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057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提升当代榜样教育有效性的对策思考。(1) 把握榜样选树的标准,整合榜样教育资源1、 体现真实性,符合人性的社会性复杂性 真实性是榜样树立的首要标准。选树榜样时,力戒将榜样形象、事迹等过渡修饰和拔高,而是呈现给教育者一个真实的、合乎人情的、具有鲜明个性和人格的榜样。另外,更需要为教育者树立生活中的榜样,他们的形象和事迹未经修饰,然而,他们自身的德性 .-和生活中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必然会福射到周围,影响周围的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地方用以容纳人性中的美好,因此,整合来自青少年生活经历中的榜样,以他们的行为和精神激励青少年,使他们心向往之,进而乐意为之。2.体现效仿性,满足他人的利益需求 在为青少年树立榜样时,首先需要具有较强的可模仿性。具体而言,要遵从个体的模仿规律为青少年选树榜样。2所以,对于年龄较低、知识水平不高的青少年,可以为其树立形象生动、行为直观的榜样,选择书本中出现的榜样形象、生活中的同学、教师等,以这些榜样行为的直接示范达到教学目的。对于年龄较长、社会阅历较为丰富的青少年,可以为其树立社会杰出人物、英雄模仿等,注重以榜样精神激励、引导他们。其次,榜样的树立要有针对性,榜样的形象不是越高大越好,而是要针对青少年的需求选择适a的榜样,即选择的榜样要针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问题,能给他们带去帮助和教益。3、 体现先进性,反映人类的先进品质 榜样的先进性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而言,只要在才能、品质、态度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优于他人的人物,都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榜样。也就是说,只要有优点,就可以成为他人的榜样。然而,当教育者在推荐一些英雄榜样,并述说他们的先进事迹时,他们的品质体现的崇高性,反映的是人类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先进性的最高层次。何为崇高?崇高作为一个形容词,是雄伟高大的意思;并且它又属于审美范畴的一种,表示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使人在精神层面上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榜样所具有的崇高性表现出来的美感可以引发人们对榜样的崇敬,从而效仿学习。由此,在选树榜样时,要坚持“平民性”和崇高性相结合。所谓的“平明性”,即要拓展榜样选择的范围,坚持只要有优点就值得学 的素朴的榜样学 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理论上而言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榜样,因此,教育者要善于发现青少年的优点,创造“人人是榜样”的境界,形成青少年间良好的互相学的氛围。当然,榜样教育也要坚持的一定高度,将那些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的英雄模范等推荐给青少年,让他们在崇高精神的熏染下提升己的精神境界。4、 体现民族性,传承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传承性,体现在榜样上,不仅表现在榜样所代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价值是在民族传统美德上的继承发展,也表现在一些反映民族传统美德的榜样即使历史悠远依然成为教育资源,如教师、家长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儿童要互相礼让。具体而言,第一、教育者需要认真整理传统的道德榜样资源,剔除那些过时的榜样,选择那些具有较强可学习性,可模仿性的榜样人物。第二、寻找青少年身边的体现传统美德的典型人物。因为时代在变化,当时那些榜样的言行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难以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鸣。从青少年角度出发,结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挖掘新的榜样以新的形式诠释传统美德。5、 体现时代性,吸纳时代的优良精神元素 ,榜样必须是真实的,符合人性的,体现的是榜样的“真”;是可以模仿的,要能满足社会和人的利益需求,体现的是榜样的“善”;必须是先进的甚至是崇高的,包含人类的优秀品质,体现的是榜样的“美”。而榜样的选择又必须传承民族文化的和吸纳时代精神的,概括之,榜样的选择必须是拥有“真善美”品质的,这是选择的基本要求和必要标准。而民族性、时代性的人物形象则更易为该民族、该时代的人所效仿,是榜样选树的充分条件。(2) 坚持榜样教育原则,引导青少年榜样选择1、 注重榜样教育的生活性,贴近青少年生活世界 榜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进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并引领他们向往理想生活”是指向青少年生活本身的。因此,青少年通过榜样学习要想获得“德性之知”的生成,则榜样必须来源于青少年的生活世界,对于榜样教育而言则要注重践履性,即在生活的实践中开展榜样教育。因此,需要帮助青少年尽可能发现身边人物的优点和长处,引导他们以周围的人物为榜样。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深入青少年的生活世界,创设青少年与榜样人物良好互动的情境,让青少年在观察榜样、与榜样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榜样的优良品质,进而自觉认同、效仿榜样。2、 坚持榜样教育的崇高性,与崇高精神对话 引导青少年选择人类崇高精神的代表英雄、道德措模、优秀伟人等。如此,才有可能帮助青少年使自我走向更高的精神台阶。然而,由于青少年与一些英雄、道德楷模、优秀伟人等榜样存在着层次的差异性,导致其容易对这些榜样行为或事迹的不认同或虚假认同,因而不能真正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弓丨导青少年选择崇高榜样的可行方法是倡导他们与崇高精神对话。一方面教育者在引导青少年向某一榜样人物学习时,需要让学生了解榜样人物所处年代的具体特征,深入挖掘榜样行为背后的精神实质,因为崇高的榜样精神是可以超越时空而永恒的。另一方面,需要教育者帮助青少年找到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从其崇高精神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3、 体现榜样教育的层次性,选择契合个体的榜样 青少年选择适合自己的榜样,也需要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一方面,要使青少年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榜样的选择要针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中的问题,而不能仅仅凭个人的喜好和兴趣,如此,才能通过榜样学习有所提高。另-方面,对于已经选择了不适合甚至不良的对象进行模仿的青少年,要使他们了解自己正在追求的是什么,他们还可以或应该追求的榜样有哪些,不同的追求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等,使他们在比较中选择契合自己需要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榜样。 4、展现榜样教育的多样性,化偶像为榜样 在开放的社会,多元文化和多向思维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榜样内涵外延的日益丰富和榜样形象的多样化。有研究者认为,现有榜样教育提供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总共有四类:(1)革命先烈、领袖人物、历史伟人等;(2)社会各领域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3)教师、家长等成人榜样;(4)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可见,榜样教育已体现多样性的特点。然而,在大众媒介时代产生的各类明星人物,不管我们是够意识到或是否承认,他们都对青少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的崇拜的偶像。因此,榜样教育需要开发新的榜样资源,即将那些德艺双馨的明星人物纳入榜样行列,成为新的教育资源。如香港的教科书中国语文便将香港影星周润发的成长史作为其中篇目,激励青少年像周润发一样自强不息,努力奋斗。(3) 遵循榜样学习机制,创新榜样教育方法1、 激发兴趣、唤起认知的“认知性榜样教育法” 认知性榜样教育法的重点在于使青少年对榜样感兴趣,并能记忆榜样相关信息、全面理解榜样精神。因而可以从激发青少年对榜样的兴趣入手。具体而言,第一、对于那些教育者想要推荐给青少年的榜样,教育者可以选择“曲折前进”,而不是“单刀直入”,即不是一开始就把这些榜样形象和榜样事迹呈献给青少年,而是可以通过呈现给青少年关于榜样的趣事轶闻、电视电影或者相关书籍等,尽量引发他们对榜样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形式活泼的相关活动,如组织编办关于榜样的报纸、开展榜样相关知识的竞赛等,让青少年全面了解榜样。第二、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青少年自由展开讨论,对这些榜样的行为、事迹、精神、值得学J的地方等发表意见,然后教育者在旁引导、总结和归纳,凸显需要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行为和榜样精神,加深对榜样行为和精神的认识。第三、鼓励学生效仿榜样,既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榜样使榜样形象再具体化,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能体现榜样精神的一些小事做起,让学生“从做中学”,在行为屮对榜样精祌有更深层次的了解。2、 价值辨析,引导认同的“认同性榜样教育法” 采用价值辨析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宽容理解。对于青少年已经做出的一些低俗甚至错误的选择,教育者要予以宽容和理解,让学生因受到理解和尊重而愿意敞开心扉。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可以通过“对话引导”帮助青少年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在此过程中加以有意识的引导和提升。这是“认同性榜样教育”的第二步。与青少年进行对话,要与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类似谈心甚至闲聊。对话引导的过程,是一个引发青少年价值观外化,在评价、引导的基础上使青少年纠正或提升原有价值观并内化,再通过启发青少年想象学习一些好榜样会有的结果并鼓励其行动的方式外化,这一过程有助于青少年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力、真诚接受并内化优良榜样所代表的价值观,从而达良好的榜样教育效果。3、 情感体验,引发共鸣的“体验式榜样教育法” 对话引导的过程,是一个引发青少年价值观外化,在评价、引导的基础上使青少年纠正或提升原有价值观并内化,再通过启发青少年想象学习一些好榜样会有的结果并鼓励其行动的方式外化,这一过程有助于青少年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力、真诚接受并内化优良榜样所代表的价值观,从而达良好的榜样教育效果。 具体到应用策略,一种方法是使榜样和青年处于真实的同一情境屮,促进青少年自我角色体验。一方面,使青少年亲身“见过”榜样。如在青少年生活中寻找榜样,开展榜样教育。选择学校中具有优秀德行的教师,如那些棘棘业业、关心学生的教师榜样,使青少年在教师的流畅生动的上课中、在教师的关心鼓励中体验什么是“爱岗敬业”。或者选择学校中表现优易的学生,如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榜样,可以让这些学生和成绩较差但有较强学习动机的学生他们坐在一起,在相互交流学习中让后者将榜样行为和自身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选择家中品质良好的父母家长,如勤劳善良的母亲,从母亲每日的辛苦操劳中体验什么是勤劳;从母亲对孩子无私的关怀中体验什么是爱心等。再如可以将青少年领至榜样行为发生的现场。如有些青少年崇拜刘翔,如果有条件可以将他们带领到刘翔训练的场地,实地参观刘翔的训练和生活,从而增进对榜样人物的了解,引发对榜样人物真实的情感,的更好地学习榜样。另一方面,可以使青少年亲身体验榜样行为,即效仿榜样,如要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谨慎,就要亲自参加帮助他人的活动,在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助人为乐,理解什么是雷锋精神,并对这一精神产生积极的情感。因此,榜样教育要多开展公益服务、志愿者活动等项目,促使青少年亲身体验。另一种方法是创设情境,让青少年体验他人角色。也就是说,创设一个榜样情境,扮演榜样,使青少年暂时处于榜样的社会位置和生活,并按照榜样的位置所要求的规范和态度行事。4、 强化锻炼,固化行为的“践履性榜样教育法” 在榜样教育中,“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榜样行为本身的直接模仿和再现,即复制性行为;另一类是在用内化的榜样精神指导自身的行为,即创造性行为。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但是无论是那一类行为的固化,都离不开行为强化和实践锻炼。在榜样教育中,“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榜样行为本身的直接模仿和再现,即复制性行为;另一类是在用内化的榜样精神指导自身的行为,即创造性行为。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但是无论是那一类行为的固化,都离不开行为强化和实践锻炼。 固化复制性行为的方式主要有社会服务和劳动教育两类。社会服务如在“学雷锋月”开展敬老院献爱心、清扣社区楼道等服务,参与者将自己当做“雷锋”,模拟“雷锋”行为;也可以开展劳动教育,即在劳动模范等榜样的带领下,青少年与榜样一起参加劳动。这两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少年在模仿学心中加深对榜样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认识,并在榜样影响下逐渐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当然,这些活动的开展是持续性,要想通过一两次活动就到达到良好的固化效果无疑是天方夜谭。然而,这两种活动方式也容易造成这样一种情况,“孩子们在有意识地做好事时很积极,因为他们从小被告知这是学雷锋,但当有人真的处于需要榜样的情况下,他们却表现得很迟钝,有时即使发现也尽量逃避”。因此,现如今更需要加强志愿者服务平台的建设,在自然的生活中践行榜样精神,从而固化创造性行为。5、 尊重主体性、发挥能动性的“互动性榜样教育” 互动性榜样教育法,一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和青少年之间的互动。具体表现为,首先在榜样树立上,可以采取“上下结合”的互动方法。鼓励青少年推选校内外值得效仿的人,结合教育者树立的榜样一起作为“榜样谱”供青少年选择。其次,也可以鼓励青少年组织榜样学习的一些列活动,而教师则只是从旁指导,这样可提高青少年榜样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榜样活动的形式。在此过程中,可以尝试创设一个学校、教师与学生进行活动的平台,如通过互联网,开辟榜样论坛,让学校领导干部、任课教师、德育教师、各年级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民主、平等的对话。另一形式的互动性榜样教育表现为榜样和青少年的互动。最直接的方式是邀请榜样现身说法,与青少年直接对话互动。有研究者例举北京市人大附中邀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如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白岩松、神州数码总裁郭为来跟学生直接对话,对话过程内容丰富,形式生动、话题明显带有目前青少年鲜明的心理特点、文化追求和生活爱好,以及对未来、为人生的思考。“8在对话过程中,榜样人物“指点迷津”、言传身教,在行为示范和精神方面都对青少年产生很大影响。6、 审视榜样,超越榜样的“超越性榜样教育法” 超越性榜样教育,顾名思义,指“在榜样之上”学习榜样,具体指,第一,审视地评价榜样。即在榜样教育中,要引导青少年对学习的榜样做现实的评估,相对地看待榜样的价值,从而有选择性地认同榜样行为和价值观。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一改传统榜样教育为青少年提供明确的示范信息和学习内容的教育方式,对于那些年龄稍长,社会阅历丰富的青少年,应鼓励他们对榜样和崇拜的偶像进行理性判断,组织他们通过学生讨论、交流体会等方式,发现榜样的优缺点,挖掘榜样行为背后的高尚精神和先进价值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同时促使他们对榜样更深刻认知和认同。第二,实质性地学习榜样。是指在榜样教育中要超越对榜样具体行为的机械性模仿,实质性地学习榜样的内在精神。也就是说,在榜样教育中,教育者要帮助青少年将榜样精神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生活中践行榜样精神。(4) 营造青少年榜样教育的良好环境1、 发挥朋辈、教师、家长及公众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 互动性榜样即同学、教师、家长和明星偶像等公众人物是青少年榜样学的主要对象。因而,营造榜样教育的良好环境,首先必须发挥好朋辈、教师、家长及公众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舆论对他们的影响相对减弱,而朋辈群体的舆论,则对个人思想行为的影响相对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担负着学生榜样的角色。对于青少年而言,教师因其知识、身份的权威性对于青少年颇具引领作用,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思想引导、行为示范等,则使教师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而家长作为个体的首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对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公众人物,通常指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并受到民众关注的人物,如影视歌明星、著名学者、政府官员等。对于公众人物而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首先应该自律,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素养,管理好自身的名气资本,自身的一言一行要对社会负责,公众人物还需要处理好谋取个人利益与服务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为社会出力,公众人物和学校也可以主动“结合”,现身说法,讲述自身的榜样事迹,使青少年获得对榜样的真情实感,更易为榜样精神所感染。2、 坚持教育的常态化 坚持榜样教育的常态化,注重榜样教育的日常化,使青少年处于时时都有榜样可学,人人都在学习榜样的良性环境中。坚持榜样教育的常态化,在学校层面,首先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第一、对于教师而言,不是只有在特殊节日、班队课等时间在课堂上才能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而是要利用课堂教育、学生日常活动等一切机会,向学生渗透榜样精神,进行榜样宣传。第二、榜样教育的教育者不仅仅只是这两类教师,任何学校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都可以利用自身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其次,延续和创新“节日性榜样教育”。如3月份往往是传统的学雷锋月,学校一般都会举行大量的学雷锋活动。而3月份一过,则学雷锋热度骤减。但是,如果以雷锋精神为依托,则可以将雷锋精神具体化为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节约精神等等,根据青少年实际需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并配合组织相应的实践锻炼,促使青少年真正认同榜样,践行榜样精神。第三、学校榜样教育要与加强校园道德建设相结合。如在学校举行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班级创建等活动时开展先进评选、宣传和学习,使青少年的榜样学习日常化、生活化,这不仅使得榜样教育有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与载体”,也促进了良好校园道德的形成;而良好的校园道德又为榜样教育有效开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3、 强化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引导 第一、大众传媒要注重挖掘传统英雄榜样、先进模范、政治军事领袖等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要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等对榜样精神进行阐释,并引导青少年身体力行践行榜样精神,从而使这些传统榜样能真正走进青少年的生活世界。第二、大众传媒要真实、正确地宣传榜样人物。第三、大众传媒在宣传明星等青少年偶像时要注意社会效益取向,突出这些人物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发挥他们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总体而言,大众传媒应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少年、以高尚的精神塑造青少年,为青少年榜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4、 形成榜样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 2012年,中国见义勇为基金会对近年来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5770名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仍有2920名见义勇为的先进人物生活困难,占被调查人数的50. 6%。而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其见义勇为的行为导致受伤致残,从而丧失工作能力。在众多影响青少年榜样学习的环境因素中,“社会如何正确对待榜样以及榜样的现实生存状态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需依靠党和政府进一步健全榜样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榜样的奖励和补充措施。如对于因榜样行为而导致牺牲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可以改一次性补偿为“月薪制”,即每月资助榜样或其家属,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再如对于那些因榜样行为而致残致伤的人,在帮助他们医治的基础上还可以为提供一些其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解决他们在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需借助民间组织和民众的力量。最后,重视对榜样权益真正有效的保障,形成榜样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