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 (1)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9477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 (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 (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 (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一、地理过程的概念及知识体系概念:“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地理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二、2015年高考地理需要强化的“过程”内容:大气运动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论知识串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B. C. D.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B. C. D.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B. C. D.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B. C. D.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理论知识串讲】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差异)。【例1】读温带锋面气旋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前 b.初生阶段 c.发展阶段A.该图所示锋面气旋为北半球低纬度的情况B.M锋面为暖锋,N锋面为冷锋C.M锋面锋后多雨,N锋面锋前多雨D.图中冷区风来源于陆地,暖区风来源于海洋【参考答案】【例2】读世界某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天气系统从甲地经过A城移到乙地过程中,简要描述A城的天气变化过程。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浓雾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例1】图中的Q表示世界海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要求写出该海区雾的形成过程)【例2】2011年12月5日,国内9省市再度迎来大雾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多地交通受阻。重庆市气象台预测,本周,重庆地区也有可能出现大雾天气,请驾驶员出行要注意交通安全。运用地理相关知识,从水汽来源、凝结核、大气运动以及水汽凝结四个方面解释重庆秋冬季节多雾的原因。(8分)水体运动规律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步骤一 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写出具体过程)(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或过程);【例1】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过程顺序的是(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C.乙丙丁甲 D.丙甲乙丁【参考答案】 地壳物质的运动和循环规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例1】华山为花岗岩山体,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地表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例2】意大利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历史悠久、加工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意大利铁矿石量少质劣,20世纪50年代后,意大利拥有世界著名的钢铁中心之塔兰托。据此并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请从内、外力作用两个方面简要说明意大利大理石形成的过程。(8分)【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处地貌是_地貌,它是由_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_地区常常见到。(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_。(3)试在下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加以说明。【例4】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过程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B.C. 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观察海底地形图,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例1】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例2】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4分)(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4分)地表形态的塑造规律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地上河的形成过程【例1】图1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1)“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例2】资料一: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岛屿。陆地河流流速比较快,进入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携带的泥沙就在河口附近沉积,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岛屿河口冲积岛。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河口冲积岛。中国共有400多个这类岛屿。资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材料三:人类活动对A岛的影响从1955年冬开始,A岛政府组织围垦滩涂和沙洲。截至2000年,A岛共围垦滩涂和沙洲70多处,累计围得土地面积500多平方千米。A岛的面积比1949年增大一倍以上。(1)说明形成河口冲积岛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哪些?(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3)推测材料二中A岛的形成过程。(4)人类活动对A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理论知识串讲】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例1】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72年和2001年的土地利用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形成典型的冲积扇,请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河漫滩形成的过程:【理论知识串讲】河流的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例1】材料一: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1)依据材料一,分析科罗拉多大峡谷岩石的主要类型,并说明大峡谷的形成过程。(4分)【例2】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2分)(2)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2分)(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 ,原因是什么?(6分)总结:分析地表形态成因的基本思路第一,根据“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原理,在进行地形成因的分析时,要从内、外力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切不可遗漏。例如:横断山脉山高谷深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抬升,另一方面受流水的侵蚀切割。第二,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被上述思维定式所迷惑。例如:在有关黄土高原区域的几个问题中,若问黄土高原的成因,则要从地壳抬升与黄土的风力沉积两方面来回答;若问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则只要回答风力沉积所致即可;若问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成因,则要从流水侵蚀角度来回答。 第三,从地理学科综合性特征出发来思考问题。例如: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与河流流速、流量、含沙量、海水运动等有关,而流速、流量等河流水文特征则由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决定。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高考真题展示】 (2004年全国文综卷第36题)图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变式训练】材料一:宁夏平原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是广大高原地区中相对低平的部分,土地肥沃,农业开发早,灌溉条件好农业较为发达。早在2000多年前,宁夏平原的人们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并在宁夏平原上开凿出秦渠、汉渠等灌溉用渠道,引黄河水灌溉使得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材料二:银川地名的由来,它不仅是富产白银的平川,而且是到处盐碱,地表色白如银。(1)结合材料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形区的形成原因。(12分)(2)结合材料,分析银川平原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解决的对策。(8分)工程措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过程;【例1】分析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2)指出M处可能出现什么地貌类型?分析大坝上、下游河流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3)水库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什么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例1】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下面左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右图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以上两图,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2)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试分析人口迁入对城市的影响。(4分)【例2】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阶段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2)分析阶段A、B城市化的特点。1,3,5(3)比较阶段I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的形成过程;【例1】图示区域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地矛盾尖锐,长期以来形成了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请描述其形成过程。(10分)旅游地理部分自然景观特色风景的形成过程黄山的形成过程: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 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注意:要从内力和外力两方面分析)黄山“四绝”的形成过程(钟老师再次提醒,表达成因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先后顺序)分析云海的成因: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易成云致雾。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快,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分析温泉的的成因黄山千岭万壑,断裂和垂直节理发育;雨量充沛,当地表水或地下水与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大堡礁的形成过程:岸礁堡礁环礁【典例剖析】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