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文化与家庭教育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4031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训文化与家庭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家训文化与家庭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家训文化与家庭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到这里,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把近年来对“家庭教育”这个话题的积累和思考与大家分享,大家是否感到从不同层面上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治国理政层面上看,习总书记就任以来,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如: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伦时代发生多发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紧密结合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主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家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段话点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引领,阐述了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家教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关系。如:习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文明城镇、单位和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说明“家教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训文化引领”这是“文化自信”的根,因家庭教育是培根的教育。又如,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时讲话:“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仅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和美美;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戒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关于“家庭、家教、家风”还有很多论述,其寓意深刻,我们不能一一剖析,但从上述三段代表性论述中不难看出,习总书记每次在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时都提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关于家庭建设方面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家训文化。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出台了家庭教育行动规范、家长学校指导意见,国家七部委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教育部全面精神的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于2015年10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从社会层面上看,大家也能感到,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宣传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从“中央电视台,CCTV4、文明之旅、家训恒久远”,家风系列节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电视台都在举办“中华好家风”的相关节目,去年12月榆次区共青团在中小学举办“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演讲比赛,晋中市大讲堂、青少年活动中心,经常有关于家风家教公益性讲座,微信上关于家教微课更是广发传播,学校组建家长学校,各类幼教机构都举办家长学堂。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个人层面上看,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学习、提高治家育儿素养,成为家长的一种自觉行为。这些足以说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家训文化,更好地担当家庭教育的重任,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家族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工程。那么什么是家训文化,其中有哪些可供我们当今传承的精髓。如何让他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呢,下面从这两个问题,做一些交流。一、家训文化及其历史演化。(一)家训文化你家有家训吗?如“坐有坐样,站有站样”“食不言寝不语”行为。“客人来了打招呼,走时送出门”礼仪。“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勉学,“和为贵,忍为高“、“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 有恩必报,不做忘恩负义之人”品德。这就是我们寻常百姓说在嘴上的家训,源自于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经验的积累,通过口耳相传,对子孙后辈行为、礼仪、勉学、品德等方面的口头训诫。再有一些有文化的家庭,将这些训诫子孙立身治家经验之言或父母对子孙的期望与要求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家书,诗文,文告,遗嘱,家规,家范等形式以传承,就是后人所称的家训著作。也有将一些经典的立身治家格言雕撰于门匾、楹联、祠堂等场所。用于时时处处警示家人,营造良好家风。 总之,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口耳相传的诫子言语,文字承载的训导文本,通过书信、遗嘱、家规、家范等形式传承,形成的家庭内部所有成员一致追求的价值理念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统称为家训文化。家训成为一种文化,从学术的角度认识其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神。 (二)家训文化的历史演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1.萌芽期,先秦到两汉。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职,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前周公诫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也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其义是:居安思危,谨慎处事,切勿怠慢下士对他人求全责备)这是中国家训文化最早最可信的记载。论语记载,孔子要求儿子伯鱼学礼的庭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些由圣贤对话,所反映出来的先秦家训,后来也成为两汉人们治家教子所效法的标准。两汉时期的家训,儒教经典往往被奉为格言准则及信条。尽管这些家训还只是一些保存在子书,史传、文集和类书中的只言片语,但这个时期的家训已基本形成了儒家思想为主导,以官僚士大夫为主体,包括帝王家训、女训、遗训在内的各级各类家训框架,为我国家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发展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离乱年代。是家教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动荡的年代中,一方面为弥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一些有识之士已认识到,由生活奢靡,世风日下所引发的问题的严重性。为避免子弟重蹈覆辙,他们竭力教给子孙立身处世的知识。于是出现了家教思想异常活跃。家训著作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个时期著名的有:曹操的诸儿令。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生书等。而且由于魏晋南北朝的动荡格局,打破了“儒术独尊”的局面,各种玄学、道教都活跃起来,丰富了家训思想。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的出现,无疑成为这个时代乃至整个家庭教育史上的亮点。其书系统总结了自己切身的教学经验。内容不但涉及教育,而且囊括了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的面世创立了我国古代家教文献中的独特体裁家训体。后世出现大量家训大多以其为蓝本,难怪有人评价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到隋唐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学校教育蓬勃发展,所以这一时代家教家训的发展呈缓慢趋势,但其中也不乏精品,如李世民帝范把中国古代帝王家训推向了巅峰。 3.成熟期,宋元明秦是家训的成熟,完善,大放异彩的时期。 据中国丛书综录记载,我国古代家训一类著作公开印行的有时117种。其中南北朝1部、唐朝2部、宋朝16部、元朝5部、明朝28部、秦朝61部、明初4部。由此这个时期家训文化的繁荣程度可窥豹一斑。其原因,一是宋代印刷术的发展为家训类著作进一步突破家族范围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家训文化的普及性和大众化,另外宋元以来社会逐步演进到无特权的官僚和绅衿,平民宗族时代。家训所面向的对象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由有文化背景的士大夫官僚之门,转向普通老百姓之家,家训著作的编著越来越浅显世俗化。尤其到明代中后期,伴随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兴盛起来,因而也出现新的家训形式通俗家训。通俗家训多为语录体,不苛求内容的系统性,且每段话都相对独立,主要宣传家庭伦理、社会公德,侧重于积极方面的勉励和教化,代表作明朝学者姚舜牧药言,彭端吾的彭氏家训,吴麟征的家诫要言。通俗教训的创新,开创了家训发展的新方向,大大促进了家教知识的普及,加快了家教重心下移的步伐,从此以后,黎民百姓才开始被列入可以享有家训读物的群体。4.衰败期,近代清末明初,由于学校教育的兴起,反封建思潮影响,阻滞了传统教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5.蜕变期,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将传统家训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的理论实践相结合,不断创造赋予新时代的家训文化。 那么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所蕴含哪些教育价值呢。 二、家训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家训案例分析 颜氏家训(颜之推)共七卷二十篇,分别以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取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十五、归心十六、书证十七、言辞十八,杂艺十九、终制二十。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事、为学等。 王家家训(灵石王家):“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正,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来深省。书此当坐隅,朝夕视为警。”这段家训,从怎么说话,如何行事,到怎样衣着,如何走路,从为人心态、谋事动议,到品行养成,以及对待善恶的态度都作了细致的要求。 袁氏世范(袁采)共三卷:睦亲,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述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处己 55则,纵论立身、处事、言行、交友之道;治家 72则,基本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可见,这些极具形象性与哲理性的中国传统家训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汇聚了大量的至理名言,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对现代家庭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二)传统家训文化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1.修身处世之道家庭德育自身修养方面:明朝思想家、政治家高攀龙家训指出:“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其余都没要紧”。 明代学者姚舜牧药言“看圣人千言万语,无非教人做个好人决不存苟且心,决不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做惫赖人。”从古人丰富的家训典籍中可以看出,高尚品德是古人普遍的道德思想,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道德教育。同时十分强调“谨独”与“自省”。这是做人的一种高度自觉,如:晚清曾国藩为晚辈制定的日课四条中明确提到“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与养心,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可见,传统家训文化中自身修养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反观当今的家庭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不少家长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自私自利,漠视社会公德,慎独更无从谈起。个人修身是其立足社会的根本,家庭德育对此肩负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如颜氏家训所述:“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动,悠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知识,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怒,逮于成长,终于败德”。所以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修身思想对于当前家庭教育状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为人处事方面。“人情味”浓厚的中国传统社会为传统家训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社会背景,教育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处事成为中国家训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孝悌”,孝指对父母敬重,悌指对兄弟友爱。强调每个人在家中做到尊敬长辈,长幼有序。如袁氏世范“人不可不孝”、“兄弟贵相爱”,明清之际学者孙奇逢更道出了孝悌的重要性。他在孝友堂家训中写道:“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固结而家道隆昌各怀所私,其家之败也.。”突出了“和为贵”的思想。古人十分注意培养子孙“忠信”的处事品格。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袁氏世范也要求子孙诚实可信、宽厚待人,做到“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者”,曾国藩全集家书中告诫晚辈“凡与人晋阶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感人”,把“不失信,不贪财,不自是”作为为人处事的三条原则。此外,为人处世还注重“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家训中也充分体现。颜氏家训:“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谦卑自守,教化根本是礼,立身的根本是敬畏之心。这些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处事方法。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重要性,面对当前在社会上已然表现出的,诸如人际冷漠,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等现象,有人称之为”陌生人社会”,如果忽视了家庭中的孝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真诚,宽容,谦虚,礼让,将如何在陌生人间建立和谐而顺畅的人际关系。传统家训文化为人处世智慧,不仅注重了个人的修养,同时由内及外,注重为人处事,追求人际和谐。这对我们家庭教育的启示在于:面对更多复杂多变而不甚理想的人际状况,家庭教育更应该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二)励志勉学之法家庭智育从大量家训中可以看出,子孙立志成才,勤奋好学是家长亘古不变的共同愿望。其中确立崇高的志向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人们才会有克服重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为达到心中的那个目标而不懈奋斗,例如,颜子推颜氏家训勉学中举了锥刺股的苏秦、映雪读书的嵇康等许多刻苦读书的典型,为子女垂范。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嵇康在家训中称“人无志非人也”,明代大儒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都是虚浮,如何可以任得事?”传统家训在提倡子孙立志的前提下,也十分重视学习。如宋欧阳修宋子。“玉不雕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训子语,“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颜之推历仕四朝,始终靠自己的才学立足于乱世。关于学习态度与方法,传统家训中也提出了很多见解。如:学习需有恒心,需立恒志,为学贵在专心,不可三心二意,为学要虚而静,不为名利所动,为学及早。如颜氏家训教子篇中记载“当及婴稚,识人颜色,智人喜怒,便加教诲”。勉学中也提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些传统家训文化给予我们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是:家庭教育中理想信念的教育不能缺,早期教育不能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丢。 (三)齐家爱国之要家庭美育 传统家训中,还注重了齐家治国。在齐家上兼承勤俭为本,治国上倡导清廉为美。如:姚舜牧药言“居家切要,在勤俭二字”。勤可以丰家,俭可以持久。朱伯庐朱子治家格言告诫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需念物才维艰”。司马光在训俭示廉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再三叮嘱子孙一定要勤俭持家,切勿奢侈浪费。“以俭立名,以奢自败者多矣,不可数遍”。袁氏世范“节用有常理”、“丰俭随其力”,量入而出。他认为“不量财力而为之或随财力可办,而过于奢靡,近于不急,皆妄费也。”崇尚节俭、清廉,抑制浪费、奢靡今天看来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现实问题。家训中勤俭持家对今天“反对四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传统家训文化中,在强调修身、齐家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关注,治国平天下,层层提升,要求子孙后代对社会和国家要有当担意识。如宋谢良佐“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张之洞“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诸如此类的训诫还很多,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家训所呈现的教育思想还突破了家庭门第的一己之荣,而上升到了国家理想的高度。而今天我们家庭教育中此部分内容是贫乏的,只关注个人发展,只考虑生活中更现实的利益问题,缺乏社会责任心的培养。如此下去,中国的新生一代将成为心胸狭隘的一代。没有大家难成就小家。这确实是值得现代家庭教育反思的地方。中国家训源于家庭教育实践,作为与封建社会相伴而生的特有的文化现象。伴随着封建制度的终结而衰落,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它的文化价值和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这些家训所包含的内容虽然有其局限性和不合理性,但总体上仍不失先辈留下的一笔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剔除其封建糟泊,保留其合理内核,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注: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揽贤才而忙碌。 你学周南、召南了吗?作为人而不去学周南、召南这不正像面墙而立,什么也看不见吗?(当时周公和召公统治地区的民歌反映周朝大治的民风是孔子心中理想社会。)言忠信,行笃敬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先体现在自己身上,然后再希望别人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