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641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3*5=15分 单选1*20=20 辨析6*2=12 简答7*6=42 论述二选一1*11=11发展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罗斯托“起飞”理论: 他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高额消费、追求生活质量。要实现经济起飞,他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条件一:较高的资本积累率条件二:建立和扩展主导部门(有关联效应)条件三: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 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等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库兹涅茨效应: 假定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之前是平等的: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逐渐缓解,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收益差别缩小后,收入分配才变得较为平等。这一规律被称为“库兹涅茨效应” (Kuznets Effect) 为“倒U形曲线”。 物质资本: 是指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交通运输设施等在内的由有形的物质投资所形成的物质生产要素。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能有效地增加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智力外流: 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 技术进步: 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发明在社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产生物质财富增值,从而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部过程。包括: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以及社会生产者本身的知识进展。 技术创新: 是由创新主体-企业所启动和实践,以成功的市场开拓为目标导向,以新技术设想的引入为起点,经过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扩散等环节或阶段,从而在高层次上实现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及其社会化和社会整合,并最终达到改变技术创新主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社会行动或行动系统。 适用技术: 发展中国家应根据理性判断,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适用技术可以是高级、先进技术,也可以是中间技术甚至低级技术,只要满足三个目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发展中国家在技术选择时,要根据本国资源禀赋现状、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和技术吸收及创新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技术,以通过引进技术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获得最佳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国际环境发展委员会,1978)。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联合国环境署,1989) 二元经济结构: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农业部门与刚刚开始起步的现代的工业部门。从地域上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一般位于城市。发展中国家这种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并存,就是二元结构。 农业剩余劳动力: 边际生产率极低甚至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即使这部分劳动力分离出来,原有的有效劳动时间和产出量也不会减少,也不影响农业的发展。 平衡增长: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发展极:“发展极”是由先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功能,能够产生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 倒U型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经济发展:指经济的总量和人均产出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产品及生活质量、环境与生态变化、社会政治体制、文化法律、观念和习俗的变革。二:问答题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4、高度的、不断增长的失业和不充分就业水平5、二元结构明显及普遍的不完全市场与信息6、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出口7、国际关系中的依附性和劣势地位8、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1.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2.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等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 指经济的总量和人均产出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产品及生活质量、环境与生态变化、社会政治体制、文化法律、观念和习俗的变革。 区别:经济增长内涵较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既是质也是量经济增长的非充分性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必要性)经济发展的外延的动态性经济增长是手段,而经济发展是目的。3、简述哪些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P63-66)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物质资本积累不足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教育水平的低下影响了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而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增长,这需要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本来就面临生产要素紧缺,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样,经济增长越发显得吃力三、结构性弱点 工农业发展不均衡;外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国内需求结构畸形。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技术和思想的扩散不断加快。一方面,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本与先进的激素;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稳定。 五、制度因素 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导向作用;健全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环境 。 六、其他外部因素地理因素;政治因素 ;环境因素 。4、推导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关系式,并阐述其基本观点。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投资等于储蓄,I=S于是,I=S=K两边同除以Y,得K/Y = C= S/Y = sY/Y于是可以得 G =Y/Y = s/C这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基本方程式。由于C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因此储蓄和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主要思想: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惟一原因。基本观点:模型提出储蓄或资本的形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变量,一个经济的增长能力依赖于一个经济的储蓄能力,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储蓄水平、刺激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该模型强调了经济不稳定的“内生性”,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就是其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并且这种不稳定的周期波动具有“累积”的效应。于是,政府的干预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5、推导索洛模型的基本关系式,并阐述其基本观点。(1)假设技术水平不变新古典模型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了一个总量生产函数: Yf(K,L)=AKaL1- a这一公式表明,产出水平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大小。同理,产量的增加就取决于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即: DYf( D K, D L)根据假设,全部产出是由资本和劳动生产出来的,它们在全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是由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和投入量决定的,即:YMPPKK+MPPL L DY= MPPK DK+MPPL D L 两边同除以Y得:经济增长率:(2)考虑到技术进步以DA / A表示技术进步率,则,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为:这一模型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长率、这两种要素各自在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以及技术进步的程度。 基本观点:模式突出了市场调节的作用,并且强调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调节进行,而不是依靠国家干预实现的,通过价格的调节使资本和劳动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得以稳定增长。它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的贡献的观点。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资本积累的作用,开始重视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6、简述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传统社会人均产量水平存在一个最高限度,经济技术生产率的进步非常有限。一般不得不把大部分资源用于农业生产。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a.一般由较为先进社会从外部入侵开始。b.动摇传统社会,加速其解体;c.引进先进思想和观念。该阶段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反对传统的地区性地主集团和殖民政权。3.“起飞”阶段(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经济起飞的条件:条件一: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条件二:建立和扩展主导部门(有关联效应):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条件三: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主要特征: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增长,最根本的还是经济结构本身所经历的变化,归根结底又表现在技术的吸收和扩散。4.走向成熟阶段成熟,指超越初始工业,能够吸收和有效的采用现代技术的最新成果。起飞之后是一段长时期持续的增长,产量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白领人口比重增加。更多社会资源用于社会福利和保障,便宜的大众化的汽车可以购买到。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们更希望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去拼命地赚钱。主导部门: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部门(包括教育、市政、保健、环境、旅游等)各种艺术追求和人的自身精神发展。 7、我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试谈中国如何有效的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1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均消费水平的硬约束。除了数量以外,人口结构不合理和人口素质低下,也是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目前,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国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 2资源问题从总量上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按13亿人口平均计算,我们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除了资源相对短缺,我国自然资源和人口的地区分布还很不平衡。我国不仅资源相对短缺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存在着资源开采和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资源的开发过度与开发不足并存。3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当前环境问题已经不是能否造福子孙后代的问题,而已经是当代人是否能安然度过的现实问题。因此,只有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中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时还有提高人口素质。2.牢固树立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基本的战略之一。3.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 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为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模式; 变先建设后治理的做法为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的有机结合。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实施的。只有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贯彻和落实。5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为走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进而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这就要求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并切实把它落实到实处。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世界经济日益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新格局下,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把人类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这种形势下,任何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国际环境合作成为我国新的推动力和突破口)8、简述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但不能是“惟资本论”。2.资本的配置是资本有效发挥的条件。3.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也是资本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4.重视物质资本的同时,也要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5.也要重视资本制度的建设。9、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99)10、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就业战略?(P107).在劳动力供给方面:降低人口增长率是最根本的措施。.在劳动力需求方面:(1)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2)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3)消除要素价格扭曲现象(4)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11、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改善资源配置: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及资源结合方式 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 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开发出新的产品和劳务引起和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12、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引进技术?主要有哪些途径?必要性:P139-140 途径:P142-14313、试述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托达罗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并以此理论探讨如何更好的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刘易斯无限剩余劳动供给的人口流动模式的要点:第一,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差异。第二,工业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流向工业部门的动因。第三,只要农业存在着剩余劳动,工业就可以得到无限劳动供给,并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产,积累利润,再扩大生产。第四,农业剩余劳动被工业吸收完之后,劳动生产率将逐步提高,收入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对工业来说,劳动供给将变得有限弹性。拉尼斯和费景汉: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的最大改进,是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纳入了分析范畴。拉尼斯和费景汉把农产品支持看作为农业剩余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拉尼斯和费景汉建立了一个包含工、农两部门共同发展的人口流动模型。这个模型把经济发展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伪装失业者被工业吸收的阶段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阶段。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没有区别。在这一阶段,经济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即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0,而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第二阶段,工业部门所吸收的劳动力是一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低于农业部门平均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三阶段,当农业中全部的剩余劳动力都被吸收到工业部门就业以后,经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托达罗模型的内容:吸引农民进城的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在城市找到工作机会的可能性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预期收益可用城市实际工作率和迁移者在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来计算。也就是说,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和农村的现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他就可能选择迁移。如何更好的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引导农民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二)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业自身潜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 托达罗指出,超过城市就业机会增长率的人口迁移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是:仅仅依靠工业扩张是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严重的失业问题的,必须制定综合性的农村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转移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而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自我吸收。(三)乡镇企业仍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 乡镇企业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当前乡镇企业要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和就业容量不断提高的关键。 (四)为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1、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2、政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3、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这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治本之策。4、以制度创新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进行城镇建设体制的创新 进行户籍制度的创新 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14、简述佩鲁发展极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先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集聚,形成一种资本集中,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果,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具有“发展极”这些地区的优先发展,可以带动邻近地区的发展。 “发展极”是由先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功能,能够产生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发展极”的作用:(1)技术的创新和扩散(2)资本的集聚和输出(3) 产生规模经济效益(4)形成“团块经济效果”“发展极”的形成需要的条件:第一,必须存在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第二,必须具有规模效益第三,必须有适当的周围环境,便于投资和生产“发展极”理论的政策含义: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发展极”,通过“发展极”自身的发展和对其他地区或部门的影响,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发展极”的形成的途径: 一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引导企业和行业在某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聚集发展而自动产生“发展极”;另一是由政府通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来主动建成“发展极”。15、试比较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异同。所谓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赫尔希曼在1958年出版了他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指出了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相对应地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1、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各有其优缺点。平衡增长理论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却忽视了大规模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的不现实性。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资源配置效率和部门间的联系效应,却忽视了不平衡增长所造成的结构失衡等严重后果。2、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是对立的,但有一定的联系。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考虑问题的。3、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冲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一个永久可以遵循的固定的发展模式,每个国家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和规划期的具体条件,制定适当的长期和短期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4、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相对于平衡增长而言,也许不平衡增长对发展中国家更具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