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父母,让爱回家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304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智慧父母,让爱回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做智慧父母,让爱回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做智慧父母,让爱回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智慧父母,让爱回家 欢迎大家来到家长课堂。通常这个时间,有的在酒桌旁,有的在牌桌旁,各位来到学习的课桌旁,我觉得应该把掌声送给爱学习的您自己!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家长,只是我的孩子大了。今天我所讲的内容可能和以往你所听到的家庭教育不太一样,都是来自于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感悟,还有对家长这个概念的反思,也就是说我今天讲的全部是书上没有的东西,因为我还没有出书,我的书还在孕育中,尚未出世。更多的东西来自于实践和自己对教育理念的思考。今天我先帮大家理清一个基本的概念,我觉得是我们家长特别应该清楚的一个概念:什么是家庭教育?什么是家?有爱的地方。什么是庭?环境。(互动)教,左边是孝,右边是文,祖先造字时就告诉我们含义了,育,上面是云,下面是月,谁来描述一下云和月(互动)。这是第一个要弄清楚的概念,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在一个有爱的环境里,用云的悠然淡定,月的柔美娴静,进行孝的文化的传承。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目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几个现象。 第一,不知道家庭教育是育什么的。我相信90%的家长都在努力的开发孩子的大脑,增加孩子的知识,培养孩子的技能,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核心内容是“养”孩子的心。这个方向性的错误不能再继续下去,如果我们一家几口人都在努力的往孩子脑子里面灌输知识,培养技能,也等于说这样的孩子的家里面没有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心没有人“养”。现在孩子学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内心的营养不足。小学二年级以上开始表现出一种浮躁、不安,也就是孩子的内心缺乏关注、缺乏营养,而“养”孩子心的人恰恰是我们的家长,环境恰恰是在家庭。 这样来一个比喻:学校的老师是园丁,我们家长就是农民。农民最在乎的是什么?最在乎的是土质和土下的庄家的根,这是农民最在乎的。农民最在乎这片土地的土壤质量如何,另外是土地下面的根,也就是地表以上长出来的部分是归学校老师修剪、移接。但是现在我们的家长都爬到孩子的“树干”上、“树头”上、“树冠”上去修剪,而忘记了根的存在,更忽视了孩子的“根”所依附的这片土壤。这片土壤是什么?就是我们父母身上的教育素养。 教育孩子就象种树一样,根深才能叶茂。根是什么?就是孩子做人的根基。人做好了才能做好事。树干是孩子的人生格局,树枝就是孩子的表象,比如成绩和技能。假如一棵树根基不深,即使暂时看起来枝繁叶茂,可是一阵大风就会连根拔起。谁给树根提供营养?家庭。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的分量不到20%,但它起的作用占到80%,这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二八定率,也就是孩子在家的时间不多,跟父母接触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但是决定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决定性因素,是在我们影响之下他的状态如何。这是第一点,我们要清楚。 第二,现在的家长普遍表现得浮躁。这是孩子成长的大忌,你要想让一个孩子学习不好,把他的内心弄浮躁就够了。所有孩子对学习产生的障碍,起因全是源于内心的浮躁,静不下来。不管是抗拒诱惑也好,不管是老师对他的表扬批评也好,都会导致他内心的浮躁。但是这个浮躁的最大干扰源首先来自于家庭。家庭中,谁决定了孩子的内心浮躁?我讲这句话有点得罪今天带着满腔热情来学习的母亲们,母亲们的情绪可能是让孩子内心不能平静的最大的干扰源。我看到大伙的表情就知道,这样的表情也表明了你们内心的一种状态,有一句话叫做“相由心生”。这种浮躁的状态是我们家庭教育中的第一大障碍。第三,教育的功利意识太强。现在坐在这里的家长们心里面肯定都有一个问号:今天我来听了有什么用?会给我带来什么东西?能给我什么帮助?我问大家,教孩子说话难不难?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字要教上上百遍,甚至是几百遍,如果我们能一直保持着教孩子说话走路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成长的话,就没有做不好的教育。那么了不起的事我们都有恒心和耐心做到了,现在却对孩子一时的成绩不佳失去耐心了,问题出在哪里了呢?是孩子变了还是我们变了?我们变得越来越心切,越来越急功近利了。我们早已忘记孩子是在我们不断地肯定和鼓励下才学会了走路和说话,早已忘记了孩子会含糊地喊妈妈时的欣喜和激动。耐心越来越少,爱的条件越来越多。 今天讲的这个主题,是比较大的,家庭教育绝对不是1小时2小时能讲完的,我们能讲一年,我们现在做的一个课题就是用一年的时间来教育家长,来设置一些内容,这个任务基本上完成了,所以敢说我们能讲一年。今天我可能把最核心的内容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不一定完全正确,不对的地方,希望我们利用互动的时间来进行讨论。智慧,这也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也尽可能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语言来让大家进入这样的空间。另外,我希望在座的家长能够记住,家庭教育如果要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和解决,必须站到文化和哲学的高度,站不到这个高度谈的家庭教育全是术和法的层面。我们做事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术,就是技巧、方法。“老师你讲那么多废话干嘛?告诉我们怎么教育孩子,让他听不就完了吗?”很多家长的内心在这个层面上,这就是找方法、技巧,教给孩子如何穿袜子、如何剥鸡蛋、如何写作业。在这个层面上,教育营养不多。第二个层面是法的层面,也就是做家长的原则。第三个层面是道的层面,道的层面就是要站到文化和哲学的高度,以达到某种状态来寻求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 讲到这里,我们所有的家长应该反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具备不具备养孩子心的能力?以后我会讲怎样养孩子的心。 第四,目前家长教育孩子最缺的是什么?不是知识,不是技巧,不是方法,也就是说不是内容层面的东西,而缺乏的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也就是同样一句话放到你嘴里面说,说出来让孩子听了,孩子心里面会不舒服,要换一个状态好的人,或者换一个老师讲,孩子听起来会遵照我们的要求,遵照我们的引导去走。家长缺状态,这个状态具体怎么解释,就像我们经常听过赏识教育的人,这样的家长经常眼睛里面含着眼泪给孩子竖大拇指,有的一脸的哭相在那儿说:我要让我的孩子快乐。自己都哭了,没活出好状态来,怎么让孩子快乐?状态决定结果,孩子的状态取决于家长的状态。全中国的家长普遍缺乏教育状态,不在状态。最后一点,家庭教育的内容缺乏文化内涵。关于文化这两个字,我不做过多的解释。因为文化这个东西是一种无形无声的存在。我所理解的家庭教育,就是家庭文化的传承。家庭文化分父性文化和母性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守的是理。都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孩子将来能不能走遍天下,就要看做父亲的能守住多少理,理多就成道;母亲守的是礼,礼是礼数、礼节。我们常说孩子要心中有数,有没有数要看孩子母亲能守住多少礼。礼厚就成德。 德,这个字很有意思。左边是双人,右边是十四一心,十四一都是数字,这就是说,德就是心中有数。现在有的孩子别说心中有数了,连爹娘都没有。这就是缺德。今后我们还会专门给大家讲这个主题。 下面讲一讲,我认为的家庭教育的核心和真相。一、夫妻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天地有万物,万物有阴阳,阴阳有男女,男女有夫妻,一男一女基于什么走到一起组建家庭?爱。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有了儿女,这时他们自然升级为父母。这对男女之间是夫妻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亲子关系。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孩子的性格怎么形成的呢?在一个家庭里,谁是天?父亲;谁的地?母亲。天地和谐人受益,夫妻恩爱和睦,家庭氛围幸福温馨,孩子内心沐浴着阳光般的温暖,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就会圆融,没有缺失,男孩象太阳,女孩象花朵。如果夫妻感情不和睦,争吵不断,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这叫天摇地动,天摇地晃,孩子内心充满了恐惧不安,耳边充斥着父母的恶吵,老师讲课再精彩也听不进去,因为他的心全在那两个最亲的人那里。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就会缺失,性格孤僻,对人冷漠,人际关系紧张,等等。第三种情况,就是父母离异。这对孩子意味着天崩地裂,天塌地陷。孩子的性格会严重缺失,甚至扭曲。因为父母都在自己的感情泥淖中挣扎纠结,根本想不起关爱孩子。缺爱的孩子就会到处找爱,所以早恋、上网成瘾,就很自然了;他也不会爱到别人,我们谁都给不了别人自身所缺少的东西,心中有爱才能爱到别人。最严重的情况还不是夫妻离异,而是离异后都以否定孩子的方式来否定对方,妈妈会说:一看就是和你爹一样,不负责任;爸爸会说:谁生的象谁,和你妈一样不懂事孩子的一半来自于爸爸,一半来自于妈妈,现在爸爸否定掉一半,妈妈否定掉一半,孩子就完了,他甚至会认为自己才是导致爸妈分开的罪魁祸首,这样的孩子哪里还有自信,全是自卑、愧疚、怨恨。 二、先有关系后有教育,关系大于教育。在我们中国,干什么都要先找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比较看重人情,只要关系好,一切没关系。同理,在家庭教育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就决定了教育的效果。还是看刚才的家庭关系图。都说一生成败看童年,童年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伴随一生。一个女孩,和爸爸的关系影响的是她的婚姻,和妈妈的关系影响的是她的事业;一个男孩,和妈妈的关系影响的是他的婚姻,和爸爸的关系影响的是他的事业。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人不停滴在婚姻中折腾,他的兄弟姐妹也不停滴折腾,老大离婚了,老二也不久离婚了,老三正在考虑过不过大家都不明白这家人到底怎么了,折腾的那么带劲?根源就在这里,童年和父母的关系。3、 爱是一切的答案。家是有爱的地方,只讲情不讲理。如果想讲理,理清了情没了。我们都说自己爱孩子,爱得掏心掏肺,可是什么是爱?她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尊重!爱不等于爱到。曾经有人搞过调查,问到一个班级的孩子,父母爱不爱你们?都回答爱。继续问,怎么爱你们的?孩子变得茫然了,最后没有一个答出来父母怎样爱孩子的。只是说:反正我理解、我知道他们爱我。爱不是理解、知道的,而是感受到的。再问孩子,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愿不愿意还选现在的父母?答案更是让父母心凉:不愿意!为什么我们这么爱孩子,孩子却说不出具体的事情来?为什么再也不愿做我们的孩子?我们是不是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爱?真正的爱从看到对对方的伤害开始。想想吧,你到底做了什么,才把孩子“爱”成这样? 爱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感情。2,爱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是恩赐。3,爱的本意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爱对人有极大的杀伤力。4,爱是整体接纳,和这个人的行为无关。5,爱的有无是由被爱的人决定的。真正理解了爱,家长就会把自己的情绪保持在平和的状态下,这样才能爱到孩子。家庭教育是怎么进行的呢?要看母亲的情绪状态,如果母亲的情绪状态不好,你给孩子讲得话再正确、再好听,孩子听起来心里面都别扭。目前母亲们管孩子最痛苦的不是没方法,而是自己的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人的情绪有七种,喜怒忧思悲恐惊,后三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悲,就是不乐观消极,被动,恐,是由悲导致的恐惧心理;惊,就是不静,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惊动到他。孩子为什么会有悲恐惊这样的情绪呢?一般是由前面的四个字造成的。前面的四个字就是家长的情绪状态。家长经常喜怒无常,焦虑忧愁,思是考虑,考虑得太沉重,整天愁眉苦脸瞎琢磨,这些思虑大多是为失败找理由,而不是为成功找方法,本来没什么事,让他一琢磨就变得复杂了,琢磨成有事,小事一琢磨成大事,大事琢磨成死局,就没办法了。孩子很优秀,不要过喜,笑在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一时不好,不要过忧,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该干嘛,该吃什么饭,上帝派他来世间前就安排好了,根本不用你操心。平和的情绪是孩子心灵需要的最好的营养。平和的状态下,才能真正爱到孩子,起到教育的效果。不刻意,不强求,自然柔和地和孩子相处,这就是道家的无为而为。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部汽车的话,母爱就是发动机,父爱就是汽油。能否发动起来,要看母爱;能跑多远,要看父爱。给大家布置一道作业,回到家对孩子做一件事,有五个要求:1,说出你的爱,2,面带微笑。3,眼神要有爱意。4,语言要温柔。5,要有身体接触。(互动) 接下来,来说家长的教育智慧。 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家长不是说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做了很多你不该做的事情,停不下来。这个必须清楚,如果不清楚,不要去谈我该怎么做,我该做什么,如果这个不清楚,该做什么都是无效的。其实当不该做的事情,我们清晰之后、止住之后,该做的事情很少。整个教育的过程,就是一句话:三分的点悟,七分的等待,不需要忙活太多。“三分的点悟”学问在什么地方?在这个“点”上,你能不能够抓住这个点去动,如果不在点上动,这个动就是不该的,做事做不到点子上的人,他再忙、再辛苦,他的努力是徒劳的,甚至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障碍。我们的话要尽可能的简单,尽可能的少说,但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心有所动,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我们的语言而开窍,开窍就叫悟。 “三分的点悟,七分的等待”。我们家长缺乏的是等待的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句话:教育的聪明才智来源于你足够的耐心。如果没有耐心,你谈不上教育。我们要有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大学的七证里面提到过,“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七证这是求学的七个步骤。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家长应该具备的教育智慧。第一个步骤是知,我们要了解,刚才我们已经谈到了,现在的基本状态,我们的家庭教育的基本认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第二个要做到的事情就是止,很多人把孩子教育得很费劲,很痛苦,很无奈,并不是因为他不去做事情,并不是因为他做的事情太少,而是因为在错误的方向上,他不知道止住自己,把这种努力变成了对孩子的干扰。很简单的几个字,这几个字像几扇门一样,每个字背后都是很大的空间,今天来听这场讲座,不是学会“你该怎么做”,首先我要问你们:你们脑子里面是否清楚,你们不该做的是什么?如果你天天做不该做的事情,再教给你两招应该做的,也没意义。我们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回家要想的第一件事情是孩子的哪些事情我要放,而不去管。孩子不用管,全靠德行感。因为一流的孩子、将来成才的孩子,绝对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感动出来的。如果你能让孩子生活在感动中,你想要的学习成绩只是副产品。士为知己者死嘛。现在的家长为什么不敢放,而去管,因为我们心里没底,没办法,怕孩子走自己的老路,知道管不对,回到家还要继续去管。管与不管都要遵守三个原则:不违反人性;不违反规律;不伤害关系。 这个“定”本身表现为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甚至仰视,能不被他人裹挟着改变对孩子的看法,有足够的定力坚守自己的内心。别人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但是你自己必须知道,并且记住它。仰视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蹲下来或者弯下身来和孩子说话。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这句话是一个标准,也是一个高度,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我经常问孩子们一些问题:“你能不能用五分钟时间回忆起来,你十几年来,父母最让你感动得事情”。很多孩子想了五分钟还是想不起来。有时候我问父母们:“你的孩子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我们的家长脑子里马上想到“我病的时候”,我问的是你不病的时候孩子有没有让你感动过。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长说“我病的时候孩子给我端过一杯水”,或者“孩子给我煮过方便面”。现在我问当你不病的时候、非常平淡的时候,孩子的一个小动作能不能带给你一丝感动,如果没有一丝感动,你基本上失去了作为家长的教育状态。我曾经让孩子和家长之间做一个实验,相距一米的距离相互对视,能坚持5分钟算及格,有的看不了两分钟,要么家长眼神转了,要么是孩子笑着跑了,尤其是母子、母女两个人相对时,一个人痛哭流涕,一个人嬉皮笑脸。我发现很少能坚持5分钟,两个人都能很温和的看着对方的感觉。如果这种感觉没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这样一种内在的传递没了,你们学再多的教育知识都是无用的、徒劳的,因为彼此间接收不到相互的信息,因为这份信息是不需要语言表达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多的交流是非语言的,当非语言无效,努力追求语言表达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太累了。这就象谈恋爱,如果你和对方在一起时,不需语言就能交流,那叫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非得挖空心思滴去想怎么说,说什么,那这不叫谈恋爱,太折磨人了,赶紧分手。 第四个字“静”,这个字可能更难了,但是它是解决问题的。前面几个字是过程,知止也好、提升定力也好、守住也好,这是我们对过程的要求,要解决问题必须回到这个字里面。 “静治为学万病”,明代的一个大学者吕坤在呻吟语里面提到的,“静治为学百病”,我给他提升了,我给它加上一百的平方“万病”,因为现在关于教育的问题比过去多了,过去如果有百种,现在有上万种,所以我提出“静治为学万病”,我指的“静”不是外在的,是你内心的状态。道理不用给孩子讲,他全明白。包括我们成人说不讲理的话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内心不平静的时候。达到这个字,我觉得全社会,从家庭开始,落实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上,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教育的时候,心如果能静下来,你已经把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了90%。孩子课堂上比的不是谁的脑袋瓜好使,比的不是谁的辅导资料多,比的是谁的内心更静,内心越静的人对一个信息的感知越清晰。各位听课的家长内心越静,可能我语言落到你心里面留下的痕迹越清晰。家长的心态就像这个桌子,孩子的心就像这瓶水,如果桌子天天晃,我们说这个水不自控、习惯不好,这是不对的。要想让瓶子静下来,先把桌子固定好。孩子如果一旦静下来,尤其是在课堂上静下来,老师课堂上非常微弱的一个声音,在孩子心里面会形成很清晰的学习内容。 孩子从家门口走出来第一步已经决定了他在学校的成绩排名。也就是他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走进课堂,这决定了他的听课效果。怎么样衡量孩子的听课状态?就看孩子内心的平静程度。包括你们在这儿听,我看你们的表情,有的人是非常的静,有的人还是有一些躁的。 这一个字,我们理解它,它是最厉害的,为什么厉害,我们看它由两个字组成。左边的青加上三点水,这就是道家思想最崇尚的“清”;这二个“争”,加上两点水,变成佛家的净。这两家文化融合到这一个字里面,七个字,“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个字是居中的,也是最厉害的一个字,所以我们守住这个字不变,什么时候孩子乱的时候,我们自己先静下来,等它一会儿,等它一小时,等它一天。比如孩子今天犯了错,你不要去跟他谈,等他两天,甚至三天,甚至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孩子会主动找你解释他的错误。在解释他错误的时候,你们能拿出来2/3的肯定,最后1/3的引导就结束了。如果孩子犯错误了,你当时去谈,肯定一谈就崩,因为你不静,有情绪。所以静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的最好的空间。我们静下来是给自己留出来空间,也给孩子留出空间。孩子做错事我们要静下来,包括丈夫做错事妻子先静下来,妻子做错事丈夫先静下来,先不要计较,放不了三天,这个事变得很简单,甚至不提了,这就是空间的力量。所以说教育需要做的真不多,如果你能静下来,用时间和空间,把不该做的都过滤掉。要记住:“静治为学万病”,所有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时候到这个点上来找。静后方能安。安心做事,事半功倍。安心的孩子学习效率就高,就能学进去。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能打开。成绩自然就会进步。静和安其实是如影随形,安静的状态下,说话的语气很柔和,容易被别人接受。说话的语气远远重于内容。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内容不一样的语气,就会带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你们回家也可以试一下,比如说孩子不写作业,你用一种安静轻松舒缓的语气,问:作业写完了吗?当然别憋着,憋着的语气,孩子也能听出来。因为孩子的内心都很敏感,我们没感觉,越小的孩子越清晰,刚满月的孩子心冷的人走近他就哭,你要是心很温暖的人走近他,他跟你笑,这个现象还没法解释,但是我们有这种感觉,感觉很清晰。现在咱们就可以试一下。(互动)沟通是一门艺术,如何和孩子沟通,今后会专门和大家讨论。 下一个是虑。心安方能思虑周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呢,何况我们都是平凡人,再不能安静,那就可能遗漏更多。 虑后才有得。得什么?得道啊。其实这几个字是相生的,也就是说是一个良性循环。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我们知道了家庭教育的概念,对家庭教育有了基本的认知,也听到了七字智慧,但是知道不等于做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的坚守。一堂课不可能充满你所需的电,我们知道了夫妻恩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知道了关系大于教育,可是怎样才能夫妻恩爱?怎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大家说需要不需要继续学习?是要还是一定要?有这样的学习平台不告诉你是我们的错,告诉你后不去珍惜就是你的错。愿意对孩子的成长负责的请举手;愿意让自己的家庭更幸福的举手;愿意积德行善的举手;真的吗?举手就是发誓哦,行善从点滴做起,仅仅你自己变好了,周围还是一群糊涂人,你好不了多久,就又会被染成一色了。你家安宁和谐了,可是邻居天天打闹,你们能不受影响吗?所以,要积极传递正能量,下次来听课时带上你的邻居、亲戚、朋友,因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好东西与人分享就是功德。最后用一句话表达我内心的感受:自从归依了家庭教育,我的心就不再流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