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2672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级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级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二)一、名词解释:1、预算控制2、预算管理组织3、投资政策4、内部折旧政策5、 基因置换策略 二、判断题1、就其本质而言,现代预算制度方式与传统计划管理方式并无多大差异。( )答案:错误。现代预算制度方式与传统计划管理方式两者有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在传统的计划管理方式下,企业只是被动的接受与绝对的服从计划,是计划的具体执行者,也不对完成结果负责。企业没有任何权利,压力和动力。而现代的预算制度是企业为有效地聚合内部各种资源,强化竞争优势,主动实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管理方法。其根本点在于通过预算代替日常管理,使预算成为一种自动的管理机制。本题混淆了两者之间质的差别。详细内容见教材P13、104。2、预算亦即计划的定量(包括“数量”与“金额”两个方面)化,它反映着预算活动所需的财务资源和可能创造的财务资源。( )答案:错误。预算是计划以定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定量包括“数量”和“金额”两方面。其中,“数量”反映预算活动的水平以及支持这种活动所需的实物资源;“金额” 主要反映预算活动所需的财务资源和可能创造的财务资源。即“数量”和“金额”是预算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本题只强调了“金额”,而忽略了“数量”。详细内容见教材P104。3、任何企业集团,无论采取何种管理体制或管理政策,子公司资本预算的决策权都将掌握于控股母公司手中。(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见教材P139。4、作为集团最高决策机构的母公司居于整个预算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见教材P112。5、按照集团不同发展阶段及其战略侧重点的不同,在预算目标规划的切入点上,也有着差异的模式。(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见教材P121。6、就基本目的而言,产业型企业集团所实施的资本运作同资本型企业集团一样,主要都是基于资本保值与增值目的。( )答案:错误。企业集团组建的源动力不同,其目的也不一样。资本型的企业集团的目的在于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产业型的企业集团的基本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资本的保值增值,更主要的在于借助资本运作调整产业或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核心产业或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为子公司等成员企业创造一种风险机制。详细内容见教材P33或168。7、在制定投资政策时,应确立投资领域,并将偏离集团核心能力有效支持的投资活动排除出去。(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见教材P165。8、从财务上来讲,只要账面收入大于账面成本即可确认账面收益,是实际的现金流入量与企业集团或股东的真实财富。( )答案:错误。因为会计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成本,强调的是应计的数,而财务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收入、成本的,强调的是实际发生的数,因此,从财务上讲,只有当会计应计的现金流量转化为实际的现金流入量时,才能确认收益的实现,才表明企业集团或股东的财富实质性的取得。同时还考虑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的存在。即会计强调的是应计数量,而财务强调实际发生的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详细内容见教材P170。9、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关注产品的质量功能。因此,产品的质量功能应该越高越好。( )答案:错误。因为质量的高低,功能的多少都是相对而言的,是与成本联系在一起的。首先,强调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并不是说质量越高,功能越多就越好,它们还与成本相关,并且与成本成正比的关系。其次,质量与功能的满足,并不代表产品销售必然能够实现,是否具有价格的竞争优势将最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正确处理好质量、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度,是企业强化市场竞争优势,厘定投资质量标准必须权衡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详细内容见教材P169。10、对于资本型企业集团,如何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是母公司关注的核心点。(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见教材P168。11、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并成为厘定财务标准的首要依据。( )答案:错误。谋求市场竞争优势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并成为厘定财务标准的首要依据。详细内容见教材P171。12、资产必要收益率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层次,一是项目资产必要收益率;二是总资产必要收益率。(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见教材P173。13、项目法人负责制是在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其目的在于明确投资风险与管理责任的主体。(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见教材P173。14税法折旧政策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对企业集团这样不同法人的联合体也没有任何弹性。( )答案:错误。税法折旧政策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对单一法人企业几乎没有任何弹性可言,而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尽管没有变更税法政策的权力,但作为不同法人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却可以创造出相对的弹性空间。详细内容见教材P181。15、税法折旧政策的目标在于统一对全社会财务报告的口径,体现对外会计报告信息的通用性原则。( )答案:错误。统一对全社会财务报告的口径,体现对外会计报告信息的通用性原则是会计折旧政策的目标而不是税法折旧政策的目标。税法折旧政策的目标在于统一纳税计算口径,从而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纳税现金支出以及实现利润的留存额。详细内容见教材P181。16、集团总部在选择并利用会计折旧政策及税法折旧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更有利于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纳税现金流出最小化。(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见教材P18117、品牌延伸既节约了推出新产品的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很快得到消费者承认,是一种值得竭力推广的有效的品牌战略。( )答案:错误。这种做法只看到了品牌延伸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了由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对原有品牌形象的损害,使品牌原有的个性模糊,从而使消费者的信念渐进动摇以至完全丧失,使企业陷入品牌延伸的误区。详细内容见教材P197。18、反向经营策略同专利战略一样属于无形资产的营造战略。( )答案:错误。反向经营策略属于无形资产的营造策略,而专利战略属于无形资产的营造战略。详细内容见教材P193。19、要使质量标准得以落实,就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但不能实行质量否决。( )答案:错误。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格的质量标准是母公司及各层阶成员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要使质量标准得以落实,必须在集团内部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实行质量否决。详细内容见教材P192。20、在存量资产整体运动中,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在地位和作用上是相互对称的。(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见教材P195。三、单项选择题1、将企业集团的决策管理目标及其资源配置规划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内部管理活动或过程,称为( )。A量化管理B预算管理C量化控制D目标管理答案:B。详细内容见教材P104。2、责任预算及其目标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 )的控制与推动。A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B预算控制的指导思想C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的各项具体责任业绩标准D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与相互制衡3、准确地讲,一个完整的资本预算包括( )。A营运资本预算B运用资本预算C资本投资预算与营运资本预算D资本投资预算与运用资本预算答案:D。详细内容见教材P137。4、对于产业型企业集团,其预算目标必须以( )为前提。A市场预测B生产能力C目标利润D企业环境答案:A。详细内容见教材P126。5、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各项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结果,用公式可描述为( )。A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周转率B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周转率C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D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答案:C。详细见教材P172计算公式。6、已知销售利润率11%,资产周转率500%,则资产收益率为( )。A22%B55%C39%D45%答案:B。详细见教材P172计算公式。7、香港税法给予纳税企业“资本减免”的政策优惠包括( )。A首期免税折旧额和内部可抵减折旧额B内部可抵减折旧额和会计免税折旧额C首期免税折旧额和每年免税折旧额D每年免税折旧额和会计免税折旧额答案:C。详细内容见教材P184。8、企业集团制定内部折旧政策必须考虑的一个首要因素是( )。A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B有利于实现企业集团市场价值最大化C有利于实现企业集团纳税现金流量最小化D关注技术进步,支持成员企业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答案:D。详细内容见教材P183。9、下列不属于无形资产营造战略的是( )。A基因置换战略B专利战略C质量信誉战略D品牌战略答案:A。详细内容见教材P190192。10、( )是企业集团以接受资本投入的方式引进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置换休眠或病态资产原有的落后陈旧的技术,通过技术置换来优化组装休眠或病态资产。A商标(商誉)置换模式B技术置换模式C经营力置换模式D专营权置换模式答案:B。详细内容见教材P196。四、多项选择题1、预算控制的机制性主要表现为( )等方面。A风险自抗B资源共享C战略导向D权力制衡E人性化自我控制答案:ACDE。详细内容见教材P104、105。2、预算控制循环的系统化过程包括( )。A目标拟定与预算编制B责任落实与推动实施C业绩报告与偏差诊治D责任辨析与业绩评价E奖罚兑现与总结改进答案:ABCDE。详细内容见教材P106。3、对于预算监控机构而言,整个监控工作必须着重抓住( )等关键要素。A资本保值增值目标B销售进度C成本与质量D现金流E责任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答案:BCD。详细内容见教材P114。4、在预算执行审批权限划分上,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A预算项目的重要性B预算金额的大小C预算期限的长短D预算涉及企业内部层级的多少答案:AB。详细内容见教材P144、145。5、资本分配预算包括的基本内容有( )。A确定资本投资方式B划分资本预算单位C确定资本分配标准D选择资本分配形式E选定资本预算对象答案:ABCD。详细内容见教材P139。6、单就投资而言,( )对于强化管理控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A投资政策B市场约束C产业纽带D资本纽带E投资分析答案:ACD。详细内容见教材P167。7、投资财务标准是管理总部基于( )目标而对投资回报所确立的必要水准,是从价值角度决定投资项目可行与否的基本依据。A谋求市场竞争优势B加强预算控制C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D获得更大的收入E资本保值与增值答案:ACE。详细内容见教材P170。8、香港税法给予纳税企业“资本减免”的政策优惠包括( )。A内部可抵减折旧额B会计免税折旧额C首期免税折旧额D每年免税折旧额E税法免税折旧额答案:CD。详细内容见教材P184。9、无形资产包括的基本特征与功能效应有( )。A实物的替代性B本质的财富性C功能的利销性D价值的核变性E效用的递减性答案:BCD。详细内容见教材P189。10、当前企业集团采取的虚拟一体化经营策略的主要形式有( )。A比较优势联盟B合同制造网络C策略联盟D产业联合E来样加工联盟答案:BC。详细内容见教材P194。六、计算及案例分析题1已知某集团公司2002年、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4300万元、5200万元;利润总额分别为620万元和83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490万元和510万元,非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110万元、130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分别为20万元、190万元;营业现金流入量分别为3500万元、4000万元,营业现金流出量(含所得税)分别为3000万元、3600万元,所得税率30%。要求:分别计算2002年及2003年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导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导业务利润占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销售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并据此对企业收益的质量做出简要评价,同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这道题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员熟练掌握投资收益的质量标准,清楚这些指标的涵义及功能并能够在实际中加以运用,能够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投资收益质量做出准确的简要评价。例题:已知某集团公司2004年、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4000万元、5000万元;利润总额分别为600万元和8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480万元和500万元,非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分别为20万元、180万元;营业现金流入量分别为3500万元、4000万元,营业现金流出量(含所得税)分别为3000万元、3600万元,所得税率30%。要求:分别计算2002年及2003年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导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导业务利润占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销售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并据此对企业收益的质量做出简要评价,同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根据以上资料整理如下:单位:万元计算结果及简要评价如下:通过这两年指标的对比,可知这几项指标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2005年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为77.5%,比2004年下降19.17%;2005年主导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为62.5%,比2004年下降17.5%;2005年主导业务利润占营业利润总额比重为80.64%,比2004年下降2.12%;2005年销售营业现金流量比率为80%,比2004年下降7.5%;2005年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为49.71%,比2004年下降30.8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甲集团公司2005年的收入、收益的绝对数量均是上升的,但无论是从收益来源的稳定可靠性指标方面看,还是从收益的现金支持能力指标方面看, 与2004年相比,投资收益的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的降幅达到30.83%,表明该集团公司存在着过度经营的倾向。管理对策: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该集团公司在未来的经营理财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追求销售额的增加,应该尽量使销售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现金流入量同步增加,即在追求投资收益绝对数量增加的同时,还必须关注投资收益的质量,认真处理好投资收益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为此,要强化该集团的收现管理工作,加快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提高收益的现金流入水平。第二,要根据集团确立的战略发展结构,依托核心竞争力,发挥主导业务优势,不断提高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特别是主导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以保障企业集团有持续、可靠稳定的利润来源,进一步巩固强化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优势。2某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A于2002年6月份购入生产设备甲,总计价款2100万元。会计直线折旧期10年,残值率5;税法直线折旧年限8年,残值率8;集团内部折旧政策仿照香港资本减免方式,规定A设备内部首期折旧率60,每年折旧率20。依据政府会计折旧口径,子公司甲2002年、2003年分别实现账面利润1800万元、2000万元。所得税率30。要求:计算2002年、2003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试问各年度总部是如何与子公司进行相关资金结转的?这道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员熟练掌握有关香港“资本减免”的政策并能在企业集团加以运用。做这道题时,首先需要弄清楚会计折旧、税法折旧与内部折旧的计提方法,三种折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调整等问题,然后再计算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内部应纳所得税额两者之间的差额,并据此确定资金在母子公司之间的划转金额。与本题有关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年折旧额按会计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年折旧额=设备价值(1残值率)/使用年限(提示:计算会计折旧额、税法折旧额时要考虑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具体时间)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年折旧额=设备价值(1残值率)/使用年限按“资本减免”政策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首期免税折旧额=设备价值首期免税折旧率年折旧额=(设备价值首期免税折旧额)年折旧率第一年内部折旧总额=首期免税折旧额+年免税折旧额(提示:计算内部折旧额时不需考虑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具体时间)第二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税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会计折旧税法折旧内部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会计折旧内部折旧第三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税法应纳所得税额=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内部应纳所得税额=内部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例题:K集团下属的子公司甲,2004年6月末购入A设备并投入生产使用,设备价值为1000万元。政府会计直线折旧期6年,残值率10%;税法直线折旧年限5年,残值率15%;集团内部首期免税折旧率为60%(可与购置当年享受),每年内部折旧率为20%。按政府口径计算,甲子公司2004年、2005年实现的会计利润分别为1800万元、2000万元。所得税率30%要求:(1)计算2004年、2005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2)各年度总部是如何与子公司进行相关资金结转的?答案解析如下:(1)计算2004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第一步,按不同口径计算折旧额按会计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年折旧额=1000(110%)/6=150(万元)当期折旧额=150612=75(万元)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年折旧额=1000(115)/5=170(万元)当期折旧额=170612=85(万元)按“资本减免”政策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首期免税折旧额=100060%=600(万元)年折旧额=(1000600)20%=80(万元)第一年内部折旧额=600+80=680(万元)第二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税法应纳税所得额=1800+7585=1790(万元)内部应纳税所得额=1800+75680=1195(万元)第三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税法应纳所得税额=179030%=537(万元)内部应纳所得税额=119530%=358.5(万元)同理,计算2005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第一步,按不同口径计算折旧额会计年折旧额=1000(110%)/6=150(万元)税法年折旧额=1000(115%)/5=170(万元)年内部折旧额=1000(600+80)20%=64(万元)第二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税法应纳税所得额=2000+150170=1980(万元)内部应纳税所得额=2000+15064=2086(万元)第三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税法应纳所得税额=198030%=594(万元)内部应纳所得税额=208630%=625.8(万元)(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2004年子公司实际应纳所得税与内部应纳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为178.5(537358.5)万元,2005年子公司实际应纳所得税与内部应纳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为31.8(594625.8)万元。由此可确定,2004年母公司应划转给子公司178.5万元,2005年子公司应划转给母公司31.8万元。3QH集团公司在家用电器系列的生产与经营方面有着强大的核心能力与市场竞争优势,且走过了由名牌产品到名牌商标再到名牌商号的发展过程。为了充分利用公司高品质的市场形象,发挥品牌杠杆效应,集团管理当局决定斥资收购一家家具生产厂VJ,期望在QH集团公司著名商号或品牌的效应下,使VJ厂生产的家具成为名牌产品。要求:(1)试对QH集团公司该项投资的前景做出估测。(2)如果QH集团公司该项决策难以成功的话,原因何在?(3)该项品牌扩张性投资决策对QH集团公司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包括内部资源配置以及家用电器产品直至集团整体的市场形象)?(4)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答案要点如下:(1)QH集团公司该项投资失败的可能性较大。(2)该项投资决策难以成功的原因在于:品牌过度延伸会导致企业集团陷入品牌战略的误区。QH集团公司在家用电器的生产与经营方面有着强大的核心能力与市场竞争优势,这表明企业的优势在家用电器的生产与经营方面。现斥资收购一家家具生产厂VJ,极易导致品牌原有个性的模糊,导致消费者的信念渐进动摇以至完全丧失,致使企业集团陷入品牌延伸的误区。因此,QH集团难以实现在其著名商号或品牌的效应下,使VJ厂生产的家具成为名牌产品的预期目的。(3)QH集团公司品牌延伸过度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家用电器与家具分属两个不同的行业,家具的生产经营与家用电器的生产经营在业务上无关联性和互补性,对提高QH集团公司的核心能力与市场竞争优势无任何帮助,相反会分散公司有限的财务资源,影响其核心竞争力家用电器的生产经营与维护。将家用电器的品牌用于家具会淡化品牌的个性,使消费者的信念渐进动摇以至完全丧失,致使企业集团陷入品牌延伸的误区。(4)通过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可得到两点启示:品牌过度延伸会导致企业集团陷入品牌战略的误区,使企业原有的品牌优势可能逐渐消失。品牌延伸过度会分散资源,不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