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三减三健”工具包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2975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民“三减三健”工具包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全民“三减三健”工具包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全民“三减三健”工具包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减盐行动”工具包一、重点人群餐饮从业人员中小学生家庭主厨二、实施场所和参与人员场所:餐饮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功能社区、生活社区、中小学校参与人员:工会、中小学教师、社区医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等。三、活动内容(一)“盐与健康”宣传活动。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传播媒介和公共场所,宣传普及低盐膳食与慢性病防治知识。结合高血压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以“盐与健康”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强化公众减盐防控慢性病意识。每县区每年开展至少一次低盐膳食与慢性病防治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开展相关主题媒体报道至少一次。(二)“少用盐,味儿更鲜”餐饮企业减盐活动1、开展盐与健康相关培训鼓励联合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发起餐饮单位减盐行动。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减盐知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低盐膳食意识,提高厨师烹饪的减盐技巧,主动落实减盐措施。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酒店从业人员低盐膳食干预知识与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0%以上。2、提供低盐菜品,标示盐含量鼓励餐饮企业开发和提供低(减)盐菜品。健康餐厅/酒店每年开发一款低盐菜品(盐用量较正常菜品至少降低10%),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健康菜谱,提供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低盐食谱,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菜品。实施菜品标准化,标示主要菜品的能量和盐含量。有条件的地区可联合烹饪协会,针对当地含盐量较高的小吃,开展干预措施,减少食盐用量。可组织餐饮单位厨师低盐菜品烹饪比赛,提高餐饮单位的积极性。3、对消费者宣传减盐知识印制低盐膳食宣传册(或提示牌),摆放在大堂、餐厅、餐桌、客房等显要位置,引导消费者低盐膳食。有条件的餐饮单位设置简易健康小屋(身高体重秤、血压计),让消费者及时了解自身体质状况,以达到减盐降压的目的。4、监测用盐量健康食堂开展盐使用量登记,记录每餐的就餐人数,监测人均盐摄入量。(三)“少吃盐,身体健”学校减盐活动1、开设“盐与健康”课程将低盐膳食与慢性病防控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将“减盐”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盐”习惯。2、开展“盐与健康”主题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盐与健康”主题活动,培养儿童青少年低盐饮食的意识和习惯。鼓励托幼机构针对家长开展低盐与合理膳食等知识讲座。健康学校每年开展至少一次“盐与健康”主题活动。3、学校食堂推行减盐干预措施对食堂厨师及工作人员进行减盐知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培训,增强厨师减盐防控慢性病的意识以及低盐烹饪的技巧。鼓励开发并提供减盐菜品,标示每种菜品的能量及盐含量,引导师生选择低盐菜品。(四)“减盐控油在厨房,美味家庭促健康”社区减盐活动1、开展减盐知识宣传活动 制作盐与健康宣传折页、资料等发放到社区家庭,社区组织开展减盐相关知识讲座等活动。健康社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减盐相关健康教育、控盐竞赛等活动。有条件的社区可因地制宜开展“健康烹饪能手”、“健康厨房”评选等活动。2、开展家庭主厨烹饪技能培训面向家庭主厨开展低盐膳食与营养、低盐烹饪技巧等培训。发放并倡导正确使用定量盐勺、限盐罐等控盐支持性工具。3、动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进社区指导减盐 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及社区志愿者进行低盐膳食与慢性病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进入社区、家庭宣传指导减盐知识与技能。4、结合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开展低盐膳食指导社区医务人员将低盐膳食指导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管理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低盐膳食指导工作。5、充分利用社区周边超市进行减盐宣教与干预在社区周边超市等食品销售企业开展食品营养标签宣传。鼓励销售低钠盐,并张贴“科学减少食盐量,正确使用调料”的健康小贴士。有条件的地方开设低盐食品展示专柜,并出售定量盐勺、限盐罐等标准化用具,为居民识别、购买低盐食品和限盐工具提供方便。四、核心信息(一)高盐饮食的健康危害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另外,吃盐过多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二)食盐推荐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2-3岁幼儿摄入量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应不超过5克。(三)少放盐,正确使用定量盐勺。烹调食品时应少放盐,少放5%-10%并不会影响菜的口味儿。建议使用定量盐勺控制放盐量。(四) 用其他调味品代替盐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也可用无盐混合调味料,减少对咸味儿的关注。(五)少吃咸菜。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或选择低盐榨菜。(六)少吃高盐包装食品。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例如咸牛肉、火腿肉、卤蛋、咸蛋、牛肉干、鱼罐头)的钠盐含量很高,所以应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不吃或少吃那些添加了食盐的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七)逐渐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减盐需要一步步来,让您的味蕾感受和适应不同食物的自然风味,您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八)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尽可能购买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罐装食品,和选择标有“低盐”、“少盐”、或“无盐”的食品。(九)在外出就餐时选择低盐食品。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如有可能,尽量选择低盐菜品。(十)关注调味品。像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鸡精、沙拉酱和调料包这类调味品的钠盐含量都很高。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用量,使用混合调味包时只洒一点点,而不是将整包用完。(十一)警惕“藏起来”的盐。除了调味品、腌制品、熟肉制品外,还有一些方便食品(如方便面、速冻食品等)和零食(如五香瓜子、话梅、果脯、薯条等)里含有过多的不可见的盐,有些食品甚至尝起来根本不觉得咸。我们要少吃这些藏盐的加工食品。(十二)增加钾的摄入量。选择含钾的食品,例如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含钠少、含钾高,建议每餐都有新鲜的蔬菜或水果。这样有助于降低血压。其它含钾的食品还包括酸奶、蛤蜊、比目鱼、橙汁和牛奶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减油行动”工具包一、重点人群餐饮从业人员中小学生家庭主厨二、实施场所和参与人员场所:餐饮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功能社区、生活社区、中小学校参与人员:工会、中小学教师、社区医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等。三、活动内容(一)“油脂与健康”宣传活动。通过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普及高脂肪膳食的危害及其相关慢性病防治知识。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相关活动日,以“油脂与健康”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强化公众低油低脂饮食防控慢性病意识,包括减少摄入反式脂肪酸以及正确看待胆固醇摄入的观念。每县区每年开展至少一次低油低脂膳食与慢性病防治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开展相关主题媒体报道至少一次。(二)“少用油,饭菜鲜”餐饮企业减油活动1、开展油脂与健康相关培训鼓励联合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发起餐饮单位减油行动。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减油知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低油脂膳食意识,提高厨师烹饪的减油技巧,减少制作油炸食品,增加提供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主动落实减油措施。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酒店从业人员低油膳食干预知识与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0%以上。2、提供低油菜品,标示油含量鼓励餐饮企业开发和提供低(减)油菜品。健康餐厅/酒店每年开发一款低油菜品(油用量较正常菜品至少降低10%),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健康菜谱,提供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低油食谱,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菜品。实施菜品标准化,标示主要菜品的能量和油盐含量。有条件的地区可联合烹饪协会,针对当地油炸类小吃,开展干预措施,减少油用量。可组织餐饮单位厨师低油菜品烹饪比赛,提高餐饮单位的积极性。3、对消费者宣传减盐知识印制低油低脂膳食宣传册(或提示牌),摆放在大堂、餐厅、餐桌、客房等显要位置,引导消费者低油低脂膳食。有条件的餐饮单位设置简易健康小屋(身高体重秤),让消费者及时了解自身体重和体质指数等情况。4、监测用油量健康食堂开展油使用量登记,记录每餐的就餐人数,监测人均油摄入量。(三)“少吃油脂,身体健”学校减盐活动1、开设“油与健康”课程将低油低脂膳食与慢性病防控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将“减油”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油”习惯。2、开展“油与健康”主题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油与健康”主题活动,培养儿童青少年低油低脂饮食的意识和习惯。鼓励托幼机构针对家长开展低油低脂与合理膳食等知识讲座。健康学校每年开展至少一次“油与健康”主题活动。3、学校食堂推行减油干预措施对食堂厨师及工作人员进行减油知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培训,增强厨师减盐防控慢性病的意识以及低油烹饪的技巧。鼓励开发并提供减油菜品,标示每种菜品的能量及油盐含量,引导师生选择低油低脂菜品。(四)“减盐控油在厨房,美味家庭促健康”社区减油活动 1、开展减油知识宣传活动 制作油与健康宣传折页、资料等发放到社区家庭,社区组织开展减油相关知识讲座等活动。健康社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减油相关健康教育、控油竞赛等活动。有条件的社区可因地制宜开展“健康烹饪能手”、“健康厨房”评选等活动。2、开展家庭主厨烹饪技能培训面向家庭主厨开展低油低脂膳食与低油烹饪技巧培训。发放并倡导正确使用限量油壶等控油支持性工具。3、动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进社区指导减油 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及社区志愿者进行低油低脂膳食与慢性病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进入社区、家庭宣传指导减油知识与技能。4、结合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开展低油膳食指导社区医务人员将低油低脂膳食指导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管理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低油膳食指导工作。5、充分利用社区周边超市进行减油宣教与干预在社区周边超市等食品销售企业开展食品营养标签宣传。鼓励销售低钠盐,并张贴“科学减少食油量,正确使用调料”的健康小贴士。有条件的地方开设低油低脂食品展示专柜,并出售限量油壶等标准化用具,为居民识别、购买低油低脂食品和限油工具提供方便。四、核心信息(一)油摄入过多的危害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包括摄入过多的烹调油和动物脂肪)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高脂肪膳食也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二)油摄入量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三)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烹调方法烹调食物时尽可能不用烹调油或用很少量烹调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四)用煎代替炸用煎的方法代替炸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五)使用控油壶,减少油摄入把全家每天应该食用的烹调油倒入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六)少吃油炸食品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并且在外就餐时,少点油炸类菜品。(七)尽量不用动物性脂肪炒菜做饭。(八)吃多种植物油不同植物油的营养特点不同,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九)不喝菜汤由于一部分炒菜的油会留在菜汤里,所以不要喝菜汤。(十)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减糖行动”工具包一、重点人群中小学生儿童二、实施场所和参与人员场所: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餐饮企业、企事业单位参与人员: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教师、工会等三、活动内容(一)“少喝饮料,乐享健康”学校/幼儿园减糖活动1、建设无糖、低糖健康学校鼓励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在供应早餐、午餐和点心时提供白开水和牛奶,不提供含糖饮料,并且不向学生售卖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2、开展“拒绝含糖饮料”主题活动以“减糖”为主题,在中小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号召、鼓励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参与“拒绝含糖饮料”行动。健康学校每年应开展至少一次“糖与健康”主题活动,将少吃添加糖与慢性病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3、“小手拉大手,全家来减糖”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将“减糖”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糖”习惯。(二)“减少供应含糖饮料”餐饮业倡导活动1、在企事业单位集体食堂逐步减少并取消含糖饮料的供应。2、鼓励学校周边商铺减少销售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3、鼓励餐饮企业减少含糖饮料的供应,并引导消费者减少含糖饮料的消费。(三)“糖与健康”公众宣传活动1、媒体宣传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各类传播媒介和公共场所宣传活动,普及低糖膳食与龋齿、超重和肥胖等相关疾病防控知识,强调含糖饮料的危害,强化公众的减糖防控疾病意识,营造减糖防控疾病社会氛围。2、特定节日集中宣传在5.20学生营养日、全民营养周等主题宣传日,开展“减糖”宣传活动。四、核心信息(一)添加糖是指什么添加糖是指包括由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二)添加糖的危害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添加糖与饮食质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风险有关。摄入添加糖,尤其是通过饮用含糖饮料摄入添加糖会增加总能量摄入,可能会降低其他营养食品的摄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导致体重增加,并加剧慢性疾病风险。(三)添加糖的推荐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四)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中含糖多,每100ml含糖饮料中平均含有添加糖7g。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五)减少吃高糖食物的次数为达到相应的口味,一些食品在加工时也会添加很多糖,如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频率。(六)外出就餐时注意减少糖摄入餐馆里的很多菜品均使用了较多的糖,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拔丝地瓜、甜汤等,因此,外出就餐时,如选择这类菜品应适量。(七)烹调食物时少放糖烹调菜肴时应少放糖,或者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以较少味蕾对甜味儿的关注。(八)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婴幼儿应以喝白开水为主,如喝果汁,请喝鲜榨汁、不要额外添加糖;制作辅食时,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培养让婴幼儿适应食材的原味,从小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口腔”工具包一、重点人群学龄儿童(612岁小学生)学龄前儿童(35岁幼儿园儿童)老年人二、实施场所和参与人员场所:小学校、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参与人员:学校卫生老师,保健老师,社区医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健康志愿者、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等。三、活动内容 (一)“阳光宝贝”幼儿园口腔健康促进活动1口腔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游艺活动、亲子活动、观看牙齿王国历险记动画片、唱爱牙歌等形式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由经过培训的幼儿园教师或保健老师完成。每学期建议开展12次亲子游艺活动。结合规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材料,对幼儿园老师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牙齿种类、数目和结构;牙齿的生长和发育;牙齿的替换;牙周组织结构;牙菌斑与牙齿和牙周组织的健康;龋病的病因;六龄牙的保护;平衡膳食;掌握有效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和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和牙刷的选择;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局部用氟防龋等。幼儿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与教师培训的内容大致相同,须强调儿童在自理能力未完全形成(儿童的手能够流利地书写阿拉伯数字)前父母帮助刷牙的重要性,尤其是认识到帮助孩子早晚刷牙的重要性。运用家长学校的形式进行,每学期1次。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填写一周爱牙活动卡。2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在幼儿园儿童定期体检中增加口腔健康检查,可了解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发现早期的龋损,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具体的口腔保健建议,早期预防和治疗龋病。所需口腔专业人员2名,助手若干。3口腔健康咨询结合“六一儿童节”、“全国爱牙日”、“幼儿园开放日”、“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家长会”等机会,为儿童家长和儿童提供口腔健康咨询,促进家长关注儿童的口腔健康,及早发现儿童的口腔问题,尽早就医。4家长刷牙技能培训可在家长会后邀请一部分儿童及家长进行“教家长帮助孩子刷牙”的活动,其他家长可现场观摩。由专业人员运用牙齿模型、牙刷模型进行示教,可选择竖刷法、描圆法等方法进行教授,同时可向家长推荐合适的口腔保健用品。然后由母亲在自己的孩子口腔中试刷,母亲站在孩子的后面,孩子面对镜子进行清洁,整个过程由专业人员在一旁进行指导。使家长理解帮孩子刷牙的重要性和具体的方法。(二)“微笑少年”学校口腔健康促进活动结合“健康学校”建设,在开展“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区县,利用项目家长会的机会针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促进活动。1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规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材以采用集中授课,以多媒体形式讲课的形式,对学校卫生老师或保健老师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牙齿种类、数目和结构;牙齿的生长和发育;牙齿的替换;牙周组织结构;牙菌斑与牙齿和牙周组织的健康;龋病的病因;六龄牙的保护;平衡膳食;掌握有效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和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和牙刷的选择;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防龋措施等。学龄儿童的教育采用上口腔保健课,以多媒体形式讲课,配合在牙模上进行具体的指导,观看刷牙视频,阅读爱牙画报、填写一周爱牙活动卡等形式进行,由经过培训的学校卫生老师或保健老师完成。每学期建议开展12次口腔保健活动。2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在学生定期体检中增加口腔健康检查,可了解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发现早期的龋损,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具体的口腔保健建议,早期预防和治疗龋病。所需口腔专业人员2名,助手若干。3口腔健康咨询结合“六一儿童节”、“全国爱牙日”、“学校开放日”、“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家长会”等机会,为儿童家长和儿童提供口腔健康咨询,促进家长关注儿童的口腔健康,发现儿童的口腔问题,尽早就医。(三)“健康从牙开始”社区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在居民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折页、宣传手册、板报、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宣传阵地进行口腔健康知识传播,将“健康口腔”核心信息传播到每一户家庭。发挥口腔医生、社区医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志愿者等人员的作用,积极主动为社区家庭成员提供口腔卫生行为指导、口腔健康咨询、口腔检查等技术服务。要求每年至少开展1次口腔健康社区活动。鼓励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将口腔健康知识和信息带回家,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鼓励家长和儿童一起填写一周爱牙活动卡。鼓励儿童和家长开展“比一比谁刷的最干净”等活动,鼓励儿童带动家长形成爱牙护齿的家庭氛围。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口腔义诊活动,促进老年人及时治疗口腔疾病,保持牙齿功能。四、宣传核心信息(一)口腔健康是指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二)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分别刷牙1次。睡前刷牙更重要,养成刷后不再进食的好习惯。(三)普通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并进行早期治疗。(四)家长应帮助或监督6岁以下儿童刷牙,帮助其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五)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高氟地区除外)(六)餐后、食用零食、饮用碳酸饮料后,应及时用清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可降低龋齿产生的风险。(七)减少吃糖次数,少喝碳酸饮料。饼干、冰激凌、蛋糕、巧克力等含糖量高或粘度大食物容易引起龋病,应减少这部分食物的摄入频率。(八)儿童易患龋齿且进展较快,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五、一周爱牙活动卡一周爱牙活动卡 年 第 季度 姓名: 内容记录早上刷牙晚上刷牙含氟牙膏牙线督助刷牙含糖饮料含糖食物周 一 0 1-2 3-4 5-6 70 1-2 3-4 5-6 7周 二 0 1-2 3-4 5-6 70 1-2 3-4 5-6 7周 三 0 1-2 3-4 5-6 70 1-2 3-4 5-6 7周 四 0 1-2 3-4 5-6 70 1-2 3-4 5-6 7周 五 0 1-2 3-4 5-6 70 1-2 3-4 5-6 7周 六 0 1-2 3-4 5-6 70 1-2 3-4 5-6 7周 日 0 1-2 3-4 5-6 70 1-2 3-4 5-6 7注: 1、:未做; :做了,未达到2分钟; :做了,达到或超过2分钟,在相应选项划。 2、督助刷牙适用于儿童家长。 3、含糖饮料:主要指的是糖水、果汁(不包括鲜榨果汁)、碳酸饮料等。 4、含糖食品:主要指的是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糖果、巧克力等甜而粘的碳水化合物。.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体重”工具包一、重点人群职业人群儿童青少年二、实施场所和参与人员场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功能社区,生活社区参与人员:各级工会、社区医务人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三、活动内容(一)“快乐工作 健康生活”职业场所体重控制活动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1)通过行政学院、党校、工会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平台和载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强化健康体重意识。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出台步行或骑车出行的激励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等重点人群在不同行业和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2开展工间操、职工运动会活动制定工间操和职工运动会制度,每天至少20分钟组织职工参加工间操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职工运动会等群体性体育活动,对工间操出勤情况进行考勤,并设定奖励机制。3开展健步走或减重比赛活动以部门为单位或自由组建团队,通过手机APP,计步器、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形式组织职工开展健步走或减重比赛活动。推广限盐勺、控油壶、平衡膳食宝塔等健康支持工具的使用,指导平衡膳食与科学健走的技能,为超重肥胖职工提供多途径、个性化健康体重指导与服务。(二)“轻松童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活动依托健康学校创建工作,在中小学内开展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活动。开设主题班会、健康教育课,开展板报、演讲、绘画、征文等健康体重主题教育活动,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提供针对性的体重管理与心理指导。通过家长课堂、小手拉大手等形式,提高家长及家庭成员健康体重意识,积极采取行动维持健康体重,营造促进健康的家庭环境。 (三)社区健康体重管理。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依托健康社区建设工作,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充分发挥社区现有各种健身团体等群众组织,广泛宣传健康体重理念,大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通过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体重相关宣传材料、定期开展相关健康讲座,普及健康体重知识,推广适宜的支持性工具。为筛查发现的超重肥胖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与全国性健康主题日相结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群众广泛参与的健康体重宣传活动,如膳食与运动知识竞赛、减盐限油厨艺比赛、减重竞赛、健步走等活动,同时通过多种媒体扩大活动宣传效果。四、宣传核心信息(一)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二)定期测量体重指数(BMI),维持健康体重。体重指数(BMI):BMI(kg/m2) =体重(kg)/身高2(m2)18岁及以上成年人体重指数(BMI)18.5 为体重过低18.5BMI24 为体重正常24BMI28 为超重BMI28 为肥胖(三)成人健康体重取决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长期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体重增加;长期消耗能量大于摄入能量,体重减轻。通过合理饮食与科学运动即可保持健康体重。(四)能量摄入适量,食物多样化,鼓励摄入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为基础的低能量、低脂肪、低糖、低盐并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坚持规律饮食,切忌暴饮暴食。(五)按照“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六) 超重肥胖者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超重肥胖者制定的减重目标不宜过高,减重速度控制在每周降低体重0.5-1千克,使体重逐渐降低至目标水平。减少能量摄入应以减少脂肪为主,每天膳食中的能量比原来减少约1/3。运动时间应比一般健身长,每天应累计活动30-60分钟以上,每次活动时间最好不少于10分钟。建议做好饮食、身体活动和体重变化的记录,以利于长期坚持。(七)儿童青少年应从小养成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的习惯。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增加其成年后的肥胖风险。儿童肥胖治疗的方法主要为饮食控制、行为修正和运动指导,饮食控制目的在于降低能量摄入,不宜过度节食。儿童应减少静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八) 老年人运动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宜活动。老年人不必过分强调减重,建议每周坚持至少进行3次平衡能力锻炼和预防跌倒能力的活动,适量进行增加肌肉训练,预防少肌症。(九) 提倡安全减重,运动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受伤,充足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重。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骨骼”工具包一、重点人群中青年人群老年人群二、实施场所和参加人员场所:生活社区参与人员:工会、社区医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健康志愿者、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协会、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等。三、活动内容(一)“健康骨骼、健康人生”宣传活动制作并发放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宣传海报、折页、视频等宣传材料,结合世界骨质疏松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以“健康骨骼、健康人生”为主题, 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平台组织开展社区居民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现有网站、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媒体平台,开设骨质疏松症预防专题页面,通过互联网普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各地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骨质疏松症专题健康讲座或义诊活动、制作骨质疏松症健康宣传专栏1期。同时鼓励各地自主开发新型健康教育材料,积极推广“骨质疏松自测”等健康工具,提高健康传播效果。(二)“健骨运动操”群众体育活动鼓励各地根据地域特色自主编创健骨运动操,各地行动办可结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性健康长走比赛、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竞赛、健骨运动操比赛、健康饮食大赛、健康骨骼摄影比赛、健康生活方式书法比赛和健康生活方式大使选拔赛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骨质疏松干预活动的主动性,提高群众骨质疏松防治技能。(三)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市(县、区)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综合性医疗机构建立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基地(门诊),基地需配置超声骨密度仪、宣传橱窗或宣传板、视频播放器等基本的硬件设施,为骨质疏松防控工作提供保障。基地(门诊)需配置至少1名专兼职医务人员,重点开展骨质疏松咨询、筛查、病人管理、区域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并与上级医院签约建立双向沟通机制,每季度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义诊1次,指导基层医生开展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工作。在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基地的指导下,鼓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参与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有条件的社区组建1个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和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每个小组10-15人,每个小组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6次。(四)骨质疏松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各省、地市应组建由临床、预防、营养和运动等多专业专家组成的省、市级骨质疏松专家组,积极开展基层医生和慢性病防控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基层综合防控能力。各级行动办负责组织协调开展综合医院内分泌科、骨科和妇产科医护人员、基层医生和慢性病防控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为社区骨质疏松综合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题培训,扩大社区骨质疏松防控队伍。各地可以选拔业务骨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组建“骨骼健康讲师团”,在社区、乡镇等场所开展骨骼健康宣传演讲活动。各地市每年组织至少1次骨质疏松防治技能培训班,基层医疗机构培训覆盖率达到80%以上,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培训率达到70%以上。四、宣传核心信息(一)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二)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骨折及其引发的多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三)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 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四)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五)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 维生素D对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六)适量运动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七)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预防跌倒十分重要。(八)不嗜烟。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九)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十)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