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方案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2500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7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园区名称 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 申报单位 播州区人民政府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编制二0一六 年九月二十日.1、实施方案提要1.1 规划名称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1.2 实施单位播州区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1.3 建设地点播州区南白镇1.4 实施期限实施期限为三年,2016年1月2019年1月1.5 总体目标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将立足于生态农业开发,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培养新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为宗旨,充分发挥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地方特色显著的优势,形成“一园、两区、三基地”的空间布局。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及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带动新农村创新创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最终建成融科学研究、产业化生产、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农村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效益的科技示范园,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1.6 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1.6.1主要建设内容园区总体布局为“一园、两区、三基地”:“一园”即一个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综合服务区,农业星创天地);“两区”即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三基地”即猕猴桃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山杨梅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1.6.2园区建设规模园区占地面积28500亩,其中核心区1500亩,示范区4500亩。“核心区”包括:(1)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占地800亩,其中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00亩,综合服务区400亩,农业星创天地300亩;(2)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占地400亩;(3)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300亩。 “示范区”包括:猕猴桃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山杨梅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各2000亩,现代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及体验基地各500亩。“辐射区”包括:乡村农家乐、果蔬种植等产业,辐射带动22500亩。 1.7资金筹措资金筹措采用市场化、公司化运作,资金筹措来源于招商引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园区以自筹资金为主要来源,同时积极申请各级财政资金。1.8 投资概算规划总投资8150万元资金筹措:财政资金682.7万元,自筹资金2942.5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招商引资3024.8万元;投资构成:基本建设投资4505万元,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项目总投资512.9万元,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项目总投资1650万元,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总投资200万元,农业星创天地建设项目总投资381.1万元,生态旅游配套建设项目总投资901万元。1.9 项目指标1.9.1技术指标(1)建立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网站1个,发布农业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园区建设发展信息等各类信息500条以上;建立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管理。(2)建立即农业星创天地1个,培育新农村创业企业5家,其中特色果蔬种植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农村电商企业2家。(3)引进香瓜Glory、香瓜Justin、香瓜Gabriel、番茄5014、番茄4684、番茄5048、番茄ODELlA、番茄4540、番茄6174、番茄6242、番茄Shirene、番茄whitney、彩椒EAPB-030、彩椒EAPB-012、彩椒EAPB-004、彩椒EAPB-003、西瓜Inban、西瓜Nano、黄瓜ORS1333等蔬菜新品种19种;(4)示范推广技术: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蔬菜漂浮育苗技术、组培快繁技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以及果树种植移栽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壤施肥技术等果蔬现代高效种植技术。(5)引进科技特派员等专业科技人才10人以上,建立特色果蔬种植专家团队10人以上,培养基层农业技术骨干20人以上。(6)获得蔬菜无公害产地认证1个,无公害产品认定2个。1.9.2 其他指标(1)引进5家以上企业入驻园区,培育龙头企业2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个以上,县级龙头企业1个以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个。(2)开展种植技术、知识产权等知识培训3-5期,年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1000人次以上。1.10 效益分析项目核心区面积1500亩(其中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800亩,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400亩和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300亩),示范区4500亩(其中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4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500亩),辐射带动面积20000亩。核心区:每年为园区提供果蔬种苗4000万株,种苗销售收入800万元,扣除成本可实现净收入200万元。示范区: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可实现产值800万元(平均亩产值2000元),温室大棚蔬菜可实现年产值1150万元(平均亩产值2.3万元)。辐射区:精品水果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温室大棚蔬菜可实现年产值1.15亿元。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可实现旅游接待收入3600万元。综上,园区年均总产值2.085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2、目的意义2.1园区的建设,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播州区总人口123万余人,其中农业户口105万人,非农业户口18万人,近年来,播州区人民政府坚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建设,以整村带动整体脱贫。通过园区的建设,带动一产和三产融合,推动产业扶贫,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播州区甚至遵义全市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2园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播州区境内土地肥沃,常用耕地61.23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25528公顷,享有“黔北粮仓”美誉。在夯实第一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园区的建设,有效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发展,进一步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创新优良模式,提高规模经营,切实提升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快速增收。2.3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新农村创新创业发展播州区人力资源丰富,目前全区农村剩余劳动力20多万人,每年大中专毕业生近万人。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农业星创天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可以带动新农村创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4园区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播州区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优良,这些都是播州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础。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路径,减轻发展第一产业的压力,积极推进以特色生态农业为龙头产业发展。园区的建设正是在保护生态自然的前提下,按照合理规划、科学发展、统筹管理的原则推进,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3、建设现状与工作基础3.1 建设现状3.1.1播州区南白镇基本情况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播州区南白镇,是播州区区政府驻地,国土面积97.9平方公里,辖7个村8个社区,212个村民组、78个居民组,总人口13余万人。南白镇位于中国西部腹地,处于兰海大通道(甘肃兰州-广西北海)和杭瑞大通道(浙江杭州-云南瑞丽)交南白镇汇处,交通极为便捷,210国道、兰海高速公路、川黔电气化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渝黔快铁纵贯南北,326国道、杭瑞高速横贯东西;可南下贵阳、广西北海,北通重庆、成都、兰州,东接杭州、上海,西达云南昆明、瑞丽。南白镇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437元,增长幅度为19.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同比增加228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7%;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4765元,同比减少467.06元,减少8.92%;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048.9元,同比增加631.58元,增长151.3%。3.1.2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根据园区的建设规划,目前已完成天然气安装,铺设管道管网5KM;完成2952.8平米温室大棚建设;完成2.0km观光步道稳定层沥青铺设,乡村道路扩建约700米,宽6.0米已全部完成,基本完成约120亩育苗区喷灌设施建设;园区研发中心及综合服务区等办公用房已完成地基挖建。3.2 工作基础3.2.1成立园区领导小组,强化管理为强化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开发工作的领导,园区成立了“播州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工作领导小组”,以区人民政府区长为组长,区委分管副书记、区人大分管副主任、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区政协分管副主席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涉及乡(镇、办)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1)制定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2)指导、协调、监督农业园区的建设进程,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园区领导小组下设园区管委会,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管委会主任,管委会主要负责园区的产业开发、融资、技术服务、项目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3.2.2政府政策扶持为加大对农旅一体化园区的扶持力度,遵义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遵义市农旅一体化园区土地流转奖补2016年度继续扶持项目复核办法等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2014年,播州区根据自身区情,以“1+5+5”模式为主导,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目前,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三区三带”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示范带动效果显著。其中包括“乡忆之城郊绿苑梳池八里民主片区”、“乡忆之红色转折土坝花茂苟坝片区”、“乡忆之新村花韵罗衙红光村柏香台片区”。3.2.3文化底蕴丰富,利于发展休闲农业遵义市历来人文荟萃。有红色文化、酒文化、陶瓷文化、乡土文化等多个方面,所以南白镇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化与当地农业发展相结合找到农业发展中的文化亮点,进一步促进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近年来,播州区围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保护生态文化、挖掘创意资源”的发展理念,确立了“千年古县最美田园”发展定位。先后引进了台湾邨现代农业博览园、龙坪万亩玫瑰花基地、南白温泉、黔北记忆等旅游项目,同时向上争取了1000多万元国债资金,新建和改造了苟坝会址、乌江渡、刀靶、茶山关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县内目前有星级酒店1家、国内旅行社2家、国家3A级景区4家(南白温泉景区、中华仡佬文化风情园、乌江渡景区、乡韵庄园景区)、旅游航运公司2家、乡村旅馆(农家乐)300余家。2015年,播州区“5.1”期间共接待游客13.26万人次,同比增50.85%,综合收入达1.1亿元;2014年全区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14亿元,在全市旅游行业起到示范作用,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遵义旅游业迎来发展黄金期。3.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3.1新型农业管理人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园区范围内农业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生产管理粗放,尚未建立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农业生产和管理上缺少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同时,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所在地农户中壮劳力多在外打工,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较为匮乏。3.3.2综合科技应用水平低、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低。园区范围内现代化设施栽培较少,生产机械化程度低,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普及率低,市场建设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低。3.3.3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园区范围内土壤粘重,易造成涝害,也不利于农田机械化操作;农田土壤肥力差,生产力不高;农田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弱;蔬菜采后处理、加工、储藏能力低,产后设施不配套。以上因素都制约着规划区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规划区产业发展亟需积极转变传统方式,统筹规划,趁势突破。4、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4.1指导思想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方针,把握农业及旅游业的重大发展的机遇,以农业生态和民俗文化为主体,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渡假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效益的农业综合体。提升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窗口,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食品供应基地和展示本地农家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观光休闲胜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内涵,拓宽旅游业发展瓴域,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旅游、农业共生发展的新型高效产业,带动和促进下播州区乃至遵义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4.2总体目标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将立足于生态农业开发,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培养新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为宗旨,充分发挥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地方特色显著的优势,形成“一园、两区、三基地”的空间布局。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及科技创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带动新农村创新创业,最终建成融科学研究、产业化生产、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农村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效益的科技示范园,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5、任务、考核目标与进度安排5.1 总体任务依托播州区花香龙泉生态园建设基础,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搭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培育或引进龙头企业及科技人才,建成以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的农业科技示范园。5.2 考核目标5.2.1技术指标(1)建立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网站1个,发布农业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园区建设发展信息等各类信息500条以上;建立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管理,保障园区农产品的食品安全。(2)建立农业星创天地1个,培育新农村创业企业5家,其中特色果蔬种植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农村电商企业2家。(3)引进香瓜Glory、香瓜Justin、香瓜Gabriel、番茄5014、番茄4684、番茄5048、番茄ODELlA、番茄4540、番茄6174、番茄6242、番茄Shirene、番茄whitney、彩椒EAPB-030、彩椒EAPB-012、彩椒EAPB-004、彩椒EAPB-003、西瓜Inban、西瓜Nano、黄瓜ORS1333等蔬菜新品种19种。(4)示范推广技术: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蔬菜漂浮育苗技术、组培快繁技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以及果树种植移栽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壤施肥技术等果蔬现代高效种植技术。(5)引进科技特派员等专业科技人才10人以上,建立特色果蔬种植专家团队10人以上,培养基层农业技术骨干20人以上。(6)获得蔬菜无公害产地认证1个,无公害产品认定2个。5.2.2经济指标核心区:每年为园区提供果蔬种苗4000万株,种苗销售收入800万元,扣除成本可实现净收入200万元。示范区: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可实现产值800万元(平均亩产值2000元),温室大棚蔬菜可实现年产值1150万元(平均亩产值2.3万元)。辐射区:精品水果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温室大棚蔬菜可实现年产值1.15亿元。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可实现旅游接待收入3600万元。综上,园区年均总产值2.085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5.2.3 其他指标(1)引进5家以上企业入驻园区,培育龙头企业2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个以上,县级龙头企业1个以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个。(2)开展种植技术、知识产权等知识培训3-5期,年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1000人次以上。5.3布局与进度安排5.3.1 园区总体布局园区总体布局为“一园、两区、三基地”:“一园”即一个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综合服务区,农业星创天地);“两区”即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三基地”即猕猴桃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山杨梅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5.3.2园区建设的基本布局(1)布局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科技引领,产业兴园,开发与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合理规划园区布局。(2)功能分区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区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区包括科技孵化中心、科技培训中心、产后研发中心、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科技孵化中心主要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负责园区特色特种果蔬引种驯化和设施农业技术的集成;科技培训中心重点培训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培训当地农民,为园区内现代农业技术向周边辐射做好准备;产后研发中心主要进行园区农产品检测、农业成品加工技术改进、品牌塑造等工作;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农业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园区建设发展信息的发布,农产品追溯体系的管理及维护等工作。综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包括园区管理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农业星创天地、仓储物流中心。园区管理中心设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园区的建设及运营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游客接待中心建有生态停车场、生态餐厅、酒店及医疗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后勤保障;农业星创天地是园区农村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农村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服务,主要进行创业培训、创业咨询等创业服务;仓储物流中心主要为农村创业企业及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农产品交易、物流配送服务,保障农产品向园区外围扩销。种植示范与农耕体验区种植示范与农耕体验区包括果蔬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包括果林种植示范基地和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果蔬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为游客提供观光、种植、采摘等体验;农耕体验区即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和感悟农业科技的演进与发展,经历自然农法到现代农技的演变,从而体会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大作用;同时本区域作为主要的教育培训基地,可为周边辐射区村民推广示范种植技术、现代高效农业技术示范,为游客提供科普教育等。5.3.3园区各阶段建设目标园区的建设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1月(1)第一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完成园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个,开始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园区信息化平台和农业星创天地建设。(2)第二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2月建成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300亩、综合服务大楼1个,完成现代和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建设;开始果林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的建设。(3)第三阶段:2018年1月2019年1月建成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4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500亩,完成旅游观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最终完成核心区与示范区的建设,完成制定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指标,申请项目验收。6、各功能区的考核目标与进度安排6.1核心区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6.1.1核心区建设园区综合服务大楼核心区即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主要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负责园区特色特种果蔬引种驯化和设施农业技术的集成;培训农业科技人才,园区农产品检测、农业成品加工技术改进、品牌塑造、农业技术信息的发布、农产品追溯体系的管理及维护等工作,建设星创天地,引导带动农民创业,培育本地农业企业。6.1.2考核目标(1)建立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网站1个,发布农业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园区建设发展信息等各类信息500条以上;建立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管理,保障园区农产品的食品安全。(2)建立农业星创天地1个,培育新农村创业企业5家,其中特色果蔬种植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电商企业2家。(3)引进香瓜Glory、香瓜Justin、香瓜Gabriel、番茄5014、番茄4684、番茄5048、番茄ODELlA、番茄4540、番茄6174、番茄6242、番茄Shirene、番茄whitney、彩椒EAPB-030、彩椒EAPB-012、彩椒EAPB-004、彩椒EAPB-003、西瓜Inban、西瓜Nano、黄瓜ORS1333等蔬菜新品种19种。6.2示范区6.2.1示范区建设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示范区主要为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区,规划建设实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猕猴桃和山杨梅等果林生态观光及体验基地,一方面作为农民实训基地,示范推广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另一方面作为观光体验区,为游客提供科普教育、采摘体验等服务。6.2.2考核目标(1)示范推广技术: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蔬菜漂浮育苗技术、组培快繁技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以及果树种植移栽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壤施肥技术等果蔬现代高效种植技术。(2)引进科技特派员等专业科技人才10人以上,建立特色果蔬种植专家团队10人以上,培养基层农业技术骨干20人以上;开展种植技术、知识产权等知识培训3-5期,年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1000人次以上。(3)获得蔬菜无公害产地认证1个,无公害产品认定2个。6.3辐射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全面提高本地现代农业科技水平,通过把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广大周围地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推动全区经济的发展。“核心区”与“示范区”构成产业互补链紧密结合,相对集中,全区及周边类似地域环境区作为技术辐射区。7、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7.1园区组织管理园区由播州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指导,借鉴当前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管理经验,依照核心园区管理的总体指导思想,根据园区现有状况、特点及发展目标,对核心园区建立政府行政管理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相结合的先进组织管理体系,以保证核心园区的功能发挥和持续发展。农业园区管委会下设综合管理处、项目建设管理处、生产发展处、市场开发及招商处。各处的工作职责如下:综合处:负责协调管委会机关日常事务;负责管委会机关文秘、信息、档案、机要、保密、信访、党务、办公自动化、精神文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工作;负责管委会机关会务、接待、车辆管理等行政后勤保障工作;负责管委会机关工作人员的基础管理工作;承办管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项目建设管理处:负责组织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组织基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督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投入园区建设等工作。生产发展处:负责园区农业发展规划、技术指导培训、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等工作。市场开发及招商处:负责协调整合产业化项目、资金进入园区;负责组织实施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园区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年度计划;负责园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策划、包装、推介;负责园区招商引资项目的接洽、谈判、签约;负责策划和实施园区招商引资活动;负责入驻企业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园区对外宣传工作;负责园区主导产品的市场开发等。7.2园区运行机制为切实推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建立以下方面的运行机制。7.2.1建立区政府、园区共建联建机制。区政府主要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核心区基础设施由区政府和园区共同投资建设,示范区以县为主。7.2.2建立园区建设咨询决策机制。园区管委会筹备成立园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省农科院、市农业局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加盟。7.2.3建立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机制。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使市场、科技人员、农户紧密相联,在充分发挥现有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技术源,以企业为主体,与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相连接的承担经营性服务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7.2.4建立财政引导下的多元投入机制。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给予宏观引导和组织协调,并负责整个园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为项目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大户通过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入驻园区。7.3保障措施(一)政府部门为园区建设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围绕园区建设目标,为园区建设提供信息、科技、资金政策、法规、组织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二)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特别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三)加强园区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要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办法及相应在的规章制度,使园区建设有章可循,形成有利于园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机制与环境。(四)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园区的整体科技水平。通过国内外科技合作,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生产设施、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吸引国内外农业科研、科学及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投身园区建设。(五)政府联合相关部门,逐步建立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发展资金,专门扶持园区科技项目,用于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8、投资总预算、年度预算与资金筹措8.1投资总预算规划总投资81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82.7万元,自筹资金2942.5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招商引资3024.8万元;基本建设投资4505万元,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项目总投资512.9万元,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项目总投资1650万元,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总投资200万元,农业星创天地建设项目总投资381.1万元,生态旅游配套建设项目总投资901万元。园区各项目投资概算表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投资概算(万元)1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建立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800亩1.2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购置研发设备、引进新品种并驯化,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1185.81.3农业星创天地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及管理团队,配套设施建设 381.12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建设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400亩422.83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园建设果蔬温室育苗园300亩895.44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500亩4.1温室大棚建设987.64.2滴灌设施建设662.45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建立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4000亩512.96基础设施建设3102合计81508.2年度预算2016年完成投资3875.3万元;2017年完成投资2189.4万元;2018年完成投资2085.3万元;8.3资金筹措规划总投资81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82.7万元(申请贵州省科技厅农业科技示范园补助资金100万元),自筹资金2942.5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招商引资3024.8万元;9、效益和风险分析9.1 园区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核心区面积1500亩(其中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800亩,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400亩和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300亩),示范区4500亩(其中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4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500亩),辐射带动面积20000亩。核心区:每年为园区提供果蔬种苗4000万株,种苗销售收入800万元,扣除成本可实现净收入200万元。示范区: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可实现产值800万元(平均亩产值2000元),温室大棚蔬菜可实现年产值1150万元(平均亩产值2.3万元)。辐射区:精品水果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温室大棚蔬菜可实现年产值1.15亿元。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可实现旅游接待收入3600万元。综上,园区年均总产值2.085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9.2 园区社会效益分析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后,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转化农业科研成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科学技术,扩大社会就业创业,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增长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技术源头,在积累发展资金,实现现代化农业大规模、高技术龙头企业科学管理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均会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9.3 园区生态效益分析园区的建设能够促进当地环境保护与森林培育,增加森林植被的覆盖率,改善环境生态。园区可发挥洁、净、美、绿的功能,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成为高速公路的绿化隔离带,防治城市环境污染,保持城乡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园区生产宜采用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种植新技术循环利用自然资源,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开发乡村区域,对城郊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9.4 风险分析9.4.1市场风险2014年全国各类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10.5亿人次,营业收入3600亿元,带动4000万农民受益。“十二五”期间,我国休闲农业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市场规模将接近5900亿元。我国70%的休闲旅游资源在农村,在新常态下,休闲农业仍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遵义区域休闲旅游市场供不应求,龙泉镇区域处于遵义城市近郊,发展都市近郊型休闲园区潜力巨大。9.4.2资金风险园区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原则,整合市内发改、交通、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电力、科技、扶贫等部门相关涉农资金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个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总之,在项目建设中不存在资金风险。9.4.3自然风险依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研究改进,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病虫害统一防控,增强果树和大棚蔬菜自然风险抵抗能力。附件:园区布局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