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成因分析及解决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3476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成因分析及解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成因分析及解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成因分析及解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本人对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进行探讨,经过对我校学生调查和家访,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敏感、容易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我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寻找其原因所在,并认真地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积极思考问题,寻求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应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常见心理问题 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现在的农村小学生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他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电视、游戏的影响使有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对我校学生调查和家访,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问 1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表现诸如: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立师长、处处违抗、难于管教,厌学、兴趣变淡、情绪低落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综合上因,我们有必要且有责任在当前的所在的小学中开展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的研究,发挥心理育人的积极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促进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早日成材夯实基础,因此我们确立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的研究课题。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就像我校六(3)班的陈小龙同学,由于他妈妈改嫁了,他觉得他妈妈遗弃了他,全世界都亏欠了他,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 。有一次,他怀疑别人讲他闲话,就拉那位同学到厕所“算账”,打了那位同学一顿,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把老师办公室的所有书本撕破、灭火筒也仍掉,玻璃也打碎,好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搞到整个办公室乱七八糟,制止他搞事的男老师也被他打伤。班主任也给他吓哭了,校长在几十公里外开会也赶回来处理。这样的事情不下十多次,经常怀疑别人对不起他,然后就生气闹事。(二)自卑:它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例如我班 2的小杰同学,他个子矮小,经常在叹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和同学一起玩耍,独来独往。我同他谈话中知道他喜欢打篮球,就鼓励其他男同学带他去打篮球,挖掘他的优点,让他找回自信,并向他解释,男孩子一般到中学才慢慢发育,就会长高了,到时可能你比其他男生还要高大英俊。(三)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就如我们班的小容同学,她接受能力比较差,基础知识不好,班上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从而使她也失去了自信心,不敢接近同学。但我发现她在劳动方面较积极,做起班务事都很好,我便“聘请”她当我的“小助手”,每天帮我收拾讲台,放学后锁门等。让她觉得“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老师的好帮手。”然而她做每件事情都很认真,都完成得在非常好。一段时间下来,让她重拾了信心,她开始走进人群,从“听”到“讲”到“谈”了,同学们也开始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慢慢地她的成绩也有了进步。(四)冷漠: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受到重大刺激、不流泪”一项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如前两年我教的一位学生王健强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就是不爱说话,班里的同学想跟他说几句话,却总是受到他的冷眼反击。甚至是老师表扬他或者批评他,他总是向别人投向冷漠的眼神,真让人对他 3捉摸不透。(五)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表明,小学中、高段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适当调节学生的心理,作业要适量布置,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关心下身边的事情,例如看电视新闻、和家长聊天,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松弛白天紧张的学习心情,明天才有精神再继续奋斗。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与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儿女身上寄托着父母甚至几代人未竟的希望与梦想。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特殊国情,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一个孩子的身第4/8页上。因此,孩子从小就像一只身负重托的蜗牛,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不少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是出于个人虚荣心的满足,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目标或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从小就按家长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其他个性特点。当孩子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时,他们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前不久震惊全国的“徐力杀母事件”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事情天天照样进行着:可怜的父母们,正在为塑造他们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家、舞蹈家、画家、书法家、外交家、国际象棋大师而忙碌着。他们哪里知道在孩子心里深处早已播下了厌倦的种子!如此一厢情愿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给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三)儿童个性发展与成人化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的心理卫生问题,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因受到各种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出了无知便无畏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变得越来越“胆小”起来,越没有个性呢?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成人化的社会里,孩子毕竟是弱小者,顺从者,他们要想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必须从小就得学习和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记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保护儿童权益公约的广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阵车鸣声、传呼声、麻将声、成人吵闹声中,一直不停地在倾述着什么,但他发出来的微弱声音,早已被成人社会的“燥声”淹没了,最后当一切噪声停止,才听清孩子说了一句:“你们为什么都不听我说呢?”我想这第5/8页个公益广告的确把儿童的生活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难怪那么多小学生感到孤独,认为谁也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父母、教师总是要管这管那。还好,有电视当中的大风车、动画城陪伴他们成长。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二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1.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办学的思想要科学合理,不以分划线,重视素质教育,这样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在学习文化第6/8页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行,重点突破疏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4.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订阅有关报刊,购买有关书籍,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购置常用的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第7/8页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小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小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小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2杨立红: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5,(02)3刘锦秀: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论丛,2004,(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