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试题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26276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儿科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儿科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试题A型单选题1 我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儿科医生为 ( )A 巫方 B 扁鹊 C 钱乙 D 巢元方 E 孙思邈2 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 ( )A 山海经 B 诸病源候论 C 小儿药证直诀 D 颅囟经 E 五十二病方3 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4 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在其以下哪一著作中论小儿各科病证 221 种,列医案 1540 则。 ( )A 活幼口议 B 保婴摄要 C 育婴秘诀 D 幼幼新书 E 幼科发挥5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6 一般将多少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 )A 11 岁 B 17 岁 C 14 岁 D 18 岁 E 9 岁7 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A 4 周 B 8 周 C 12 周 D 16 周 E 6 周8 幼儿期一般是指 ( )A 自出生至生后 28 天 B 1 周岁至 6 周岁C 出生 28 天后至 l 周岁D 3 周岁至 7 周岁E 7 周岁至 10 周岁9 新生儿的头围一般为 ( )A 26cm B 28cm C 44cm D 34cm E 20cm10 “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 )A 脉经 B 诸病源候沦 C 颅囟经 D 温病条辨 E 山海经11 历来儿科医家在四诊中最为重视 ( )A 望诊 B. 闻诊 C 问诊 D 切诊 E 叩诊12 望神以 ( ) 最为重要。A 望精神 B 望意识 C 望体态 D 察目 E 察舌13 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辨证属 ( )A 湿热 B 寒湿 C 虚寒 D 虚热 E 气虚14 儿皮肤疹细稠密,色如玫瑰,热退出疹,常见于 ( )A 风痧 B 丹痧 C 奶麻 D 荨麻疹 E 麻疹15 儿科对于几岁以下小儿常以看指纹作为望诊内容之一。 ( )A 1 B 3 C 4 D 6 E 216 小儿便稀无臭多见于 ( )A 伤食积滞 B 肠腑湿热 C 虚寒泄泻 D 肺热移肠 E 脾胃气虚17 小儿右胁肋下按及痞块,明显增大,属 ( )A 脾肿大 B 粪块 C 肠痈 D 肝肿大 E 虫团18 汤剂处方用药总量,乳婴儿用成人量的 ( )A 1 6 B 1 3-1 2 C 2 3 D 1 4 E 3 519 小儿气分热盛多见 ( )A 洪脉 B 滑脉 C 数脉 D 迟脉 E 弱脉20 儿四肢挛急抽掣,属 ( )A 痹证 B 痿证 C 惊风 D 寒证 E 虚证21 胎黄,症见面目,周身发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治疗首选方剂是 ( )A 甘露消毒丹 B ,犀角散 C 栀子金花汤 D 栀子柏皮汤 E 茵陈蒿汤22病理性黄疸不包括 ( )A 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 B 黄疸 7-10 天左右渐见消退C. 黄疸退而复现 D. 黄疸持续加深 E 黄疸 3 周后仍不消退23 下列哪项不属硬肿症的临床表现 ( )A 皮肤、皮下脂肪硬化 B. 水肿 C 体温不升 D 肢体僵硬 E. 硬肿迅速坏死,形成溃疡。24麻疹收没期的治法是 ( )A 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B 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C 清凉解毒,佐以透发 D 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E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25 在小儿发疹性疾病中,麻疹的皮疹是 ( )A 淡红色斑丘疹 B 猩红色斑丘疹 C 红色细小丘疹 D 玫瑰色斑丘疹 E 紫红色线状疹26 下列病证易并发肺炎喘嗽的是 ( )A 风痧 B 麻疹 C 奶麻 D 丹痧 E 水痘27 风痧邪犯肺卫的首选方剂是 ( )A 解肌透痧汤 D 宣毒发表汤 C 透疹凉解汤 D. 桑菊饮 E 银翘散28 风痧的皮疹特点是 ( )A 淡红色斑丘疹 B 暗红色斑丘疹 C 玫瑰色斑丘疹 D 猩红色皮疹 E 红疹伴有水疱29 丹痧主要涉及的脏腑是 ( )A 心肺 B 肺胃 C 心肝 D 肺脾 E 脾胃30 病后易并发心悸、水肿、痹证的是 ( )A 麻疹 B 风痧 C 奶麻 D 丹痧 E 水痘31 丹痧总的治疗原则是 ( )A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B 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C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D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E 清热解毒,凉营透疹32 水痘的好发季节是 ( )A 冬春 B 春夏 C 夏秋 D 秋冬 E 夏季33 水痘过程中出现高热、昏迷、抽风,其病机为 ( )A 邪毒炽盛,内陷心肝 D 邪热人里,气营两燔 C 邪热伤阴,阴虚动风 D 邪热炽盛,热扰肝经 E 痰热内蕴,蒙蔽心包34 水痘的隔离期应从开始至 ( )A 发热消退后 1 周 B 疱疹结痂后 1 周 c 全部疱疹结痂 D 疱疹消退 1 周 E 疱疹结痂后 3 天35 痄腮肿胀部位所属的经脉是 ( )A 心 B 肝 C 脾 D 胆 E 肺36 痄腮高热不退,张口咀嚼困难,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 ( )A 邪犯少阳 B ,热毒壅盛 C 邪陷心肝 D 毒窜睾腹 E 邪郁在表37 感冒夹滞的治法应在解表的同时佐以 ( )A 消食导滞 B 化痰止咳 C 镇惊熄风、 D 宜肺化痰 E 清热通腑38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小痰鸣,苔滑腻,证属 ( )A 感冒夹滞 n 感冒夹惊 C 暑邪感冒 D 感冒夹痰 E 时行感冒39 咳嗽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 ( )A 支气管炎 D 支气管肺炎 C 支气管哮喘 D 百日咳 E 支气管扩张40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 ( )A 风热咳嗽 B 痰热咳嗽 C 痰湿咳嗽 D 风寒咳嗽 E. 阴虚咳嗽41 咳嗽痰黄,稠粘难咯,面赤唇红,口苦作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 ( )A 痰热咳嗽 B 痰湿咳嗽 C 风热咳嗽 D 阴虚咳嗽 E 气虚咳嗽42气虚咳嗽的首选方剂是 ( )A 六君子汤 B. 四君子汤 C 三子养亲汤 D 清金化痰汤 E. 沙参麦冬汤43 二陈汤适用于 ( )A 风寒咳嗽 B. 风热咳嗽 C 痰湿咳嗽 D 痰热咳嗽 E 阴虚咳嗽44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 ( )A 小儿药证直决 B 幼幼集成 C 幼科发挥 D 麻科活人全书 E 颅囟经45 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最佳选方为 ( )A 麻杏石甘汤 R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C 葶苈大枣泻肺汤 D 清肺化痰汤 E 五虎汤合葶厉大枣泻肺汤46 参附龙牡救逆汤适用于肺炎喘嗽那个证型 ( )A 邪陷厥阴 B 肺脾气虚 C 心阳虚袁 D 痰热闭肺 E 痰浊闭肺47 肺炎喘嗽,症见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上视。应辨证为 ( )A 心阳虚衰 B 痰热闭帅 C 风热闭肺 D 痰浊闭肺 E. 邪陷厥阴48 哮喘发作时的病机主要是 ( )A 痰饮留伏,肺脾虚弱 B 肺气壅塞,痰热内盛 C 邪气犯肺,肺失宣降 D 痰气搏结,阻塞气道 E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49 哮喘肺脾气虚型的首选方剂是 ( )A 金匮肾气丸 B 四君子汤 C. 异功散合玉屏风散 D 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 E 补中益气汤50 一鹅口疮患儿,口腔、舌上满布白屑,周围红甚,烦躁面赤,吮乳啼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指纹紫。证属 ( )A 虚火上浮 B 焦热谣 C 心脾积热 D 肺胃热盛 E 脾胃湿热51口腔舌上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著,面白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首选方为 A 五味化毒丹 B 知柏地黄丸 C 牛黄解毒丸 D 小儿化毒丹 E 清热泻脾散52小儿口疮心火上炎证的首选方为 ( )A 清热泻脾散 B. 三黄石膏汤 C 泻心导赤汤 D 凉膈散 E 半夏泻心汤53 患儿口舌溃疡,稀散色淡,疼痛不甚,反复发作,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属 ( )A 风热乘脾 B 心火上炎 C 脾肾亏虚 D 心脾积热 E ,虚火上炎54下列哪个季节发生的泄泻易引起流行 ( )A 冬春季 B 秋冬季 C 夏暑季 D 夏秋季 U 春夏季55 湿热泻的特点是 ( )A 大便稀溏酸臭 B 大便清稀多沫 C 泻下急迫臭秽 D 大便稀溏不臭 E 泻下赤白脓血56 “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见于 ( )A 幼幼集成 B 小儿药证直诀 C 景岳全书 D 医宗金鉴 E. 幼科发挥57 小儿暴泻最多见于 ( )A 伤食泻 B 风寒泻 C 脾肾阳虚泻 D 湿热泻 E 脾虚泻58患儿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偶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多食后则脘腹饱胀,大便不凋,精神如常,舌苔薄白而腻。其最佳治法是 ( )A 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B调和脾胃,运脾开胃C 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D 疏肝理气,运脾开胃 E 消积导滞,运脾开胃59 脾运失健型厌食的最佳选方是 ( )A 养胃增液汤 B 保和丸 C 不换金正气散 D 平胃散 E 异功散加味60 关于食积的最早汇载见于 ( )A 内经 B 伤寒杂病沦 C 干金要方 D 诸病源候沦 小儿药证直决61保婴撮要所论小儿食积的发生原因是 ( )A 脾胃虚寒 B 脾肾阳虚 C 肝脾不凋 D 心脾两虚 E 肺脾气虚62 症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拒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舌淡红,苔门腻,脉沉细滑、其最佳选方为 ( )A 消乳丸 B 保和丸 C 健脾丸 D 异功散 E 不换金正气散63疳之病名首见于 ( )A 内经 B 伤寒沦 C 金匮要略 D 千金要方 E 诸病源候沦64 形体极度消瘦,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皮包骨头,精神萎靡,毛发干枯,口唇干燥,大便时溏时秘,舌淡少津,脉沉细弱。其证属 ( )A 疳气 D 疳积 C ,干疳 D 脾疳 E 肾疳B1型选择题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时期 E.元时期1、我国古代最早有小儿医的时代是:2、我国儿科医案记载较早见于:A.钱乙 B.淳于意 C.扁鹊 D.董汲 E.陈文中3、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儿科医生是:4、后世尊称我国儿科奠基人是:A.证治准绳.幼科 B. 小儿药证直诀 C. 颅囟经D. 小儿病源方论 E. 幼幼新书5、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是:6、儿科五脏辨证法首见于:A.麻疹 B.天花 C.水痘 D.惊风 E.疳证7、其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儿科四大要证的是:8、其中我国目前已经消灭的病是: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幼童期 E.儿童期9、小儿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期是:10、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A.纯阳之体 B.盛阳之体 C.稚阳之体 D.稚阴之体 E. 稚阴稚阳之体1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明小儿为:1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说明小儿为:A.肺常不足 B.脾常不足 C. 心常有余 D.肾常虚 E.肝常有余13、小儿易患感冒、咳嗽,主要责之于:14、小儿易患疳证、泄泻,主要责之于:A.成人量的1/6 B. 成人量的1/4 C. 成人量的1/31/2 D. 成人量的2/3 E. 成人量15、乳婴儿中药用量为:16、新生儿中药用量为:A.心肺 B.脾肺 C.肝肺 D.肺肾 E.肺17、感冒夹惊的病位在:18、感冒夹滞的病位在: A.疏风解表 B.清热解毒 C.表里双解 D.通腑泻热 E.清热利湿19、寒包热郁证感冒的治法是:20、寒热错杂证感冒的治法是: A.杏苏散 B.小青龙汤 C.荆防败毒散 D.苓桂术甘汤 E.三拗汤21、风寒咳嗽的首选方剂是:22、风寒感冒的首选方剂是: A.桑菊饮 B.桑杏汤 C.桑白皮汤 D.泻白散 E.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23、风热咳嗽的首选方剂是:24、风热闭肺的首选方剂是: A.保和丸 B.消乳丸合大安丸 C.泻黄散 D.清热泻脾散 E.葛根芩连汤25、伤食泻的首选方剂是:26、湿热泻的首选方剂是: A.大便如米泔样 B. 大便如果酱样 C. 大便如蛋花汤样 D.大便如柏油样 E. 大便有粘冻脓血27、泄泻的大便性状是:28、痢疾的大便性状是: A.人参养荣汤 B.肥儿丸 C.保和丸 D.八珍汤 E.资生健脾丸29、治疗疳气的首选方剂是:30、治疗疳积的首选方剂是: A.清泻胃火 B.清心泻脾 C.清心泻热 D.滋阴降火 E.滋阴增液31、鹅口疮心脾积热型的治疗原则是:32、鹅口疮虚火上浮型的治疗原则是: A.口疮 B. 鹅口疮 C.雪口 D.燕口疮 E.口糜33、疱疹性口腔炎中医称为:34、溃疡性口腔炎中医称为: A.桑菊饮 B.银翘散 C.透疹凉解汤 D.大连翘汤 E.清胃解毒汤35、水痘轻证首选方剂是:36、水痘热毒重证首选方剂是: A.柴葛解肌汤 B.清瘟败毒饮 C.五味消毒饮 D.甘露消毒丹 E.普济消毒饮37、痄腮温毒在表证首选方剂是:38、痄腮热毒蕴结证首选方剂是: A.肺脾 B.心脾 C.肝脾 D.肺胃 E.肺卫39、麻疹主要侵犯:40、丹痧主要侵犯:B名词解释.1、前囟门 2、变蒸3、纯阳 4、稚阴稚阳5、脾常不足 6、肺常不足7、肾常虚 8、心常有余9、肝常有余 10、易虚易实11、易寒易热 12、母乳喂养13、补授法 14、囟填15、疳证 16、厌食17、鹅口疮 18、燕口疮19、口糜 20、慢惊风21、马脾风 22、解颅23、紫癜 24、胎黄25、赤游丹 26、硬肿证27、夏季热C填空题1 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婴幼儿体属 _ 的观点,论述了小儿脉法及惊、痫等疾病的证治。2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 _ 、 _ 、 _ 。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3 南宋时 _ 一书中明确提出新生儿脐风撮口是由于断脐不慎所致。4 明代明医万全提出了 _ 、 _ 、 _ 、 _ 的“育婴四法”。5 清代夏禹铸著幼科铁镜,认为“ _ ”,可从望面色、审苗窍来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重视 _ 疗法在儿科的应用。6清代儿科名家陈复正著幼幼集成,倡导 _ 诊法。7 国际上将孕期满 28 周到出生后 7 天止,定为 _ 。8出生后小儿的发育主要包括 _ 和 _ 两方面。9 婴儿喂养方法分为 _ 、 _ 、 _ 三种。10. 小儿外感因素致病者最为多见,外感因素包括 _ 、 _ 、 _ 、 _ 、 _ 、 _ 六淫和 _ 。11 儿科用药应当谨慎,治疗热病要顾护 _ ,治疗虚证要顾护一 _ ,急当治其 _ ,缓则治其 _ 。12小儿科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 _ 、 _ 、 _ 、 _ 。13. 小儿发病容易,尤其突出表现在易于发生 _ 、 _ 、 _ 三个疾病及 _ 方面。14 小儿发病后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_ 的迅速转化,即 _ 。15 望神色,包括望 _ 和 _ 。16 望神包括望 _ 、 _ 、 _ 、 _ 等,但望神以 _ 最为重要。17望神主要辨 _ 与 _ 。18. 胎黄以 _ 、 _ 为主证,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以 _ 为基本法则。19胎怯与西医的低出生体重儿相近,包括 _ 、 _20 胎黄的主要病因为 _ ,发病机理主要为 _ , _ , _ ,胆汁外溢而致发黄。21 硬肿症的主要病机为 _ , _ 。治疗原则是 _ , _ 。22. 麻疹的治疗按其不同阶段论治,一般初热期以 _ 为主,见形期以 _ 为主,收没期以 _ 为主。23在麻疹分期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透发防 _ ,清解勿 _ ,养阴忌 _ 。24 麻疹的治疗,以“麻不厌透”、“麻喜清凉”为指导原则,透疹宜取清凉,不可过用 _ 之品,以免 _ 而 _ 。25 麻疹恢复期不同于风痧,主要表现在疹后有 _ 及 _ 。26 风痧西医学称 _ ,病后可获 _ 。27 丹痧预后一般良好,但也可在病程中或病后并发 _ 、 _ _ 、等疾病。28 水痘的辨证要点在于辨别 _ 。若痘形大而稠密,色赤紫,伴高热、烦躁等,为病在 _ ,易见 _ 、 _ 变证。29痄腮的治疗应着重于 _ ,佐以 _ 。初起温毒在表者,治以 _ 为主;其病情较重,热毒壅盛者,治宜 _ 为主。30 在痄腮的治疗中,软坚散结只可用 _ 、 _ 之剂,以去其 _ ,不要过于 _ 。31. 小儿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为 _ 、 _ 、 _ 。32 小儿感冒冬春多 _ 、 _ 及 _ ,夏秋季节多 _ ,感冒日久或反复感冒则多为 _33 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 _ ,病位主要在 _ 。34 痰热咳嗽治以 _ ,代表方为 _ _ ;痰湿咳嗽治以 _ ,代表方为 _35 肺炎喘嗽风寒闭肺型的治法是 _ 、 _ 。风热闭肺型的治法是 _.36. 3 小儿口疮多由 _ 、 _ 、 _ ,所致。37 小儿口疮的治疗,实证宜 _ , _ ;虚证宜 _ , _ 。38. 小儿久泻迁延不愈者,易转为,或出现 _ 。39 小儿外感 _ 邪均可致泻,唯无 _ 致泻之说。其他外邪致病则常于 _ 邪相合。40 厌食的治疗以 _ 为原则,其中脾胃阴虚型厌食的最佳选方是 _ 。41 食积的临床特征以 _ 、 _ 、 _ 或 _ 为主。42 厌食的辨证要区别是以 _ 为主,还是以 _ 为主。43小儿药证直决指出:“疳皆, _ , _ 之所作也。”45 积为 _ 之母,无积不成 _ 。46干疳阶段,皮肤出现紫癜为疳证恶候,提示 _ , _ 。47. 小儿夜啼的主要原因是 _ 、 _ 、 _ 。48 小儿夜啼的治疗原则是 _ 、 _ 、 _ 。49小儿汗证的主要病因为 _ , _ 。50 小儿汗证的病机是 _ 、 _ 、 _ 、 _ 。51 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用于汗证 _ 型;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用于汗证 _ 型;生脉散加减用于汗证 _ 型;泻黄散加减用于汗证 _ 型。52 导致紫瘫的外因为 _ ,内因为 _ 。53 关于紫癜的病机,早期多为 _ , _ ,属 _ ;后期多为 _ , _ ,属 _ 。54紫癜包括西医学的 _ , _ 。55 过敏性紫搬早期多为 _ , _ ,常兼见 _ 或 _ ,后期多见 _ 。56. 急性肾炎临床以 _ 、 _ , _ 和 _ 为主要表现。57 肾病综合征以 _ 、 _ , _ 和不同程度的 _ 为其特征。D答题1、小儿药证直诀中钱乙的学术思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万全的代表著作有哪三本?其学术思想表现在那几个方面?3、试述小儿的生理特点?4、何谓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两者有何关系?5、试述小儿病理特点?6、你是如何理解“肺脾肾常不足,心肝常有余”?7、小儿疾病治疗为何应及时、正确和谨慎?8、小感冒为何易挟惊?风热感冒挟惊如何处理?9、试述肺炎喘嗽的四大症及病机?10、肺炎喘嗽的临床诊断?11、请你用温病学说分析肺炎喘嗽病机及治疗。12、试述哮喘的病机及治疗原则?哮喘持续状态应如何处理?13、试述泄泻常证的证型特点,治法方药?14、谈谈腹泻的液体疗法?15、试述小儿疳证临床分型及各型临床表现?16、治疗小儿厌食治脾之药不能代以治胃;治胃之药须防碍脾?17、简述厌食、食积、疳证的异同点?18、试述急惊风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19、试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机、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20、风水相搏水肿、湿热内侵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如何?21、简述肾病综合症的诊断要点?22、试述麻疹顺证分期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代表方?23、麻疹、奶麻、风疹、丹痧的鉴别?24、试述水痘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分型治疗?25、试述痄腮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分型治疗?26、如何区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27、试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的诊断要点?28、过敏性紫癜中医如何辨证施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