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地的区位决定》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5078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7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地的区位决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生产地的区位决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生产地的区位决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生产地的区位决定,2.4.1区位理论概述2.4.2农业区位理论2.4.2工业区位理论2.4.3生产区位理论2.4.4生产地位置与运输需求的关系2.4.5企业选址决策因素分析,2.4.1区位理论概述,1.区位及其区位理论的概念区位(英文为location):“分布的地区或地点”区位理论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互关系的学说,2.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1)古典区位理论主要指杜能于1875年创立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于1909年创立的工业区位论共同的特点都是立足于单一的农场或工厂,着眼于成本特别是运费最省,(2)改进的区位理论主要指直到二次大战前后经过改进的各种经济区位理论市场区边界区位理论、综合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相互作用论、分界点理论等特点是从立足于单一的企业转变为立足于城市,从着眼于成本、运费最省发展为追求市场的扩大(3)现代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主要指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以区域经济研究为特征的区位理论,2.4.2农业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理论的提出1826年杜能(J.H.Thunen)在他的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区位理论的思想为了进行区位研究,杜能在他的大农场上花费了40年的时间从事试验、观察和分析,2.基本思想(1)为了说明农产品生产地到农产品消耗的距离对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影响,杜能在下列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孤立国”的区位模型:一个城市位于一大片平原地区的中心,该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完全相同的城市负责供应必要的工业品,城市周围的土地则种植各种农作物以供应该城市消费,这也是该平原上农民的唯一市场,完全排除与该地区以外其他市场的联系和竞争关系城市与周围地区只依靠道路联系,并且从任何一点到城市都是直线运输,农产品运到城市的运输费用与其重量和距离成正比杜能提出的问题是:在平原的各个部分应分别生产什么农产品?,(2)分析农民获得的利润=产品的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输费用)由于市场只有一个,故某一产品的价格只有一个不论它是在该平原上的哪一个地点生产的,而该产品不论在任何地点生产成本也相同农民的利润是由运输费用决定的又由于运输费用与农产品重量和运输距离正比例变化,那么农民当然应根据是否有利于节约运费安排生产,与城市距离相同的地点对同一产品付出的运费相同这意味着无论选择何种作物,如果在某一地点最为有利,则所有与市场距离相同的其他地点也同样有利如果把这些等距离地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围绕城市的圆因此,作物的安排就被分成为若干同心圆地带,在每一地带中只适合一种产品和方法每种作物地带的外侧利润等于零的地方,3.结论按照19世纪的运输技术条件易腐货物和重量大、价值相对低从而不易运输的产品应该靠近市场生产不易腐坏和每单位重量价值较高、相对较易运输的产品则可远离市场生产具体来说,由于当时既无快运又无冷藏车辆,所以易腐坏的蔬菜和鲜奶最不易运输,应在城市周围第一地带生产;第二地带应生产重量大价值低的木料和柴薪;第三、四、五地带应生产谷类,其种植密度和集约程度逐渐减低;第六地带是平原的最外区域,应放养牲畜以供屠宰和生产奶酪,4.图示,5.评价杜能的分析很形式化假设条件距离现实也很远开创性工作为区位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后来农业区位、土地和地租分析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基础,2.4.3工业区位理论,1.工业区位理论的提出1909年出版了A.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一书,一般认为这标志着工业区位的问世2.模型韦伯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分析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生产集聚力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找出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其中运费对工业的基本区位起着决定作用,而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力的影响,则被他归炎为对运输决定的工业区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变形”韦伯甚至把其他一些次要的区位影响因素,也简化为运输费用加以计算,3.分析(1)在韦伯的区位模型中有:一个确定的消费市场若干个原料产地不同地点的劳动力费用不同但供应充足运费也是与货物重量和运距成正比,(2)当有一个消费市场和一种原料,则加工地设在何处?原料是遍在性的:生产地点显然设在市场附近因为当原料不花运费就可以取得时,增加运费是不合理的原料在加工时不失重,但位于远离消费市场的地点:生产可以安排在原料所在地,也可以安排在市场如果不考虑额外的装卸费,生产也可以安排在市场与原料来源直线中间的任何一点上原料在加工都会失重,也不是遍在性的生产地点应设在原料产地因为运输较小重量的成品比运输较大重量的原料节省运费,3.当有一个消费市场生产产品需要两种原料,则加工地设在何处?两种原料都是遍在性的生产地就应该设在消费市场如饮料生产若两种原料在加工时均不失重,但原料产于两个不同的地点加工地点应设在消费市场因为不需要将一种原料运至另一原料产地去增加额外运输如机电装配业唯一的例外是当一种原料运往市场时恰好途径另一原料产地;,若两种原料在加工时均不失重,但一种原料属于遍在性的加工地点应设在消费市场若两种原料在加工时都会失重,但原料位于两个不同的地点这一种情况是最复杂的,也最接近大多数现实情况韦伯用图解的方式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生产位置加工地点应设在两种原料地和市场连成的三角形之内,韦伯的区位三角图,图中三角形的一个角M是市场,其他两个角S1和S2是原料产地生产将不会在三角形以外,因为这将产生不必要的运输在三角区以内运费最低点应在何处,决定于每种原料所需的数量和每一种在加工中损失重量的特点如果两种原料所需数量相同,但其中一种失重较多,则生产地点应设在靠近离失重多的原料产地如果两种原料失重情况相同,但其中一种原料使用数量较多,则生产将设在使用较多原料的附近,2.4.3生产区位理论,1.生产区位理论的提出胡佛是不同意韦伯在其区位模型中生产地点选在三角形的内部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实际的生产区位往往是定在三角形的某一个顶点而不是三角形的内部或三角形的边上,2.分析胡佛对韦伯区位理论中的运费计算方法作了重大改进胡佛指出,运费并不是与距离严格成正比关系的,因为运费包括终点费用和运行费用两部分,前者并不随距离增加,所以单位运输费用是递远递减的,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线而不是直线在做了这种修正以后,胡佛也提出了自己的运费最小区位的分析方法他假定有一个原料产地,需要生产一种产品供应一个市场,总的生产价格包括原料、销售两种费用主要取决于运输费用,有此基础上确定生产区位胡佛安排了两种情况:,图(a)的原料在加工中损失得量较多,因此原料取得费用曲线高于产品销售费用曲线,加总的运输费用是原料产地最低图(b)的情况正好相反,产品销售费用高于原料取得费用,例如胡佛举出的酿酒业,加总的运输费用是消费市场最低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别应选择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作为该产品的生产地点,2.4.4生产地位置与运输需求的关系,1.人类无法控制某些地理因素,运输活动只能去适应地理条件的约束,但许多产销地点的布局与运输条件以及运输价格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美国汽车工业早期主要集中在其北部偏东的密歇根州,这与当时美国的钢铁、煤炭、木材和其他原材料工业在周围分布,水陆交通方便以及人口多集中在东北部有很大关系但随着美国的人口和经济重心逐步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密歇根作为汽车工业产地的主要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一些最新的汽车厂主要改在在南方设点,其中节约运输费用因素的考虑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一方面制造业的布局是决定运输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另一方面,运输条件及运输成本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制造业的区位,2.工业区位分析的主要原理之一,是根据加工过程中原材料或产成品减重或增重的程度确定加工厂的位置凡加工过程减重程度较大的产业,被认为应该设立在原料集中的地点例如:造纸厂(包括纸浆厂)和糖厂等,绝大多数都设立在原料产地例如:加拿大和北欧国家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可以造纸,但它们大量出口的是加工过程中已经减重很多的纸张或纸浆,而不是造纸的初始原料,制糖厂也大都建在甘蔗或甜菜产地加工过程增重程度较大的产业,则应设立在靠近市场的地点如饮料业,则大多设立在靠近消费地的地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厂商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而把自己的分装厂建了在全世界几乎所有被它打开市场的国家,3.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需求长期存在,即使所有地方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矿产资源及人口密度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没有差别既然所有的地方都有同样的生产条件,那么它们都可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消费品,为什么还需要地区之间的贸易和运输呢?原因在于生产的专业化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每一种产品的生产都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在该范围内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越低,这就使得每一个地区并不是生产所有自己需要的产品都合理,而是低成本地集中生产某些产品,并用自己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去交换其他自己需要的产品。这样,地区之间的贸易和运输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亚当斯密200多年前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后来也都强调了这种分工所带来的经济进步,4.一个地区或产业规模经济的实现与运输条件有很大关系,生产的规模经济与运输成本的平衡,(1)一定的运输条件下图中所示某一种产品的长期平均生产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不断下降,直到差不多最右端说明该产品的生产具有较明显的规模经济,当生产量较大时是经济合理的另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销售范围也越来越大,空间运输距离的延长会增加单位产品的运输成本,因此我们也看到了一条逐渐上升的单位产品平均运输成本曲线,生产的规模经济与运输成本的平衡,假定产品的市场销售(供货)成本只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产品的平均供货成本曲线就是由上述平均生产成本曲线和平均运输成本曲线相加而形成的形状是先下降,在中部到达最低位以后开始上升在不考虑运输成本的情况下,由最小平均生产成本决定的最佳产量在q1的位置,在考虑运输成本的情况下,由最小市场销售成本决定的最佳产量却在q2的位置,q2小于q1这说明运输条件对生产中存在的规模经济能在何种程度上真正实现产生着实际的影响,(2)改善运输条件时如果由于运输条件的改善,单位运输成本水平下降,或者说产品可以更经济地运到更远的市场,那么厂商原本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运输成本下降对厂商规模经济的影响,图中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曲线没有变化由于平均运输成本曲线的降低,使得产品的市场销售成本曲线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小市场销售成本决定的最佳产量移到q2的位置,相对来说比较靠近生产的经济规模,2.4.5企业选址决策因素分析,1.企业在做选址决策所考虑的因素投资的数量与结构劳动力成本不同企业在区位上的集中程度与产品销售市场的距离与供应商的距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城市或地区的生活质量,2.工业区位理论早期工业区位理论的代表人物韦伯(A.Weber)认为工业区位的形成主要与运费、劳动力费用和生产集聚力三个因素有关其中运费具有把工业企业吸引到运输费用最小地点的趋势劳动力费用和生产集聚力具有使区位发生变动的可能在分析上他运用了“区位三角形”和“等费用线”等几何方法,来研究上述三因素对区位形成过程的影响除了以韦伯为代表的费用最小学说,区位研究中还包括销售额最大和利润最大等分析方法,3.不同工业部门对运输业的依赖程度,从而不同产业在选址方面有差异举例观察近年国际上较成功科技园区的区位影响因素,从表中可以看出:优良的运输基础设施对于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十分重要,特别是优良的道路网和靠近国际机场更是科学园区成功的基本因素运输条件不仅与运费有关,也与运输的非价格影响有关不仅影响到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而且也是人自身以及信息交流的重要条件,工程塑料拖链练嘉淑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