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下.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1624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观唯物主义与现实相背,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果。环境污染沧海桑田,回顾:第一条批判旧哲学,研究的是“思想客体”,“发展了能动的方面”“抽象的思维”“抽象地发展”能动方面“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对实践,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论新世界观,对对象、现实、感性,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本质上说“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新唯物主义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归结:感性是实践的:批判旧唯物主义实践是感性的:批判唯心主义,第一条确立了实践的本体论地位、性质,马克思:实践的态度,实践的态度意味着“生成性-参与性”,即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是一种内在式的、“动观”的审视方式,对应于实践的辩证法。所谓“动”观,从内容上讲,指的是实践的生产性,从形式上讲,就是辩证法的否定性(从暂时性方面去理解事物)。二者是统一的,现成的、旁观、认同的态度:解释世界直观唯物主义:物质的、客观的本源唯心主义:能动的精神的本源(思想客体)生成的、参与、否定的态度:改变世界革命的、实践批判,两类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何谓实践?,概念:“人的感性活动”或“对象性的活动”受惠于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学说(直观的)(1)没有了对象,主体就是无(2)必然与主体发生本质关系的那个对象,是该主体固有而又客观的本质,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俞伯牙与钟子期梁山伯与祝英台,关键差别:,费尔巴哈:感性的对象对象性的直观马克思:感性的活动对象性的活动“活动”原则:受惠于德国哲学抽象的发展了的“能动”的方面(否定的辩证法,自我运动否定之否定),实践的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插秧,工人做工,虚拟实践,人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系统实现的对现实性的超越和对“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建构(张明仓),人化自然文物器具改革建设.朝代更替生活过程,实践,自在自然人文事物社会变迁历史运动人的存在,在对象性活动中人证明自身的本质力量,感性世界与人的相关性,人与自然界、人与环境(对象、感性、现实),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为对象性的关系。“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对象性的活动”中蕴含变革现实的力量,“对象性的活动”中蕴含变革现实的力量,第一,因为现实的人(主体)是对象性的,感性的,并在感性的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第二,现实的主体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自我创造的、能动的、自发的力量。,旧哲学割裂了人与感性世界与人的对象性关系,唯心主义止于“抽象的思维”“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所有旧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2-9条论述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导致的后果,第二条:脱离实践研究思维的真理性,导致经院哲学第三条:不懂得变革的实践,导致人-环境的悖论第四条:导致宗教批判的不彻底性第五条:不懂得感性直观派生于感性活动第六、七条: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陷入抽象思维,2-9条论述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导致的后果,第八条:总结性论断:生活的真理只能立足实践、对实践的合理理解才能领会,否则只会陷入神秘主义第九条:直观唯物主义陷入和唯心主义同样的错误,即对世界的抽象的理论态度,不可能真正认识市民社会的本质并对它进行批判第十条:旧唯物主义陷入一系列理论谬误的社会历史根源,市民社会即资产阶级社会,资本原则至高无上的社会。市民社会的人,是受资本宰制的异化的人,偶然性的人、自私自利的个人“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即完成了人的解放的社会,理想社会,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引申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非批判的实证主义保守主义,革命的实践批判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第十一条是第一条“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的贯彻和体现“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解释世界”体现的是一种现成的、旁观、认同的态度态度,不可能得出革命的结论,至多形成知识论哲学体系,何谓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是批判性的态度,不是逻辑的抽象批判、也不是道德批判,而是实践的批判。“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使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状况。”,标志着哲学性质的根本改变,从着眼于解释世界的知识论式的哲学,转变为作为世界本身展现方式的、以“改变世界”为本质特征的哲学。这是哲学观的真正革命!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讨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批判韩寒的“糟糕说”与世博主题是否构成矛盾?,韩寒的“糟糕说”与世博主题不矛盾,上海世博主题本身的批判性对现有城市化问题的批判上海宣言对化解城市化问题的见解,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交通拥挤,上海宣言建设和谐城市、破解城市化问题,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和谐城市,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我们相信,这样的和谐城市是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有效途径。,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建设智能便捷的信息社会培育开放共享的多元文化构筑亲睦友善的宜居社区促进均衡协调的城乡关系,行动是关键,提纲思考题,1、旧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3、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实践”范畴基本内涵,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技术等中介系统而实现的能动性与受动性、主体性与客体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总体性与具体性等内在统一的过程。,马克思“实践”范畴基本内涵,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超越于限定之间的矛盾,构成推动人类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技术等中介因素,则是主体突破限定、实现超越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的演变构成人类实践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标志。实践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它集中地体现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实践论的思维方式的要点,第一、以唯物主义的能动性方式科学地理解和解释实践(1)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2)实践又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是人的理智、情感、意志等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性展示,是人的自由自觉地活动。(3)实践是借助于一定的工具而展开的中介性活动。(4)实践是一种革命的批判的活动,,第二,从实践的高度来理解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第三,从实践高度理解人与世界关系及其时代特点(1)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把人看作实践的存在。(2)从实践的高度来看待人与世界关系及其演变发展。第四,自觉地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从事双向批判与双重建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综观提纲全文可以看出,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贯穿全文,从实践角度说明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和人,即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运用于认识论、自然观和社会生活,第一次全面地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本主义,简要地阐发了新世界观包括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和核心观点,奠定了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同时,马克思还说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初步赋予新世界观以实践性特征。,所以,尽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是马克思同唯心主义划清最后界限的标志,也是马克思同旧唯物主义划清最后界限的标志。,马克思,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即现实的,这是说,它是感觉的对象,是感性的对象,从而在自身之外有感性的对象,有自己的感性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