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Z》答案.pdf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1063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2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Z》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分析化学Z》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分析化学Z》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分 析 化 学 Z 辅 导 资 料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物质的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A C 1V1=C2V2 B C =n / V C n =m/ M D CV =n / m E C1 V1=C2 V2 2 以下除那项以外都是基准物应具备的条件 A 物质的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相等 B 纯度要高 C 性质稳定 D 不含有结晶水 E 分子量要较大 3 测量值 8 . 3 4 2 g , 真值 8 . 3 4 0 g 测量相对误差 A. 2 % B . 2 . 3 % C . 0 . 2 4 D. 0 . 2 4 % E . 0 . 2 3 4 3 2 . 6 4 5 - 1 . 5 正确的答案是 A 3 1 . 1 4 B 3 1 . 1 C 3 1 D 3 1 . 1 4 0 E 3 1 . 2 5 用 0 . 1 0 0 0 mo l / L HC l 标准溶液滴定等浓度的 NH 3 H2O 溶液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 A p H 7 . 0 B p H= 7 . 0 C p H 1 g B 1 - 0 . 2 g C 0 . 1 - 0 . 0 1 g D 1 - 0 . 1 mg E 7 . 0 B p H= 7 . 0 C p H 1 02 B 1 04 1 03 C 1 03 1 02 D 1 02 1 01 E 7 . 0 B p H= 7 . 0 C p H 7 . 0 D H+ = 3 2NHHObK C E 以上均非 8 6 配制浓度为 0 . 1 mo l / L 的 Na OH 溶液 5 0 0 mL 需 称取固体 Na OH 约MNaOH= 4 0 g / mo l A 5 0 mg B 0 . 5 g C 4 g D 2 g E 2 0 mg 8 7 下述各项除哪项外均为对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正确论述 A. I n- / HI N 1 0 时只能见到 I n- 的碱式色 B . HI n / I n- 1 0 时, 只能见到 HI n 的酸式色 C . 变色范围都在 p H= 7 左右 D. 不同指示剂变色范围幅度有差异 E . 1 / 1 0 HI n / I n 1 0 时, 溶液显示混合色 8 8 下列 H2C2O4 共轭酸碱对 pKa 与 pKb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pKa1+ pKa2= pKw B pKb1+ pKb2= pKw C pKa1+ pKb1= pKw D pKa1+ pKb2= pKw E pKa2+ pKb2= pKw 8 9 以下浓度为 0 . 1 mo l / L 的弱酸能用 Na OH 准确滴定的是 A HF ( K a = 6 . 8 1 0-4) B HS- ( K a = 1 . 2 1 0-13) C 硼酸( K a = 5 . 8 1 0-10) D 苯酚( K a = 1 . 1 2 1 0-10) E HCN( K a = 4 . 9 1 0-10) 9 0 一般常量滴定分析的误差要求为0 . 1 % 一般滴定时的浓度也不低于 0 . 0 1 0 mo l L-1 。则 E DTA 配位滴 7 定中滴定反应的实际条件常数至少应为 A 1 06 B 1 0-6 C 1 0-8 D 1 010 E 1 08 9 1 以下不是 E 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特点的是 A. 分级配位 B . 配位比简单 C . 大多数较稳定 D. 形成环状螯合物 E . 无色或加深金属离子的颜色 9 2 在 p H= 5 的缓冲溶液中用 E DTA 滴定 Z n2+ 应选 下列指示剂中的 A 甲基红 B 荧光黄 C 铬黑 T D 二甲酚橙 E 淀粉 9 3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突越范围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氧化剂的电极电位越大突越范围越小 B 还原剂的电极电位越小突跃范围越小 C 突跃范围受条件电位的影响 D 溶液的温度越低突越范围越大 E 以上均非 9 4 可用来直接标定 KMn O4 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是 A K2C r 2O7 B Na 2S2O3 C KC l O3 D Na 2C2O4 E Na 2S O4 9 5 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的溶液是 A HC l B Na OH C Na C l D KC l E KMn O4 9 6 样品中被测组分是 P2O5 称量形式是 Mg2P2O7 则换算因数可表示为 A P 2O5/ Mg2P2O7 B Mg2P2O7/ P2O5 C 2 P2O5/ Mg2P2O7 D 2 Mg2P2O7/ P2O5 E Mg2P2O7/ 2 P2O5 9 7 以下哪项不是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A 表面积大 B 纯度高 C 易于转化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的物质 D 溶解度小 E 易于过滤和洗涤 9 8 以下各项除哪项外均为分析反应应控制的条件 A 溶液的酸度 B 溶液的温度 C 溶剂的分子量 D 试剂的质量 E 催化剂 9 9 淀粉指示剂属于 A 特殊指示剂 B 外用指示剂 C 氧化还原指示剂 D 荧光指示剂 E 自身指示剂 1 0 0 绝对偏差是指 A 平均值与真值之差 B 二次测定值之差 C 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D 单测定值与真值之差 E 二次测定值之差的平均值 1 0 1 在下列各种电磁波中能量最高的是 A 红色光 B 黄色光 C 红外光 D 紫外光 E 射线 102 在下列价电子能级中能量最高的是 A B * C D * E 1 0 3 下列结构中存在 * 跃迁的是 A C H3- C H3 B C H3- C H= C H2 C C H2= C H- C H= C H2 D C H2= C H- CO- C H3 E C H3- C H2- C H3 1 0 4 某化合物在 1 7 1 5 c m-1 有一强的吸收峰该化合物可能是 A 烷烃 B 芳香烃 C 酮 D 烯烃 E 醇 1 0 5 下列化合物中存在 B 吸收带的化合物是 A 己烷 B 环己烯 C 苯乙酮 D 丙酮 E 乙炔 1 0 6 酸酐、酯、醛、酮、羧酸和酰胺六类化合物的出现在 1 8 7 01 5 4 0 c m-1 之间它们 VC=O 的排列顺序为 A 酸酐 酯 醛 酮 醛 羧酸 酮 酰胺 8 C 酸酐 酯 醛 酮 羧酸 酰胺 D 醛 酮 羧酸 酯 酸酐 酰胺 E 酯 醛 酸酐 酮 乙 B . 丙 乙 甲 C . 乙 甲 丙 D. 乙 丙 甲 E . 丙 甲 乙 1 2 8 分子式为 C8H8O3 的化合物其不饱和度为 A. 2 B . 3 C . 4 D. 5 E . 6 1 2 9 某化合物在 3 5 0 0 - - - 2 5 0 0 c m- 1 有一强而且宽的吸收带该物可能的化合物类别是 A 烷烃 B 芳香烃 C 酮 D 羧酸 E 酯 1 3 0 紫外光谱中K 的吸收强度一般为 A 1 04 B 1 04 C = 1 03 D = 1 03 E 1 02 1 3 1 用苯和甲醇( 1 : 3 ) 为展开剂在 A, B 二薄层板上喹唑啉的Rf 值分别为 0 . 5 0 和 0 . 4 0 , 表明: A. 硅胶 A 薄层板比 B 板的活性大 B . 硅酸 B 薄层板比 A 板的活性大 C . 硅胶 A, B 板的活性接近 D. 硅胶 B 薄层板比 A 板的含水量大 E . 以上均不对 1 3 2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通用型的检测器是 A 紫外检测器 B 荧光检测器 C 示差检测器 D 电导检测器 E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133 在色谱分析法中要使两组分完全分离分离度应是 A 0 . 1 B 0 . 5 C 0 . 7 D 1 . 0 E 1 . 5 1 3 4 HP L C 中色谱柱常采用 A. 直型柱 B . 螺旋柱 C . U 型柱 D. 玻璃螺旋柱 E . 以上均可 1 3 5 纸色谱为 A 吸附色谱 B 分配色谱 C 亲和色谱 D 离子交换色谱 E 凝胶色谱 1 3 6 色谱用氧化铝 A 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 I V 表示活度级吸附力最弱 10 B 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 I V 表示活度 V 级吸附力最弱 C 中性氧化铝适于分离非极性物质 D 酸性氧化铝适于分离碱性物质 E 碱性氧化铝适于分离酸性物质 1 3 7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溶剂的强度顺序为 A 正己烷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 B 氯仿 正己烷 乙酸乙酯 正丁醇 C 正丁醇 乙酸乙酯 正己烷 氯仿 D 正丁醇 乙酸乙酯 氯仿 正己烷 E 正己烷 正丁醇 氯仿 乙酸乙酯 1 3 8 下列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的是 A 、组分扩散系数 B 、填充物粒度 C 、载气流速 D 、载气种类 E 、柱长 1 3 9 GC 中, 若组分t R 过短可改变下列条件 A. 升高柱温 B . 降低柱温 C . 提高载气流速 D. 降低载气流速 E . 以上均不是 1 4 0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属于 A 键合相色谱 B 正相色谱 C 反相色谱 D 极性色谱 E 离子交换色谱 1 4 1 比色法中为使测量结果有较高的准确度一般应控制溶液的 A 吸光度在 0 . 2 - 1 . 0 范围内 B 吸光度在 0 . 1 - 2 . 0 范围内 C 吸光度在 0 . 4 - 0 . 5 范围内 D 吸光度在 0 . 2 - 0 . 7 范围内 E 以上均不对 1 4 2 在下列价电子能级中能量最高的是 A B * C D * E 1 4 3 下列结构中存在 * 跃迁的是 A C H3- C H3 B C H3- C H= C H2 C C H2= C H - C H= C H2 D C H2= C H- CO- C H3 E C H3- C H2- C H3 1 4 4 某化合物在 1 7 1 5 c m-1 有一强的吸收峰该化合物可能是 A 炔 B 芳香烃 C 酮 D 酚 E 醇 1 4 5 下列化合物中存在 B 吸收带的化合物是 A 丁烷 B 环已烯- 2 C 苯乙酮 D 己烯 E 乙炔 1 4 6 酸酐、酯、醛、酮、羧酸和酰胺六类化合物的出现在 1 8 7 01 5 4 0 c m-1 之间它们 VC=O 的排列顺序为 A 酸酐 酯 醛 酮 醛 羧酸 酮 酰胺 C 酸酐 酯 醛 酮 羧酸 酰胺 D 醛 酮 羧酸 酯 酸酐 酰胺 E 酯 醛 酸酐 酮 羧酸 酰胺 1 4 7 下列化合物不饱和度为 4 的化合物是 A 丁烯- 2 B 乙炔 C 环丙烷 D 苯 E 环戊烷 1 4 8 下列化合物振动自由度为 9 的是 A 乙烯 B 乙炔 C 甲烷 D 苯 E 环己烷 1 4 9 某化合物在3500-2500cm-1 有一强而且宽的吸收带该物可能的化合物类别是 A 烯烃 B 芳香烃 C 醚 D 羧酸 E 酯 1 5 0 紫外光区可用的光源是 A 钨灯 B 卤钨灯 C 氢灯 D 氙灯 E 硅碳棒 1 5 1 离子交换树脂一般以什么形式保存 A. 盐型 B . 游离型 C . 以上两者均可 D. 强酸强碱型 E . 弱酸弱碱型 11 1 5 2 以下色谱法中不是按分离机制分类的是 A 分配色谱法 B 吸附色谱法 C 薄层色谱法 D 离子交换色谱法 E 空间排阻色谱法 1 5 3 用薄层色谱法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分离偶氮苯时测得斑点中心离原点的距离为 9 . 5 c m 溶 剂前沿距离为 2 4 . 5 c m 。则其比移值为 A. 0 . 5 6 B . 0 . 4 9 C . 0 . 4 5 D. 0 . 3 9 E . 2 . 5 8 1 5 4 关于速率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考虑了流动相流速对柱效的影响 B . 说明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 C . 以平衡的观点描述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离过程 D. 属于色谱动力学理论 E . 说明固定相的颗粒大小对柱效的影响 1 5 5 纸层析的分离原理及固定相分别是 A 吸附层析固定相是纸纤维 B 分配层析固定相是纸上吸附的水 C 分配层析固定相是纸 D 吸附层析固定相是纸上吸附的水 E 吸附层析固定相是硅胶 1 5 6 色谱用氧化铝 A 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 I V 表示活度级吸附力最弱 B 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 I V 表示活度 V 级吸附力最弱 C 中性氧化铝适于分离非极性物质 D 酸性氧化铝适于分离碱性物质 E 碱性氧化铝适于分离酸性物质 1 5 7 Rf 值 A Rf = L0/ Lx B Rf 越 大的物质的分配系数越大 C 物质的 Rf 值与色谱条件无关 D 物质的 Rf 值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为一定值 E Rf 可以小于 1 可也大于 1 1 5 8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性的参数是 A. 峰面积 B . 分配比 C . 半峰宽 D. 保留时间 E . 峰高 1 5 9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要使两组分完全分离分离度应是 A 0 . 1 B 0 . 5 C 0 . 7 5 D 1 . 0 E 1 . 5 1 6 0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属于 A 键合相色谱 B 正相色谱 C 反相色谱 D 极性色谱 E 离子交换色谱 1 6 1 在下列各种电磁波中能量最低的是 A 红色光 B 黄色光 C 红外光 D 紫外光 E 射线 1 6 2 以下五种类型的电子能级跃迁需要能量最大的是 A. * B . n * C . n * D. * E . * 1 6 3 C H3- C H2- C O- CH3 能产生的吸收带是 A K 带 B B 带 C R 带 D E1 带 E E2 带 1 6 4 某化合物在2720cm-1 、2820cm-1 有两吸收峰该化合物可能是 A 烷烃 B 芳香烃 C 酮 D 烯烃 E 醛 1 6 5 下列化合物中没有紫外吸收收带的化合物是 A 已烷 B 1 3 - 已二烯 C 苯 D 丙酮 E 乙酸乙酯 1 6 6 酸酐、酯、醛、酮、羧酸和酰胺六类化合物的出现在 1 8 7 01 5 4 0 c m-1 之间它们 VC=O 的排列顺序为 A 酸酐 酯 醛 酮 醛 羧酸 酮 酰胺 C 酸酐 酯 醛 酮 羧酸 酰胺 D 醛 酮 羧酸 酯 酸酐 酰胺 E 酯 醛 酸酐 酮 羧酸 酰胺 1 6 7 下列化合物不饱和度为 4 的化合物是 A 丁烯- 2 B 乙炔 C 甲烷 D 苯 E 环戊烷 12 1 6 8 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带的是 A 丙炔分子中- C C - 对称伸缩振动 B 乙醚分子中的 C - O- C 不对称伸缩振动 A 二氧化碳分子中 C - O- C 对称伸缩振动 D 水分子中 H- O 伸缩振动 E . 氨分子中3 个H-C 键不对称变形振动 1 6 9 在红外光谱中若在 3 5 0 0 - 3 0 0 0 c m-1 1 6 5 0 - 1 5 5 0 c m-1 1 3 1 0 - 1 0 2 0 c m-1 有吸收峰则 A 可能有羧酸 B 可能有苯环 C 可能有羰基 D 可能有甲基 E 可能有胺 1 7 0 百分吸收系数通常表示为 A B C %11cmE D T E I 1 7 1 苯、2 , 4 - 已二烯、正己烷、1 - 己醇及醋酸丁酯的混合物能被吸附在中性氧化铝柱上并能用逐渐增加极 性的溶剂淋洗下来首先洗脱的化合物是 A 苯 B 2,4- 己二烯 C 正己烷 D 1 - 己醇 E 醋酸丁酯 1 7 2 色谱中某一物质的 K 表明该物质 A 不被洗脱 B 随溶剂前沿流出 C t R、VR 都很小 D t R 、VR 都很小 E 峰面积 1 7 3 GC 中色谱柱使用的下限温度取决于 A 、试样中各组分的沸点 B 、固定液的沸点 C 、固定液的熔点 D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E 、试样中各组分的熔点 1 7 4 HP L C 与 GC 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主要原因是 A 柱前压力高 B 流速比 GC 快 C 流动相粘度大 D 柱温低 E 色谱柱较 GC 短 1 7 5 纸层析的分离原理及固定相分别是 A 吸附层析固定相是纸纤维 B 分配层析固定相是纸上吸附的水 C 分配层析固定相是纸 D 吸附层析固定相是纸上吸附的水 E 吸附层析固定相是硅胶 1 7 6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纸色谱中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 Rf 值大 B . 用硅胶作固定相的柱色谱极性小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 C . 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样品中分子量小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 D. 用离子交换色谱样品中高价离子后被洗脱下来 E. 用C-18 键合相做固定相的柱色谱极性大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 177 以固定液为固定相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可以称做 A. 气固色谱法 B . 液液色谱法 C . 气液色谱法 D. 吸附色谱法 E . 液固色谱法 1 7 8 下列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的是 A 、组分扩散系数 B 、填充物粒度 C 、载气流速 D 、载气种类 E 、柱长 1 7 9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 A. 分配比 B . 分配系数 C . 扩散系数 D. 理论塔板数 E . 理论塔板高度 1 8 0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属于 A 键合相色谱 B 正相色谱 C 反相色谱 D 极性色谱 E 离子交换色谱 1 8 1 在下列各种电磁波中能量最高的是 A 红色光 B 蓝色光 C 红外光 D 紫外光 E X 光 1 8 2 某溶液的 T %= 5 % 为使测量结果有较高的准确度一般应 A 稀释溶液使其 T % 在 2 0 - 6 5 % 之间 B 稀释溶液使其 T % 在 1 0 % 以下 C 加大溶液浓度使其 T % 在 1 0 % 以上 D 加大溶液浓度使其 T % 在 1 0 - 8 0 % 之间 13 E 加大溶液浓度使其 A 在 0 . 1 以下 1 8 3 紫外光的波长范围为 A 2 0 0 - 4 0 0 n m B 4 0 0 - 7 6 0 n m C 1 0 - 2 0 0 n m D 2 0 0 - 7 6 0 n m E 1 0 - 4 0 0 n m 1 8 4 在红外光谱中若在 3 5 0 0 - 3 0 0 0 c m-1 1 6 5 0 - 1 5 5 0 c m-1( s ) 1 3 1 0 - 1 0 2 0 c m-1 有吸收带则 A 可能有羧基 B 可能有苯环 C 可能有羰基 D 可能有甲基 E 可能有胺 1 8 5 下列化合物中存在 B 吸收带的化合物是 A 己烷 B 环己烯 C 苯乙酮 D 丙酮 E 乙炔 1 8 6 红外光谱中若羰基碳原上有吸电子基团取代则伸缩振动频率较未取代时 A 降低这是由于键的力常数减小 B 降低这是由于键的力常数增大 C 升高这是由于键的力常数增大 D 降低这是由于键的力常数减少 E 无有变化 1 8 7 下列化合物不饱和度为2 的化合物是 A 乙烯 B 乙炔 C 甲烷 D 苯 E 环己烷 1 8 8 下列化合物振动自由度为 9 的是 A 乙烯 B 乙炔 C 甲烷 D 苯 E 环己烷 1 8 9 某化合物在3500-2500cm-1 有一强而且宽的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的类别是 A 烷烃 B 芳香烃 C 酮 D 羧酸 E 酯 1 9 0 下列试剂中那种不宜作为紫外测定用的溶剂 A 乙醚 B 乙酸乙酯 C 环乙烷 D 水 E 乙醇 1 9 1 在硅胶薄层色谱中要提高化合物的Rf 值, 可以采取的措施 A 增大展开剂的极性 B 减小展开剂的极性 C 增大展开的距离 D 可采用措施B 和C E 以上均不对 1 9 2 固定相的选择性可用下列哪个参数来衡量 A 保留值 B 相对保留值 C 分配系数 D 分离度 E 理论塔板数 1 9 3 气相色谱中用于定性的参数为 A 、保留时间 B 、基线宽度 C 、峰高 D 、峰面积 E 、分配比 1 9 4 高效液相和经典液相的主要区别是 A 高温 B 高效 C 柱短 D 上样量 E 流动相 1 9 5 硅胶是一种略显酸性的物质通常用于以下哪种物质的分离 A 酸性 B 中性 C A 和 B D 碱性 E 胺类成分 1 9 6 用薄层色谱分离生物碱时有拖尾现象为减少拖尾可加入少量的 A 二乙胺 B 甲酸 C 石油醚 D 正己烷 E 乙醇 1 9 7 Rf 值 A = B Rf 越大的物质的分配系数越大 C 物质的 R f 值与色谱条件无关 D 物质的 Rf 值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为一定值 Rf= 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 样品点到原点的距离 14 E Rf 可以小于 1 可也大于 1 1 9 8 下列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的是 A 、组分扩散系数 B 、填充物粒度 C 、载气流速 D 、载气种类 E 、柱长 1 9 9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要使两组分完全分离分离度应 A 0 . 1 B 0 . 5 C 0 . 7 5 D 1 . 0 E 1 . 5 2 0 0 应用 HP L C 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在线性范围内与含量成正比的是 A. 保留时间 B . 峰宽 C . 峰高 D. 塔板数 E . 塔板高度 二、填空题 1 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纵坐标 p H p M 准确滴定的判断 酸碱指示剂变色 金属指示剂变色 指示剂变色 2 分光光度法实验中吸收曲线的横坐标是 波长 工作曲线的横坐标是 浓度 两种曲线的纵坐标相 同都是 吸光度 。 3 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是 p H= PKHIn , 理论变色范围是PKHIn-1 p H PKHIn+1 。 4 吸附柱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有举出两种硅胶 、 氧化铝 。 5 GC 是 气相 色谱法的英文缩写。 6 分光光度法 红外 可见 紫外 波长范围 大于 7 6 0 n m 4 0 0 n m- 7 6 0 n m 小于 4 0 0 n m 吸收池材料 玻璃 玻璃 石英 7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的要求有有确定的化学组成、性质稳定、摩尔质量尽可能大。 8 Na 2C O3 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是CO32-+ H2O= HCO3-+ OH- 。 9 K2HP O4 的共轭酸是 KH2P O4 共轭碱是 K3P O4 。 1 0 GC 中若欲分离烃类化合物应选择 非极性 固定液, 各组分按 沸点 顺序出峰。 1 1 吸附指示剂法中沉淀对被测离子的吸附应 略大于 于对指示剂的吸附。 1 2 分光光度法实验中吸收曲线的横坐标是波长 工作曲线的横坐标是浓度两种曲线的纵坐标相同 都是吸光度。 1 3 线性有机化合物的振动自由度计算公式为 3 N- 5 。 1 4 在液相色谱中凝胶色谱的分离机理是 分子排阻 。 1 5 HP L C 表示 高效液相色谱 。 1 6 产生红外吸收峰的条件是吸收适当频率红外线, 产生振动能级跃迁和 振动过程中0 即属红外活性 振动 。 1 7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 归一化法 、 外标法 和 内标法 三种。 1 8 用标准试样或纯物质等已知含量的样品代替试样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的试验是对照试验。 15 1 9 两物质按化学反应式反应完全的那一点是 化学计量点指示剂颜色( 或其它指标) 改变的那一点是 滴 定重点 以上两者之差是 终点误差 。 2 0 Na 2C O3 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是CO32-+ H2O= HCO3-+ OH- 。 2 1 Na HC O3 的共轭酸是 H2CO3 共轭碱是 Na2CO3 。 2 2 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是 高纯度 组成与化学式符合 稳定 。 2 3 分光光度法中用于定量的方法有 吸光系数 法、 标准曲线法和 对照 法。 2 4 偏离 L a mb e r t - B e e r 定律的主要因素有 化学因素 和 光学因素 。 2 5 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时要求混合物的每一组分都能出峰的定量方法是 。 2 6 氢键使 OH 的峰位向 低频 方向移动且峰强 增大 。 2 7 红外光谱中指纹区是指波数从 1 3 5 0 c m-1 到 6 0 0 c m-1 的区间。 2 8 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与分析试样同样的方法进行的试验是 空白 试验 2 9 沉淀重量法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有有确定的化学组成、性质稳定、摩尔质量尽可能大。 3 0 Na 2C O3 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是CO32-+ H2O= HCO3-+ OH- 。 3 1 基准物质应符合的条件是高纯度 组成与化学式符合 稳定 。 3 2 分光光度法实验中吸收曲线的横坐标是 波长 工作曲线的横坐标是 浓度 两种曲线的纵坐标相 同都是 吸光度 。 3 3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上可反映 * 跃迁和 n * 跃迁。 3 4 紫外吸收光谱中的 B 带是 芳香族 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3 5 HP L C 表示 高效液相色谱 。 3 6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某物质的浓度 时若要使 浓度的测量相对误差小于 2 % 则应将透光率 控制在 2 0 %- 6 5 % 范围。 3 7 测定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时固体样品常采用真空法 、薄膜法和 压片法三种制样方法。 3 8 L a mb e r t - B e e r 定律的公式为 A= KC L 。 3 9 化学计量点是当滴入 的滴定液与待测组 分定量反 应完全时的点 。滴定 过程中指示剂发生 颜色变化的 转变点滴定终点误差是 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符合造成的分析误差 。 4 0 对基准物质的要求是高纯度 组成与化学式符合 和 稳定 等 4 1 KH2P O4 的共轭酸是 KH2P O4 共轭碱是 K2HP O4 。 4 2 分光光度法实验中吸收曲线的横坐标是 波长 工作曲线的横坐标是 浓度 两种曲线的纵坐标相 同都是 吸光度 。 4 3 色谱峰的三个主要参数为峰高 、 峰面积 和 峰 位 。 16 三、计算题 共40 分 1 . 用气 相色 谱法测 定冰 醋酸样 品中 的微 量水分 进 行六 次平 行操作 测 定结 果如下 0 . 7 4 9 、0 . 7 3 0 、 0 . 7 4 9 、0 . 7 5 1 、0 . 7 4 7 和 0 . 7 5 2 试计算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 差、相对标准偏差。 答平均值=0.746 平均偏差=0.006 相对平均偏差=0.80% 标准偏差=0.008 相对标准偏差=0.11 2 . 称取石灰石试样 0 . 5 6 2 6 g 溶于盐酸制备成溶液后调至 p H= 1 1 时加入铬黑 T 指示剂用 0 . 0 2 5 0 0 mo l / L 的 E DTA 标准溶液滴定消耗 2 4 . 0 0 mL . 计算试样中以 C a ( 4 0 . 0 8 ) 表示的百分含量。 答Ca(%)=0.02500 23.00 40.08 100/(0.5626 1000)=4.10 3 . 以色谱法分离A 和B 的混合物A 物质保留时间15.45min 峰宽1.11min B 物质保留时间17.63min 峰宽1.30min 。计算A 、B 两峰的分离度并说明化合物A B 是否得到完全地分离 4 . 四次标定某溶液的浓度结果为 0 . 2 0 4 1 、0 . 2 0 4 9 、0 . 2 0 3 9 和 0 . 2 0 4 3 mo l / L . 计算该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 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答平均值=0.2043 mol/L 平均偏差=0.0003 相对平均偏差=0.16% 标准偏差=0.0007 相对标准偏差=0.34 5 含有 Na B r 0 . 2 5 0 0 g 的试样用 0 . 1 0 0 0 mo l / L 的 Ag N O3 滴定消耗 2 2 . 0 1 ml 可使沉淀完全求试样中 Na B r 的百分质量分数。 ( MNaBr = 1 0 2 . 8 9 4 ) 答试样中NaBr 的百分质量分数=0.1000 22.01 102.894 100/0.2500 1000=90.59% 6 . 安络血分子量 236 将其配成每 100mL 含 0.4962 mg 的溶液盛于 1cm 吸收池中在 max355nm 处测 得吸光度为0.551 。试求安络血的 n mE cm3 5 5%11 及 nm355 答c=0.4962 10-3 g/100 mL n mE cm3 5 5%11 =0.551/0.4962 10-31=1110 nm355 =1110 236/10=2.62 104L.(mol.cm) 7 . 四次标定某溶液的浓度结果为 0 . 2 0 4 1 、0 . 2 0 4 9 、0 . 2 0 3 9 和 0 . 2 0 4 3 mo l / L . 计算该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 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答平均值=0.2043 mol/L 平均偏差=0.0003 17 相对平均偏差=0.16% 标准偏差=0.0007 相对标准偏差=0.34 8 . 粗铵盐 1 . 0 0 0 g 加过量 Na OH 溶液产生的氨刚好经蒸馏吸收在 4 8 . 4 4 mL 、0 . 5 0 0 0 mo l / L 的盐酸中。计算 试样中 NH3 的质量百分含量。M: NH3 为 1 7 . 0 3 。 答NH3( %) = ( 5 0 . 0 0 0 . 5 0 0 0 - 0 . 5 0 0 0 1 . 5 6 ) 1 7 . 0 3 1 0 0 / ( 1 . 0 0 0 1 0 0 0 ) = 4 1 . 2 5 9 . 准确称取含某化合物的试样 3 . 5 5 5 mg 于 5 0 0 mL 容 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线摇匀。取此溶液置 0 . 5 c m 石 英池中于 3 2 3 n m 处测得吸光度为 0 . 3 2 0 文献查得该化合物的 n mE cm3 2 3%11 为 9 0 7 . 2 。计算该试样中此 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答c = 3 . 5 5 5 mg / 5 0 0 mL = 7 . 1 1 1 0-4 g / 1 0 0 mL E1%1cm= A/ C . L = 0 . 3 2 0 / 7 . 1 1 1 0-4 0 . 5 = 9 0 0 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 = 9 0 0 1 0 0 / 9 0 7 . 2 = 9 9 . 2 1 1 0 .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冰醋酸样品中的微量水分进行六次平行操作测定结果如下0 . 7 4 9 、0 . 7 3 0 、 0 . 7 4 9 、0 . 7 5 1 、0 . 7 4 7 和 0 . 7 5 2 试计算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 差、相对标准偏差。 1 1 . 粗铵盐 1 . 0 0 0 g 加过量 Na OH 溶液产生的氨刚好经蒸馏吸收在 4 8 . 4 4 mL 0 . 5 0 0 0 mo l / L 的盐酸中。计 算试样中 NH3 的质量百分含量。M: NH3 为 1 7 . 0 3 。 12. 某色谱柱柱长L=4m 待测组分A 的保留时间tR 为6min 半峰宽W1/2 为2mm 记录纸速为20mm/min 。 试求A 在该色谱柱上的理论塔板数N 和理论塔板高度H 。 1 3 . 四次标定某溶液的浓度结果为 0 . 2 0 4 1 、0 . 2 0 4 9 、0 . 2 0 3 9 和 0 . 2 0 4 3 mo l / L . 计算该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 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 4 . Na 2C2O4 溶液 2 5 . 0 0 mL 用 0 . 0 2 1 5 7 mo l / L KMn O4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用去 2 9 . 3 0 mL 求 Na 2C2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反应式2 Mn O4- + 5 C2O42- + 1 6 H+= 2 Mn2+ 1 0 C O2+ 8 H2O 1 5 . 某物质在薄层板上展开后色斑的中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9.5cm 溶剂的前沿到原点的距离为 18.0cm 计算该物质的 Rf 值为多少。在相同的薄层系统中若溶剂的前沿距原点 13.2cm 该化合物斑点中 心距原点为多少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