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简答题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7126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什么是语言能力? 答: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4.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答: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5.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答: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6.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答: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7.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8.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答:(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语言中各要素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方式和习得顺序的不同;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也有影响。教育的差异。(2)成人语言观的影响成人的语言观念可以体现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的态度,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态度等等,这都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9.0至3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答(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10.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答:(1)选择适龄的读物;(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3)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5)善用故事录音带;(6)采用多种参与形式。11.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答:(1)前图书阅读经验阅读图书的基本技能;会听成人朗读图书中画面的配文,能根据图书中故事情节,回答成人提问;养成喜欢阅读和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2)前识字经验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理解文字的功能作用,并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符号系统可转换的经验。知道文字和语言的多样性经验。(3)前书写经验;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12.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2)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3)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13.谈话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谈话活动应拥有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指导作用。14.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有哪几个基本方法可供参考?答(1)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2)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3)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4)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15.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的自由交谈时,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教师必须在场。(2)教师参与谈话。(3)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16.讲述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讲述对象。(2)讲述活动是培养独白语言的主要途径。(3)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17.听说游戏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在游戏中蕴含着语言教育目标。(2)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3)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1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19.什么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评价方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哪些?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语言教育活动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20.学术研究多元化研究的趋向,哪些方面将受到关注?答:(1)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2)生活性和整合性。(3)发展儿童语言智力。(4)视听文化的利用。(5)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21.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答:(1)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比较强调口语能力的发展,而对学前儿童阶段的识字阅读教学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有疑义。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2)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仅强调母语教学,而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早日开发对外语语音和文字符号的认知能力与兴趣,以减少成人后的母语习惯对学习外语的不利影响。(3)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主要发展儿童的口语能力,而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