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_张睿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7133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_张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_张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_张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11月当 代 青 年 研 究November ,2015总第 339 期 第6期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Serial No.339 No.6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张睿潘迪(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摘 要 大学生公益创业,不仅是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而且为大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契机。对上海 8 所高校 20 个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公益创业有三种类型 : 非盈利组织模式、社会企业模式以及“产学研”混合模式,且具备社会性、创新性和市场导向性三个基本特征。但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来自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个人的制约,因此,应当从政府资源整合、社会广泛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几个方面来建立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关键词 公益创业;社会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D4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89(2015)06-0048-06一、研究背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如在教育、就业、文化、科技、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需求方面,逐渐表现出扩大化和差异化的趋势。在多元化的公共需求下,现时的公共产品表现得相对短缺,政府的精力和财力也非常有限,不能够完全深入其中。公益创业作为自发的社会组织的重要形式,不仅是体现社会责任感的活动,也是以社会力量自主矫正政府和市场的管理行为。公益创业的过程,使得创业参与者和参与机构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不断习得经验,进一步发现其他的社会需求,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服务内容。因此,公益创业以其来自社会、服务社会的运作模式,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生力军,承担着社会建设的主要责任。这一群体凭借其活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发挥积极的创新作用,继而优化、改良和完善现有的社会体制。因此,鼓励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不仅符合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群体的就业困境,也是未来值得尝试的政策方向。在学界,关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并不多,既有研究更多地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如王长恒等学者从高校教育出发,指出了公益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教育的积极作用,认为公益创业过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潘加军等学者则从人才培养出发,认为公益创业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公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科研体系,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创新模式 3。苏海泉则强调,同样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大学生公益创业更加需要借助社会、政府、高校等方面的综合力量,提出建立综合的社会支持系 收稿日期 2015-09-15 作者简介 张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创业 ; 潘迪,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创业。. 48 2015年第6期张 睿潘 迪 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统的必要性 4。赵宏伟等学者则指出了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积极意义,认为在历史性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大学生公益创业既能实现创业拉动就业,同时在减轻社会矛盾和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然而,目前学界的研究缺乏实证调查,难以清晰地呈现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因此,笔者试图尝试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总结当前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形式和特征,了解这些公益创业项目的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以期探究应该如何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支持体系来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公益创业又称社会创业、社会创新或公益创新。在现有研究中,哈佛大学商学院迪斯教授狄兹 (J.Gregory Dees) 最早对“公益创业”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他指出,“公益创业”是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创业活动 6。伯恩斯坦(Bornstein David)则把“公益创业”视为一种“非营利性”的企业行为,其主要追求社会目的 , 盈利主要投资于企业本身或社会 , 而不是为了替股东或企业所有人谋取最大的利益。虽然学者们对公益创业的定义各有侧重,但大多倾向于将其定义为把商务领域的专业作风和做法引入非营利领域,用创新的方法理念解决社会问题,用传统的商业手段创造社会价值,实现市场机制与非市场机制在公益事业领域的有效融合 7。大学生公益创业,是指在社会使命以及创业精神的激发下,由大学生个人或者由其组成的创业团队,面向社会需要建立创业组织,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创新地使用商业运营为手段,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持续性地产生社会价值的过程。表 1样本基本信息受访者性别学校项目名称A1男东华大学抗战余晖关怀计划A2男东华大学关爱之家老年人义工系统平台A3女东华大学韵蓝舞动布艺B1男复旦大学“与爱同行,心星之火”残疾人公益培训机构B2男复旦大学上海市 Green 环保项目咨询服务中心B3女复旦大学手牵手,夕阳红C1男华东师范大学启承皮影项目C2男华东师范大学“畅行”公益自行车校园行C3女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工坊”高校创意成果转化公益平台D1女上海财经大学咖啡绿植项目D2女上海财经大学“淘最校园 二手服务”助学公益发展中心E1女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公益医护型老年人养老机构创业计划E2女上海海事大学成长“三点半”北蔡镇小学生托管服务公司F1男上海交通大学海角公益组织F2女上海交通大学听讼法律服务平台G1女上海外国语大学“星语心愿”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点G2男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夕曙养老服务公益组织H1女同济大学上海“鹤岗”孤寡老人公益服务平台H2男同济大学朝夕临终关怀公益服务网站H3女同济大学上海斐乐公益服务中心本研究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选取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以及上海海事大学等 8 所高校 ( 共 20 个公益创业项目 ),对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大学生公益创业者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从亲历者的角度知晓大学生在进行公益创业时的经历和感受,总结公益创业项目的普遍特征,并分析其所受到的制约因素。此外,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研究信息,笔者还选取了国内首创“公益孵化器”的公益支持性组织“恩派”,对其社会责任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充分了解其与高校公益创业项目进行培育的计划,以探索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与社会公益机构对接与合作的可能性。两相结合收集信息,以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实证材料,试图探究搭建大学生 49 当代 青 年 研 究2015年第6期总第339期公益创业社会支持系统的可行性,见表 1。二、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类型及主要特征(一)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类型非盈利组织模式。其经营所得不是为了谋取利益,而是造福社会。在大学生公益创业中,这类模式多以高校社团为基础改良创办,通常是以服务弱势群体的社会性为显著特征。如各种涉及帮扶、支教、技术支持、环境保护等项目,都可归为此类。如东华大学创办的“余晖计划”,其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为抗战老兵提供关怀陪伴。而这一组织实则是从学生社团发展而来,在社团基础上进行更广泛的资源整合和更精密的组织协调,并以回报社会为主要目标,有着明显的非营利性质。社会企业模式。这是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的公益创业模式。其不同于传统企业,亦不是单纯的社会服务,而是以企业利润盈余完成社会价值的推进和实现。相对于非盈利模式的公益创业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具有更为深刻的市场导向性。如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创办的“华容众筹公益合作社”,其在将筹资模式与公益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将金融领域的思想带入到公益的行为中,即形成一种“有回馈”的公益,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使公益从单纯的输血型救助走向更加长远的造血型帮扶。此外,创新性也是这一模式的要素所在,这能使得公益创业项目在市场的浪潮中有一席之地。“产学研”混合模式。高凝缩地融合了三种特性的公益创业模式,是公益创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一模式强调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创建非营利组织、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性企业(社会企业)、志愿公益活动(公益创新)和产学研一体化(公益创业教育)的几种类型,以授人以鱼(公益助学)+ 授人以渔(就业)+授人以业(创业)+ 授人以智(研究)的四个层次来构建整个大学生公益创业系统,构建公益创业的生态体系,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由于这种模式往往需要诸多力量参与建设,在目前的大学生公益创业中尚不多见,如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属于这种模式,其产出也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利益的获得,更兼智力、人力、技术的生产和输出 8。(二)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主要特征大学生公益创业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在问及受访者进行公益创业的动机时,“公益”本身就是一个答案。从社会层面来看,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主要内容基本以社会服务为主要目标,如同济大学的“鹤岗公益”,其为鳏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心理支持,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扶助。可以说,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乃是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主要立足点;而从个人层面来看,大学生从事公益创业多与其理想信念挂钩。G1:“我觉得人生也只有大学有时间去做一些理想化的事情,完全是价值取向方面的原因去做了这个项目,没有去想过太多别的东西。”此外,大学生也渴望通过公益创业行动,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和锻炼,为今后融入社会积累经验。C3:“(进行公益创业)对自己就是能力的提升吧!比如前期出策划,中期做修改,最后到实施,同时你还要和不同层面的人沟通,要处理一些意外情况等,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这个过程就使得各方面能力都有提升。”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表现出了较强的创新性。如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办的“海角公益”,突破了传统的家教模式,通过其创新研发的“双向同步书写技术”,以在线教学为主要服务产品,提供丰富多彩的在线互动公益教学。公益创业除了创业意识之外,也应当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现代社会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需的素养。大学生年轻敢为、思维活跃、善于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这是其用于创新的优势条件,而创新性则是保证公益创业项目脱颖而出乃至活力长存的推进器。F1:“支教的行为现在很普遍,但是持续时间短,也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我觉得这样比较局限,就想做一个远程支教,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对接,所以就自己研发了这样一个网站,算是一种创新。”大学生公益创业也表现出一定的市场导向性。如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创办的“启承皮影项目”,依托专利产品“体感皮影表演系统”,以皮影表演为核心开展特色公益服务。该项目的定位、技术、创意使其在市 2006 年,恩派(NPI)首创“公益孵化器”概念,并在上海浦东运作成功,后又通过发起“恩派”系列机构使该模式在上海(浦西)、北京、成都、深圳等地成功复制。至今,这一带有全国示范作用的创新模式已获得来自于政府、资助机构、NPO 业界、媒体和各方专家的高度肯定,被誉为近年来公益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 50 2015年第6期张 睿潘 迪 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有利于其进一步形成完整的“数字皮影服务链”,拓展并向纵深方向发展项目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公益创业前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9。事实上,若一个公益创业项目能把握时代脉搏,适应市场需求,那么其发展必是长久且稳定的。三、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制约因素就政府方面而言,其扶持大学生公益创业,容易将繁琐的行政程序带入其中,对其发展形成约束。政府政策的扶持是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强心剂,政府出于完善公共服务的意愿和目标,通过与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机构建立契约,直接或间接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虽然目前政府已经建立了各类有利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平台,但政府自上而下的运行模式亦存在一定的弊端,面对繁琐的科层程序,政府的过度监管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受限。在某些公益创业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大学生疲于应付政府下发的申报、总结等材料,难以研精致思。更有甚者,政府的监管者过多介入了公益创业项目的决策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一些创意和想法常常受到质疑,其决策也在不断妥协中完成,难以放开手脚,严重阻碍了项目的自由发展。B2:“虽然官方的意见更具权威性,但有时我们并不喜欢太多的行政力量,但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我们不得不对我们原本的想法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妥协。”就社会方面而言,对公益创业的观念和意识尚不到位,难以给大学生以充分支持。虽然公益创业的发展已经有些年头,也做出了一定的绩效和影响,但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公益创业,仍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词。整个社会不够清晰的理解是大学生公益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0。在问及家人对于其公益创业的看法时,许多受访者表示家长“以为只是小孩子玩玩的”。H1:“家人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也不干涉我的行为。跟我父母讲的时候他们还是很惊愕的,想一个小姑娘怎么做这个,就觉得挺苦的。他们只是觉得,这是我在学校课余活动、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后来也挺支持的,但他们其实不是很清楚我在这方面具体在做什么。”另一方面,人们更多地将公益创业仅仅视为锻炼和提升大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新颖方式,而这样的认识实则是存在明显偏差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也会阻碍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有序发展,甚至一些接受项目服务的群体也难以对其产生充分的信任。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创立的“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以志愿者陪护自闭症儿童为主要形式开展活动。然而,受助家长常常难以放心也缺乏理解,给项目计划的进行造成不少困难。G1:“一开始(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以为我们只是去做志愿者锻炼个人能力,并不是很放心让自己的孩子跟我们接触,导致我们公益方面开始的这一部分计划还是很难执行的。”此外,对于一些需要技术支持的公益创业项目,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这与整个社会尚未重视大学生公益创业密切相关。F1:“我们想联系一些企业进行设备捐赠和网站研发,因为没有技术的话开展这种支教还是很困难的,这也是我们遇到的一个瓶颈。”就高校方面而言,其在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行为时,存在资源的“功利性偏向”,且缺乏对于公益创业的氛围营造,没有在校内广泛地搭建支持平台。高校作为大学生迈向社会的“摇篮”和“后花园”,理应支持大学生的公益创业行为。而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得知,很多高校之所以支持大学生的公益创业行为,往往是在于获得各类比赛的奖项。A1:“高校虽有公益创业的思想和意识,但更多只是当遇到了一个比赛或项目才会投入精力,相关的教育其实较为匮乏一些有亮点的项目学校会给更多支持,因为能获奖。”高校对于一些新颖的项目,往往会花较大的力度给予资金、人力以及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对于看似不出彩的项目,学校则往往有所忽视。这会使得一些华而不实的项目占据较多的资源,而一些脚踏实地的项目却无法得到有效帮助。而在后续支持阶段,高校集中将资源用于曾在市赛、国赛中获奖的项目上,对其进行“包装”,力图在其他的比赛中再次斩获殊荣,然而,对于在初创期的公益创业项目,高校却鲜有广泛的培养,甚至出现了对于公益创业支持的“马太效应”。笔者认为,高校中存在的这类“功利性偏向”其实是一种被动支持,即使高校的支持力度很大,也难以帮助到更多的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继而影响高校的公益创业氛围和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的积极性。就学生自身而言,其社会经验较少,对公益创业项目的驾驭能力不足。任何人进行公益创业行为,不仅需要具备起步的勇气和基础的知识,更需要社会经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累。大学生虽然年轻气盛, 51 当代 青 年 研 究2015年第6期总第339期思维普遍活跃,但也因资质不足,对公益创业所面对的复杂环境没有清晰的认知,这成为项目发展的掣肘因素。在“恩派”孵化园所接手的公益创业项目中,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对公益创业的认识也不清楚,故而导致项目特色表现不够、创业目标设立失当、风险控制措施缺乏、团队内部组织失序等问题。大学生由于自身资源匮乏,在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整合创业资源时,需要创业者掌握优良的关系处理技巧和沟通斡旋能力,但是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往往不够。F1:“资金的话基本上是和学校申请的,有时也要企业进行设备捐赠,但这种沟通一开始还是很困难的,你需要用各种方法说服人家帮助你,这对于个人能力也是很大的考验。”四、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多元支持系统(一)政府应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制定大学生公益创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一方面要出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注册资金和场地费等方面的费用减免;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启动基金,如一些小额低息贷款,并规范和细化政策的实施细则,提高政策实施的执行性。同时,出台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配套措施,如创业大学生的技术职称问题、户口档案问题等,在政策层面解决资金之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创业压力,提升创业成功的比率。开辟资金和资源,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公益创业。政府不仅可以直接举办竞赛和创立项目吸引大学生前来竞标,也可以通过扶植各类公益项目孵化园帮助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这类孵化园可以帮助大学生在项目发展各阶段提供梳理业务模式、组织资源整合、制定未来规划等,填补公益创业项目目前所面临的支持空白。同时,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如办公场地、能力建设、种子资金、资源对接、宣传展示等服务。此外,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关注公益创业项目的市场导向与社会需求的最新变化,邀请各领域精尖专家分析市场和社会动态,以对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进行规范、科学、有效的辅助。优化现有的项目监管方式,兼顾行政效率和大学生行动的自由度。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实现更为简洁高效的监管模式,避免冗长复杂的科层步骤,从而给大学生更多的自由投入公益创业。其次,政府部门可以建立数据库,收集其所支持的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的常规信息,完成归档、进行运作评估和风险评估,积极给出建设性建议,使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能够平稳前行,以提高其创业成功率。(二)社会要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本支持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认知水平,使公益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大学生公益创业因具备较强的社会性,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社会中形成广泛影响。此外,政府、高校等部门也可以帮助成熟的公益创业项目进行宣传推广,让社会各界更为深刻清晰地了解公益创业的内容、实质及其积极意义,造就鼓励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社会文化,以期取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可。增强现代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倡导商业企业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在管理知识、运作指导和资金上的扶持。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如何融资是最大的创业瓶颈。引导企业关注社会责任,进行公益创投,为公益项目提供企业投资,帮助其成功创业,并通过投资间接解决社会问题。鼓励企业与公益项目建立长期联系,包括前期项目的各项评估、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和督导以及相应的技术和人员支持等,让企业管理的经验和资金控制有效弥补公益项目在资金和能力建设上的不足。利用公益性社会组织在社会力量的组织和志愿公益服务方面的专业影响力,加大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培训和咨询。专业的公益机构、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可以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最初运作提供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以及日常运作的流动资金,并为缺乏商业运营经验的非营利公益组织提供一定的咨询和培训,组织由专家组成顾问团,并借助管理咨询、会计、法律、营销等专业机构的志愿力量向被孵化的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提供咨询服务,保证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的有序进行,避免出现公益组织商业化、偏离公益目标等问题。(三)高校要构建公益创业的人才培养和综合支持体系构建高校公益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完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应该开辟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成立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将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与服务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首先,高校应挖掘 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