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3073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一、填空题1.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2.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 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耗 6个方面。5.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6.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7.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8.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9.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10.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二、选择题1.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1周。2.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3.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和吸收能力未完善,易腹泻和营养不良, 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应按时免疫接种;(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窒息(初生13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息,15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6)学龄期: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易出现上学的不适应性;(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此期儿童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同时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趋于成熟。4.儿童免疫特点: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但35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5.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6.生理性体重下降规律:一般下降幅度为原有体重的3%9%,多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7.生长发育规律:(1)体重的增长: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3.30.4kg,女婴为3.20.4kg;出生后前3个月一般每月体重增长6001000g,生后3个月末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出生后9个月体重的增长约等于前3个月体重的增长,即12个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9.510.5kg)。生后第1年是体重增长最快速的时期,为“第一个生长高峰”;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再次加快,呈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公式: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7(或8)。(2)身高的增长: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6个月时身长约65cm,1岁时身长约75cm,2岁时身长约85cm;212岁身长的估算公式为: 身高(cm)=年龄(岁)7+77。(3)头围的增长: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334cm,1岁时约46cm,2岁时约48cm,15岁时5458cm,基本同成人;故头围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或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脑肿瘤的可能。(4)胸围的增长:胸围指自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肺和胸廓的发育;出生时约32cm,1岁时46cm,约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发育开始超过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儿童年龄(岁)减1。(5)脑部耗氧量:生长时期的脑组织耗氧较大,小儿脑耗氧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为20% 。8.骨骼发育:(1)颅骨发育:颅骨缝34个月时闭合;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0cm,1-1.5岁时闭合;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最迟出生后6-8周闭合;前囟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前囟张力增加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2)脊柱发育:3个月左右出现第一个弯曲颈椎前凸,6个月左右出现第二个弯曲胸椎后凸,1岁左右出现第三个弯曲腰椎前凸。(3)长骨发育:骨化中心出现的多少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9.牙齿发育:(1)乳牙20个,恒牙32个;(2)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2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3)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10.母乳是否充足如何判断:若母乳充足,新生儿哺乳后安静入睡,大小便正常,体重正常增长;母亲可有乳房胀痛感或乳汁溢出浸湿胸前衣服等现象。食后右侧卧位,床头略抬高,避免溢奶引起窒息。11.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刻,婴儿46个月以内提倡母乳喂养,4月后合理添加辅食,1012个月完全断奶,断奶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易怒、失眠、啼哭等表现;不能母乳喂养时首选配方奶粉。12.计划免疫: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制订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内,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13.主被动免疫(1)主动免疫:主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持续15年后逐渐减少,所以需加强;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例如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疫苗。(2)被动免疫:该免疫力一般约持续3周,故主要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毒素、抗血清。此类制剂来源于动物血清。(3)主被动免疫的应用:例如,被针刺伤,立即注射抗体(3周)、疫苗(12周的空白期),获得相对应的抵抗力。14.免疫程序:(1)乙肝疫苗:若现在发热、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其痊愈不足2周者,建议推迟接种;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同破伤风),第1、2剂次间隔28天;(2)脊髓灰质炎疫苗:凡有腹泻、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暂缓接种。(3)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15.疫苗接种时间(月龄):0:乙肝、卡介苗;1:乙肝;2:脊髓灰质炎疫苗;3: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4: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5:百白破;6:乙肝、流脑;7:无;8:麻疹疫苗。16.(1)1岁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为110kcal/kg;(2)小儿特有的必需氨基酸:组氨酸;(3)维生素根据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两类。(4)矿物质:常见常量元素:钙、磷、镁、钠、钾、氯、硫;常见微量元素:碘、硒、锌、铜、铁。17.哺乳禁忌: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哺乳禁忌。18.全牛奶的家庭改造:(1)稀释:生后不足2周者采用2:1奶(2份奶加1份水),以后逐渐过渡到3:1奶(生后2周)或者4:1奶(3周);满月后即可用全奶;(2)加热;(3)加糖:一般100ml 牛奶加58g糖。19.引入辅食的顺序及时间(详见88页):第一种引入的食物:配方奶、强化铁的谷类食物、蛋黄;其次是蔬菜、水果;最后添加的食物是肉、鱼(7-8月),蛋(9-11月)。20.儿科急诊的特点:(1)儿童起病急、来势凶、病情变化快、突发情况多,应做好各种抢救准备;(2)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3)儿童疾病的种类和特点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规律性。21.(1)洗手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2)儿童血压测量:患儿年龄不同袖带宽度也不同。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不同年龄的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12cm;(4)2岁以下患儿巴宾斯基征可呈阳性,但一侧阳性有临床意义。22.(1)儿童用药:氯霉素中毒易引起“灰婴综合征”,链霉素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阿司匹林易引起Reye综合征,儿童服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肾上腺皮质激素随意停药易出现反跳现象,吗啡和镇静药(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易引起呼吸抑制,滥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发生鹅口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功能紊乱等副作用,儿童腹泻、便秘一般不用止泻药和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补液、通便等方法。(2)婴儿喂药应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间进行,任何药物均不可混于奶中哺喂。23.(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儿童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体液平衡调节功能差;(2)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外液中间质液所占比例变化最大,血浆和细胞内液变化不大,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55%60% 。(3)细胞内液阳离子以钾离子为主,细胞外液以钠离子为主。正常血钾浓度:3.55.5mmol/L,血钠浓度:145155mmol/L,渗透压:280320mmol/L。(4)根据血钠水平将脱水分为等渗性脱水(呕吐 腹泻引起)、低渗性脱水(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程度最重)、高渗性脱水(人为造成,腹泻时补含钠盐过多,程度最轻)。临床上以等渗性脱水最常见,高渗性脱水早期典型表现为剧烈口渴,且口渴这一症状仅在高渗性脱水时出现。静脉输液恒量补液量是否足够多采用中心静脉压。24.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是血液中最重要的一对缓冲物质,两者比值为20:1,它们在维持细胞外液PH中起决定作用。25.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脏损害,肾脏损害,代谢性碱中毒。26.氯化钾溶液的安全剂量:临床常用的是10%氯化钾溶液10ml一支,静脉滴注时需稀释成安全浓度0.2%0.3%,不可直接静推,即500ml水中加10%氯化钾1015ml。27.(1)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电解质浓度)、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见惊补钙,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三部分;(2)补钾原则: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浓、不宜过早、见尿补钾、禁止静脉推注。28.(1)28胎龄37周(早产儿),37胎龄42周(足月儿),胎龄42周(过期产儿)。(2)出生体重25004000g(58斤,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500g(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超极低),体重4000g(巨大儿)。29.新生儿重症监护对象(1)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如急慢性呼衰、需要氧疗、应用辅助通气及拔管后24h内的患儿;(2)病情不稳定、需要急救的新生儿,如重症休克、反复惊厥、重度窒息者;(3)胎龄30周、生后48h内,或胎龄28周,出生体重1500g的所有新生儿;(4)大手术后,尤其是术后24h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食管气管瘘、膈疝等;(5)严重器官功能衰竭及需要全胃肠外营养、换血者。30.新生儿Apgar评分: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5项;每项02分,总共10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生后1分钟评分可区别窒息程度,5分钟及10分钟评分有助于判断复苏后效果和预后。3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59微摩尔/L(12.9mg/dl)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32.新生儿硬肿症(1)硬肿的特点: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2)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3)硬肿范围: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4)硬肿症的严重程度硬肿范围 全身及器官功能改变轻度 20% 无明显改变中度 25%50% 反应差、功能明显低下重度 50% 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5)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复温的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中度或重度硬肿症一般均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热。每小时提高箱温11.5,箱温不超过34,在1224h内恢复正常体温。33.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34.(1)营养不良患儿能量的供给: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开始每日供给能量250330KJ/kg(6080kcal/kg),中、重度营养不良开始每日供给能量165230KJ/kg(4555kcal/kg)。(2)蛋白质的供给:蛋白质的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35.(1)有活性的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初期(早期):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活动期(激期):6个月以内“乒乓球头”,78个月“方颅”(“方盒样”头形);1岁左右胸部出现佝偻病串珠、郝氏沟、鸡胸及漏斗胸;1岁左右四肢出现X、O形腿。36.(1)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2)泌尿生殖系统:大肠杆菌;(3)急性肾小球肾炎:-溶血性链球菌;(4)肺炎感染病原体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肺炎感染病原体最常见的是,选择题选合胞病毒);(5)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其次是腺病毒;(6)地西泮:为惊厥和新生儿破伤风的首选药,新生儿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出现选择题,例如小儿惊厥首选药物选择地西泮);(7)秋冬季腹泻:轮状病毒;夏季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食饵性腹泻:喂养不定时、食物的质和量不适宜、过早给予淀粉类或脂肪食物等,属于非感染性腹泻。37.婴幼儿肺炎用药时间:抗生素一般用至体温正常后的57天,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葡萄球菌性肺炎易复发及产生并发症,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38.支气管哮喘(1)诱因:接触或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感染、强烈的情绪变化、运动和过度通气、药物(如阿司匹林)、其他(空气寒冷、干燥,强烈气味的化学制剂、职业粉尘和气体等);(2)临床表现:伴有呼气性呼吸困难和喘鸣音,听诊全肺可闻及哮鸣音。(3)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给氧、补液、纠正酸中毒。39.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初期多为眼睑及颜面部水肿,呈非凹陷性。血尿既可呈茶褐色或烟蒂水样(酸性尿),也可呈洗肉水色(中性或弱碱性尿)。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尿少水肿时期,限制钠盐摄入,严重病例钠盐限制于每日60120mg/kg;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入量,每日0.5g/kg。40.肾病综合征(1)单纯性肾病:开始于眼睑、面部,水肿呈可凹性。一般无血尿及高血压。(2)肾炎性肾病:除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水肿外,尚有明显血尿、高血压、血清补体下降和不同程度氮质血症。(3)感染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为治疗肾病综合征较有效的首选药物。(4)饮食:一般适量供应优质蛋白2g/(kgd)。41.泌尿道感染(1)感染途径包括上行感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以下尿路感染多见,主要是大肠杆菌),血源性感染(经血源途径侵袭尿路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2)上尿路感染多有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有时也伴有尿路刺激症状;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为主,全身症状轻微。(3)健康教育:一般急性感染于疗效结束后每月随访1次,除尿常规外,还应做中段尿培养,连续3个月,如无复发可以认为治愈,反复发作者每36个月复查1次,共2年或更长时间。42.(1)食物铁供应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2)维生素C、稀盐酸、氨基酸、果糖可促进铁的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物纤维、草酸和抗酸药物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品同食。43.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血行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原则:早期、足量、足疗程、联合用药和静脉用药。44.麻疹、水痘、腮腺炎(1)传染期: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诊后10天;水痘从出疹前12天至病损结痂为止;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腮腺肿大前6天至发病后5天或更长时间均可排出病毒。(2)时间顺序:麻疹:一般持续35天,顺序:耳后发际颈部颈面部躯干四肢手、足心;水痘:首发于头、面和躯干,继而扩展到四肢。皮疹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常分批出现,在疾病高峰期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持续23天;腮腺炎:先一侧腮腺肿大,持续35天。(3)并发症:麻疹: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水痘(水痘的并发症考的可能性不大):败血症、水痘后脑炎、面神经瘫痪、Reye综合征、水痘肺炎、心肌炎、肝炎;腮腺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耳聋、心肌炎、肾炎等。三、名词解释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儿童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3.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4.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使机体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5.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的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6.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又称生理性体重下降。7.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8.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9.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硬肿症):简称新生儿冻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10.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11.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若哮喘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缓解药物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称为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12.生理性贫血(不考):出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下降,红细胞破坏增加(生理性溶血);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的12次方/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13. 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14.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15.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16.儿童保健: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及社会能力发展的一门学科。四、简答题1.预防接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1)环境准备:光线明亮,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物品摆放有序;(2)心理准备:做好解释、宣教工作,消除家长及儿童的紧张情绪;(3)接种不宜空腹进行;(4)严格掌握接种的禁忌症;(5)严格执行免疫程序;(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接种活疫苗用70%75%乙醇消毒;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放置不能超过2小时;接种后剩余活菌苗应烧毁。(7)其他:2个月以上婴儿接种卡介苗前应做PPD试验,阴性者才能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冷开水送服,且服用后1小时内禁热饮;接种麻疹疫苗前1个月及接种后2周避免使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制剂。2.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素含量丰富且吸收好,母乳中不仅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2)母乳喂养方便、省时,量、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3)母乳新鲜无污染;(4)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及母子情感交流;(5)母乳喂养经济,可节省约1/5人工喂养费;(6)母乳喂养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机会;(7)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使乳母孕期贮备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体型恢复至孕前状态。3.指导哺乳的技巧(1)尽早开奶,按需哺乳;(2)促进乳房分泌,每次哺乳应让乳汁排空;(3)每次哺乳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左右即可;(4)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5)保持心情愉快;(6)保证合理的营养;(7)社会及家庭的支持。4.食物转换的原则(辅食添加的原则)(1)引入食物的质与量应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2)天气炎热和婴儿患病时应暂停引入新食物;(3)食物转换时应先选择既易于婴儿消化吸收,又能满足其生长需要;(4)食物转换时应选择不易引发过敏的食物。5.儿童用药的特点(1)儿童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2)儿童血脑脊液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3)儿童年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不一,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有所差异;(4)胎儿、乳儿可因母亲用药而受到影响;(5)儿童易发生电解质紊乱。6.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按医嘱要求全面安排24h的液体总量,并遵循“补液原则”分期分批输入;(2)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有条件者最好使用输液泵;(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记录24h出入量。7.输液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应重点观察哪些内容?(1)观察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2)观察有无输液反应;(3)观察静脉点滴是否通畅;(4)观察脱水是否改善及尿量情况;(5)观察酸中毒表现;(6)观察低血钾表现。8.鼻咽部分泌物吸引操作时的注意点。(1)操作前洗手,戴手套,患儿取侧卧位或头转向一侧;(2)选择合适的吸引器,调节好吸引器的压力;(3)先吸引口腔,换管后在吸引鼻腔,避免口部致病菌倒流入鼻腔;(4)吸痰前高流量吸氧;(5)吸引时应观察患儿有无发生哽噎、喘息、呼吸暂停、心率过缓和发绀等;(6)观察吸引出的分泌物的量、色泽、黏稠度及吸引时发生的病情变化。9.佝偻病预防的健康教育。(1)给孕妇及患儿父母讲述有关疾病的预防、护理知识,鼓励孕妇多进行户外活动;(2)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3)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 400800IU;(4)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加强户外活动,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引入换乳期食物;(5)在预防用药的同时,告知家长避免过量服用,注意观察有无维生素D中毒的表现。10.婴幼儿腹泻病情观察时应重点观察哪些方面?(1)监测生命体征: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2)观察大便情况: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量;(3)观察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嗜睡、烦躁等;(4)观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如脱水情况及程度、低血钾及代谢性酸中毒表现。11.先天性心脏病缺氧发作时的处理:(1)轻者置患儿于膝胸卧位即可缓解;(2)及时吸氧并保持患儿安静;(3)镇静:皮下注射吗啡0.10.2mg/kg;(4)纠酸:静脉应用碳酸氢钠;(5)重者可静脉缓慢注射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6)防治并发症。12.洋地黄应用的注意事项。(1)应用洋地黄应注意给药方法、剂量,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的中毒症状;(2)每次应用洋地黄前应测量脉搏,必要时听心率;(3)严格按剂量服药;(4)当出现心律失常、恶心呕吐、黄绿视、嗜睡、头晕、视力模糊等毒性反应时,应停服洋地黄,并与医师联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五、案例分析、重症肺炎(肺炎合并心衰)1.(1)辅助检查:肺片显示肺下野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2)心衰的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加重,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心率突然增快超过180次/分;心音低钝,奔马律;骤发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肝脏迅速增大;尿少或无尿。2.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前面3个最主要),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体温过高,潜在并发症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3.护理措施(1)第一种可能(简述其护理措施):改善呼吸功能:休息、氧疗、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降低体温:如温热水擦浴、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补充营养及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高热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尿量等;健康教育;心理护理。(2)第二种可能(如何给患儿安排休息):患儿取半卧位,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60%;嘱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注意被褥要轻暖,穿衣不要过多,以免引起不安和出汗;内衣应宽松,以免影响呼吸;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觉舒适,以利于休息;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机体的耗氧量。(3)第三种可能(给患儿观察病情应重点观察哪些方面):监测生命体征;中枢神经系统:神志、面色、意识、瞳孔;心脏及循环系统:呼吸、心音、心率、尿量;观察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有无其它系统器官的损害:中毒性肠麻痹、中毒性脑病;如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一侧呼吸运动受限等,提示可能出现了脓胸、脓气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后面1种考的可能不是很大,建议多看几遍(4)给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有哪些?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痰液粘稠可采用雾化吸入;机械吸痰;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呼吸道痉挛给予解痉药物;昏迷并伴有舌后坠:口咽通气管。、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1.鉴别(1)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血尿、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尿蛋白定性: 之间,不超过3个 。(2)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尿蛋白定性为 ,超过3个;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d)。2. 急性肾小球肾炎(1)护理诊断:体液过多(最主要),活动无耐力,知识缺乏,潜在并发症急性肾衰、高血压脑病。(2)护理措施A.第一种可能(简述其护理措施):休息、控制水盐摄入;饮食管理:尿少水肿时期限制钠盐摄入,有氮质血症时限制蛋白质入量;利尿、降压:速尿和硝普钠用药的注意事项及用药后的观察;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及尿量、尿色;健康教育;预防感染。B.第二种可能(如何为患儿安排休息)?一般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12个月内活动量宜加限制;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尿内红细胞减少、血沉正常可上学,但需避免体育活动;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活动。3. 肾病综合征(1)护理诊断:体液过多,有感染的危险(最主要),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焦虑,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2)护理措施A.第一种可能(简述其护理措施):适当休息;营养管理;预防感染;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B.第二种可能(如何预防感染)?首先向患儿及家长解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做好保护性隔离,减少探视;加强皮肤护理;做好会阴部的清洁,预防尿路感染;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注意监测体温、血象等,发现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