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8054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头部1.帽状腱膜: 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渐变薄,与颞筋膜浅层相移行。颅顶外伤若伤及帽状腱膜,因受额腹和枕腹的牵拉而伤口裂开,尤以横行创伤为甚,可导致大面积的头皮撕裂。2.头皮: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紧密相连,临床上通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这三层结构称为头皮。3.颞间隙:是介于颞筋膜与颞窝骨膜之间的间隙,分浅深两部浅部位于颧弓上,颞筋膜浅深两层间,内容:颞中血管;深部位于颞筋膜深层与骨膜间,内容:颞肌、颞深前、后血管和神经。交通:通颊间隙、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4.颞下间隙:位于颞下窝,指翼外肌及周围的范围。上界颧弓上缘;上壁蝶骨大翼的颞下面构成;下界翼外肌下缘;前壁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下颌支后缘;内侧界翼突外侧板、翼上颌裂;外侧界下颌支上半部、颞肌腱。内容:翼外肌、血管、神经、脂肪等浅部:上颌动脉及分支、翼丛中部:翼外肌、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深部:颞深前、后神经、耳颞神经、鼓索、下颌神经及分支交通:向上颞间隙,经颅底孔洞颅内,前下眶外间隙,外下翼颌间隙,向外越下颌切迹咬肌下间隙,向后经上颌血管下颌后间隙,向内经翼上颌裂翼腭窝。5.危险三角:面静脉位于面动脉后方,它经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相通,经面深静脉与颞下窝内的翼静脉丛交通,眼上静脉和翼静脉丛则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口角以上的面静脉无瓣膜,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域内的感染,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等),细菌可随血液循环经上述途径逆流入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临床上称鼻根至左右口角额三角形区域为“危险三角”。6.腮腺囊:由腮腺咬肌筋膜分两层包被腮腺浅深两面而成,腮腺囊的浅层致密,与腮腺附着较紧,且深入腮腺小叶间,因而腮腺炎症肿胀时受限而疼痛剧烈,腮腺囊的深层比较薄弱。7.眶下间隙(infraorbitalspace):位于眶下方,介于上唇方肌的深面与上颌骨前面之间。上界眶下缘;内侧界鼻外侧缘;外下界颧大肌和颧骨内容:眶下神经、面神经颧支、面动脉、面横动脉、眶下动脉、面静脉交通:经颧大肌深面通颊间隙、经眶下孔管眶8.颊间隙(buccalspace):介于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上界颧大肌、颧骨;下界下颌体下缘;前内界与通过口角的垂线一致;后界咬肌前缘(浅部)、翼下颌韧带(深部)内容:浅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面血管、面横血管中颊脂体、腮腺管深颊动脉、颊静脉、颊神经交通:向上眶下间隙,向后上深部翼颌间隙、颞下间隙、眶外间隙向后外咬肌下间隙9.咬肌下间隙:位于咬肌深面与下颌支上半部之间。上界颧弓下缘;下界咬肌至下颌支的附着部;前界咬肌前缘与颊间隙分界;后界下颌支后缘。内容:咬肌动脉、咬肌神经交通:向上经下颌切迹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经颧弓深侧通颞间隙向前上眶外间隙向前颊间隙,向后下颌后间隙10.下颌后间隙:位于下颌后窝,位于下颌支与乳突之间,即指腮腺囊的浅层与下颌后窝底面之间的空间。上外耳道;下下颌角至乳突的连线;前下颌支及其浅、深测的咬肌和翼内肌;后胸锁乳突前缘;底茎突、茎突肌群、寰椎横突和二腹肌后腹(由上而下)内容:腮腺及穿腮腺的结构交通:向前颞下间隙、翼颌间隙、翼咽间隙和颈部的下颌下间隙11.翼颌间隙:位于下颌支内侧面骨壁和翼内肌外侧面之间。上界翼外肌的下缘;下界翼内肌至下颌支附着处;前界颞肌、下颌支前缘、颊肌后缘;后界下颌支后缘、腮腺囊。内容:翼下颌韧带(颊咽缝)、蝶下颌韧带、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血管交通:上颞间隙、颞下间隙,内上眶下间隙,前颊间隙,后下颌后间隙,向下随舌神经下颌下间隙。12.眶外间隙:位于眶外侧壁的外后方。内侧壁上颌结节、翼上颌裂和翼外肌前端(由前向后);前壁和外侧壁颧骨和颧弓前端;后颞肌下端前缘和下颌骨冠突内容:上牙槽后神经和血管交通:上颞间隙,后颞下间隙,下颊间隙13.翼咽间隙:位于翼内肌与咽侧壁间(咽旁间隙)。前上界翼下颌韧带,前下界下颌下腺上缘,后界椎前筋膜内容:隔咽上缩肌与腭扁桃体相连交通:后咽后间隙,经翼肌间缝颞下间隙、翼颌间隙,前颊间隙、眶外间隙,下下颌下间隙。14.口底间隙:又称舌下间隙,围绕舌根呈“U”形。外侧和前方下颌体,下口底膈,上口底粘膜,内舌骨舌肌和舌根。内容:舌下腺、舌神经、舌下神经、舌动脉、舌下腺导管。交通:通下颌下间隙、翼颌间隙、翼咽间隙。(二)颈部1.封套筋膜:为浅层,包裹整个颈部结构的总筋膜套,形成结构为2个肌鞘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鞘2个腺囊腮腺、下颌下腺囊向上延续为腮腺咬肌筋膜向下分2层附于胸骨颈静脉切迹前、后缘,形成胸骨上间隙。2.臂丛: 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n前支的大部分组成,经斜角肌间隙走出,行于锁骨下a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在环状软骨平面,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到锁骨中、外1/3交点的连线为臂丛上界,前斜角肌腱外端到锁骨中点连线为臂丛下界。3.颈动脉鞘:由颈深筋膜形成,在鞘内,颈内静脉居外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居内侧,静脉和动脉之间的后方为迷走神经。4胸骨上间隙:位于颈前中部、胸骨柄上方,由颈深筋膜浅层两层构成,内有颈静脉弓。5气管前间隙:介于气管前筋膜和气管之间,内有甲状腺峡、脂肪结缔组织和甲状腺下静脉,下半部偶可出现甲状腺最下动脉、胸腺上端、左头臂静脉、头臂干等,向下通上纵隔。6咽后间隙:位于咽后方与椎前筋膜之间,由结缔组织分隔为左、右两部,向上抵达颅底,向下经食管后间隙连于上纵隔和后纵膈。7.椎前间隙:位于椎前筋膜和颈部脊柱之间。8.气管前层:为中层,又称气管前筋膜、颈内脏筋膜,紧贴在舌骨下肌群深面,形成结构为甲状腺假被囊食管筋膜、气管筋膜颈动脉鞘向下经气管前方入胸腔,附于纤维心包。9.椎前层:为深层,又称追浅筋膜,覆盖颈部深层肌表面,上附颅底,下入胸腔,于T3高度附于前纵韧带,形成结构:腋鞘(在斜角肌间隙处,椎前层包绕臂丛和锁骨下动、静脉,伸向腋窝)10.下颌下三角:围成:下颌底和二腹肌前、后腹间;底: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表面: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封套筋膜。内容:下颌下腺为主周围:下颌下L.n后端:面A,面V深面:舌骨舌肌上1/3舌N;舌骨舌肌下1/3舌下N11.颏下三角:围成:两侧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之间内容:颏下淋巴结12.颈动脉三角:围成: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间;底:椎前筋膜;表面: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封套筋膜以舌骨大角为标志后颈内、外A、甲状腺上A,舌A和面A上舌下N(越颈内、外A前行),颈袢上根下喉上N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喉上N外支环甲肌13.肌三角:围成: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上腹;底:椎前筋膜;表面: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内容:甲状腺、甲状旁腺、喉、气管、食管等。14.颈袢:由上根和下根在环状软骨平面合成。指第1颈神经前支与舌下神经联合,再于二腹肌后腹下方离开舌下神经下行,称为颈袢上根;颈袢下根源自第2、3颈神经前支,他们离开颈丛后于颈内静脉前面联合下行,在颈动脉鞘的前外侧面与上根汇合成颈袢。15.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6.椎动脉三角:位于外侧的前斜角肌、内侧的颈长肌和下方的锁骨下动脉之间。三角浅层内有甲状颈干、迷走神经、颈胸神经节等,深层有椎动、静脉,椎静脉多在椎动脉的前外侧。17.Horner综合征:左、右叶后内侧邻喉与气管、咽与食管、喉返神经,后外侧与颈动脉鞘,颈交感干相邻。造成原因为肿大的甲状腺向后方压迫,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即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等体征。18. Virchow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为颈外侧深淋巴结最下组,又称颈深下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下端深面,颈内静脉后外侧。其输出管构成颈干。胸腹腔癌肿可引起肿大。左锁骨上淋巴结临床上称为V淋巴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