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期末考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10469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期末考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期末考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期末考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期末考卷+答案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H表示。(2)反应焓变H与反应热Q的关系。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HH(反应产物)H(反应物)。(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H(298K)285.8kJmol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H,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H后注明反应温度。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H的代数和。(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fHm计算反应焓变H。对任意反应:aAbBcCdDHcfHm(C)dfHm(D)afHm(A)bfHm(B)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的原理(1)电解的概念: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2、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2)铜的电解精炼。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阴极反应:Cu22eCu(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 Cu22eCu 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3)原电池的电能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负极反应:ZnZn22e;正极反应:2NH42e2NH3H2;(2)铅蓄电池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3)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腐蚀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3)金属的防护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1、2节)原电池的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电解池的反应很多不是自发进行的,如何判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呢? 一、化学反应的方向 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放热反应多数能自发进行,即H0的反应大多能自发进行。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如NH4HCO3与CH3COOH的反应。有些吸热反应室温下不能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如CaCO3高温下分解生成CaO、CO2。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概念,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反应的熵变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产生气体的反应为熵增加反应,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3、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HTS0的方向进行,直至平衡状态。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常数(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c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如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A)(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 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2)浓度的影响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3)压强的影响Vg0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不变。Vg0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4)勒夏特列原理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题分析】例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Fe2O3(s)3CO(g)2Fe(s)3CO2(g) H25kJ/mol(2)3Fe2O3(s)CO(g)2Fe3O4(s)CO2(g) H47kJ/mol(3)Fe3O4(s)CO(g)3FeO(s)CO2(g) H19kJ/mol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依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我们可从题目中所给的有关方程式进行分析:从方程式(3)与方程式(1)可以看出有我们需要的有关物质,但方程式(3)必须通过方程式(2)有关物质才能和方程式(1)结合在一起。将方程式(3)2方程式(2);可表示为(3)2(2)得:2Fe3O4(s)2CO(g)3Fe2O3(s)CO(g)6FeO(s)2CO2(g)2Fe3O4(s)CO2(g);H19kJ/mol2(47kJ/mol)整理得方程式(4):Fe2O3(s)CO(g)2FeO(s)CO2(g);H3kJ/mol将(1)(4)得2CO(g)2Fe(s)3CO2(g)2FeO(s)CO2(g);H25kJ/mol(3kJ/mol)整理得:FeO(s)CO(s)Fe(s)CO2(g);H11kJ/mol 答案:FeO(s)CO(s)Fe(s)CO2(g);H11kJ/mol 例2、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用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324CO24e 阴极反应式:;总电池反应式:。解析: 作为燃料电池,总的效果就是把燃料进行燃烧。本题中CO为还原剂,空气中O2为氧化剂,电池总反应式为:2COO22CO2。用总反应式减去电池负极(即题目指的阳极)反应式,就可得到电池正极(即题目指的阴极)反应式:O22CO24e2CO32 。答案:O22CO24e2CO32;2COO22CO2例3、下列有关反应的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热的自发过程都是熵值减小的过程。B、吸热的自发过程常常是熵值增加的过程。C、水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是趋向能量最低状态的倾向。D、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可以的。解析:放热的自发过程可能使熵值减小、增加或无明显变化,故A错误。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片面的,要用能量判据、熵判据组成的复合判据来判断,D错误。水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是趋向能量最低状态的倾向是正确的。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在25和1.01105Pa时,2N2O5(g)4NO2(g)O2(g);H56.7kJ/mol,(NH4)2CO3(s)NH4HCO3(s)NH3(g);H74.9kJ/mol,上述两个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又都是熵增的反应,所以B也正确。 答案:BC。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二) 【知识讲解】 第2章、第3、4节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2)表达式:(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2)活化能Ea。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 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2)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1)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寻找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当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 ,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 之间,并采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一、水溶液 1、水的电离H2OHOH 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25时,KW1.01014mol2L2。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 KW增大。2、溶液的酸碱度 室温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酸性溶液:HOH, H1.0107molL1,pH7碱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1)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表示。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为例。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2、盐类水解(1)水解实质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称为盐类水解。(2)水解类型及规律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NH4ClH2ONH3H2OHCl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CH3COONaH2OCH3COOHNaOH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Al2S36H2O2Al(OH)33H2S(3)水解平衡的移动加热、加水可以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或碱能抑止盐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相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 三、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概念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PbI2(s)Pb2+(aq)2I(aq)KspPb2I27.1109mol3L3 (2)溶度积Ksp的特点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Qc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QcKsp时,体系中若有足量固体,固体溶解至平衡。(2)沉淀的转化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四、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沉淀既有溶液中的离子直接结合为沉淀,又有沉淀的转化。(2)生成弱电解质主要是H与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与弱碱阳离子生成弱碱,或H与OH生成H2O。(3)生成气体 生成弱酸时,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气体。(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离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大多在酸性条件下发生。 2、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理论判据(1)根据焓变与熵变判据对HTS0的离子反应,室温下都能自发进行。(2)根据平衡常数判据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时,表明反应的趋势很大。 3、离子反应的应用(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2)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离子的特性反应,主要是沉淀的颜色或气体的生成,定性检验特征性离子。(3)用于离子的定量计算常见的有酸碱中和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4)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硬水的形成及软化涉及到的离子反应较多,主要有:Ca2、Mg2的形成。CaCO3CO2H2OCa22HCO3 MgCO3CO2H2OMg22HCO3 加热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Ca22HCO3CaCO3CO2H2OMg22HCO3MgCO3CO2H2O或加入Na2CO3软化硬水:Ca2CO32CaCO3,Mg2CO32MgCO3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醋酸 B. 碳酸氢铵 C. 二氧化硫 D. 氯气2. 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 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 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C. 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 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3.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S2H + S2 B. HClO = H +ClOC. CH3COONH4NH4+ +CH3COO D. H2CO3H + HCO34. 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 加入适量蒸馏水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5. 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少,其方法是( )A.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C. 通入氯化氢气体D. 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6. 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H)c(OH)乘积不变 B. 溶液pH减小C. c(OH)降低了 D. 水电离出的c(H)增加了7. 将纯水加热至8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的离子积不变 B. 水的pH变小,呈酸性C. 水的pH变大,呈中性 D. 水中的c(H+)=c(OH)1107 mol/L8. 下列四种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之比:是( ) pH=0的盐酸; 0.1mol/L盐酸; 0.01mol/L的NaOH 溶液; pH=11的NaOH 溶液A. 1:10:100:1000 B. 0:1:12:11 C. 14:13:13:11 D. 14:13:12:139. pH=3的盐酸用水稀释,体积变为原体积的2倍后,这时溶液的pH接近于(已知lg2=0.3、lg3=0.5、lg5=0.7)( )A. 1.5 B. 3.3 C. 3.5 D. 2.710. 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的锌质量小 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C. 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量相等D.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1. 常温下,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A. 9.0 B. 9.5 C. 10.5 D. 11.012. 电解质溶液的酸度(用AG表示)定义为 C(H+)与C(OH)比值的对数,即AG=lg。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AG=12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Mg2+、Ca2+、HCO3、Cl B. K+、I、SO42、BrC. MnO4、Ca2+、Cl、NO3 D. Na+、S2、Cl、SO4213. 下列关于盐酸和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的C(H+)相同B. 100mL 0.1mol/L 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 pH=3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D. 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B. 同一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熵值最小C. 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都伴有能量转化D. 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成的复合判据,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15. 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PCl3和0.5molCl2,在相同的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为( )A. 0.4mol B. 0.2molC. 小于0.2mol D. 大于0.2mol,小于0.4mol16. 在恒容的各个密闭容器中,下列反应分别达到平衡后,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HI(g)H2(g)+I2(g);H0,若降低温度,颜色加深,压强增大B. 2NO2(g)N2O4(g);H0,充入氩气,压强增大,红棕色变浅C. 2SO2(g)+O2(g)2SO3(g);H0,升温后,气体密度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D. 3Fe(s)+4H2O(g)Fe3O4(s)+4H2(g);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 NaOH B. H2SO4 C. AgNO3D. Na2SO419.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20. 下图中能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的装置是( ) 21. 某同学按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B. 电解初期,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C. 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D. 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22. 在一定体积pH = 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 = 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A. 19 B. 11 C. 12 D. 1423. 新型的乙醇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它用碘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其效率比甲醇电池高出32倍,且更安全。已知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 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极为电池的负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B. 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到a极C.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 +4e 4OH D. 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转移12mol电子24. 有一合金由X、Y、Z、W四种金属组成,若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若将该合金做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YZWX B. ZYWXC. WZYX D. XYZW25. 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 电离程度 C. 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 D. 醋酸的物质的量26.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C6LixeC6Li1xxLi(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的复合材料)正极反应:Li1xMO2xLixe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C6LiLi1xMO2LiMO2C6Li1xB. 电池反应中,锂、锌、银、铅各失去1mol电子,金属锂所消耗的质量小C.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D.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C6Li1xxLixeC6Li三、填空题27. 在稀氨水中存在下述电离平衡:NH3H2ONH4OH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C(H+)C(OH)C(NH4+)微热(设溶质不挥发)通入氨气至饱和通少量HCl气体加少量NaOH固体加少量NH4Cl固体加水稀释28. 今有a(CH3COOH)、b(HCl)、c(H2SO4)三种溶液:(1)当它们的C(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_。(用a、b、c表示)(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C(H+)的关系是_。(用a、b、c表示)(3)中和同一烧碱溶液,需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的体积关系是_。(用b、c表示)(4)体积、浓度都相同的b、c两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使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是_。(用b、c表示)29. 水的电离平衡如图所示:(1)若A点表示25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达B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_增加到_。(2)将100时pH=8的Ba(OH)2溶液与pH=5的盐酸混合,并保持100时的恒温,于是混合物溶液的pH=7,则Ba(OH)2与盐酸溶液的体积比_(3)100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30. 在玻璃圆筒中盛有两种无色的互不相溶的中性液体。上层液体中插入两根石墨电极,圆筒内还放有一根下端弯成环状的玻璃搅棒,可以上下搅动液体,装置如下图。接通电源,阳极周围的液体呈现棕色,且颜色由浅变深,阴极上有气泡生成。停止通电,取出电极,用搅棒上下剧烈搅动。静置后液体又分成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上层液体几乎无色。根据上述实验回答:(1)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3)原上层液体是_。(4)原下层液体是_。(5)搅拌后两层液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 (6)要检验上层液体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其方法是_,现象是_。31.(1)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25时,16 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312 kJ。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3)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128g,则肼一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L(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20%)(4)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1. C 2. D 3. D 4. B 5. D 6. D 7. D 8. A9. B 10. C 11. C 12. B 13. B 14. A 15. C 16. C17. C 18. A 19. D 20. D 21. BC 22. D 23. C 24. B25. BC 26. BD27. 正向移动;减少;增大;增大;正向移动;减少;增大;增大;正向移动;增大;减少;增大;逆向移动;减小;减小;增大;逆向移动;增大;减小,增大;正向移动;增大;减小,减小28. abc;cba;abc;b1/2c29. 1014;1012;1:9;pH(酸)pH(碱)1330. 2I2eI2;2H2e=H2;KI或NaI溶液;利用焰色反应来判断;透过蓝色钴玻璃为淡紫色火焰,证明金属离子为K。31. N2H4(l)+O2(g)=N2(g)+2H2O(l) H=624KJ/mol;O2+2H2O+4e=4OH;N2H4+4OH4e=N2+4H2O;Cu22e=Cu;112;2NH3+ClO=N2H4+Cl+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