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类群-原生动物.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26893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的类群-原生动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动物的类群-原生动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动物的类群-原生动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动物界的类群,现在约有174万种动物已被命名、分类,而一般认为还有30倍于该数目的动物种类存在于地球上。目前,每年大约有15,000个新种被命名和描述。动物界的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构成动物机体的细胞数目、分化情况划分:原生动物异养型原生生物的典型,绝大多数种类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并独立完成各项生活机能;后生动物多细胞动物,机体的细胞之间出现了构造和机能分化,生活能力逐步提高。,根据脊索有无,后生动物分为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胚层、体制、体腔、体节和附肢等的分化情况等进行分类。根据动物形态、解剖上的相似程度,动物界分为33或34个门,其中主要的门有11个。,第三章动物界的类群,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第二节海绵动物门第三节腔肠动物门第四节扁形动物门第五节原腔动物第六节环节动物门第七节软体动物门第八节节肢动物门第九节棘皮动物门第十节半索动物门第十一节脊索动物门,第一节原生动物门,一、主要特征二、分类三、与人类的关系,1.夜光虫2.大变形虫3.棘尾虫和游仆虫4.团藻5.锥虫6.有孔虫7.间日疟原虫8.披发虫9.草覆虫(从左至右),一、主要特征,1.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原生动物多数是由单细胞构成,少数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群体。表膜:原生动物的体表为细胞膜,称表膜或质膜。细胞质:分化为外质和内质:外质均匀而透明,致密而无颗粒;内质多颗粒而易流动。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出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胞器,如眼点、伸缩泡、鞭毛、纤毛、伪足、胞口、胞咽、胞肛等。,细胞核:一般1个,也有2个或多个;核分为泡状核(小核或生殖核)和致密核(大核或营养核)两种,前者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后者染色质多,均匀而致密地分布于核中。多数原生动物在生活条件恶化时,能分泌形成厚壳将自身包裹起来,停止运动和取食。,单细胞动物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既具有一般细胞特点如胞膜和胞质等,也具有一切生物有机体的特性,如运动和取食等。群体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多细胞动物动物的体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组织、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细胞器由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而形成,能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如鞭毛司运动。,2.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特征运动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鞭毛或纤毛运动,另一种是伪足运动(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形成伪足)。营养方式:有光合自养(植物性营养),如有色素体鞭毛虫;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如草履虫;渗透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如各种孢子虫。呼吸与排泄:原生动物的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细胞膜进行;水分调节主要靠伸缩泡实现。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二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裂体生殖。有性生殖有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配子生殖有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应激性:动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如:草履虫对0.2%的醋酸有趋集性,会避开高浓度的盐水。,眼虫纵二分裂,二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二个,染色体均等的分布在两个子核中,随后细胞质也分别包围两个细胞核,形成两个大小、形状相等的子体。二分裂可有纵二分裂(如眼虫)和横二分裂(草履虫),草履虫的横二分裂生殖,大草履虫接合生殖图示,二、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1.鞭毛虫纲,(1)代表动物绿眼虫,形态结构:,表膜,叶绿体,副淀粉粒,胞核,胞口,眼点,伸缩泡,储蓄泡,鞭毛,生物学特性:借助鞭毛运动,眼点与光感受器能感受光线变化,有趋光性。细胞质内叶绿体,在有光时,进行光合营养,利用光合作用所放出氧进行呼吸作用;制造的过多养分贮存于副淀粉粒。无光条件下,利用表膜进行渗透性营养,通过表膜吸收水中氧,排出二氧化碳。伸缩泡主要调节水分的平衡。生殖方法一般是纵二分裂。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中,温暖季节水体呈绿色;环境不良虫体变圆形成包囊。,眼虫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中,温暖季节水体为绿色,环境条件不良时眼虫形成包囊,(2)鞭毛虫纲的主要特征,成体有14根鞭毛,具有鞭毛是本纲最主要的特征,鞭毛是运动的细胞器。营养方式有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3种方式。无性繁殖方式主要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生殖。在环境不良时一般能形成包囊。,(3)鞭毛虫纲的重要类群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2个亚纲:植鞭亚纲:一般2根鞭毛;具有色素体,光合自养,多数自由生活。常见的有绿眼虫、团藻虫、盘藻虫、钟罩虫、夜光虫等。动鞭亚纲:体内无色素体,异养;多数与多细胞动物寄生或共生,少数自由生活。代表性的种类有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原海绵虫等。,植鞭亚纲的常见种类,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的总称。,杜氏利什曼原虫,我国流行的是杜氏利什曼原虫,能引起黑热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是我国5大寄生虫病之一。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2个阶段:即寄生于脊椎动物(人或狗)体内的巨噬细胞;另一阶段寄生在白蛉子体内消化道。黑热病主要靠白蛉子传染。,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口腔毛滴虫,2.肉足虫纲,(1)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形态特征,变形虫的生物学特性,借伪足进行变形运动伪足是运动器官。营养方式借助伪足吞噬作用。呼吸作用主要通过体表完成;水分调节伸缩泡来实现。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细胞内消化示意图,(2)肉足虫纲的主要特征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功能。体表无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细胞质分化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包括凝胶质和溶胶质。繁殖方式是二分裂;多数形成包囊。,(3)肉足虫纲重要类群,根足亚纲:伪足为叶状、指状、丝状或根状。生活在水中和潮湿土壤中,有些种类是寄生的。常见有变形虫和痢疾内变形虫。辐足亚纲:具有轴伪足,一般体呈球形,多营漂浮生活,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常见的如太阳虫、放射虫。,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痢疾内变形虫的生活史分为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和包囊3个阶段。所谓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分、生长和繁殖。滋养体是寄生虫的寄生阶段。4核包囊是原虫的感染阶段。生活史为:包囊囊壁破裂4个小滋养体形成包囊或大滋养体大滋养体分泌蛋白质水解酶溶解肠粘膜上皮肠壁破坏,有出血现象。,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生活史,3.孢子虫纲,(1)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疟原虫能引起疟疾,是我国5大寄生虫病之一。已知疟原虫有50余种,其中寄生在人体主要有4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以间日疟(东北、华北、西北)和恶性疟(西南)最常见。4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现以间日疟原虫为例说明其生活史。,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间日疟原虫有2个寄主:人和雌按蚊,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内的疟原虫:1-环状体;2-滋养体;3-裂殖体;4-雄配子;5-雌配子;6-中性粒细胞;7-淋巴细胞,(2)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全部营寄生生活,异养,且多为细胞内寄生。生活史复杂,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2个世代多数在2个寄主体内进行,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或人体内,有性世代在无脊椎动物体内进行。无性生殖是裂体生殖,有性生殖是配子生殖,其后为孢子生殖。,孢子生殖由母体产生许多孢子,不经结合而直接形成新个体。是孢子虫所特有的生殖方式。,4.纤毛虫纲,(1)代表动物大草履虫,生物学特性:纤毛是运动细胞器;伸缩泡的功能是调节水分平衡;呼吸和废物排泄通过表膜的渗透作用;营养是通过胞口吞食有机物,形成食物泡,细胞内消化;无性生殖是横二分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2)纤毛虫纲的主要特征:以纤毛为运动器,一般终生具纤毛;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细胞核有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生活于淡水或海水。,(3)纤毛虫纲的常见种类:种类多,不同种类的纤毛虫,其纤毛的多少和分布位置不同。常见有草履虫、小瓜虫和棘尾虫。,三、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原生动物有不少种类寄生于人体和经济动物体内,引起严重的疾病。原生动物污染水源,形成赤潮,破坏环境卫生和水产养殖。原生动物对人类是有益的,浮游的原生动物种类是鱼类等的天然饵料。在环境保护中,可利用某些原生动物净化污水并作为水质的指示动物。原生动物被用作研究真核细胞细胞器的起源,它涉及到细胞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