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之路、治病思路与经验.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27735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医之路、治病思路与经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名医之路、治病思路与经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名医之路、治病思路与经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医是怎样炼成的,学医难否?成名医难否?此事难知医学实在易,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为什么在今天造就不出中医大师?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思维模式、研究方法和视角的缺失在学习、吸收西方医学方法、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时,未能恰当地继承传统,甚至抛弃了传统,数典忘祖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不顾中医自身特色,无情地或胡乱地改造,甚至以西代中,以现代代替传统,解决问题的方法,继承传统思维方式训练中医思维模式培养名中医,什么是名中医(大医),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以德统才,德艺双馨“医乃仁术”历代名医如:扁鹊、华陀、董奉、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最基本要求,名中医的成才之路,从师、读书、临证建立基础医者,意也思维模式、方法思路、方法,(一)现存问题,1.中医学子不会开方根据规定,一个中医学院毕业生最少要背个方子。有关机构曾做了一个调查,年有毕业生以上达到这个水平,年约有能背个方子,到年就只有能写出个方子。,2.现代中医不懂医古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准备在全国遴选名岁以下的主任医师,作为学术带头人来培养,指定以医古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四大经典著作为主出题。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四川省只有一人考上。,四小经典,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药性赋、脉诀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可见”之说,“童子功”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大经典,原指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本典籍,同时还旁涉历代诸子百家名著名作,特别是重点内容需要背诵,当时不理解者、存疑后释成为悬念。观历代名医贤哲,大凡成中医名家者,无一不娴熟经典,并通过临床实践灵活运用而有新的建树和发明,造福于黎庶。,厚实的文化功底传统文化是医者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柱和心灵归宿,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失掉这一精神家园,医者则不成其为医,中医药也就不成其为学,其生命力的源泉即告枯竭。“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特有的思维方式、宇宙观和方法论,学从名师,师门深广华佗:医术名闻天下时仍隐没姓名从名师治化道长学习因其诚实正直,勤奋耐劳,道长悉心传授,并得到信任,出入古刹藏书密室,内藏金创瘛疭方等珍籍记忆纯熟,道长重视并考查,全部传授。温病学派大师叶天士师无常师,唯长是师求师的根本标准,中医血液病学的宗师徐衡之(名铨)早年受业于孟河医派名家丁甘仁。又先后随名医恽铁樵、国学大师章太炎习医。屡从名师,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建国初便有“江南名医”之称)。陈苏生武进人,医自师授,学于同乡沈仲芳、海宁钟符卿、山阴祝味菊诸名家。缺少鉴别能力,莫衷一是,寻师访友。徐相任、程门雪、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叶劲秋、祝怀萱和张赞臣、姜春华等。与祝味菊学习辨析医理三年成伤寒质难。陈可冀曾随名医冉雪峰、岳美中、赵锡武系统学习中医和临证多年,实践磨练一个好医生在丰富的实践中,必须经过至少10年的艰苦磨练,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医术才日臻进步,医生才走向成熟。(谢和平校长语),传统的思维模式训练(1)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朱元璋召见二位老者,帝问他们从事何业?一老者答:“业医”。帝问:“卿为医,可知蜜有苦而胆有甜乎?”答曰:“蜂酿黄连花则蜜苦,猴食果多则胆甜。”帝曰:“是能格物者”,遂升为太医院使。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曰:“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意谓由事物的外在现象总结归纳出事物的内部规律法则。,(2)赏月悟医明朝周慎斋,安徽名医,著有慎斋遗书等著作。中年得中满证,遍访名医乏效,广搜药方又不敢贸然试用。赏月“吾病亦如是乎?”自拟和中丸,方取肉桂、炮姜、川椒、白术、薏苡仁、砂仁、车前子、陈皮等组成,温中通阳,服之一月而愈。格物致知,(3)观花识药浙江名医范文甫曾治黄“苦不寐,百药不能治。”以百合30g,苏叶9g,3剂而安。曰:“我尝种百合花,见其朝开暮合;又种紫苏,见其叶朝仰暮垂,取其意而用之。”(4)落叶催生元代名医滑伯仁“治人疾,不拘于方书,而以意处剂,投无不立效”。众人皆奇,问此方出自何书?滑答曰:“医者意也,何方之有?夫妊已十月未产者,气不足也。桐叶得秋气而坠,用以助之,其气足,宁不产乎?”后人有效仿而用之无功者,非其时也。,(5)蛎壳治交骨不合志异续编有一医案:叶天士儿媳临产以后,交骨不合,投药不效。盖蛎蛤之类其形皆两片相合,性本喜合不喜开,用治交骨不合,取其性也。,类比与联想的思维方式(即被巫术研究者称为“相似律”与“接触律”的思维规律),除实践经验外,类比方式可谓古代建立药效之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山海经中记载:昆仑之丘的沙棠,身体轻浮,故可以御水,食之可以不溺。黄帝内经为数不多的几个方剂中,有一个治疗失眠的药方叫作“半夏汤”,其制做方法是:“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以一小杯。”,为何要用千里以外的流水?集合构成了“半夏汤”的效能纠正体内“阴阳之气不通”的病态。作者断言:“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吃什么,补什么”类比思维方式食疗:那么吃只红色的袜子能治什么病呢?中医言“白糖补气、红糖补血”红糖含有些杂质而已相同器官的化学构成极为相近时,市场上出售的“猪肚子”(胃)则往往被刮去了内膜用于生产某种胃药;“杂质”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名分”许许多多黑色食品的特殊营养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当我们了解到花中多含芳香烃、挥发油,具有扩张毛细血管(发散)的作用时“诸花皆升”但对于那些至今还不能对其“所以然”做出解释的理论、技艺,又该如何对待呢?中医之所以在当代还没有消亡的根本原因,恰在于此。,读书炼思路,焦树德教授的从病例谈辨证论治七章,从四诊到方剂加减变化,皆中允之论姜春华先生的“截断扭转论”,以开拓思路黄煌教授医案助读甚好,读案视点尤需熟记丁光迪先生中草药的配伍应用紧扣临证用药龚士澄临证用药经验、朱良春先生善用虫药,于难病积阏之证备一良法伤寒类有李克绍、陈瑞春教授的相关著作,如陈瑞春论伤寒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温病类,赵绍琴先生之书读之令人别开意境,温病前谈“平正轻灵”的风格实为临证中医必读之法赵绍琴内科学赵文魁医案选、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论脉,从阴阳学说的基本关系看中医治病的特点,(一)阴阳是什么?(二)阴阳的基本关系应该是什么?(三)中医治病的思路、特点是什么?,(一)阴阳是什么?是属性的高度概括是研究关系的高度抽象,1.2阴阳的基本关系应该是什么?对立统一?阴平阳秘?“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若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和谐、协调、互补“中庸之道”,“中和思想”;不是平衡、平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有图为证:,互补是什么,量子力学的标准解释是主要体现在尼尔斯玻尔的互补性思想上,互补性思维认为:任何一个量子实体都具有二重性,即波粒二象性,任何实验都不能同时揭示出它既作为波又作为粒子的行为。,互补不是妥协。中庸是互补,但不是妥协。不是说真相落在两个观点的中间。它像一个盒子的各面,或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显微镜能加强你观察的能力,可代价是视野受到限制。显微镜下可清楚看到细胞及更细微的结构,但却不是这个生物的实质。一首优美的曲子分解成音符,鸟鸣分解成分子会怎样?人体组成分析出来,其材料总值为98美分,是宇宙尘埃,但这个机体却是你自己世界的中心,无价之宝。,互补的理念是:相反意见的理念加起来后,要比这两个理念单独值之和大得多。就如日与夜,雄性与雌性一样。如果要有完整而透彻地了解,互补是必须的。就如要造出白光,就需要整套所有色彩的光。这就是科学中一种特别的美,似乎完全相反的观点,最后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变成二者都是对的。,负阴抱阳的太极图是宇宙万物圆运动的象征,它极为形象鲜明地揭示出阴阳在时空中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这种太极运动,阴阳相互消长,互抱互回。在时空上,表现为阴阳交错分合,上下起伏波动,互生互化,你消我长,互相补充。由量变到质变,物极必反,循环不己,在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太极整体和谐地发展。太极最初是一片原始的混沌之气,通过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化生为两仪,形成了阴阳环抱、首尾相接的阴阳太极图。阴阳继续分化则为两仪生四象,再由四象生八卦,阴阳运动衍生万物,无穷无尽,循环往复,井然有序,生生不息,新新不已。太极图先天八卦的方位排列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太极图始于乾阳,终于坤阴,反映了太极系统阳盛则息,阴盛则消的变化规律。,中医治病的思路、特点是什么?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应“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节阴阳,补偏救弊,达到阴平阳秘的自然状态,是中医治疗的最基本原则。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四十二章),心血管疾病治疗思路脏腑功能心主血脉的功能心藏神的功能与宗气的关系,高血压的辨证治疗及其他,病因病机临床分型肝阳上亢初期、突发性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病程较久气虚为主阳虚为主气虚(阳虚)血瘀治疗以降为顺风性药物,周次清教授学术特点,强调整体观念,“天人相应”“脏腑相关”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使之平秘协调冠心病的治疗与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高血压的治疗不能单纯用降血压(高血压是克服血液供求不平衡的一种代偿反应),不应当把它当作压制的对象,帮助机体建立自身的调节机制。,重视中西医结合,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求因和局部分析结合起来既能突出中医的特点,又能符合西医的理论,努力寻求中西医的相同点、不同点、交叉点和结合点心功能不全的论治心肾阳虚是其根本心肾阳虚、水气凌心犯肺的左心功能不全心肾阳虚、水湿泛滥、肝血瘀阻的右心功能不全参照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原则,突出辩证法思想,“辨人识体”辨证论治是共性的东西辨人识体是个性的问题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人”与“病”的矛盾“人”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辨人识体”,因人而宜,抛弃一些有形的或无形的“框框”,有时看似药不对症,却往往收到很好的疗效。,正确理解西医所说的“正常”和“不正常”在不同人体上的意义和差异“正常”和“不正常”只是相对的概念,有些现象看似正常,其实不正常;有些现象看似不正常,而实际正常。因人而异,知常达变,决不能千篇一律,胶柱鼓瑟,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特色,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均处于人体的衰老期,肾虚是造成衰老的根本因素,肾虚主要分为肾气虚、肾阳虚和肾阴虚。肝肾同源,水不涵木脾阳根于肾阳,脾肾阳虚,痰湿中阻,益肾,肾气虚衰,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不耐寒热,乏力、无明显的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发白、齿摇、腰膝酸软、倦怠嗜卧、夜间尿频多,脉象沉弱。治以平补阴阳,化生肾气。金匮肾气丸、大补元煎等要点是患者无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既不耐寒,也不耐热,具有肾阴虚和肾阳虚共同表现,如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倦怠嗜卧等。,平补阴阳,可于补阴药的基础上,加入少量补阳药,可起到“少火生气”的作用兼有肝郁者,应及时加用舒肝药物,如柴胡、郁金、佛手等;兼有肝阳上亢者,应及时加用平肝药物,如菊花、钩藤、石决明等;兼有肝火者,应加用栀子、龙胆草、黄芩等。,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涩唇燥,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沉细或数。治以育阴涵阳,滋补肝肾。方剂常常选择杞菊地黄丸、左归饮等,药物常选择生地、熟地、山萸肉、白芍、丹皮、首乌、女贞子、桑椹等。育阴的同时不忘清热,也就是要做到“清养并用”;本型阴虚易造成水火不济,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慌烦躁等,此时可加用交泰丸等类方药,以交通心肾。,肾阳虚,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腰膝酸软,或疼痛,面白,畏寒肢冷,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夜尿多,倦怠乏力,或有水肿,舌淡苔薄白,脉沉。治以温阳补肾。方剂常选右归丸、济生肾气丸等,常用的中药有制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杜仲、肉苁蓉、菟丝子等。,肾主水,肾阳不足,常常累及脾阳,造成脾肾阳虚,可以导致体内液体代谢的异常,泛溢于肌肤,形成水肿,此时治疗应以健脾补肾、利水渗湿为法。心阳根于肾阳,肾阳亏虚,严重时可以累及心阳,导致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出现心悸、喘促、水肿等表现,治以温阳镇水涤饮,常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必要时加用回阳救逆固脱的药物,如附子、牡蛎、龙骨、桂枝等。,调肝,肝阳上亢证,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眩晕耳鸣,面红口苦,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弦。治以平肝潜阳,方剂常选天麻钩藤饮。老年高血压属于典型肝阳上亢证者并不多见,而老年人肝阳上亢一证,肝阳上亢多为标实,肝肾阴亏为本。兼有肝气郁结表现时,应酌加舒肝药,如柴胡、郁金、佛手等。,肝风内动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肢麻,颈项强直,烦躁不安,甚至出现头摇肢颤,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老年人肝风内动,多为虚证,是由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致体内阳气变动,而出现肝风时起。老年高血压肝风内动型多属虚风,宜用大定风珠类方剂。虚实并见,则宜用镇肝息风汤兼见肢麻、抽搐、震颤,可以暂用全蝎、僵蚕、地龙等药物息风止痉。,理脾,老年人肾气亏虚或肾阳不足都累及脾,影响到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出现全身的气血不足,而发生眩晕等证。表现为头痛绵绵,眩晕,稍劳即甚,平素气短乏力,面白无华,神疲,心悸,自汗,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益气养血,健脾补肾,方剂常选归脾汤,八物降压汤(经验方),常用药物有黄芪、龙眼肉、当归、党参、茯苓、白术等。应注意气血双补,不可偏废;方中可加用较为平和的补肾药,其补益效果优于单纯补脾。,治疗高血压病应重视祛风药,诸药不效的高血压病,祛风药尤为必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祛风药能熄风:药用荆芥、羌活、防风、川芎、半夏、白术、天麻、陈皮、橘络、茯苓、白芍、桑叶、蒺藜、当归。祛风药可间接补虚:张景岳谓:“无虚不作眩”,风药有补益药的增效剂之称。气虚宜风药掣引之,小建中汤用桂枝、生姜辛散温中,李东垣治内伤脾胃,每以风药振脾益气,其谓“参术补脾,非防风、白芷以行之,则补药之力不能到。”阴血虚者,补阴血药中配伍少量风药,借风药流通之性,可增强补药作用,且无伤阴、呆补、碍胃之弊。临证时,补肝阴每在魏玉璜一贯煎的基础上加升麻、牛膝流动之,有卓效。,祛风药可活血化淤:眩晕有“无瘀不作眩”之论,祛风药有间接或直接的活血化淤作用。主要作用于以下环节:(1)直接作用于血分活血化淤,现基本公认的活血化淤风药有川芎、桂枝、苏叶、白芷、细辛、威灵仙等;(2)祛风散寒药,性味多辛温,辛散温通,长于宣通阳气阻遏,使阳气通达而血液流行;(3)疏风散热药,性味多辛凉,大多具轻扬之性,或含芳香之气,善于开发郁结,宣畅气机,从而有利于血脉通调;(4)搜风药,虫类搜风,多具破气散结或活血化淤之功,所谓“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祛风药可胜湿消痰:朱丹溪谓:“无痰不作眩”,风药可胜湿消痰。其主要作用有:(1)直接消痰化饮,药如桂枝、前胡、皂荚、南星、僵蚕;(2)风药具流通之性,可促使痰湿易消,如羌活、防风、川乌;(3)风药多性燥,能胜湿,有利于消痰。夹火者,多由肝郁化火,此属“郁火”,可以风药“火郁发之”,如丹栀逍遥散中的柴胡、薄荷、生姜之类。,大量药理研究,为祛风药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药如升麻、辛夷、独活、柴胡、桑叶、豆豉、菊花、凌霄花、豨莶草、藁本、桑寄生、牛膝。直接扩张外周血管者,如辛夷、桑寄生、牛膝、臭梧桐、白花蛇;抑制心脏收缩力者如升麻、全蝎、秦艽、独活、牛膝。中药的降压作用往往影响多个环节,如辛夷的降压机理与扩张血管、阻断神经节及抑制心脏有关。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病态下才有效或作用比较明显,如桑寄生对胆固醇硬化血管才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高血压的治疗必须结合辨证用药,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加用野菊花、双钩等,只要是辨证准确,不必忌讳补气升阳药物,如,黄芪、人参、升麻、柴胡以及风性药物等。确属阴虚阳亢,相火炽盛的,就可用填补阴精,潜降亢阳之品,如,鳖甲、龟板、熟地、白芍等。更年期多属于阴阳两虚、阴阳失调,尚需加用二仙,尤其是仙灵脾,功能燮理阴阳,配合知母、黄柏,其效更佳。,桑寄生既能降血压,又对冠心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临床实践中,气虚(中气虚)而出现高血压的病人比例较大,一定要补中益气为主。长期高血压,或进入中晚期者,需要注意血瘀,用药时,适当加用活血和血药。已经证明,红花具有抗衰防老作用,临床效果亦如此,可改善动脉硬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对各种典型症状临床治疗用药特点,(1)治疗气虚常用中药主要为:西洋参、人参、党参。(2)治疗血虚常用中药主要为:当归、鸡血藤。(3)治疗阴虚常用中药主要为:生地黄、麦冬、黄精、玉竹、五味子。(4)治疗阳虚常用中药主要为:黄芪、仙灵脾、枸杞子、附子、桂枝、薤白、淫羊藿。,(5)治疗肝气郁结常用中药主要为:柴胡、降香、郁金、檀香。(6)治疗淤血阻滞常用中药主要为:丹参、三七、川芎、赤芍药、延胡索、桃仁、红花。(7)治疗痰湿内停常用中药主要为:泽泻、瓜蒌、茯苓、半夏、陈皮、远志、枳实。(8)治疗寒浊闭塞常用中药主要为:细辛、石菖蒲。(9)治疗火热扰心常用中药主要为:黄连、苦参。,常用中药的现代药理分类,(1)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为:当归、黄精、黄芪、甘草、枳实、三七、郁金、丹参、川芎、蒲黄、山楂、泽泻、陈皮、柴胡。(2)扩张冠状动脉,抗心绞痛的主要为:三七、丹参、川芎、赤芍药、红花、益母草、山楂、人参、黄芪、党参、黄精、当归、地黄、瓜蒌、葛根、泽泻、陈皮。,(3)抗氧化损伤作用的主要为:人参、当归、生地黄、麦冬、三七、五味子、酸枣仁、丹参、赤芍药、黄芪、甘草、川芎。(4)抗心律不齐主要为:炙甘草、人参、麦冬、生地黄、苦参、赤芍药、延胡索、桂枝、柴胡、黄连。(5)加快心率的主要为:附子、桂枝、熟附子。(6)减慢心率的主要为:当归、黄精、玉竹、柏子仁、三七、龙骨、牡蛎。,中医治疗冠心病常用中药以丹参、川芎、黄芪、赤芍药、红花、当归、党参、甘草(炙甘草)、瓜蒌、薤白、麦冬、桂枝、郁金、五味子、三七、桃仁、降香、葛根、枳壳、茯苓、山楂、半夏、水蛭、石菖蒲为主。其中又以丹参、川芎、黄芪、赤芍药、红花、当归、党参、甘草(炙甘草)、瓜蒌、薤白尤甚。,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一)急性期以开窍为主(二)恢复期益气活血,通络开窍包括脑外伤的治疗,温阳药在疑难病症中的应用,(一)失眠1.温摄法:炮附子、肉桂、黄连、紫石英(磁石)、五味子等,2.著名医家程门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加味交泰丸:肉桂心1.2g,姜川连0.9g,制半夏6g,北秫米9g(包煎),云茯苓9g,炙远志3g,炒枣仁9g,淮小麦12g,陈皮4.5g,春砂壳2.4g,川楝子6g,煅瓦楞12g,佛手柑2.4g,炒香谷芽12g,片姜黄2.4g。功效:疏肝和胃,养心安神。主治:不寐,症见纳呆,脘中不舒,胃纳不香,泛泛欲恶;不寐,心悸不安,夜半发烦,脉数。,3.当代名老中医徐景藩治疗失眠症的经验方名:安神煎药物:炒陈皮6g,法半夏10g,胆星6g,石菖蒲6g,郁金10g,朱茯神15g,莲子心6g,龙齿20g,酸枣仁15g,炙甘草5g,麦芽30g,大枣10枚,黄金首饰610g。主治:失眠。制法:黄金首饰穿线,缚紧,置砂锅内,加水1000ml,煮沸后文火续煎1小时。其余诸药放入水中搅拌、浸泡,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水不够时可略加,煎成200,(二)剧烈眩晕,1.真武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交泰丸2.苓桂术甘汤:起则头眩。伴有乏力,仙鹤草30-(三)行经剧烈头痛,更年期的调治,重在调理阴阳二仙汤为主方: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高血压病,肾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闭经。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姜春华验方(二仙四物加味汤)仙茅、仙灵脾、黄柏、知母、当归、白芍、五味子、川芎各9g,生地、酸枣仁各30g,灵芝草、合欢皮各15g,黄连3g。屠揆先验方(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甘草6g,小麦30g,大枣5枚,百合30g,生地30g。日1剂,水煎服;严重失眠者,配合用琥珀2g,莲子心2g,共研细末,睡前服,用葡萄酒送下,服后即上床安卧。,王大增验方:养阴清心方:黄连9g,麦冬12g,淮小麦30g,生甘草6g,竹茹12g,炒枣仁30g,丹参9g。唐吉父验方(加减酸枣仁汤):柴胡、知母、当归、白芍、枣仁、炙甘草各9g,仙灵脾、茯神各12g,川芎、五味子各6g,淮小麦30g。,李国维验方(加减六味地黄汤)生熟地各12g,山萸肉9g,朱茯苓15g,泽泻、丹皮、丹参、炒枣仁各9g,川断15g,潼沙苑15g,炙远志4.5g,煅龙牡各30g,白芍15g。王敏之验方:滋肾疏肝饮:夜交藤30g,远志、贝齿、陈皮各9g,石菖蒲、柴胡各6g,炒枣仁、茯苓各15g,合欢皮、生地各10g,生龙齿12g,琥珀粉6g(冲)。,丁蔚然验方:甘麦大枣合剂:夏枯草、白芍、菖蒲、远志、丹皮、茺蔚子、白蒺藜各10g,龙齿、酸枣仁、柏子仁各15g,浮小麦30g,甘草3g,大枣5枚。陈泽霖验方(加味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柏子仁、枣仁各9g,夜交藤30g,合欢皮15g。,乳腺增生,青壮年妇女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瓜蒌12g,浙贝母15g,半夏12g,牡蛎30g,胆南星6g,山慈姑6g,疼痛甚者加川楝子15g,元胡12g,肿块较大者加甲珠6g,夏枯草15g。,中年妇女调摄冲任加味二仙汤:仙茅12克,仙灵脾15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巴戟天12克,黄柏6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10克,菟丝子15克,覆盆子1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