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81785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1. 山中访友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三、朗读品析,领悟情感四、升华情感,拓展思维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2.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2.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主要教法和学法指导教法:教师引导、点拨法学法:自学、交流、深入理解课前准备: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练习说话。(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2交流讨论。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自主背诵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第二课时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4)齐读一遍。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五、布置作业:完成小练习册。板书设计:1 山中访友 热爱自然山中景色 亲近自然教学反思:2 . 山 雨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三、朗读品析,领悟情感四、升华情感,拓展思维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方法与过程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表达独特感受的句子。课前准备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多媒体课件。主要教法和学法指导教法:导引法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2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教师配乐范读。(3)带着遐想朗读。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七、布置作业:完成小练习册。板书设计: 2 . 山 雨雨前 声 无字的歌谣 优雅的小曲 浓浓的爱雨中 色 墨绿 翠绿 水淋淋的绿 深深的眷恋 淡青 金黄 红色雨后教学反思: 3 草虫的村落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三、朗读品析,领悟情感四、升华情感,拓展思维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方法与过程: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2.感悟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主要教法和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2寻觅作者的踪迹。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五、布置作业:课后思考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把这种心思读出来。(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听录音虫鸣,读句子。(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出示课文开头:“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四、布置作业: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3草虫的村落游侠归来和谐相处奇异的游历 音乐演奏会 快乐的天地勤劳地工作教学反思:4索溪峪的“野”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三、朗读品析,领悟情感四、升华情感,拓展思维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法与过程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2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环境保护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的方法。2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来描写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做成课件。主要教法和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二、简介索溪峪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3抓题眼,引入研读。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3赏析。赏析“山是野的。” 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赏析“水是野的。”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赛读,读出索溪的趣。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五、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2)合作读。(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自然风光,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2布置作业:完成小练习册。板书设计:4 索溪峪的 “野”山 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方法与过程1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2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3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自己的习作谈优劣。2、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主要教法和学法指导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揭题导入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2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第二课时 习作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3习作要求。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第三课时讲评、修改习作一、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二、对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欣赏评价。1要求认真听,说说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2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3还有你认为不足的地方吗?4你觉得怎样修改比较好?学生畅所欲言,范评作文。三、再次修改,誊抄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课后反思:回顾拓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背诵积累诗句。 教学难点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本组课文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在背诵目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清新而有情致的大自然,了解诗人借大自然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外阅读到的文章。教师布置读自读课本中的课文。教师搜集趣味语文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回顾的意思是回过头来看,拓展的意思是开拓扩展。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回过头来看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温故而知新。再一起学习积累一些课文中没有学过的语文知识。 2.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3.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就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请大家细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4.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教师可以适时拓展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或者书籍。 5.教师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能恰当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不断提高习作能力。(1)认真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学生温习课文,寻章摘句,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学生先说文章的题目、内容,再重点介绍自己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悟。 二、日积月累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出示课本15页的诗句。 2.就字面意思或者借助工具书尝试着理解,可以同桌合作交流一下。 3.反复朗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的特点,说说自己从哪里体会出来的,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4.鼓励背诵,(可以用限时、比赛、书写等方法激发孩子背诵的热情。)5.同桌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 6.朗诵诗句,体会诗人想象与联想。 7.背背、写写诗句。 三、趣味语文1.这是一个流传民间的故事,读来饶有趣味。请大家自已先读一读,看看这个题目中的“妙答”到底“妙”在哪里? 2.概括说说谁妙答?因何“妙答”? “一”字诗妙在何处。 3.教师补充了解或搜集到的趣味语文材料。鼓励学生学写“一字诗”。 山林晚景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重逢 一阵敲门一阵风,一声姓名一旧容,一番迟疑一番懵(mng糊涂),一番握手一番疯。 4.同桌商量,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背背、写写诗句。教学反思:单元小结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