运算,运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就是100%。3、记住一成、一折都表示10%。,(1)题检测目标2(2)题检测目标3和目标4第2和第3、第4个目标达到了,第1个目标自然能达到。,小学生阅读自我提问单,读第一遍问:文章的每个字词句我都读懂了吗?读第二遍问: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第三遍问:文章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读第四遍问: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说明了什么问题?读第五遍问:文章的哪些词句典型、具体、优美感人?,阅读中的自我提问,概览-选择目标从文章标题看,这篇文章讲什么内容?这篇文章值得读吗?初读-扫除障碍文章涉及到哪些背景知识?文章中有哪些生字、生词?我扫清了障碍了吗?细读-步步攀登句子前后的联系有矛盾吗?段落之间的联系有矛盾吗?,阅读中的自我提问(续),提要-绘制路线我能做一个摘要吗?我能做一个提纲吗/检测-任务自查我理解了课文了吗?我该记得都记了吗?我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吗?,如何用出声思维来矫治差生?,当差生解决一个问题时,先让他们大声报告出他们的思维过程,然后把优秀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告诉他们,并要求他们把优秀生用过而他们没有用过的策略记录下来,训练者与之讨论原因,然后再为差生提供一个类似的问题,让其模仿使用,这样经过多次训练后,能有效提高差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语反馈的例子,“干得不错!我很高兴你能用字典中的检字表来查找练习本上的生词。”“我认为这个答案不错。这说明你对我讲的自由和责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这是篇好文章。你首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相关的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你在拼写和词汇选用方面也很仔细,我很高兴。”多肯定。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肯定和赞美,不要轻视言语的力量。,下水道堵了,昨天吃完午餐后,我去洗手间洗抹布,发现水池不渗水了。仔细一看,不知是谁把吃剩下的馒头塞到了下水道的口里。发现问题后,我没有马上去查问,而是耐心地等待孩子们小便洗手时自己去发现问题。果然,一会儿,洗手间里传来了叫喊声:“老师,那里堵了,水池那个口堵了。”我故作惊讶:“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时,我发现明明用手指头捅下水口上露出的馒头,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不是我干的,真的不是我干的。”,最后,堵在下水口中的馒头被抠了出来,但是,没人承认是自己干的。这件事八成是明明干的,因为他平时吃饭少,爱挑食,并且爱扔吃剩下的食物,他刚才的言行也让我明白了八九。但我不想在同学面前揭穿他,我急忙说:“好了,好了,不管是谁弄的,以后不弄了就行了。不过,我希望他能做诚实的孩子,是谁扔的和我说一声就行了。”快放学了,明明凑到我的耳边小声说:“老师,扔馒头的孩子承认了吗?”我说:“还没呢,不过那个同学扔馒头时镜子像照相机一样,把他的样子照下来了,等到他再去洗手时,水龙头一打开,镜子就会把他的脸照得通红,那时,大家一看就知道谁是那个不诚实的孩子了。”明明听了我的话,“噢”了一声就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