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德微机原理及应用第五版课件修改.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1779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明德微机原理及应用第五版课件修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周明德微机原理及应用第五版课件修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周明德微机原理及应用第五版课件修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主讲:罗光明电话:15573216439邮箱:lgm200309,序教育部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三个层次如图1-1所示:,计算机基础教学三层次结构,其中:第一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第二层次:计算机技术基础学习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工作原理与相关知识。第三层次: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和多媒体。本课程属于第二层次中“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特点:内容多,学时少,进度快,难度大,应用广。讲课内容: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接口技术.讲课学时:56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主要参考书:周明德编著,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李继灿主编,微型机算计原理及应用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业:下次公布上次的作业答案。按时交作业,仅考察作业效果,批改(助教批改)。,答疑时间、地点:每周二下午4:305:30,工科南楼(309),如何学好这门课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1、课程特点:基于工程问题的教育学习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工作原理与相关知识。2、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的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2、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教学媒体由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逻辑综合,讲解说明式的过程转变为:以意义建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并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3、学习的精髓:在学校学习的精髓在于: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实现: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在利用别人最好成果的基础上取得进展。4、抓住教学过程中的3个环节上课时要主动参与、探究将上课时的多媒体教案从教师手中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工具,主动参与、探究;会设置自学内容,通过自学从而培养自学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起讨论,但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实验课前要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实验课后,要写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种严谨科学作风。收获与时间成正比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内容更新极快。只能采用解剖麻雀方法,教师在这里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同学们学习过程中,要花时间去学习、思索、实践,有机地将本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实际系统,解决实际问题。收获与时间成正比,花时间越多,收获将越大。,成绩评定,实验:20%作业:10%闭卷考试:70%特别申明:不参加实验或实验考核不及格者不提供理论考试试卷,强行参考者不予成绩评定。,第1章概述1.1x86系列结构的概要历史,1971年:Intel4004。(4位机)70年代中期:Intel8080、8085。(8位机)80年代初:Intel8086、8088。(16位机)从8086(8088)到80286、80386、80486、奔腾(也称为80586)、奔腾MMX、奔腾Pro(也称为80686)、奔腾、奔腾,直至最新的奔腾,形成了IA(IntelArchitecture)-32结构。,1.1.18086,x86系列结构的最新版本的发展能追溯到Intel8086。在x86系列结构系统引进32位处理器之前,是16位的处理器,包括8086处理器和随后很快开发的80186与80286。从历史的观点来看,x86系列结构同时包括了16位处理器和32位处理器。在现在,32位x86系列结构对于许多操作系统和十分广泛的应用程序来说是最流行的计算机结构:IA-32结构。8086有16位寄存器和16位外部数据总线,具有20位地址总线,可寻址1M字节地址空间。,1.1.280386,Intel386处理器是x86系列结构系列中的第一个32位处理器。引入了32寄存器,用于容纳操作数和地址。每个32位寄存器的后一半保留两个早期处理器版本(8086和80286)的16位寄存器的特性,以提供完全的后向兼容。Intel386处理器有32位地址总线,能支持多至4G字节的物理存储器。32位结构为每个软件进程提供逻辑地址空间。4K字节固定尺寸的页提供一种虚拟存储管理方法。,1.1.380486,Intel486处理器指令译码和执行单元扩展为五个流水线段,增加了更多的并行执行能力,486处理器能在每个时钟周期执行一条指令。,80486的一个重大改进是在x86系列处理器的芯片中引入了缓存。在芯片上增加了一8K字节的一级缓存(cache),大大增加了每个时钟周期执行一条指令的百分比,包括操作数在一级cache中的存储器访问指令。Intel486处理器也是第一次把x87FPU(浮点处理单元)集成到处理器上并增加了新的引脚、位和指令,以支持更复杂和更强有力的系统(二级cache支持和多处理器支持)。,1.1.4奔腾(Pentium),Intel奔腾(Pentium)处理器增加了第二个执行流水线以达到超标量性能。芯片上的一级cache也加倍了,8K字节用于代码,另8K字节用于数据。,主要的寄存器仍是32位,但内部数据通路是128和256位以加速内部数据传送,且猝发的外部数据总线已经增加至64位。,奔腾系列的最后一个处理器把IntelMMX技术引入IA-32结构。IntelMMX技术用单指令多数据(SIMD)执行方式在包含64位MMX寄存器中的包装的整型数据上执行并行计算。此技术在高级媒体、影像处理和数据压缩应用程序上极大地增强了IA-32处理器的性能。,1.1.5P6系列处理器,在1995年,Intel引入了P6系列处理器。此处理器系列是基于新的超标量微结构上的,它建立了新的性能标准。IntelPentiumPro处理器是基于P6微结构的第一个处理器。P6处理器系统随后的成员是IntelPentiumII、IntelPentiumIIXeon(至强)、IntelCeleron(赛扬)、IntelPentiumIII和IntelPentiumIIIXeon(至强)处理器。,1.1.6奔腾II,IntelPentiumII处理器把MMX技术加至P6系列处理器,并具有新的包装和若干硬件增强。处理器核心包装在了SECC上,这使其更具有了灵活的母板结构。第一级数据和指令caches每个扩展至16K字节,支持二级cache的尺寸为256K字节、512K字节和1M字节。,1.1.7奔腾III,PentiumIII处理器引进流SIMD扩展(SSE)至X86系列结构。SSE扩展把由IntelMMX引进的SIMD执行模式扩展为新的128位寄存器和能在包装的单精度浮点数上执行SIMD操作。,1.1.8IntelPentium4处理器,IntelPentium4处理器是2000年推出的ia-32处理器,并是第一个基于IntelNetBurst微结构的处理器。IntelNetBurst微结构是新的32bit微结构,它允许处理器能在比以前的IA-32处理器更高的时钟速度和性能等级上进行操作。IntelPentium4处理器有以下高级特性:,(1)IntelNetBurst微结构的第一个实现。(2)流SIMD扩展2(SSE2)(3)400MHzIntelNetBurst微结构系统总线。(4)与在IntelX86系列结构处理器上所写和运行的已存在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兼容。,1.1.9Intel超线程处理器,Intel公司于2002年推出了具有超线程技术的IA-32列处理器。超线程(Hyper-ThreadingHT)技术允许单个物理处理器用共享的执行资源并发地执行两个或多个分别的代码流(线程)。以提高X86系列处理器执行多线程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代码的性能。图1-1显示支持HT技术(用两个逻辑处理器实现的)的IA-32处理器与传统的双处理器系统的比较。,1.1.10Intel双核技术处理器,双核技术是在IA-32处理器系列中硬件多线程能力的另一种形式。双核技术由用在单个物理包中有两个分别的执行核心提供硬件多线程能力。因此,IntelPentium处理器极品版在一个物理包中提供四个逻辑处理器(每个处理器核有两个逻辑处理器)。,IntelPentiumD处理器也以双核技术为特色。此处理器用双核技术提供硬件多线程支持,但它不提供超线程技术。因此,IntelPentiumD处理器在一个物理包中提供两个逻辑处理器,每个逻辑处理器拥有处理器核的执行资源,如图1-2所示。,AMD公司是x86系列处理器的另一重要供应商。它于1969年成立。于1991年推出了AM386系列,1993年推出了AM486,1997年推出了AMD-K6(相当于具有MMX技术的奔腾处理器),2001年推出了AMDAthlon(速龙)MP双处理器,2003年推出AMD速龙64FX处理器,具有64位的x86-64内核。直至最近推出了双核的64位处理器。,1.2计算机基础1.2.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上述的CPU、主板、内存条、硬盘、软盘、显示卡、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这些都是计算机的部件,虽然这些部件的功能与性能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未变,如图1-7所示。在计算机中,基本上有两种信息在流动:一种信息为数据,即各种原始数据、中间结果、程序等。另一种信息流即控制命令,在上述的计算机硬件中,往往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合在一起称为计算机的主机;而把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统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或外部设备(Peripheral)。在主机部分中,又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ProcessingUnit)。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可以把整个CPU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称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人们把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构成的计算机,称为微型计算机,最典型的就是上述的PC机。若内存的容量较小,输入输出设备少,整个计算机可以只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这样的计算机就称为单板计算机。若能把整个计算机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就称为单片机。,1.2.2常用的名词术语和二进制编码,1.位、字节、字及字长(1)位(Bit)“位”是指一个二进制位。它是计算机中信息存储的最小单位,一般用b(bit)表示。(2)字节(Byte)“字节”是指相邻的8个二进制位,一般用B(Byte)表示。1024B为1KB,1024KB为1MB,1024MB为1GB,1024GB为1TB。,(3)字(Word)和字长“字”是计算机内部进行数据传递、处理的基本单位。通常它与计算机内部的寄存器、运算装置、总线宽度相一致。一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常见的微机的字长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2.数字编码计算机中的数用二进制表示。计算机中的十进制数的每一位用若干位二进制表示,这就是二进制编码。即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简称二-十进制编码(BCD)。,3.字符编码同样,字母、数字、符号等各种字符也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用二进制编码才能在计算机中表示。字符编码的方式很多,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字符编码是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4.汉字编码用计算机处理汉字,每个汉字须用代码表示。(1)外部码是计算机输入汉字的代码,是代表某一个汉字的一组键盘符号。,(2)内部码(汉字内码或汉字机内码)内部码通常是用其在汉字字库中的物理位置表示,可以用汉字在汉字字库中的序号或者用汉字在汉字字库中的存储位置表示。汉字在计算机中至少要用两个字节表示(有用三字节、四字节表示的),在微机中常用两字节汉字内码。,(3)交换码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交换信息时,要求其间传送的汉字代码信息要完全一致。国家根据汉字的常用程度定出了一级和二级汉字字符集,并规定了编码,这就是国标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中汉字的编码即国标码。该标准编码字符集共收录汉字和图形符号7445个。,(4)输出码汉字输出码又称汉字字形码或汉字发生器的编码。众所周知,汉字无论字形有多少变化,也无论笔划有多有少,都可以写在一个方块中;一个方块可以看作m行n列的矩阵,称为点阵。一个m行n列的点阵共有mn个点。例如1616点阵的汉字,共有256个点。每个点可以是黑点或者非黑点,凡是笔划经过的点用黑点,于是利用点阵描绘出了汉字字形,汉字的点阵字形在计算机中称为字模。如图1-8表示汉字“中”的1616点阵字模。,0000000110000000,0000000110000000,0000000110000000,0000000110000000,0111111111111110,0110000110000110,0110000110000110,0110000110000110,0110000110000110,0111111111111110,0000000110000000,0000000110000000,0000000110000000,0000000110000000,0000000110000000,0000000110000000,1.2.3指令、程序和指令系统,计算机能脱离人的直接干预,自动地进行计算,是由于人把实现计算的一步步操作用命令的形式即一条条指令(Instruction)预先输入到存储器中,在执行时,机器把这些指令一条条地取出来,加以翻译和执行。,在使用计算机时,必须把要解决的问题编成一条条指令,这些指令的集合就称为程序。用户为解决自己的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称为源程序(SourceProgram)。指令通常分成操作码(Opcode即operationcode)和操作数(Operand)两大部分。操作码表示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操作数指明参加操作的数的本身或操作数所在的地址。,1.2.4初级计算机,为简化,先用模型机分析计算机内部结构。图1-9是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图,它是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接口电路组成,通过三条总线(BUS)地址总线(AddressBus),控制总线(ControlBus)和双向数据总线(DataBus)来连接。,1.CPU的结构模型机的CPU结构,如图1-10所示。算术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LogicUnit)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装置,它以累加器AL(Accumulator)的内容作为一个操作数;另一个操作数由内部数据总线供给,可以是寄存器(Register)BL中的内容,也可以是由数据寄存器DR(DataRegister)供给的由内存读出的内容等;操作的结果通常放在累加器AL中。,F(Flag)是标志寄存器,由一些标志位组成。PC程序计数器,提供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AR(AddressRegister)是地址寄存器,由它把要寻址的单元的地址(可以是指令则地址由PC提供;也可以是数据则地址要由指令中的操作数部分给定)通过地址总线,送至存储器。,从存储器中取出的指令,由数据寄存器送至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Register),经过指令译码器ID(InstructionDecoder)译码,通过控制电路,发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息。,2.存储器存储器的结构如图1-11所示。它由256个存储单元组成,为了能区分不同的存储单元,对这些存储单元分别编了号,用两位十六进制数表示,这就是它们的地址如00H、01H、02H、FFH等;而每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8位二进制信息(通常也用两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就是它们的内容。,(1)读操作若已知在04号存储单元中,存的内容为10000100即84H,若要把它读出至数据总线上,则要求CPU的地址寄存器先给出地址号04,然后通过地址总线送至存储器,存储器中的地址译码器对它进行译码,找到04号存储单元;再要求CPU发出读的控制命令,于是04号存储单元的内容84H就出现在数据总线上,由它送至数据寄存器DR,如图1-12所示。,(2)写操作若要把数据寄存器中的内容26H写入到10号存储单元,则要求CPU的AR地址寄存器先给出地址10,通过地址总线(AB)送至存储器,经译码后找到10号存储单元;然后把DR数据寄存器中的内容26H经数据总线(DB)送给存储器;且CPU发出写的控制命令,于是数据总线上的信息26H就可以写入到10号存储单元中,如图1-13所示。,3.执行过程若程序已经存放在内存中,大部分8位机执行过程就是取指(取出指令)和执行(执行指令)这两个阶段的循环。机器从停机状态进入运行状态,要把第一条指令所在的地址赋给PC,然后就进入取指阶段。在取指阶段从内存中读出的内容必为指令,所以DR把它送至IR,然后由指令译码器译码,就知道此指令要执行什么操作,在取指阶段结束后就进入执行阶段。当一条指令执行完以后,就进入到了下一条指令的取指阶段,这样的循环一直进行到程序结束(遇到停机指令)。,微型计算机工作流程。1.取指令2.取源操作数3.取目的操作数4.执行指令,取指令PC+1,译码,送地址AR,取出地址,送操作数,执行操作,取下一条指令PC+1,开始,取指令阶段,执行指令阶段,一个CPU周期,一个CPU周期,一个CPU周期,一个CPU周期,1.2.6寻址方式,如何寻找操作数(地址)的问题,这就是寻址方式。1.立即寻址(ImmediateAddressing)“操作数在指令中。”2.寄存器寻址(RegisterAddressing)“操作数在寄存器中。”,1.2.5简单程序举例,MOVAL,80H;80HALMOVAX,1090H;1090HAX,立即数寻址,MOVDS,AX;AXDS,INCCX;CX+1CX,寄存器寻址,3.存贮器寻址(1)直接寻址(DirectAddressing)“操作数的地址在指令中”在这种寻址方式中,指令的操作数字段不是操作数本身,而是操作数所在的地址,它是把地址所指的存储单元的内容送至累加器AL,如图1-19所示。由于在这种寻址方式中,指令中包含操作数的直接地址,故称为直接寻址。,80称为直接地址,操作数地址的EA直接包含在指令中。,MOVAX,2000H;DS:2000HAX,CS:MOVBX,3000H;CS:3000HBX,(2)寄存器间接寻址(RegisterIndirectAddressing)“操作数的地址在寄存器中。”这种寻址方式是把BL中的内容作为操作数的地址,把此地址所指的内存单元的内容送AL,如图1-20所示。在这种寻址方式,操作数的地址并不直接在指令中,而是在某一个寄存器中,故称为间接寻址。,BL称为间址寄存器,操作数在存储器中,EA由寄存器指出。例,MOVAX,SI;DS:SIAX,MOVAX,BP;SS:BPAX,(3).寄存器相对寻址,MOVAX,BX+2000H,若EA=,BX,SI,DI,+8位或16位偏移量,则操作数地址DS:EA,若EA=BP+8位或16位偏移量,则操作数地址:SS:EA,(4).基址加变址寻址,8086CPU中,BX,BP基址寄存器,SI,DI变址寄存器,若EA=BX+,SI,DI,则操作数地址:DS:EA,例MOVAX,BX+SI,若DS=1000H,BX=5000H,SI=2000H,则EA=5000H+2000H=7000H,操作数地址10000H+7000H=17000H,17000HAL,17001HAH,若EA=BP+,SI,DI,则操作地址:SS:EA,(5).相对的基址加变址寻址,则操作数地址:DS:EA,例MOVAX,BX+SI+0250H,若DS=3000H,BX=2000H,SI=1000H,则操作数PA=30000H+2000H+1000H+250H=33250H,若EA=BP+,SI,DI,则PA=SS16+EA,+偏移量,8086操作数寻址方式小结:,数据,EA,数据,寄存器,数据,寄存器,EA,数据,寄存器,位移量,地址,数据,指令,指令,内存,指令,寄存器,寄存器,指令,内存,指令,内存,+,(a),(b),(c),(d),(e),基址寄存器,变址寄存器,变址值,基址值,数据,内存,+,基址寄存器,变址寄存器,位移量,变址值,数据,内存,+,基址值,EA,指令,指令,(f),(g),8086寻址方式,3.I/O端口寻址,1、直接端口寻址:指令直接提供8位端口地址。例:INAL,63H;(AL)(63H)从I/O地址号为63H的端口中读取数据送到AL中2、间接端口寻址方式:由DX寄存器给出16位端口地址。例:INAL,DX;(AL)(DX)OUTDX,AL;将AL中的内容输出到地址由DX寄存器内容所指定的端口中,1.3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1.3.1系统软件,这些为了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由机器的设计者提供的软件,统称为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包括:(1)各种语言和它们的汇编或解释、编译程序;(2)机器的监控管理程序(Monitor)、调试程序(Debug)、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序;(3)程序库。为了扩大计算机的功能,便于用户使用,机器中设置了各种标准子程序,这些子程序的总和就形成了程序库;(4)操作系统。,1.3.2应用软件,用户利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系统软件,编制解决用户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这些程序就称为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也可以逐步标准化、模块化、逐步形成了解决各种典型问题的应用程序的组合,称为软件包(Package)。,1.3.3支撑软件,支撑软件又称支持软件。为了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询问、显示、修改数据库的内容,输出打印各种表格等,这就建立了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报表(EXCEL)、字处理(WORD)等支撑软件。,1.4微型计算机的结构,运算器与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称为CPU。把整个运算器控制器即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CPU,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CPU本身还不是一个微型计算机,而只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只有与适当容量的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电路以及必要的输入输出设备结合在一起,才是一台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或称为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System),如图1-28所示。,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普通PC(Pentium)的内部结构(多总线结构),1.4.1微型计算机的外部结构,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外部信息的传送是通过总线进行的。大部分微型计算机有三组总线:地址总线(AddressBus)、数据总线(DataBus)和控制总线(ControlBus)。地址总线AB:通常为32位,因此,可寻址的内存单元为232=4GB。I/O接口也是通过地址总线来寻址的,它可以寻址64K个外设端口。,数据总线DB:目前常用的为32位。数据在CPU与存储器和CPU与I/O接口之间的传送是双向的,故数据总线为双向总线。控制总线CB:它传送各种控制信号,有的是CPU到存储器和外设接口的控制信号,例如存储器请求MREQ#,I/O请求IORQ,读信号RD#,写信号WR#等;有的是由外设到CPU的信号,如8086中的READY以及INT等。,按信号的作用,总线分为三类: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1.4.2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一个典型的8位CPU结构如图1-29所示。微处理器的内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内部寄存器阵列。其中,一部分是用来寄存参与运算的数据,它们也可以连成寄存器对,用以寄存操作数的地址;另一部分是16位的专用寄存器,如程序计数器PC和堆栈指针SP(StackPointer)等。(2)累加器和算术逻辑单元。这是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场所。运算结构的一些特征由一些标志触发器记忆。(3)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和定时及各种控制信号的产生电路。它们把用户程序中的指令一条条译出来,然后以一定时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其功能相当于控制器。,1.5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Multimedia)。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是指多媒体计算技术(MultimediaComputing),简称多媒体技术,其涵义是利用计算机来综合、集成地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和处理技术。它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融为一体,综合利用,扩展了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重视。,1.5.1人机接口,人类接收和传播信息的两种主要方式是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所以可看见的媒体(如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和可听见的媒体(如声音等)的完善结合才能完整、自然地表达和让人类最大程度地接收信息。具有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就称为多媒体计算机。,1.5.2多媒体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多媒体计算机,要处理的主要信息如图1-30所示。多媒体信息的处理都涉及巨量的数据,所以大容量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也是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方向。,1.5.3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计算机(MPC)是在PC机的基础上融合高质量的图形、立体声、动画等媒体而组合的系统,其硬件结构如图1-31所示。,多媒体系统应该具有如下特性:(1)具备高度集成性,即能高度综合集成各种媒体信息,使处理各种媒体的设备相互协调地工作。(2)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即用户能随意地通过软件调度媒体数据和指挥媒体设备。(3)具备完善的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工作平台。,作业:习题1.1;1.2;1.4;1.6;1.8;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