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和临床应用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1134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运六气和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五运六气和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五运六气和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运六气与临床应用五运六气是外感杂病之源1 预备知识1.1 洛书1.2 河图1.3 先天八卦1.4 后天八卦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行属性木火土金水五运属性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火口诀一:甲己合土乙庚金丁壬合木水丙辛戊癸合火细分明天干五合推五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土金水木火甲己为黅天之气所贯,故属土;乙庚为素天之气所贯,故属金;丙辛为玄天之气所贯,故属水;丁壬为苍天之气所贯,故属木;戊癸为丹天之气所贯,故属火。口诀四二十四节气歌正月立春雨水节,二月惊蛰与春分三月清明谷雨绵,四月立夏小满连五月芒种见夏至,六月小暑大暑至七月立秋处暑间,八月白露入秋分九月寒露霜降遍,十月立冬小雪见子月大雪看冬至,腊月小寒到大寒关于伤寒论气化学说的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ML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经文: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木者,化生于木,从标本者,有标木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三焦阳火需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阳干宜纳阳之府,脏配阴干理应当。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人身四柱,水火相宜,金木临旺,土库冠带之地均无病,反之为有病。具体的说是寒暑湿燥火为病因,肝心脾肺肾五脏为病位。日干支强弱,刑冲克害为病理。旺为实,弱为虚;实为自病,虚为邪病。五运有中运(直接由当年天干的五运属性决定,中运有不足及有余)为了表示五运的太过与不及,古人又引入了五音建运。即以角徵宫商羽,配木火土金水。即角配木运,徵(注:读zhi)配火运,宫配土运,商配金运,羽配水运。五运有阴阳之分,五音有太少之别。太表示太过,少表示不及。如太角表示木运太过,少角表示木运不及;太徵表示火运太过,少徵表示火运不及;太宫表示土运太过,少宫表示土运不及;太过之年,本气过胜;不及之年,则克己之气反胜。如戊、癸年均为火运,但癸为阴年,故为不及,火运不及,寒气大胜;有胜就有复,复气是雨(复气后有言?);凡不及之运都有灾宫,不及之木灾三宫,不及之金灾七宫,不及之水灾一宫,不及之火灾九宫,不及之土灾五宫。故癸未年南方有灾。(注:反胜之寒气与复气雨,但地方是在南方开始)(注:几宫是指九宫图(洛书)中1-9的方位: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中央是五,方位与与后天八卦对应)所以要这样相配,是为了表示在推算大运和主运的时候,能太少相兼。如初运为太(太过),二运即为少(不及),三运又为太(太过)也就是说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大运是统年(注:可以理解为年是一个系统、一个层次,五运在年是死的,太过还是不及这是变化。有固定的,有变化的,变化中有反胜,还有复气)主运(始于木运,终于水运,恒定不变。每运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合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根据天干的阴阳,决定五运中的相应主运的阴阳。阴为不及,阳为太过,然后按阴阳相间的次序,推算其它主运的太过与不及。例如:甲寅年,土运太过,则相应:金运不足,水运太过,木运不及,火运太过)值得注意的是,每年(注:实际是年内分季节)的主运,虽然起于木,终于水,固定不变,(注:这是系统不变的格局)但起(初)运之太少,则需按五步推运法(五音建运之太少相兼)推定(这是系统格局不变中的变)。即按本年大运之太少(大运阳年就是太,阴年就是少),逆推至木角(见下图),视其太少,而定本年主运初运之太少,然后再按太少相兼的次序定二、三、四及终运的太少。如本年为癸未年,癸为火运(戊、癸为丹天之气所贯,故属火)阴干,配少徵(火配徵,阴配少),再逆推至太角(逆推至木角,这是规律)。(推是由阳到阴,由阴到阳).故癸年大运的初运为太角(木),二运为少徵(火),三运为太宫(土),四运为少商(金),终运为太羽(水)。如:木 火 土 金 水太角 太徵 太宫 太商 太羽少角 少徵 少宫 少商 少羽(癸年为少徵)又如辛丑年,辛为水运不及(丙辛为玄天之气所贯,故属水;阴干属不及属少),配少羽,逆推至太商,再逆推至少宫,逆推至太徵,最后推至少角。故辛年大运的初运为少角,二运为太徵,三运为少宫,四运为太商,终运为少羽。太角 太徵 太宫 太商 太羽少角 少徵 少宫 少商 少羽(辛年为少羽)此外,五运的太过不及还表现在交运时间的早晚,如六元正纪大论说运有余,其先至;运不及其后至,是指太过之运,在大寒节前13日交运,不及之运在大寒节后13日交运。脏腑关系的内容如下:五运 木 火 土 金 水太过 风气流行(肝) 火暑流行(心) 雨湿流行(脾) 燥气流行(肺) 寒气流行(肾)脾土受邪(脾) 肺金受邪(肺) 肾水受邪(肾) 肝木受邪(肝) 心火受邪(心)金气来复(肺) 水气来复(肾) 木气来复(肝) 火气来复(心) 土气来复(脾)不及 燥乃大行(肺) 寒乃大行(肾) 风乃大行(肝) 炎火乃行(心) 湿气大行(脾)生气失政(肝) 长政不用(心) 化气不令(脾) 收气乃后(肺) 藏气不政(肾)火暑流火(心) 复则埃郁(脾) 收政严峻(肺) 寒雨暴至(肾) 大风暴发(肝)客运(与主运类似,把一年平均分为五时,分别主持各时的五行之气。不过它是由年干决定初运,而不同于主运的木、火、土、金、水固定主运。推算由年干决定初运,按照五行相生和太过、不及相间隔的次序,依次排出五时主运。详见表九。例:辛巳年,首运为水(不及),依次为木(太过)、火(不及)、土(太过)金(不及。五运分析:有平气、太过、不及三种情况。除此外,还有胜复、郁发两种异常情况。i. 平气 a) 形成因素有两种情况 l运太过而被气抑制,或运不及而得气的扶持。 n例:戊辰年,岁火太过,太阳寒水司天,为平气。例:癸巳年,岁火不及,而巳本属火,亦为平气。交运之气其日干或时干与运同属相合。n例:辛巳年,如交运之日干火时干为丙,丙辛相合,则为平气。 b) 运气分析平气之年,气候平和,不易暴发疾病。l五运平气的表现: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胜复:a) 概念胜,即五行关系中“胜我”之气。五运不足之年,则可能有“胜我”之气相乘。复,报复之意。当胜气行运一段时期后,便会有“我生”之气来克制,称为复气。另外,在五运太过时,也有“复气”的产生可能。常是在其“胜己”之时令,其胜己之气所产生的复气。 例如:辛巳之年,水运不足,则可能土运胜之,木运复之。郁发:a) 概念五运之气,被克制太过,郁久而本气暴发。2 六气六气:由纪年的地支推算当年的主气、客气,及由此造成的气候与发病影响。主气:概念将一年平均分为六个阶段,依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的次序分别由六气主持,时间固定,年年不变。客气:概念由地支决定初运,将一年按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流转顺序(与主气不同),分别由相应六气主持。六气中有司天(三之气)、在泉(终之气)、间气(初、二、四、五之气)三种,各自影响范围和地位上不相同。推算推算客气,不是先推初之气,而是先推司天之气。司天之气:概念客气中的三之气,主要影响全年中上半年的气候,称司天之气。推算由地支的六气属性,决定当年的司天之气。例:辛巳年,巳属厥阴风木,故为厥阴风木司天。初之气在阳明。客气的情况较为复杂,有司天、在泉及左右间气之别。三之气为司天,终之气为在泉。二之气、四之气为司天的左右间气,五之气、初之气为在泉的左右间气。六气的排列,先阴后阳,均按一二三的次序排列。即: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个顺序与主气有点不同,即把少阳相火退后一步,插在太阴湿土与阳明燥金之间)初之气 二之气 三之气 四之气 五之气 终之气在泉左间 司天右间 司天 司天左间 在泉右间 在泉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客气的顺序是以司天为标准排列的。即子午之岁,少阴君火司天,其化为热;丑未之岁,太阴湿土司天,其化为湿;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其化为火;卯酉之岁,阳明燥金司天,其化为燥;辰戍之岁,太阳寒水司天,其化为寒;巳亥之岁,厥阴风木司天,其化为风。其它在泉及左、右间气由司天之气而定,顺次排列。如子午之岁:初之气 二之气 三之气 四之气 五之气 终之气在泉左间 司天右间 司天 司天左间 在泉右间 在泉少阴君火 如2003年(癸未)的客气为:初之气 二之气 三之气 四之气 五之气 终之气在泉左间 司天右间 司天 司天左间 在泉右间 在泉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由于各个年份司天与在泉不同,对人体发病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来说,司天主上半年,在泉主下半年;如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气候偏热,疾病就以热病、心病为多,并出现胸中烦热、嗌干等症状加之火能克金,还会出现肺病的症状,如寒热、咳喘、唾血等。下半年阳明燥金在泉,气候偏燥,疾病以燥病、肺病多见,由于金能克木,肝脏也受到损害,出现呕吐、太息、胁痛不能反侧,甚至嗌于等症状。而左、右间气各主一步(节)之气候。在泉之气:概念客气中的六之气,主要影响全年中下半年的气候,称在泉之气 l 推算与司天之气相对应(间隔三位)。 n 例:辛巳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例:甲寅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意义影响全年中下半年的气候。间气:概念除司天、在泉以外的其余各气。意义不对气候特征产生影响。客主加临:主气固定不变,客气逐年轮替。如果某个时段的客气与主气相克,则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其表现:客主加临客主加临是以客气的司天之气与主气的三之气相对,在泉之气与主气终之气相对,其余四个间气依次相加。根据主、客气之间相生相克关系可以判断该年四季气候变化正常与否。若客主相生、或客主同气则为相得,相得则和,人不病;若客主相克,为不相得,为逆.则气候容易反常而使人生病;但其中又有主胜逆(主气胜客气为大逆),客胜从(客气克主气为小逆,客气是太岁,时间短,但厉害)之说。从者病轻,逆者病重。这是因为主气为常气,而客气时间暂短的缘故。2003年(癸未)的客主加临情况为:六 气 初之气 二之气 三之气 四之气 五之气 终之气主 气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客 气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客主加临 客主同气 客主同气 主生客和 客生主和 客主同气 客生同气此外,素问剌法论中还有不迁正、不退位的说法。不迁正是应值司天之气不足,不能按时主值;不退位是旧的司天之气太过应让位而在原位的意思。如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若风木太过,留而不去,而次年的司天之气不足,也不能迁正,这样在气候变化与其它方面就会仍然出现厥阴风木的特点。运气同化的分析 运气同化,是指运和气的属性出现某种程度的类同。其运气分析也有特殊之处。i. 天符 a) 概念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的五运属性相同。 b) 年份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巳、丁亥、丙辰、丙戌,共12年。ii. 岁会 a) 概念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合。 b) 年份丁卯、戊午、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酉、丙子,共8年。 iii. 同天符 a) 概念岁运太过之气,与客气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合。 b) 年份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共6年。iv. 同岁会 a) 概念岁运不及之气,与客气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合。 b) 年份癸巳、癸亥、癸卯、癸酉、辛丑、辛未,共6年。 v. 太乙天符 a) 概念既是天符,又是岁会,两者兼合。 b) 年份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共4年。 分析:以上情况,由于天干与地支的运气属性出现一定程度的类同,故对于发病来说,一般都彼此加重其影响。另外,素问*六微徵大论中还认为,天符之年,发病缓慢;岁会之年,发病迅速;太乙贵人之年,发病容易出现暴死。3 闪光观点3.1 时空医学1.内经的运气学说是以干支甲子系统进行演绎,将天地万物、四时气候、人体的生理、病理等进行归纳总结后,而建立的包涵有气象医学、时间医学的内容。3.2 恒动关2. 万氏的观点颇为符合中医学恒动观的宗旨,因为仲景在序言中已经强调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由此可见,如果单纯通过方证对应的方法来应用经方,否则会局限经方的使用范围,很难达到见病之源的目的。有学者强调病变万千,难以窥测,原不可以执著于某一方药。况且要六经钤百病的话,就要从通天下一气耳的天人一体观的角度来解读六经、病症和经方的涵义,才能辨证论治时圆机活法,头头是道。3.3 唯物辨证观3.唯物辨证观:例如,噪声污染会破坏人之听力;大气层中臭氧层的破坏,会将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的数量增加,从而引起皮肤癌的发病率的上升,诸如此类自然科学的常识均可证明,气化学说中天人相应观的正确性、科学性。又如,伤寒论的气化学说认为疾病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且疾病的病程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正邪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的,这些观点和气化学说的观点不谋而合。3.4 中医与现代医学现代医学是建立在有形的解剖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的医学,它强调的是有形的生物体,忽略了无形的气化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文化背景,从而使得中医学科具有明显的中国人文特色。它认为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大)。器为道之载体,道为器之灵魂,二者相互依存。马克思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超越了现代医学仅仅将医疗的目光着眼于自然人的局限层面。伤寒论的气化学说的同构观,即是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进行取类比象,相对于单纯的生物模式,更为先进。并且主导了未来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即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里一社会医学模式再到环境一社会一心理一工程一生物医学模式不断的进展。3.5 张志聪的学术特色浅析目前公认为张志聪是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首创者小结:由上可得出结论:张志聪的治学思维模式是悟性思维,这与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辩证法思维颇有些相通之处。其理论来源是:内经的运气七篇大论及伤寒论条文;其哲学思想背景为程朱理学。无形之气包括有形之脏而不是排除有形之脏;仲景论脉法是为评估和判断病气的状态。3.6 陈修园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而陈修园在凡例中强调疾病千端,治法万变,统于六经之中,即吾道一以贯之之义,可见儒家的元气观同样占据了陈修园的学术思想,影响了其治学伤寒的思维方式。陈修园强调六气之标本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并非偏执无形之气化,而是要全面理解六气标本中气的涵义。小结:以伤寒论浅注原文为依据,可知陈修园气化学说的特点如下:治学思维模式是:悟性思维,尊经思维,气化思维。其理论来源自内经伤寒论难经,近取张志聪的气化理论,并吸收了张景岳等其它医家的观点;其哲学思想为:儒家元气观。其气化学说将无形之气化和有形之脏腑并重;注重气化理论的临床实用性。3.7 黄元御的学术特色浅析伤寒悬解(悬解即大彻大悟之意),在卷首中黄氏提出人有十二经,仲景伤寒,但立六经,从六气也,在伤寒说意中他再次强调经有十二,六气统之,两经一气,故曰六经,在四圣心源中,他再三强调仲景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可见黄氏对仲景著作的彻悟是指六经气化观,虽然他己经54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一言不解,遂乃博搜笺注,倾浙群言,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种,虽犹尔茫若,仰钻莫从。可见,黄元御对内经,难经以及历代诸家的全面研究之后,都不能满意。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空明研悟之后恍然解矣。这说明其治伤寒的思维方式也是悟性思维。小结:以伤寒悬解和伤寒说意的原文为依据,可得出黄元御的学说特点:治学思维模式是:悟性思维,气化思维,天人相应观,人身整体观。其理论直来源内经运气学说、伤寒论的条文;其哲学思想为:儒道气化观;创造性的提出了手足经同化的思想;注重扶阳抑阴和里气主病,将六经气化学说推崇备至。3.8 唐容川的学术特色浅析其气化学说的主要著作伤寒论浅注补正。其于伤寒论气化学说的贡献,是从物质基础上对陈、张的气化观予以补正,完善。他在凡例中指出修园书遵从二张,兼采各家,至为精当,而犹有缺误者,只因唐宋后无人亲见脏腑,于内经所论之阴阳气化多不著实。二张力求精深,于理颇详,而于形未悉,不知形以附气,离形论气绝非确解。,这说明唐氏注解伤寒论的特点以依形论气为出发点的。而弥补修园等氏学术缺憾的方法是西医之形迹;循求内经之气化,则印证愈明。可见,唐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西医解剖学的知识,但作为进士的他,必有雄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所以,他在医易通说中,余每谈医,辄引易义,听着多河汉其言,不知人身脏腑本于天地阴阳,而发明天地阴阳者,莫备乎易见有合于医理者,必引申之,为医学探源。可见易的哲学思想,对其思想影响。小结:唐氏的学书特色:治学思维模式是:悟性思维,实证思维;其理论远自内经,伤寒论,近取张志聪、陈修园,旁取西医学的解剖学;其哲学思想为:易经(元气)哲学;提出了 依形论气的观点。3.9 伤寒论气化学说理论和临床应用探讨-博士论文通过分析四位最具代表性医家的学术特色,可知四位医家的共性:共同的依据-内经的气化学说,伤寒论条文;共同思想基础:道家、儒家的哲学理论;共同的思维方法:悟性思维、天人相应观、人身整体观、实证思维。不同点有:张氏:注重无形之气,不排除有形之脏;仲景脉法是为评佔和判断病气的状态。陈氏:无形之气化和有形之脏腑统一而观,尤其注重气化理论的临床实用性。黄氏:创造性的提出了手足经同化的思想;注重扶阳抑阴和里气主病;唐氏旁取西学,主张依形论气。3.10 元气学说的基本观点述要3.10.1 元之字义考查古今汉语常用字典,查古代辞书:说文,据象形字典所载:小结:从文字发牛.学的角度上来看,元的字形和意义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见图1),由代表物质到功能描述的变化;但始终都具有物质和功能相统一的特点;都和原始,木原,统领,通达,一体,圆等意紧密联系。3.10.2 气小结:从造字学的角度上来看,气内涵也是极为丰富的,它是一种恒动性很强、可出入于人体、弥散于天地间,负责沟通天地的物质存在。其古义等同元的,必要时互相连用以表达更深更丰富的涵义。所以,在此就理通了公羊传元者,气也的观点。而九家易说:元者,气之始也。,则将气运动变化的初步(开始)状态,定义为元,可见元气分用与合用的意义是一样.的。3.10.3 大与太字义考辨综上所述,从文字学的角度上来看:元气一太大等都有共同的特性,都可以互用或同用或连用,都表示元气具有恒动的,普遍存在的,自发的,沟通的一种物质存在;且元具有圆的特性,因为圆是混沌无角的,推断元气作为一种物质存在,它的运动模式可能是半径为一范畴的单位圆。而大,有时可以并列于-兀、气、一等物质存在的范畴,似更倾1?于以人为木体的概念。3.10.4 先秦两汉元气学说先秦两汉时期的哲学家们奠定了元气一元论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体系,同时也为此期的医学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理论基础。从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均可以看到元气一元论学说根蒂。而在古代哲学与医学常常是密不可分的,有些哲学家即是医学家。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哲学上的元气学说与中医学的元气学说具有同一性。二者的观点常常用来互相阐释,互为依据,相互转化,从而构成了独特的中国元气医学。哲学上的元气一元论的观点包括:天地人万物一体,共同传承了元气的一系列性质;元气的性质是:恒动性;自发生化性;普遍存在性;运动地有序性;有终始;可量化;质、形、气一体性;作为禀赋特征对人的生命长短、形态特征等具有决定性;与数字同一性。天地、阴阳、四时(春夏秋冬)、五行是元气的分体,是对元气运动状态的描述;是元气功能的象征。元气及其运动是阴阳变化、四时更替、五行运动的动力源泉和混沌统一的整体状态;而阴阳又是四时、五行的总称。3.10.5 黄帝内经的气化学说概要由于气化学说的主体是气,而且内经中没有明确提出元气的名称,难经是首次将元气概念,引入中医学的著作。因此,针对元气的概念和本质,当代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小结:当代学者对元气的认识,表明当前学术界倾向于元气即是气同义词,有多种称谓,如真气等;元气是诸气的本原与主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内经中气的运动形式,称之为气机或气化,有众多可互相参用的名称如神机、枢机、气立、病机、变化等。由于所要说明的范围、对象不同,气机和气化有丰富的内涵,具体的包括:-天(六气)地(五运)之气: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降已而再升,升已而再降,上下有序,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周流运动;阴阳五行之气的升降出入,生化承制,循环无端的周流运动;枢(神)机观:在内之神借助开、合、枢机而有出入的周流运动;在外之气立的升降往来的周流运动;人体五脏之气的生化出入,贯通循环的周流运动状态;本气自病,气宜相感的病机观;万(植)物之气的生长化生藏的循环运动;生(动)物的生长壮老已的循环运动;无形之气生有形之器,赋予器的气化功能;器为气的运动提供了载体和空间。人体的解剖部位,指关节。3.10.6 金元明清医家的元气观述略李东垣认为?脾胃论卷下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元气与真气、生气、清气、卫气、阳气天气、地气、人气、三焦本质是统一的。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元气者,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又天气、人气、地气,乃三焦之气,分而言之则异,其实一也,不当作异名异论而观之。元气靠后天胃气滋生-非胃气不能滋之。胃气与谷气、荣气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萧京的元气观点:元气即哲学之太极,是阴阳、水火、气血的总体属性和状态。人身之气的种类繁多,但皆由元气所生所主:卫气、宗气、营气、胃气的升,都是由于元气,元气者,其体地,为胃气、营气、宗气、卫气之根,动则充塞于三焦,静则仍藏于命门,命门为三焦之本,三焦为命门之标,门以命称,在父母生我为生命之本,而我生男女,为立命之原。故人从胞胎中,虽察于精血,便有此点真阳蕴蓄其间,必在父母先天精血坚厚,生我则元气充实,便见胃气强盛,营气灌濡,宗气升健,卫气固密。内而脉气,外而形气,无一非实也。元阳之气可等同元气,主张阳主阴从:火为元阳为真火即元气,为诸气之原,真阴之主,人身之本也。真阴真阳交济于命门为生化的基础。先天后天互相滋养:人之资始,赖先天以生后天,人之既育,赖后天以养先天。小结:综述以上医家的观点;元气学说实际上在内经时就完备,并且被赋予了多种的名称和功能涵义。元气的具有生化不息的特点;化生并主宰人身其它诸气。小结:内经中所涉及的气的种类太多,无法一一举例说明,现将元气的主要分体进行总结:从天地之气、四时之气、人气、营卫之气的运动方向来看,都是由内而外,由外到内的出入循环运动。这说明诸气的运动都具有方向性、有序性和环周性。此处可以说明内经中的正常生理之气虽然表现和名称多样,但都有元气的性质。所以,元气变化而为诸气,诸气合而为元气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内经之中,而各种病气的产生,则气(包括诸气和元气)的运动失序所造成的。3.10.7 伤寒论气化学说基本内容探讨张志聪SI:风寒暑湿燥火,在天之六气也;三阴三阳,合于地之十二支,而上奉天之六气,是以天气为本,而三阴三阳为标,故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六元者,谓天有此三阴三阳之六气,地亦有此三阴三阳之六气,天地浑元三阳三阴谓之六气,天有此六气,人亦有此六气。无病则六气运行,上合于天,外感风寒,则以邪伤正,始则气与气相感,继则从气而入于经。可见,张志聪认为三阴三阳是奉天气,合地支的媒介。三阴三阳是六气的代指,因为元气统一天地人于一体。故三者皆有之。而三阴三阳即是元气的运动状态的描述。3.10.8 从文字探讨小结:标、木中,从文字学的角度就有密切的关系。标,为树木的末梢或树枝,树木牛.于大地之内,长于大地之上,天气之内,其特点是明显、标志、引人注目;本,树木的根系,在地面下活动,为树木牛-长的源泉和根本。中的木意指旗杆,是由树木的4vT部分所做成。标本中的配属规律如同一个树木的整体。类似于植物学的光合作用原理。标指绿色植物的树叶,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的光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牛.物能),供给树木的各个部分,包括根系;木指树木的根系,具有保持大地中的水源,将地下的水和无机盐吸收到树木的体内,运输于树木的其它部位,包括树梢和树丁?,及固定植物个体的作用。中是连接树梢和树根的部分,既可以作为支撑连接二者的结构基础,又布满了 导管和筛管两个管道系统,筛管将在上的树梢所收集的有机物(由太阳能所转化的牛物能)运输到在下的根系和树木机体的各个部位;导管又可以将根系所吸收的水分和冗机盐运送到在上的树梢和树叶等部位利用,起到中轴枢转平衡的作用。所以,从文字学和植物科学相结合的角度上看,标、本、中用来表述气的运动变化过程概念,与植物学的光能生物能的转化原理是契合的,所以是正确的、科学的。3.11 运气学体质观的来源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享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质学说,重在研究正常人体的生理特殊性,强调脏腑经络的偏颇和精气阴阳的盛衰对个体差异的决定性作用。体质与发病、诊断、治疗、病证转归、以及预防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干预调节偏颇体质,有利于防病治病。3.11.1 运气学体质观的基本内容运气体质观是以患者出生时的运气信息为内容,以患者出生时的日期为依据,进行农历的干支换算。依据运气学的基本内容而判断。考虑到笔者学力有限,水平较低,尚不能对运气学信息所有的因素做全面的考察,所以仅将中运、主气、客气作为运气学体质的基本内容,具体如下:中运体质:中运即岁运,包括五运:木运、火运、水运、土运、金运、水运总称,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在天地间的运行变化,分别代表风、热、湿、燥、寒等气候。根据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因天干的阴阳属性不同分为太过、不及两大类。阳干表太过,阴干表不及。所以对应人体的体质类型分别为:风木(太木、少木)运、热火运(太过、不及)、寒水运(太过、不及)、湿土运(太过、不及)、燥金运(太过、不及)。主气体质:即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气,每个主气各包括四个节气(厥阴风木: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少阴君火: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少阳相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太阴湿土:大暑、立秋、处暑、白露;阳明燥金: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太阳寒水:小雪、大雪、冬至、小寒。),有日期范围(见附录3)。客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由司天在泉的相互运动产生,每年的第三个客气与司天同,第六个客气与在泉同,依据天地人一气的原则,运气的常变规律,赋予了人体气化的规律特点,决定了相应的发病倾向。太过之运:与中运相同属性的脏容易发病。如,土运太过者容易胃病;所被克之脏容易发病:土运太过者,容易见肾病。不及之运:与中运相同属性的脏容易发病。如,木运不及出生的人,容易患肝病;克我之气成为致邪因素并因偏允而病;例如,木运不及患者的疾病会在燥金之气旺盛时加重;我所胜之脏偏亢成病:木运不及者,容易患胃土系统的疾病。六气的发病规律:主气:主气太过而成为邪气:如风木之人容易患胃土系统疾病;主气相应之脏受病:风木之人容易出现肝木系统的疾病;主气太过而乘所胜之脏、侮所不胜之脏:风木系统的人容易胃土系统和肺金系统的疾病。主气恒居不变,静而守位,初之气始于厥阴风木,终之气始于太阳寒水。依靠相生的顺序运行,常年如此。客气的运动不息,是由司天在泉的运动产生的,所以与固定的主气不同,如客之往来而不定。所以从禀赋的角度上来看,主气对于患者的发病规律更有意义。综合来看,土性之人易禀湿气;木性之人禀风气;火性之人,易禀热气;金性之人禀燥气,水性之人禀寒气。3.12 朱章志教授临床经验朱章志教授潜心研究伤寒论20余年,他认为:阳气虚弱乃百病之因,气化失常,乃百病之机。失常者,不外乎两端:一者,五行气化不前,而致使生化不足之病;二者,气化太过,致使生化太过之病。然二者之总纲皆是元气虚弱导致天之六气与人之六气相感而为病故也。临床治疗原则上,朱师认为疑难大病主张扶正驱邪的总方法。具体的讲就是扶阳气、顾胃气、调气机、畅通道以恢复元气的气化循环状态。用药以温为主,正如祝味菊所言:非温不足以振衰惫,非温不足以彰气化,但仍然视病势而灵活多变,不能一味温补,要根据具体的气机,而灵活辅助以清消诸法。笔者学识浅薄,不能完全畅达朱师之元气思想,现将导师在内分泌代谢病的主要经验介绍如下: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可以用伤寒论气化学说的原则加以分析,用仲景经方加以治疗。朱师治学伤寒论,以内经的元气观为基点,以伤寒论气化学说为主轴,以周易学说为原理,以仲景六经辨证为准绳,以运气体质观为特色,融天地人一体的思想于临床辨证之中,从而扩大了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1)在搜集整理文献过程中发现六经气化学家所遗留的临床验案比较零散,不够丰富,也阻碍了这一学说的临床可信度;希望更多的中医学者会整理更多的有关理论著作和临床验案,来为证实这一学说提供更多的依据。3.13 标本中素问六微旨大论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 中见太阴 ;太阳之上 ,寒气治之, 中见少阴;厥阴之上 ,风气治之, 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 中见太阳 ;太阴之上 ,湿气治之 ,中见阳明 。所谓本也。本之下, 中之见也 。见之下, 气之标也 。本标不同, 气象异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少阳太阴从本,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 ,阳明厥明 ,不从标本 ,从乎中也是故百病之起 ,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 ,有生于中气者 。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 ,有取标本而得者 ,有逆取而得者 ,有从取而得者 。”风 、寒、暑、湿 、燥、热六气为本。本,即事物的本体、本质。因为六气是气候物化现象产生的根源, 故谓六气为“本” 。标,标志、标象, 即三阴三阳, 是用以表示 , 或者标记六气的标志。这是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和认识六气而附加的符号 。中 ,即中见之气,是与标本相互联系,且与标为表里关系者即为中气 。六气的标、本、中气关系如下(表 1):张介宾可谓是解读其中奥理之最早者、最著者 。张氏深谙其中之旨, 指出:“脏腑经络之标本, 脏腑为本居里, 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者, 为表里互相维络, 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经络于膀胱也。余仿此”(类经图卷四)。现将介宾的图例示如下表(表 2):六经气化学派 。这一学派的核心思想就是:六经为病 , 就是六经的气化为病 。正如张志聪所注:“治伤寒六经之病 , 能于标中求之,思过半矣”(素问集注卷八 。下同)。现在以伤寒论六经病为例 ,对标本中气理论的临床应用作以示范 。张志聪也有相同见解, 他说 :“少阳标阳而本火,则宜散之以清凉 。”张志聪所注 :“太阴标阴而本湿 ,故当治以四逆辈。”后人亦有“治脾不在补,而在运其湿”之论 。王冰注曰:“太阳本为寒, 标为热;少阴本为热 ,标为寒。”两者标本异气, 故其发病 ,有从其本者,也有从其标者 。临证应用如张志聪所云 :“且如太阳病,头痛发热,烦渴不解, 此太阳之本病也。如手足挛急 ,或汗漏脉沉,此太阳之病标也 。”前者如伤寒论的第 4 、6、11、26 、34 、63、76、77、79 条者是 。后者如第 1、2、3、6、7 、12、35 条等。可见太阳本寒而标阳, 标本异气 ,故太阳病既有“必恶寒”之太阳伤寒证(从本化);也有发热 ,“不汗而烦躁”之里热(从标化)。仲景制麻黄汤以治太阳从本而化之寒证(如麻黄汤 、小青龙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等),又创大青龙汤治疗既从本(寒)又从标之入里化热证 。“少阴之本热, 其标阴。”张志聪在论述其临证用药原则时指出:“如少阴病 ,脉沉者急温之, 宜四逆汤 ,此少阴之病标也。如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口燥咽干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气汤,此少阴之病本也 。”由于少阴之本气为热 , 其标属阴为寒 ,因此临证常见的伤寒少阴病 , 有从本而病的“少阴热化证” , 如仲景所论的“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 , 不得卧 ,黄连阿胶汤主之”(第 303 条), 此为心火旺 ,肾阴虚证 。少阴病亦有从标而化之“少阴寒化证” 。仲景说:“少阴病, 脉沉者, 急温之, 宜四逆汤”(第323 条)。又说 :“少阴病 , 身体痛 , 手足寒 , 骨节痛 ,脉沉者,附子汤主之”(第 305 条)。由于此即为少阴寒化证 ,治当温补心肾少阴之阳 。此外 ,亦有既从标又从本化而病的阴盛格阳证 , 仲景用白通汤(第 314 条), 以及白通加猪胆汁汤(第 315 条)。正如张志聪所说:“阳明病,发热而渴, 大便燥结, 此阳明之病阳也 。如胃中虚冷 ,水谷不别 ,食谷欲呕 ,脉迟恶寒 ,此阳明感中见阴湿之化也。”临证中, 厥阴为病 ,常见寒热错杂, 或相火妄行,肝阳上亢而有头晕、耳鸣、四肢抽搐之症 ,宜用清热泻火 ,熄风止痉治之 ,亦属“从乎中气”的病理变化。从上述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标本中气论理的应用情况来看, 任何一经的发病, 都有“从本” 、“从标” 、“从乎中气”三者 。内经之所以说“少阳 、太阴从本” ,“太阳、少阴从标从本”, “阳明、厥阴从乎中气” ,一是突出其易生之病, 如太阴之本湿标阴其病多湿,少阳之本阳标阳故多阳热之证等。二是强调病情的复杂, 如少阴病有寒化、热化之证,太阳为病有从本而化的表寒, 表里俱寒(如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也有从标从本之表寒里热证(如大青龙汤证)。三是强调不为人们重视的疾病 ,如阳明多为实热证, 但从中气者 ,也有寒湿证(如 359 、343 条之吴茱萸汤证),厥阴“从乎中气”则发寒热错杂证等 。临证时应当权变圆活, 不可拘泥,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知标与本 ,用之不殆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 , 足以乱经 夫标本之道 , 要而博, 小而大, 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足见这一理论在临证中的重要价值 。3.14 “病机归于五运六气”论内经 理论充分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整体观,认为天地自然规律和人体生命规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在认识人体生理、疾病以及诊断、治疗时都应以天地相参。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了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医学等多学科的学术内涵, 它把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生命现象、发病乃至预防、治疗、用药规律统一起来, 从天体运动角度来探讨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的密切关系。 素问 中提到的 气宜 、天道 均指五运六气而言, 人处于气交之中, 随着运气变化而变化, 运气的常与变与人体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说,天人合一 是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灵魂, 五运六气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1。3.14.1 非其位则邪, 当其位则正素问 五运行大论 : 非其位则邪, 当其位则正 , 这里的正、邪是就自然气候而言, 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为 正 , 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为 邪 , 六气在一年中的运行, 是 行有次, 止有位 , 按时、有序的,应当至则至, 若未至而至则为异常。如冬天应该天寒地冻, 万物闭藏, 若温暖如春, 则为异常, 这种异常之气便是邪气, 人们多病。就人体而言, 生命活动的和谐状态是正气, 生命活动的失和状态是邪气。人和自然相统一, 人与自然顺应, 气得其和则为正气,人逆自然之态, 气失其和则为邪气 2。3.14.2 阴阳气血, 应时而变每年从大寒节前后开始主运是木运 火运 土运 金运 水运; 主气是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故在初之运时应该调养肝气, 二运时应注意调养心气, 三运时注意调养脾气, 四运时注意调养肺气, 五运时注意调养肾气, 如果不注意按照时令节气养生, 因五脏与四时相对应, 则伤及脏腑, 易变生为病天地有四时气候的变化, 还有昼夜晨昏之变换,天地阴阳日有所变, 人亦应之还有阴晴圆缺的更替, 人体阴阳气血也随着日月阴晴圆缺的更替相应变化。运气变化, 天地自然有四时节律、日节律、月节律, 人体阴阳气血随之出现规律性变化, 人体阴阳自我调节达到平衡。3.14.3 3 预测疾病, 初定病位素问 运气七篇为我们揭示了气候、物候、人体疾病之间稳定的、规律性的关系, 虽然其中含有机械的推测成分, 但从认识论而言, 将人置于整个自然界中, 结合时间、空间去分析, 将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到人的每一环节。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只有这样诊察信息才能全面准确, 才符合运气学说的精神实质, 才是 审查病机, 无失气宜 、谨候气宜, 无失病机 的真正内涵。3.14.4 4 审查病机, 归于人体的五运六气素问 至真要大论 故可认为, 病机 19 条是在运气学说的基础上把诸多临床症状总结归纳与人体五脏、人体六气相结合的理论, 病机 19 条归于人体的五运六气, 此处的五运为五脏, 六气为人体五脏因平衡失调而产生的六气。素问 六节藏象论 不知年之所加, 气之盛衰, 虚实之所起, 不可以为工矣。一个医生, 必须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 , 方不至于动手便错。人作为天地自然的一部分, 与天地息息相关, 在审查病机时不仅要看疾病的表现, 还要综合考虑天时地理等其他环境因素以及社会、人文因素等等, 当然运气有常有变, 要正确看待运气, 不可拘泥。周 易中的八卦及六十四卦之卦体均 由阴丈或/ 和 阳 艾所组成,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认 为阴阳是 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根本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丈是组成卦体的最基本单位,八卦 中的每一 卦体由三个义而为,八卦相互配合一起,即“八卦相荡”,为六 十四重卦。无论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中任何一艾的变化,便形成一个新的卦.有动即有变化,故释“丈也者,效天下六 动者也”,“艾者,言乎变者也”。若以卦言天下,可见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每时每刻处在动态的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变化之 中.“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 则作变矣” .这正是 ( 素问六微 旨大论中所言,事物 (包括人 ) 本身总是因运动才起变化地,具有整体恒动观念.看周易伏羲先天八卦园图中卦气流行六顺逆,分析其阴丈,阳丈的排列与组合,是处在阳丈消减阴艾增长,阴多消减阳丈增长的变化之中。观图以左转为顺,从乾一,兑二到坤八,是阳丈逐渐少、阳消阴长的变化过程;从坤八起右转逆看.阴极盛于坤 震始交阳而一阳生,兑 至乾 为阳极 盛.可见在八卦之 中每一艾的变化,都决定这一卦的性质即阴阳之偏盛偏衰,其转花过程也正是从量变 (渐变 ) 开 始,以质变 ( 突变 ) 而告终.正如明代 医学家张 景岳 在 类经 附具医 易 中所易者也,具阴阳动静之妙, 合阴阳消长之机”。八卦中之一卦的三文 以位分上 中下三位,以时分初中未三时,以 象分为少壮老三象.八卦的变化是 由阴艾、阳艾的排列,组合发生了阴阳数量及位t 的变动,卦的性质也起了相应的转化。这一切正 是我文明古 国科学史上用定性 与数学的定t 结合起来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科学方法的当形六经不仅只是反映 出人体正气强弱、营卫气血、脏腑经络气化,而且有时间,空间的综合概念.继承发扬了八 卦学说中用定性与定t 相结合来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对生理与病理进行了比单纯 以阴阳定性更深化的定量综合分析。人体的阳气和 阴气都是抗御病邪的正气。“阴阳之气各有 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隋杨上善更认为“三阳为外门,三阴为 内门” .( 太素)从人之体表入内,外门 自有三道屏障,即太阳、阳明、少阳.内门亦有三道屏障,即太 阴、少阴、厥阴;而每道屏降之中还有不同低层次的抗邪能力,也能 自成体系。各道屏障和不同层次的抗病力之间依经络、气化、脏腑络属、筋、脉 等组织联系,内门与外门相互配合默契.伤论是以伏羲先天八卦图的卦气流行之左转、阴艾阳艾消长为依据,有机的结合了 内经 中“气有多少,形有盛衰”的认识,来观察生理与疾病。见下表震为少阳,一阳出于二 阴之下;翼为少阴,一阴出于二阳之下。坎离二卦虽未与六经直接配合,然坎离为水火,为日月,水阴火阳,月阴 日阳,日月水火为天地之大用,人依者生,失者而亡,离 为阳中有阴,坎 为阴中有 阳,水火相交,阴阳既济,实乃天地和人体之常也,故未与六经相伍。从表中可以 看出:内经 和 伤寒论 中的三 阴三 阳及次序与八卦 中阴交阳交消长的关系,正是卦象之交从初中未三时之初起计分 阴阳、定多少的。太阳之 阳气最盛,居人体最外层,统摄营卫;阳明次盛居太阳之里;少阳为初生之 阳,阳气最 少 (和太阳阳明比较),居阳明之内;太阴之阴气最盛;居诸阴之外,少阳之内;少阴阳气次盛,居太阴之里;厥阴阴气徽弱为最内层.外邪袭表太阳居最外,首先奋起抗邪,这时所产生的一系列证候就是太阳病,若 邪至少阳,这时人体阳气已虚,正邪交争,各有胜 负而产生一系列证 侯即为少阳病。因少 阳阳气 已少,故小柴胡汤方 中用参、草、枣扶助 阳气抗邪。病至三阴境地.太 阴首当其冲,这时阳气 已衰,阴气奋争,故太阴病侯以虚寒为主。病至厥 阴,阴气微弱,阳气虚败,两阴交尽,病机错杂,稍有不慎性命尤关。六经病是从繁乱的病理现象 中概括出来的六种病态反应系统的集合,“有病因、病势、证侯的演变,并归纳确定了病位,邪正消长,寒热趋势及相应之治法方药及予后”, 并与自然界中寒暑燥湿风火六气之气化,一 日之十二 时辰均有一定的联系之立体概念。周易中八卦之卦象也是配 以五行生克制化,年、季、月、二十四节气,辰 之时间,东西南北3.15 五运六气与体质关系浅析3.15.1 体质的概念及常见分类匡调元教授!对于体质的定义比较公允的说法是: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与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王琦#提出的体质概念较具代表性,即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这种特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3.15.2 五运六气与体质3.16 五运六气临床思路探讨五运六气理论是以阴阳五行干支等为纲目,融合自然生命多领域知识形成的中医理论,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空规律,自唐!王冰次注%素问&补入运气七篇之后,五运六气已逐渐成为中医的经典理论,并在临床诊疗中担当重任,被誉为#医之门径$( 明%#医学入门&) (审证之捷法$( 明!%医学穷源集&) ,成为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五运六气具有思维方向双重性思维结构三元化思维表达跨越倾向等特征8,致使医家们对其理论的理解与临证的运用见仁见智各具千秋,本文拟透视五运六气的历代阐释,提炼临证的共性思路,为深入探求五运六气的临床应用抛砖引玉,3.16.1 知常: 人与天应,格局推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曰#人与天地相应也$天地之气变化有时有度,当其位则正,失其位则邪,万物的生长化收藏皆依时间规律五运六气本为推演天地之气运动变化规律而设,临证时首先要推演五运六气格局,熟悉天地人相应的气候物候藏象病证特征,五运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总称,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五运要略&称: (盖运者,动也,主行乎天地之间,管一年之化令也$六气,#素问&云: (天之六气,曰风火暑湿燥寒$#类经!逆顺相传至困而死&注: (盖天地之气,以六为节,如三阴三阳,是为六气$三阴三阳,即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又天干所临,为五运; 地支所司,为六气; 运气相谐,为五运六气,中运又称岁运,以天干推演,统主一年,有太过不及平气之别,主运主气为四时常法,主气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顺序,五运依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顺序,属五行相生的次第,年年固定不移,客运客气为四时变法,各随当年干支推演,如客气依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次第,属太少阴阳相递,以地支推演,年年不同,客气司天在泉依地支推演,分主上下半年,更有运气加临主客加临的变化法则,有运盛气盛主强客强之分,呈现相助相害并列的复杂关联,宋代以后,在#至理无内无外$思想的影响下,五运六气推演格局不断繁复常言道#一理通,百理通$3.16.2 达变: 胜复郁发,升降迁退#素问&曰: (化不可待,时不可违$自然生命疾病在时间轴向上的规律,呈现波动变化和自稳调节,违背失衡则易致灾害或疾病,顺应变化规律可促进健康或有助于治疗,所以医理强调五运所加,六气所临,迁移有位,应期变化; 顺天察运,因变以求气; 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知常而达变; 顺天之变,病之可期; 亢则害,承乃制; 胜者复之,郁极乃发天地与人之变化,以平为期,正则和平,相生相济,否则邪生,相克相伐,五运六气格局推演虽方法繁复,却属理论推导,难以与天地变化的实际情况完全吻合,因此古代名医均主张医理为重全面衡量,反对盲目推演以偏概全,守其常,明其变#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 (求其至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