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915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第一课:环境的美化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美化环境的意义、养成美化环境和保持环境美化的习惯。 二、重点: 掌握美化环境的意义。 三、难点: 养成美化环境和保持环境美化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1、美化环境的意义: 每个人都希望能在清洁、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环境的美化和清洁能使人保持轻松的心情,消除身体疲劳,有利于学习和生活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2、美化环境、要注意几项具体工作: (1)定期清扫,搞好卫生、清除垃圾废物,保持环境清洁。 (2)清理卫生死角,填平臭水沟,防止苍蝇,蚊子孳生。 (3)大搞绿化、多种花草树木。 (4)爱护益虫鸟。 3、在注意、美化环境建设的同时,要靠大家共同努力保护好环境的美化: (1)培养公德心,人人自觉保护环境。 (2)制定规章制度,保护环境者奖,破坏环境者罚。 (3)加强管理,持之以恒,保持环境美化。 4、作业: (1)环境美化有什么好处? 第二课:眼球的构造与功能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正常的眼球结构和功能。 二、重点: 了解眼球的基本结构。 三、难点: 了解眼睛的屈光原理。 四、教学过程: 1、眼球的构造。 眼睛近似球状,叫眼球。眼球壁像一只鸡蛋壳部分,最外层为眼外膜,其透明而又最突出前端的部分为角膜,稍内层为乳白色不透明的巩膜,亦即“眼白”部分;中间圆孔叫瞳孔,俗称瞳仁;这一层膜富有血管和色素。眼球壁内层为眼内膜,即视网膜,是感受光刺激的神经组织;其神经纤维形成束,称为视神经,反外来的光刺激传到大脑,产生视觉。眼球内部由三部分组成,最前端为前房,充满房水;次为晶状体;后房空间为玻璃体,充满玻璃体物质。 2、眼球的功能。 主要是屈光功能。眼球的屈光功能正常,那这个人的视力就是正常。眼球有一套屈光系统,包括了角膜、晶状体、房水、玻璃体四种介质,还有四个屈光面:角膜的前、后表面,晶状体的前、后表面、这套屈光系统,就像照相机的镜头,起透光和折光作用。把外界通过透光和折光的形象聚焦成像并落在视网膜上,再由视网膜通过神经传至大脑视觉中枢,让人产生感觉,即视觉。这样,人就知道看见的是什么东西。 3、作业: 眼球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第三课近视眼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近视眼发生的原理,引起近视的原因。 二、重点: 近视眼发生的原理。 三、难点: 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写字姿态。 四、教学过程: 、眼睛在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不用加强屈光度便能看清楚,但看6米以内的东西时,就必须加强屈光度才能看清。要加强屈光度,就需要眼肌肉收缩,就像照相时照相机调焦距一样。看的东西越近,调节活动就越强;看近距离的东西持续时间太长,中间又无适当的休息,就会使眼睛因长时进行调节活动而疲劳。久而久之,收缩的肌肉便不能自然放松,使眼睛只适合看近物而出现近视状态。但这种近视状态开始时不一定是真正的近视,若不及时治疗,又不预防,以后就可能发展为真正的近视,到此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我们如果不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字迹模糊色浅,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环境下看书写字,躺在床上、走路、坐车看书等等不良习惯,都易使屈光调节活动加强,使眼肌持续紧张收缩,而且由于过度、持久地调节活动,造成了代谢产物的蓄积,进而刺激眼肌加强收缩。虽然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很多,可以遗传,但我们的近视眼主要是后天造成的。缺乏某种营养素,也容易得近视。 、思考题: ()发生近视眼的原理是什么? ()你有哪些不良的看书写字习惯,能指出和纠正吗? (2)美化环境需要做什么工作?第四课:看电视的卫生 一、教学目标: 学让生了解看电视时应怎样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二、重点: 让学生了解看电视与视力的关系。 三、难点: 让学生掌握看电视时的用眼卫生。 四、教学过程: 1、电视画面的形式:是由90万个闪动的小光点组成。 2、看电视的距离:距离应是荧屏对角线的5倍,最小不少于2米距离。 3、造成眼睛疲劳的原因: (1)近距离看电视时,光点更明显,眼睛受影响更大,调节屈光的强调也加强,眼睛更易疲劳。 (2)电视画面的亮度同周围环境的亮度相差悬殊时,眼睛也容易疲劳。 (3)躺着看电视,头颈部肌肉特别紧张,眼睛处于由下向上观看状态,易使眼睛疲劳。 (4)时间太长,又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对视力、血液循环、关节和肌肉都有不良影响。 4、看电视的卫生: (1)保持看电视的合适距离。 (2)晚上看电视时屋内应开一盏灯(8瓦以下)置于观看者后上方;白天看电视应用有色窗帘挡住门窗,将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到合适的状况。 (3)眼睛平时以向前下方及正前方观看居多,尤其以向前下方观看最为舒适。电视机应放置观看者的前下方。 (4)看电视注意“劳逸“结合。 5、布置作业: 怎样看电视才符合用眼卫生标准? 第五课:呼吸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二、重点: 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 三、难点: 呼吸系统的各部分结构。 四、教学过程: 1、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呼吸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1)鼻:鼻甲和鼻中隔丰富的血管网使吸入的空气加温以及使吸入的空气湿度增加,减少干燥,寒冷空气对肺的刺激;鼻毛可阻隔空气中的尘埃。鼻腔分泌物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2)喉、气管:喉的下部是气管,气管向下分左、右两侧支气管,分别通向左右肺。气管壁内面覆盖带纤毛的粘膜,纤毛不停向咽喉方向摆动,把气管、支气管及肺内的粘液及附在粘液中的灰尘,细菌及各种异物推向喉部,并通过咳嗽吐出,这就是痰。 (3)支气管和肺:支气管在肺内像树枝分叉一样,不断分叉分细,直至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入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弥散到血液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又通过肺泡壁弥散到肺泡中,再通过呼气排到体外,这个过程就是肺部交换气体过程。 3、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氧气,呼吸系统执行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体的这种气体交换,就是靠呼吸系统进行。 4、作业: 呼吸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第六课:呼吸系统的保健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的重要性并做好呼吸保健的有关事项。 二、重点: 呼吸系统与少年儿童健康的关系。 三、难点: 坚持做好呼吸系统保健有关事项。 四、教学过程: 1、呼吸系统与少年儿童健康的关系。 (1)儿童,少年的呼吸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组织十分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损伤、呼吸道的屏障作用出不如成年人,呼吸系统的功能相对较弱。 (2)灰尘,各种细菌、病毒对儿童、少年的危害更大,后果更严重。 (3)儿童,少年新陈代谢旺盛、对氧的需求比成人大。 2、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方法: (1)室内通风换气。 (2)保持空气的清洁,注意防尘。 (3)注意个人卫生。 (4)不吸烟,吸烟对呼吸、心血管系统有损害作用,对少年儿童损害更为明显。 (5)衣服要适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6)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增强体质。 3、作业:少年儿童为什么要注意呼吸系统的保健? 第七课: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方法。 二、重点: 感冒和流感的预防方法。 三、难点: 感冒和流感的不同点。 四、教学过程: 1、感冒 (1)感冒的定义: (2)主要症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部干痒,头痛等,一般不发烧或发低烧。 (3)特征:大约持续34天,最多7天经治疗和休息后痊愈。 2、流感 (1)定义 (2)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全身不适,四肢酸痛。 (3)特征:传播迅速,容易流行,体质弱者还容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 3、感冒与流感症状的区别: 流感起病急,发高烧,全身酸痛明显,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感冒主要症状表现于上呼吸道,无高烧及全身酸痛, 4、感冒与流感的预防方法: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注意睡眠和营养,增强身体的耐寒力和病毒,病菌的抵抗力。(2)注意保暖,预防病毒、病菌的入侵。 (3)不用感冒和流感病人用过的行活用品。 (4)在流感流行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病人,并经常用药物对住房、课室的空气进行消毒。 5、布置作业: (1)“感冒”与“流感”有什么不同? (2)如何预防感冒与流感? 第八课:通风和采光照明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意环境通风、采光、照明。 二、重点: 了解通风、采光、照明与健康的关系。 三、难点: 注意和掌握通风、采光、照明的卫生要求。 四、教学过程: 1、通风的作用: 新鲜的空气含有充足的氧气,如果通风不良,人们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室内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血液中的氧含量减少,脑供氧也就不足,会感到头晕脑胀,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对身体、学习都不利。所以,要经常开门窗换气和通风。 2、采光和照明的作用: 充足的采光和照明、是为了保护学生视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室采光的标准: 教室宜坐北向南,应设窗帘避免阳光直射入室内,黑板为防反射光而要采用耐磨无光泽材料,教室玻璃面积比不应低于1:6,教室内各部分表面宜采用高亮度低彩度的装修以提高采兴效果。 4、教室照明标准: 宜采用荧光灯,灯管长轴垂直于黑板面,最低悬挂高度不低于17米,不采用裸灯照明。课桌面平均照度不低于150勒克斯(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黑板面设局部照明灯。 5、作业: (1)教室通风的意义?(2)采光和人工照明的标准是什么? 第九课:脊柱异常弯曲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脊柱异常弯曲是如何发生的,引导学生采取预防措施。 二、重点: 脊柱的作用和异常弯曲的原因。 三、难点: 纠正不良习惯,预防脊柱异常弯曲。 四、教学过程: 1、脊柱的作用: 它处于身体的中轴位置,是躯干的支柱,上接颅骨,下接骨盆(盆骨),起到支持躯干、头颅的作用。 2、脊柱的生理特征: 脊有四个生理弯曲,称为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3、脊柱生理弯曲的作用: 与人体结构和直立行走相适应,能缓冲各种动作产生的震动力。有保护内脏和头部的作用,也适应于保持身体平衡。 4、学生时期造成脊柱异常弯曲的主要原因: (1)缺乏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量不足。 (2)课桌椅的高低与学生身高配置不当(不符合标准)、造成学生写字坐姿不良形成脊柱异常弯曲。 (3)习惯用某一只手提物,或单肩背书包或侧卧睡,引致经常性单侧肌肉紧张。 对脊柱异常弯曲及时矫正及不良姿态的及时纠正,是防止学生脊柱异常弯曲的重要条件。 5、作业: (1)脊柱异常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预防脊柱异常弯曲? 第十课:龋齿的预防 一、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懂得发生龋齿的原因,孰悉防治方法,防止龋齿的发生。 二、重点:怎样预防龋齿。 三、难点:龋齿的病因、危害。 四、教学过程: 1、龋齿的形成: 牙缝里的食物残渣被口腔里的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另一方面,牙齿的主要成份是钙质。同样也会被口腔细菌产生的酸所溶解,在医学上称之为“脱钙”。牙齿一旦脱钙,牙釉质就发生变化,牙齿就不那么坚固耐磨,甚至产生龋洞。这样,随着口腔细菌不断繁殖生酸、牙齿龋洞由小变大,如任其发展,牙冠将全部蚀光,只残存牙根,这就是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 2、儿童、少年发生龋齿的主要原因: (1)儿童的牙齿发育尚不成熟,含钙质少,抗龋能力低,较易患龋齿,体弱多病儿童发病率更高。 (2)儿童喜吃糖果、糕点等零食,特别是睡前吃零吃、更易发酵生酸、腐蚀牙齿。 (3)口腔卫生不良、偏食等、都容易发生龋齿。 3、龋牙的危害: (1)龋牙一旦发生,可引起各种牙髓质变、坏死。 (2)可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骨炎。 (3)因龋牙而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不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4)可造成错牙或牙领畸形。 4、龋齿的预防: (1)养成饭后漱口和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经常保持口腔清洁。 (2)少吃糖果、糕点等零吃,不偏食。 (3)低氟地区可用仿氟牙膏刷牙。 5、作业:怎样预防龋齿? 第十一课:正确的刷牙方法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达到预防龋齿和牙齿保健的目的。 二、重点:让学生了解刷牙的目的。 三、难点:培养正确的刷牙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刷牙不但可以清洁牙齿,减少牙菌斑的发生,不对牙床起到按摩作用,促进牙龋的血液循环,改善其营养及氧的供应,有助于组织代谢、增强抗病力,使牙齿更加坚固。 2、正确的刷牙方法: (1)早晚各刷一次。白天唾液多,可冲刷并抑制细菌生长;晚上口腔唾液少,细菌大量繁殖,产酸破坏牙齿。所以、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重要。 (2)竖刷,又叫顺刷,就是顺着牙缝刷牙。 3、横刷法的弊端: (1)不但不能刷净牙缝,有时不可能将食物残渣推入牙缝。 (2)往往用力不均匀,造成牙龈,口腔粘膜擦伤,出血,牙龈萎缩等疾病。 4、作业: (1)刷牙对牙齿有什么作用? (2)样的刷牙方法才是正确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