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简答题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08132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简答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力学简答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力学简答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简答题1. 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曲线?2. 土中水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3. 土是怎样生成的?有何工程特点?4. 什么是土的结构?其基本类型是什么?简述每种结构土体的特点。5. 什么是土的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什么?6. 试述强、弱结合水对土性的影响。7. 试述毛细水的性质和对工程的影响。在那些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8. 土颗粒的矿物质按其成分分为哪两类?9. 简述土中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关系。10. 粘土的活动性为什么有很大差异?11. 粘土颗粒为什么会带电?第1章 参考答案一、 简答题1.【答】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粒度成分)。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级配曲线,它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2. 【答】 3. 【答】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与一般建筑材料相比,土具有三个重要特点:散粒性、多相性、自然变异性。4. 【答】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及其关联关系,土中水的性质及孔隙特征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基本类型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粒径0.0750.005mm)、絮状结构(粒径0.005mm)。单粒结构:土的粒径较大,彼此之间无连结力或只有微弱的连结力,土粒呈棱角状、表面粗糙。蜂窝结构:土的粒径较小、颗粒间的连接力强,吸引力大于其重力,土粒停留在最初的接触位置上不再下沉。絮状结构:土粒较长时间在水中悬浮,单靠自身中重力不能下沉,而是由胶体颗粒结成棉絮状,以粒团的形式集体下沉。5. 【答】土的宏观结构,常称之为土的构造。是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性、裂隙性及大孔隙等宏观特征。6. 【答】强结合水影响土的粘滞度、弹性和抗剪强度,弱结合水影响土的可塑性。7. 【答】毛细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土的细小通道逐渐上升。它不仅受重力作用而且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毛细水的上升对建筑物地下部分的防潮措施和地基特的浸湿及冻胀等有重要影响;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中的可溶盐随毛细水上升后不断蒸发,盐分积聚于靠近地表处而形成盐渍土。在粉土和砂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8. 【答】(1)一类是原生矿物:母岩经物理风化而成,如石英、云母、长石;(2)另一类是次生矿物:母岩经化学风化而成,土中次生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此外还有铝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可溶盐类等。常见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伊里石、高岭石;由于粘土矿物颗粒很细,比表面积很大,所以颗粒表面具有很强的与水作用的能力,因此,土中含粘土矿物愈多,则土的粘性、塑性和胀缩性也愈大。9. 【答】粗颗粒土往往是岩石经物理分化形成的原岩碎屑,是物理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原生矿物颗粒;细小土粒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颗粒和生成过程中有机物质的介入,次生矿物的成分、性质及其与水的作用均很复杂,是细粒土具有塑性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很大。10. 【答】粘土颗粒(粘粒)的矿物成分主要有粘土矿物和其他化学胶结物或有机质,而粘土矿物是很细小的扁平颗粒,颗粒表面具有很强的与水相互作用的能力,表面积(比表面)愈大,这种能力就愈强,由于土粒大小而造成比表面数值上的巨大变化,必然导致土的活动性的极大差异,如蒙脱石颗粒比高岭石颗粒的比表面大几十倍,因而具有极强的活动性。11. 【答】研究表明,片状粘土颗粒的表面,由于下列原因常带有布平衡的负电荷。离解作用:指粘土矿物颗粒与水作用后离解成更微小的颗粒,离解后的阳离子扩散于水中,阴离子留在颗粒表面;吸附作用:指溶于水中的微小粘土矿物颗粒把水介质中一些与本身结晶格架中相同或相似的离子选择性地吸附到自己表面;同晶置换:指矿物晶格中高价的阳离子被低价的离子置换,常为硅片中的Si4+ 被Al3+置换,铝片中的Al3+被Mg2+置换,因而产生过剩的未饱和的负电荷。边缘断裂:理想晶体内部是平衡的,但在颗粒边缘处,产生断裂后,晶体连续性受到破坏,造成电荷不平衡。第三章一、 简答题1. 试解释起始水力梯度产生的原因。6. 流砂与管涌现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7. 渗透力都会引起哪些破坏?第3章 参考答案一、 简答题1.【答】起始水力梯度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克服薄膜水的抗剪强度0(或者说为了克服吸着水的粘滞阻力),使之发生流动所必须具有的临界水力梯度度。也就是说,只要有水力坡度,薄膜水就会发生运动,只是当实际的水力坡度小于起始水力梯度时,薄膜水的渗透速度V非常小,只有凭借精密仪器才能观测到。因此严格的讲,起始水力梯度I0是指薄膜水发生明显渗流时用以克服其抗剪强度0的水力梯度。6. 【答】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砂(土)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细、粉砂和粉土层中,一般具有突发性、对工程危害大。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它多发生在砂性土中,且颗粒大小差别大,往往缺少某种粒径,其破坏有个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质破坏。具体地再说,管涌和流砂的区别是:(1)流砂发生在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而管涌发生在水力梯度小于临界水力梯度情况下;(2)流砂发生的部位在渗流逸出处,而管涌发生的部位可在渗流逸出处,也可在土体内部;(3)流砂发生在水流方向向上,而管涌没有限制。7. 【答】渗流引起的渗透破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由于渗流力的作用,使土体颗粒流失或局部土体产生移动,导致土体变形甚至失稳;二是由于渗流作用,使水压力或浮力发生变化,导致土体和结构物失稳。前者主要表现为流砂和管涌,后者主要则表现为岸坡滑动或挡土墙等构造物整体失稳。第四章一简答题1何谓土中应力?它有哪些分类和用途?2怎样简化土中应力计算模型?在工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有何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有哪些问题应充分考虑其影响?4基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简化直线分布的假设条件是什么?5如何计算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两者概念有何不同?6土中附加应力的产生原因有哪些?在工程实用中应如何考虑?7在工程中,如何考虑土中应力分布规律?第四章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答】 土体在自重、建筑物荷载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均可产生土中应力。一般来说土中应力是指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土中应力按其起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两种。自重应力是指土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尚未完成的压缩变形,因而仍将产生土体或地基的变形。附加应力它是地基产生变形的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地基土的强度破坏和失稳的重要原因。 土中应力安土骨架和土中孔隙的分担作用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应力两种。土中有效应力是指土粒所传递的粒间应力。它是控制土的体积(变形)和强度两者变化的土中应力。土中孔隙应力是指土中水和土中气所传递的应力。2.【答】 我们把天然土体简化为线性弹性体。即假设地基土是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弹性体而采用弹性理论来求解土中应力。 当建筑物荷载应力变化范围比较大,如高层建筑仓库等筒体建筑就不能用割线代替曲线而要考虑土体的非线性问题了。3.【答】 地下水下降,降水使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有效自重应力增加与降水前比较犹如产生了一个由于降水引起的应力增量,它使土体的固结沉降加大,故引起地表大面积沉降。 地下水位长期上升(如筑坝蓄水)将减少土中有效自重应力。1、 若地下水位上升至基础底面以上,它对基础形成浮力使地基土的承载力下降。2、 地下水位上升,如遇到湿陷性黄土造成不良后果(塌陷)3、 地下水位上升,粘性土湿化抗剪强度降低。4.【答】 基底压力的大小和分布状况与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基础的刚度、基础的埋置深度以及地基土的性质等多种因素。 假设条件:刚性基础、基础具有一定的埋深,依据弹性理论中的圣维南原理。5.【答】 基地压力P计算: (中心荷载作用下) (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地压力计算: 基地压力P为接触压力。这里的“接触”,是指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接触,这接触面上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为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净压力。是基底压力与基底处建造前土中自重应力之差,是引起地基附加应力和变形的主要原因。6.【答】 由外荷载引起的发加压力为主要原因。需要考虑实际引起的地基变形破坏、强度破坏、稳定性破坏。7.【答】 由于附加应力扩散分布,他不仅发生在荷载面积之下,而且分布在荷载面积相当大的范围之下。所以工程中:1、 考虑相邻建筑物时,新老建筑物要保持一定的净距,其具体值依原有基础荷载和地基土质而定,一般不宜小于该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2、 同样道理,当建筑物的基础临近边坡即坡肩时,会使土坡的下滑力增加,要考虑和分析边坡的稳定性。要求基础离开边坡有一个最小的控制距离a.3、 应力和应变时联系在一起的,附加应力大,地基变形也大;反之,地基变形就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在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沉降计算深度”用应力比法确定。第五章1通过固结试验可以得到哪些土的压缩性指标?如何求得?2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可以得到哪些土的力学性质指标?3室内固结试验和现场载荷试验都不能测定土的弹性模量,为什么?4试从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等方面比较压缩模量、变形模量与弹性模量,它们与材料力学中杨氏模量有什么区别?5根据应力历史可将土(层)分为那三类土(层)?试述它们的定义。6何谓先期固结压力?实验室如何测定它?7何谓超固结比?如何按超固结比值确定正常固结土?8何谓现场原始压缩曲线?三类土的原始压缩曲线和压缩性指标由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有河不同?9应力历史对土的压缩性有何影响?如何考虑?第五章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答】 压缩系数 压缩指数 压缩模量 压缩系数 压缩指数 压缩模量2.【答】 可以同时测定地基承载力和土的变形模量。3.【答】土的弹性模量是指土体在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他的变形包括了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和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两部分。而室内固结实验和现场载荷试验都不能提供瞬时荷载,它们得到的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时包含残余变形在内的。和弹性模量由根本区别。4.【答】 土的压缩模量的定义是土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与竖向应变之比值。 土的压缩模量是通过土的室内压缩试验得到的,。 土的变形模量的定义是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土的变形模量时现场原位试验得到的, 土的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理论上是可以换算的:。但影响因素较多不能准确反映他们之间的实际关系。 土的弹性模量的定义是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 土的弹性模量由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确定。5.【答】 正常固结土(层) 在历史上所经受的先期固结压力等于现有覆盖土重。 超固结土(层) 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覆盖土重的先期固结压力。 欠固结土(层) 先期固结压力小于现有覆盖土重。6.【答】 天然土层在历史上受过最大固结压力(指土体在固结过程中所受的最大竖向有效应力),称为先期固结压力,或称前期固结压力。 先进行高压固结试验得到曲线,在用A.卡萨格兰德的经验作图法求得。7.【答】在研究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时,通常将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之比值定义为超固结比。8.【答】现场原始压缩曲线是指现场土层在其沉积过程中由上覆盖土重原本存在的压缩曲线,简称原始压缩曲线。室内压缩试验所采用的土样与原位土样相比,由于经历了卸荷的过程,而且试件在取样、运输、试件制作以及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因此,土样的室内压缩曲线不能完全代表现场原位处土样的孔隙比与有效应力的关系。施黙特曼提出了根据土的室内压缩试验曲线进行修正得到土现场原始压缩曲线。第六章一简答题1成层土地基可否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基础的最终沉浸量?2在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地基最终变形量)以及确定地基压缩层深度(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为什么自重应力要用有效重度进行计算?3有一个基础埋置在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上,当地下水位上下发生变化时,对基础沉降有什么影响?当基础底面为不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时,地下水位上下变化时,对基础有什么影响?4两个基础的底面面积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若低级土层为均质各向同性体等其他条件相同,试问哪一个基础的沉降大?为什么?5何谓超固结比?在实践中,如何按超固结比值确定正常固结土?6正常固结土主固结沉降量相当于分层总和法单向压缩基本公式计算的沉降量,是否相等?9一维固结微分方程的基本假设有哪些?如何得出解析解一简答题1.【答】 不能。利用弹性力学公式估算最终沉降量的方法比较简便,但这种方法计算结果偏大。因为的不同。2.【答】 固结变形有效自重应力引起。3.【答】 当基础埋置在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上时:地下水下降,降水使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有效资中应力增加与降水前比较犹如产生了一个由于降水引起的应力增量,它使土体的固结沉降加大,基础沉降增加。 地下水位长期上升(如筑坝蓄水)将减少土中有效自重应力。是地基承载力下降,若遇见湿陷性土会引起坍塌。当基础埋置在不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上时:当地下水位下降,沉降不变。地下水位上升,沉降不变。4.【答】 引起基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底附加压力,附加压力大,沉降就大。 (20) 因而当基础面积相同时,其他条件也相同时。基础埋置深的时候基底附加压力大,所以沉降大。当埋置深度相同时,其他条件也相同时,基础面积小的基底附加应力大,所以沉降大。5.【答】在研究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时,通常将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之比值定义为超固结比。超固结比值等于1时为正常固结土6.【答】 不相同,因为压缩性指标不同。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此即饱和土中的有效应力原理。土中的附加应力是指有效应力。9.【答】 一维固结理论的基本假设如下: (1)土层是均质、各向同性和完全饱和的; (2)土粒和孔隙水都是不可压缩的(3)土中附加应力沿水平面是无限均匀分布的,因此土层的固结和土中水的渗流都是竖向的;(4)土中水的渗流服从于达西定律(5)在渗透固结中,土的渗透系数 k和压缩系数都是不变的常数(6)外荷是一次骤然施加的,在固结过程中保持不变(7)土体变形完全是由土层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建立一维固结微分方程然后、然后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微分方程得出解析解。第七章1.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实质上是抗剪强度参数,也就是土的强度指标,为什么?2. 同一种土所测定的抗剪强度指标是有变化的,为什么?3. 何谓土的极限平衡条件?粘性土和粉土与无粘性土的表达式有何不同?4. 为什么土中某点剪应力最大的平面不是剪切破坏面?如何确定剪切破坏面与小主应力作用方向夹角?5. 试比较直剪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的土样的应力状态有什么不同?并指出直剪试验土样的大主应力方向。6. 试比较直剪试验三种方法和三轴压缩试验三种方法的异同点和适用性。7. 根据孔隙压力系数A、B的物理意义,说明三轴UU和CU试验中求A、B两系数的区别。一、简答题1. 【答】土的抗剪强度可表达为,称为抗剪强度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实质上就是抗剪强度参数。2. 【答】对于同一种土,抗剪强度指标与试验方法以及实验条件都有关系,不同的试验方法以及实验条件所测得的抗剪强度指标是不同。3. 【答】(1)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即或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破坏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间的夹角为,且(2)当为无粘性土()时,或4. 【答】因为在剪应力最大的平面上,虽然剪应力最大,但是它小于该面上的抗剪强度,所以该面上不会发生剪切破坏。剪切破坏面与小主应力作用方向夹角5. 【答】直剪试验土样的应力状态:;三轴试验土样的应力状态:。直剪试验土样的大主应力作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900。6. 【答】直剪试验三轴压缩试验试验方法试验过程成果表达试验方法试验过程成果表达快剪(Q-test, quick shear test)试样施加竖向压力后,立即快速(0.02mm/min)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简称不排水试验(UU-test, unsolidation undrained test)试样在施加围压和随后施加竖向压力直至剪切破坏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允许排水,试验自始至终关闭排水阀门,固结快剪(consolidated quick shear test)允许试样在竖向压力下排水,待固结稳定后,再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破坏,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简称固结不排水试验(CU-test, consolidation undrained test)试样在施加围压时打开排水阀门,允许排水固结,待固结稳定后关闭排水阀门,再施加竖向压力,使试样在不排水的条件下剪切破坏,慢剪(S-test, slow shear test)允许试样在竖向压力下排水,待固结稳定后,则以缓慢的速率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固结排水三轴试验,简称排水试验(CD-test, consolidation drained test)试样在施加围压时允许排水固结,待固结稳定后,再在排水条件下施加竖向压力至试件剪切破坏,目前,室内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常用手段一般是三轴压缩试验与直接剪切试验,在试验方法上按照排水条件又各自分为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固结排水剪与快剪、固结快剪、慢剪三种方法。但直剪试验方法中的“快”和“慢”,并不是考虑剪切速率对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而是因为直剪仪不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只好通过控制剪切速率的快、慢来近似模拟土样的排水条件。由于试验时的排水条件是影响粘性土抗剪强度的最主要因素,而三轴仪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并能通过量测试样的孔隙水压力来求得土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如有可能,宜尽量采用三轴试验方法来测定粘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各种试验方法的实用性: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恰当与否,对建筑物的工程造价乃至安全使用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正确测定并合理取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具体的工程问题,如何合理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取决于工程问题的性质。一般认为,地基的长期稳定性或长期承载力问题,宜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确定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以有效应力法进行分析;而饱和软粘土地基的短期稳定性或短期承载力问题,宜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的强度指标,以总应力法进行分析。对于一般工程问题,如果对实际工程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的估计把握不大或缺乏这方面的数据,则可采用总应力强度指标以总应力法进行分析,分析时所需的总应力强度指标,应根据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与现场土体受剪时的固结和排水条件最接近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例如,若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而地基土土层较厚、透水性低且排水条件不良时,可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或直剪仪快剪试验)的结果;如果施工速度较慢,地基土土层较薄、透水性较大且排水条件良好时,可采用三轴固结排水试验(或直剪仪慢剪试验)的结果;如果介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或直剪仪固结快剪)的结果。由于三轴试验和直剪试验各自的三种试验方法,都只能考虑三种特定的固结情况,但实际工程的地基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而且在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要经历不同的固结状态,要想在室内完全真实地模拟实际工程条件是困难的。所以,在根据实验资料确定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时,还应结合工程经验。7. 【答】孔隙压力系数A为在偏应力增量作用下孔隙压力系数,孔隙压力系数B为在各向应力相等条件下的孔隙压力系数,即土体在等向压缩应力状态时单位围压增量所引起的孔隙压力增量。 三轴试验中,先将土样饱和,此时B=1,在UU试验中,总孔隙压力增量为:;在CU试验中,由于试样在作用下固结稳定,故,于是总孔隙压力增量为:第八章一、简答题1. 静止土压力的墙背填土处于哪一种平衡状态?它与主动、被动土压力状态有何不同?2. 挡土墙的位移及变形对土压力有何影响?3. 分别指出下列变化对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各有什么影响?(1)内摩擦角变大;(2)外摩擦角变小;(3)填土面倾角增大;(4)墙背倾斜(俯斜)角减小。8. 比较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定及适用条件。一、简答题1. 【答】静止土压力时墙背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而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时墙背填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2. 【答】挡土墙在侧向压力作用下,产生离开土体的微小位移或转动产生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的位移的移动或转动挤向土体产生被动土压力。3. 【答】序号影响因素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1内摩擦角变大减小增大2外摩擦角变小增大减小3填土面倾角增大增大减小4墙背倾斜(俯斜)角减小减小增大8. 【答】朗肯理论假定挡土墙的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表面水平且延伸到无限远处,适用于粘性土和无粘性土。库仑理论假定滑裂面为一通过墙踵的平面,滑动土楔体是由墙背和滑裂面两个平面所夹的土体所组成,墙后填土为砂土。适用于各类工程形成的不同的挡土墙,应用面较广,但只适用于填土为无粘性土的情况。第九章一、 简答题1. 地基破坏模式有几种?发生整体剪切破坏时p-s曲线的特征如何?2. 何为地基塑性变形区?3. 何为地基极限承载力(或称地基极限荷载)? 第9章 参考答案一、 简答题1.【答】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因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破坏,一般都由地基土的剪切破坏引起。试验表明,浅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有三种: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切剪切破坏。地基整体剪切破坏的主要特征是能够形成延伸至地面的连续滑动面。在形成连续滑动面的过程中,随着荷载(或基底压力)的增加将出现三个变形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以及破坏(或塑性流动)阶段。即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近似线弹性(p-s曲线首段呈线性)变形;当荷载达到一定数值时,剪切破坏区(或称塑性变形区)逐渐扩大,p-s曲线由线性开始弯曲;当剪切破坏区连成一片形成连续滑动面时,地基基础失去了继续承载能力,这时p-s曲线具有明显的转折点。2. 【答】地基土中应力状态在剪切阶段,又称塑性变性阶段。在这一阶段,从基础两侧底边缘开始,局部区域土中剪应力等于该处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处于塑性极限平衡状态,宏观上p-s曲线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这个区域就称为塑性变形区。随着荷载增大,基础下土的塑性变形区扩大,但塑性变形区并未在基础中连成一片。3. 【答】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剪切破坏发展即将失稳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亦称地基极限荷载。它相当于地基土中应力状态从剪切破坏阶段过渡到隆起阶段时的界限荷载。或者说是指地基中将要出现但尚未出现完全破坏时,地基所能承受的极限基底压力(或地基从弹塑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塑性破坏阶段的临界压力),以 pu 表示。第十章1.简答题1. 土坡稳定有何实际意义?影响土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2. 何为无黏性土坡的自然休止角?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6. 地基的稳定性包括哪些内容?地基的整体滑动有哪些情况?应如何考虑?第9章 参考答案1 简答题1.【答】山区的天然山坡,江河的岸坡以及建筑工程中因平整场地、开挖基坑而形成的人工斜坡,由于某些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边坡局部土体滑动而丧失稳定性,边坡的坍塌常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并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应选择适当的边坡截面,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必要时还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性以及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以达到保证边坡稳定。减少填挖土方量、缩短工期和安全节约的目的。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一般有一下几个方面: (1)土坡作用力发生变化。例如由于在坡顶堆放材料或建造建筑物使坡顶受荷,或由于打桩、车辆行驶、爆破、地震等引起的震动改变了原来的平衡状态。 (2)土体抗剪的强度的降低。例如土体中含水量或孔隙水压力的增加。 (3)静水压力的作用。例如雨水或地面水流入土坡中的竖向裂缝,对土坡产生侧向压力,从而促进捅破的滑动。 (4)地下水在土坝或基坑等边坡中的渗流常是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渗流会引起动水力,同时土中的细小颗粒会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挟带而去,使土体的密实度下降。 (5)因坡脚挖方而导致土坡高度或坡脚增大。2. 【答】砂土的自然休止角:砂土堆积成的土坡,在自然稳定状态下的极限坡脚,称为自然休止角,砂土的自然休止角数值等于或接近其内摩擦角,人工临时堆放的砂土,常比较疏松,其自然休止角略小于同一级配砂土的内摩擦角。一般来讲,无黏土土坡的稳定性与坡高无关,只和坡角、土的内摩擦角有关,且只要坡角小于土的内摩擦角就稳定;当无黏土土坡有渗流时,除以上因素,还和土体本身的重度有关。6. 【答】 地基的稳定性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承受很大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建(构)筑物; 位于斜坡或坡顶上的建(构)筑物; 地基中存在软弱土层,土层下面有倾斜的岩层面、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地基的整体性滑动有以下三种情况: 挡墙连同地基一起滑动。可用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计算,也可用类似土坡的条分法计算,一般要求Kmin大于1.2; 当挡土墙周围土体及地基土都比较软弱时,地基失稳时可能出现贯入软土层深处的圆弧滑动面。同样可采用类似于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计算稳定安全系数,通过试算求得最危险的圆弧滑动面和相应的稳定安全系数Kmin,一般要求Kmin1.2;当挡墙位于超固结坚硬黏性土层中时,其滑动面可沿着近似水平面的软弱结构面发生非圆弧滑动面。计算是采用主(被)动挡墙的压力公式,以抗滑力和滑动力的比值计算,一般要求Kmin1.3。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