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3627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凌晨3点多睡的,7点不到就醒了,脑海里反复琢磨最近研究的模型。”赶往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搜集临床资料的路上,李勇告诉记者,他正带领10余人的临床科研团队,探索建立一套病情预测模型,帮助提升临床治疗诊断水平。2月4日,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派出的*人团队抵达武汉,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勇就是其中一员。刚来武汉时,李勇和同事们“入舱”东西湖方舱医院。他回忆道:“有次值班时,我接诊了一名50多岁的新冠肺炎患者,经询问、诊断后得知她有慢性肾功能障碍,我马上与有关部门沟通,两小时内把患者送到最适合收治的医院。”李勇说,一些送到方舱医院的患者出现临床表现复杂、病情急速转危的情况,在大家的帮助下最后得到妥善治疗。疫情防控一线遇到的这些新问题,使李勇的科研热情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思考,针对方舱医院这个创新收治模式,是否有创新的好办法,能更好实现对患者的早期精准诊断、临床症状预警。说干就干。值班时加强对所负责的100多名患者的观察巡访,与其他同事交流接诊患者的特殊症状,多方联系相关专家进行远程探讨由于一直待在方舱医院,戴口罩的时间过长,李勇的耳朵一度长起脓包。“只想快点建好模型,让患者少受罪,让医护更高效。”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后,李勇被抽调作为专家组成员,负责处理疑难情况,科研工作也被他带到这里。创新背后有仁心。在方舱医院等收治点,包括李勇在内的医护人员在不断创新医疗服务,加强心理疏导,及时关切患者需求。“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救人,最大动力是让更多患者受益。”李勇说。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金银潭医院南楼ICU病区,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光连续战斗了20多天的“火线”。作为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南楼57层的ICU病区是此次疫情阻击战“前线中的前线”。医生们都知道楼层数字的“密码”楼层越高,病情越严重。李光和他的同事们在6楼。1月17日晚,正在武大人民医院值夜班的李光接到紧急召集令:两小时内,入驻金银潭医院。他和6名同事几乎来不及做任何准备,就急速奔袭,按时上岗。一边改造病房,一边收治病人1月19日晨,南楼6层病区开始收治危重病患。此时,病区改造还没有结束。这里原是普通病房,没有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李光和同事们自己上手,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两天半时间就让病区基本具备了收治功能。“设备不到位只是一方面,还有医护人员人手不够、经验不足等很多拦路虎,很多工作都得摸索着来可是万万不能慢!时间不等人。”李光回忆。开局不容乐观。ICU的护士和床位比应该是31,但来自三四家医院的临时团队总共十几人,算上轮班,相当于一个人要担起原先两三个人的活,工作强度大、危险高。1月22日前后,包括金银潭医院原重症科主任在内的三位医生接连病倒,一个高度疑似,两个出现发热,还有几位护士也有了症状。本就连日劳累的团队,情绪有些低落。院区之外,疫情还在蔓延。“南楼6层,与外界隔绝,容不得情绪。这里只有虚弱的病人、告急的病情、生命的红灯。”那些天,李光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快!快!再快一些!工作从每天早上8点开始。进病房之前,准备过程像一个庄重而烦冗的仪式:换上工作服,进入缓冲间;洗手,戴口罩、帽子;再洗手,穿防护服,进入下一个缓冲间;穿一层隔离服,戴护目镜、手套,套上两层鞋套,戴上双层头套;穿过第三个缓冲间。20多分钟后,李光穿戴完毕,化身“大白”踏进病房。“防护服稀缺,进去一次尽量多待一些时间,最少也要3个半小时。”物资紧张的几天,李光几乎放弃了吃饭喝水。在省外医院赴汉增援前,由于人手严重不足,李光和团队采取“3天一个24小时”的轮班制度,每72小时中,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每天回到住地,只要一沾床就睡着了。“转过身,会看到更多生命在召唤自己”改建区域病床比正常ICU病床矮,且不能升降,李光给病患插管时只能半跪着。加之没有插管专用的动力新风系统和头套等设备,吃力不说,被感染的风险很高。一开始他也为此而担忧。但是,当从中央监护屏上看到患者氧饱和度异常之后,他总会毫不犹豫地以最快速度换上全套装备,冲到床边给患者插管,上呼吸机。“是责任,更像是一种本能。”如果说,为病人插管的风险可以设法防范,有些风险则无法预知。在为一位患有慢性肾衰竭的婆婆治疗时,老人因为烦躁和恐惧,扯掉了自己长期透析的管子。李光急忙按住她,防护服却在撕拉中破裂了。护士为婆婆打针时,婆婆仍不配合,李光过去帮忙,婆婆焦躁地扭动着,一推搡,针扎进了李光的皮肤。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上呼吸机一系列治疗工作中,李光常会被惊惶或烦躁的病人攻击。为此,他被紧急安排做过多次核酸检测及CT检查,所幸的是,每次检测都正常。李光说,治好一个病人,会万般高兴;万一没有治好,也会很难过,但转过身,又看到更多生命在召唤自己,于是,连悲伤都来不及。病人中,有位51岁的出租车司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3个孩子还在上学。他的妻子流着泪把他送进来后,就被劝离病房。她不愿走,每天都在医院楼下彻夜徘徊,以这种方式陪伴着ICU里扣着无创呼吸机面罩的丈夫。“我总能从窗户里看到她的身影,她的脚步就像敲在我心上。我想:一定要把他治好,还给她!”李光不敢去想,如果这个家庭失去顶梁柱,会是怎样的光景。他只有拼尽全力。幸运的是,这位病人和那位“袭击”过他的婆婆都明显好转,康复出院了。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全心全意守护着自己的患者;为了尽快阻断疫情传播,社区志愿者勇敢地加入到转运疑似患者的队伍中,冲锋在前。晚上11点,马凌从驻地出发前往火神山医院,他要在重症监护室值守后半夜,刚刚进入病房,27号病床病人的心率监测就报了警。经过半小时的抢救,病人各项指标逐渐趋于平稳,而马凌和其他医务人员们早已大汗淋漓。与生命赛跑的战斗,每天都会遇到。原本应该花20分钟佩戴正压头套等更高等级防护的马凌,看到患者情况紧急,很快就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来不及多想,他只进行了三级防护就对患者进行了抢救。作为心血管内科专家,马凌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及心血管急危重症急救。由于这一次新冠肺炎的患者往往不止是单独的器官受损,而是多器官的病变,所以需要不同方向的专科医生来联合诊疗,马凌擅长的专业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凌晨,接班的医生准时到达。要彻底遏制疫情,就必须要阻断传播。目前,武汉市已组织市区*.*万多名干部职工下沉到社区工作队,共同参与疫情防控。一些普通市民也加入到转运疑似患者就医的志愿者队伍中,徐金陆就是其中一位。早上8点半,徐金陆准时来到永清街道办。穿好防护服,仔细给自己驾驶的转运车辆消毒。刚刚做完这些准备,他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将4名患者送往武汉市第一医院诊治。徐金陆有近20年党龄,非典时就冲在一线照顾学校学生。去年他刚刚结束自己三年的援藏工作,这次加入志愿者转运车队,已经转运了30多位疑似患者。由于转运时间长,经常工作到深夜,回到家的时候女儿已经休息了,徐金陆会趁着白天转运间隙,和女儿视频谈谈心。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来看今天(2月17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在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们白衣作战袍,社区干部们争分夺秒做好联防联控,同舟共济,同心战疫情。重症医学科:同舟共济全力托举生命晚上11点多,一位病情加重的患者从其他医院紧急转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刚回到驻地准备休息的房明浩医生又被叫了回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情况终于恢复了平稳,房明浩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一个月前,他和多位各地支援的医护人员组成团队,进驻到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这些医生来自不同科室,作为有着20多年重症救治经验的急诊和重症科副主任,房明浩手把手传帮带,帮大家迅速适应ICU。房明浩说,在重症医学科,由于患者的病情不断变化,从医生到护士每个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诊治和监测作用。团队作战,需要的就是相互支撑。为了给护士们省下轻便些的医用防护服,医生们穿的都是工业防护服。经过重症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这个重症病区已经先后有十多名极危重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我辈义不容辞而在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区工作者们也在全力以赴。照片中,这个穿着全套防护服,躺在地板上接打电话的人叫黄恒,他所在的武汉市洪珞社区,由于工作人员中有人感染,所有人被隔离,社区工作近乎瘫痪,原本在街道党政办工作的黄恒,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担任了社区的临时负责人。黄恒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一跑动起来,后腰就很疼,但在特殊时期他也顾不上了。每天,他要打将近*个电话,给每一位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帮助。不久前,黄恒安排一位发热居民入住到集中隔离点。到隔离点时床位已经满了,一时间居民情绪失控,居然丢掉行李跑了。居民的一句感谢,对于身心俱疲的黄恒来说,就是最好的鼓励,为了社区的工作,他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家,而他工作的社区离家其实只有一站路。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在湖北省天门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机动队检验组,有这样一个特别的身影:她并非该中心职工,工作单位远在广东,春节回到家乡湖北后得知疫情形势严峻,她毅然选择就地支援,临时加入检验组,参与抗击疫情的斗争。她就是广东东莞市常安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钱珊英。44岁的钱珊英是湖北天门市蒋湖农场人。1月23日,她和丈夫带着女儿驾车从广东回到蒋湖农场老家过春节。不料受疫情影响,本打算赶回广东工作的她无法出行。钱珊英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家人都表示赞同。她的丈夫说:“与其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去一线支援,这样你心里也踏实些。”“目前,我被疫情阻隔在家乡湖北天门,请求就近支援天门市疾控中心工作。”钱珊英向常安医院写下请战书,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她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天门市疾控中心,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前线的想法,市疾控中心当即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随着疫情的变化,专业检验人员愈发紧缺。经过慎重考虑,2月9日,天门市疾控中心致电钱珊英,邀请她加入检验组。来到疾控中心后,钱珊英开展疫病样本化验检测、核对样本、开展体系配置、结果分析10余道工序,她与组内其他人员一道,严格按规程检测。与病毒样本打交道,而样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钱珊英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和其他成员一起完成将近200份样本检测。虽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但她仍然干劲十足。“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害怕不退缩,这场战役一定能打赢。”钱珊英坚定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