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怎样使水变清.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855231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怎样使水变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怎样使水变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怎样使水变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怎样使水变清,一、水的净化,讨论1:我们平常在厨房、浴室及厕所使用过的水会流到什么地方?,我们把这些水称之什么水?,除了刚才上面提到途径可以产生污水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产生污水?请看书上和43页的图片,污水排放,河流污染,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未曾处理直接排放污染了河流,1.这此污水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2.淡水资源本来就很少?这些污水要不要再次利用?,3.污水在再次利用以前,要做怎样的处理?,怎样使水变清,得到净化,沉淀法,凝聚剂:明矾、活性炭,实验:取一杯泥浆水,静置5分钟,观察有没有东东西沉在杯底。若在泥浆水中加一点明矾或活性炭,静置5分钟,观察沉入杯底的固体颗粒大小有什么变化。,凝聚剂的作用是什么?,能使水中的悬浮的杂质凝聚成一些较大的颗粒并慢慢沉到水底,沉淀法的对净水有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缺点,能使水中的悬浮的杂质凝聚成一些较大的颗粒并慢慢沉到水底,但它不能使这些沉淀除去。,科学情景:我们知道黄河水是一碗水半碗沙;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讨论:用竹篮打黄河水还会是一场空吗?为什么?,要使同样的竹篮打黄河水如何使沙更多的留在竹篮?,可以在竹篮里铺上一块布,过滤法,1、制作过滤器仪器: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2、观看过滤泥浆水,细心观察滤。滤纸上留学生下了什么?泥浆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在过滤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简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紧贴时用水润湿,使漏斗内壁和滤纸间不留气泡,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以防止滤液从滤纸与器壁间渗透),三靠:漏斗的最下端要紧靠在烧杯的内壁(防止液滴飞溅);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的烧杯口要轻靠在玻璃棒上(起引流作用),讨论1:过滤可以进行哪些物质分离?,可以将液体中不溶于水的固体(或两种固体,一种溶,另一种不溶),讨论2:过滤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有哪些优点,同时又有哪些缺点?,过滤可以将水中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但它不能将已溶在水中的物质除去,三、蒸馏法,问题:过滤后的水能否直接饮用?那么怎样才能直接饮用?平常所用的蒸馏水是怎样得到的?,基本操作:加热、蒸馏、冷凝,蒸馏可以适用于哪些混合物的分离:,液体混合物或已溶于水中的物质,蒸馏的原理: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作用: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如蒸馏水,三种净水方法的比较,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加热,蒸馏、冷凝,用于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蒸馏法,可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溶解,过滤,用于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过滤法,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用于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沉淀法,所起作用,基本操作,适用范围,原理,办法,指出分离下列混合物的方法1)食用油和水2)食盐和水3)木炭粉和水4)酒精和水,回忆:1、海水晒盐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食盐晶体的?2、这样得到的食盐能直接食用吗?为什么?这种盐称之?,粗盐的精制,粗盐中的主要成分和杂质是什么?,主要成分:氯化钠杂质:砂子、泥土,讨论:1.粗盐中的氯化钠和杂质的溶解性怎样?,2.分离氯化钠和杂质应采用分离混合物的哪种方法?,精盐能直接过滤吗?在过滤之前要做怎样的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过滤后,精盐已经提炼出来了吗?怎样把氯化钠从溶液中提炼出来?,粗盐精制的完整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1.除去水中的杂质常用、三种方法,其中通过方法得到的水是纯净的,这种水叫。2.沉淀法作为凝聚剂的有、,它们的作用是。3.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离的一组是()A铜粉和炭粉B食盐和泥沙C水和酒精D水和牛奶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理盐水和蒸馏水B精盐和蒸馏水C矿泉水和铁粉D蒸馏水和铁粉,练习,5.粗盐的提纯中,三次用到了玻璃棒,作用各不相同,下列不是其作用的是()A加速溶解B引流,防止飞溅液体C搅动热的液体D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6.右图为精制粗盐的示意图,回答:写出仪器名称_蒸发滤液时,玻璃棒起的作用是_,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漏斗中的液面应_(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A、溶解、蒸发、过滤B、过滤、蒸发C、溶解、过滤、冷却D、溶解、过滤、蒸发,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