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08019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考核古代汉语作业1 答案与评分参考一、简答。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六书:古人认为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 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3、 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为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4、 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即借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5、 通假与假借的主要区别。有两点:(1)通假是“本无其字”,假借是“本有其字”;(2)通假是暂时借用,假借是长期甚至永久的占用。6、 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三个方面:词义程度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7、 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几种情形?三种情形:(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8、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2)词的引申义,是从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或用“繁衍派生”说)。9、运用字形分析法推断本义时,要注意那些事项?要注意:参照甲骨文、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10、 引申义和假借义的主要区别。引申义:与本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假借义:与本义没有意义联系。二、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20个词,每词1分,共20分。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形容:形体、毛色。2、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天机:天然的机理,指千里马具有的禀赋。 3、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国:国都。4、 多性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摔跟头,垮台。5、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兵:兵器。6、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羹:带汁的肉食。7、 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专利:垄断财货。厌:满足。8、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病:伤,受伤。9、 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险:难走的地方。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兵:兵器。即:走向。11、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毙:倒下。12、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再:两次。13、赦之,以劝事君者。劝;勉励,鼓励。1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屯兵,驻扎。15、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外交使节。16、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曾:竟,竟然。17、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丈夫:泛指男性,男子。18、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币:礼物。三、指出句中古今字、通假字,并作具体解释。20个字,共20分。1、 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菜:通“采”,取,指打柴。2、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反:“返”的古字,返回。3、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为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说:“悦”的古字,高兴。4、 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啎”,逆,倒着。5、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三分。6、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的古字,躲避。7、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厌:“餍”的古字,满足。 无:通“毋”,别,不要。8、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阙:通“掘”,挖掘。9、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给予。10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无:通“毋”,别,不要。 女:“汝”的古字,你。11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奉:“捧”的古字,手捧着。 1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共:“供”的古字,供给。1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知:“智”的古字,明智。14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耆:“嗜”的古字,喜爱。15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奉:“俸”的古字,俸禄。16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冯:“凭”的古字,凭借,依靠。17 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女:“汝”的古字,你。 厌:“餍”的古字,满足。四、指出下列字属于六书中哪一类字,并说明其本义。每个字2分,共20分。木:象形字,树木。 甘:指事字,味道甜美。节:形声字,竹节。 组:形声字,丝带。涕:形声字,眼泪。 即:会意字,靠近,走近。行:象形字,道路。 脩:形声字,干肉。益:会意字,水漫出。 涉:会意字,徒步渡水。五、解释句中加黑词的意义,并判断句中是用本义,还是用引申义或假借义。加点词解释意义1分,判断1分,共20分。1、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鄙:边邑;用本义。2、 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莫:没有谁;假借义。3、 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及:被赶上;用本义。4、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币:礼物;引申义。5、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北:败逃者;引申义。6、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监:照镜子;用本义。7、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御:驾御车马;用本义。8、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城墙;用本义。9、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集:成就;引申义。10、九月叔苴。叔:拾取;用本义。古代汉语作业2答案与评分参考一、简答。每小题2分,共20分。1、单纯复音词:音节上属于复音词,结构上是一个词素的单纯词。2、联绵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双音单纯词,在结构上不可分割。3、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的复合词。4、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构成的复合词。5、词类活用;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其他类词。6、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7、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 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8、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点。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前者见于客观实际,后者是主观看法,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9、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哪几种类型? 四个类型:(1)表示行为的处所;(2)表示行为的凭依;(3)表示行为的身份和态度;(4)表示行为的状态。10、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常见的格式? 四种常见格式:(1)“者,也”;(2)“,也”;(3)“者,”;(4)“,”。二、判断句中加黑的词语是复音词,还是两个单音词,并说明其意义。每处2分,10处共20分。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形容:两个单音词。形:形体;容:指毛色。2、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专利:两个单音词。专:垄断;利:指财货。3、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疵瑕:复音词,泛指缺点、毛病4、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少益:两个单音词。少:稍微;益:渐渐地。5、而臣衰,窃爱怜之。爱怜:复音词,指感情上疼爱。6、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指使:两个单音词。指:用指头指点;使:役使,差遣。7、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饥馑:复音词,泛指荒年。8、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天理:两个单音词。天:天然的;理:指牛体的组织结构。 9、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虽然:两个单音词。虽:虽然;然:这样。10、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缓急:复音词,指紧急而严重的情势。三、指出句中加黑词是哪一种活用现象,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义。每个词2分,25个词共50分。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用作动词;穿衣。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用作动词;称王。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用作动词(或;意动用法);以为亲。子:用作动词(或;意动用法);以为子。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户:用作动词;合上门。5、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使动用法;使彰显。6、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动用法;使丰足。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风:用作动词;乘凉,吹风。8、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面:用作动词;面朝着。9、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远;意动用法;以为远。10、于是昭王为隗筑室而师之。师:用作动词;作为老师。11、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用作动词;封侯。12、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动用法;使尊显。1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质;用作动词;做人质,抵押。1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用作动词;以为鄙(边邑)。1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用作动词;以为封(疆界)。16、不介马而驰之。介:用作动词;披甲。17、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肘:用作动词;用肘顶、撞。18、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难:意动用法;以为难。免:使动用法;使免除。19、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疵瑕:意动用法;以为瑕疵(缺点、毛病)。20、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惊:使动用法;使受惊。2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度;用作动词;合乎法度。22、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生。23、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生:使动用法;使生,救活。四、说明下列句中黑体词语是哪一种名词作状语用法,并解释意义。每处2分,五处共10分。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形容:表示行为的凭依;根据形体和毛色。2、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指:表示行为的凭依;用手指指点。3、失时不雨,民且狼顾。狼:表示行为的状态;像狼一样。4、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表示行为的状态;像人一样。5、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指:表示行为的凭依;用手指指点。 古代汉语作业3答案与评分参考一、简答。每小题2分,共20分。1、被动句:句子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或:句子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施事者,而是受事者、被动者)。2、古代汉语具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哪几种? (1)用“于”作补语的;(2)用“为(所)”作状语的;(3)谓语动词前用“见”字的;(4)谓语动词前用“被”字的。3、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分作哪几种类型? 三个类型:(1)疑问代词作宾语的;(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3)宾语用“是”“之”复指的。4、否定句宾语前置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要满足:(1)必须是否定句;(2)宾语必须由代词充当。5、前置宾语是代词时,有哪两种语法格式? 两种语法格式:一种是前置宾语后仍用代词复指,复指的代词只限于“之”;另一种是不用代词复指,但前置宾语只限于“是”。6、之、其各有哪些常见用法? 之:用作代词、助词和动词。 其:用作代词、助词。7、辅助性代词“者”和“所”各有哪些特点? 者:可以称代人或事物;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动词或形容词(或动词和形容词词组)等后边,组成“者”字词组;“者”字词组具有名词性。 所: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表示行为的对象;位于动词或主谓词组的谓语动词前,组成“所”字词组;“所”字词组具有名词性。8、无定代词“或”、“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或:(1)肯定性无定代词,表示“有(的)人”、“有某事物”,只做主语;(2)表示列举。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用作主语。9、古代汉语副词分为哪几类? 分为六类: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表敬。10、副词“曾、但、少”与现代汉语常见用法区别最大的地方有哪些? 曾:情态副词的用法; 但:主要用作范围副词; 少:程度副词的用法。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前置条件。每处前置宾语2分,10处共20分。1、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之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2、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之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4、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也。 之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5、居则曰:“不吾知也。” 吾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6、寡人将谁朝而可? 谁 ;疑问代词作宾语。7、夫晋何厌之有? (何)厌 ;宾语用代词“之”复指。8、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女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9、君何患焉? 何 ;疑问代词作宾语。10、姜氏何厌之有! (何)厌 ;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三、指出标示横线的句子是否为被动句;对被动句要说明是哪种被动句。每个句子2分,10个句子共20分。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是 ;意念上的被动句。2、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是 ;用“于 ”作补语的。3、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是 ;用“于 ”作补语的。4、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是 ;用“为”作状语的。5、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是 ;谓语动词前用“见”字的。6、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不是 。7、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是 ;意念上的被动句。8、晏子请发于民,三请,不见许。 是 ;谓语动词前用“见”字的。9、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是 ;用“于”作补语的。10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 是 ;用“为所”作状语的。 四、古文今译。每句1分,18个给分句18分。余2分视译文质量决定予否。 积蓄储备(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假如粮食多财物有余,做什么能不成功呢?凭这个进攻,就能够取得(城池);凭这个防守,就能够牢固不失;凭这个作战,就能够获胜。使敌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不能被招徕呢?如今驱使百姓使他们归于农耕,都安心从事于农业生产,使天下的人各食其力,使从事工商业的人和其他流动谋生的人趋向农事,从事农业生产,那么粮食的积蓄就会充足,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天下富足安定,却造成这种令人害怕的的情况,我私下为陛下感到痛惜。古代汉语作业4答案与评分参考一、简答。每小题2分,共20分。1、古今汉语介词在用法上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1)古代汉语介宾词组不能作定语,现代汉语介宾词组可以作定语;(2)古代汉语介词和宾语的位置不固定,可前可后,现代汉语介词在前,宾语在后;(3)古代汉语介词定语常常可以省略,现代汉语除“被”外,介词后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2、根据句子表达语气的不同,语气助词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为四类:直陈、疑问、祈使、感叹。3、什么是句读? 句读是古人使用的断句符号: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加上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中间语气停顿的地方加一个点,叫做“读”,合称“句读”。4、标点古文的基本原则。 三项基本原则:(1)标点后的句子要讲得通;(2)内容必须合乎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则和相关时代的典章制度。5、直译、意译。 直译:是指按原文逐字逐句对译。 意译:是指不拘于原文词语和句式,用现代汉语表达原文内容和体现其风格神韵的翻译方法。6、古文今译的基本原则。 三项基本原则:(1)坚持直译;(2)力求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3)力求表现出原文的风格和神韵。7、古体诗:是指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及其以后不讲求格律的诗歌。8、近体诗:是指唐代以后按照诗律创作的诗。9、粘、对 粘:诗律术语,是指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相同(主要看第二个字),称作“粘”。 对:诗律术语,是指同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主要看第二个字),称为“对”。10、对仗:又称“骈偶”、“对偶”,是指词语相对,即同一联两句中位置相同的词要词性相配。二、说明句中黑体词语的词性,解释其意义或用法。每个词2分,15个词共30分。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于:介词;向。2、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于:介词;表被动(或:引进行为主动者)。3、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以:介词;依据(或:表凭借)。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连词;表行为与目的的关系。5、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以:连词;表行为与结果的关系。6、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介词;替、给。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介词;被(或:表被动)。8、太后盛气而揖之。而:连词;连接状语与动词谓语。9、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而:连词;表递进(或:并且)。10、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则:连词;却(或:表转折)。也:句尾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11、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虽:连词;虽然,尽管(或:表让步)。1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虽:连词;虽然。然:代词;如此,这样。1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代词;复指上文相关内容(或:这样)。而:连词;表转折(或:却)。14、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夫:发语词;表示要展开议论或陈说。也:句尾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15、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句尾语气助词;相当于“了”(或;表直称语气)。三、解释句中黑体字(词义或用法)。每个字两分,15个字共30分。1、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易:认为容易对付,意动用法。2、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像人一样,名词作状语。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生:使生,使动用法。肉:使长肉,使动用法。4、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直:“值”的古字,报酬。5、士穷乃见节义。穷:遭遇困厄,处境窘迫。6、世之有饥让,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行:道路。被:遭受。7、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详:通“佯”,假装。8、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涂:通“途”路途。趣:通“促”, 催促。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泅水,用作动词。1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兵器。走:逃跑。11、选贤与能,讲信脩睦。脩:通“修”,增进,加强。四、古文今译。每句1分,20个给分句共20分。 宋国有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已经把它给玉工看过,玉工认为它是快宝玉,所以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作为宝物,您把玉作为宝物,如果把玉送了我,我们就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叩头禀告说:“小人我怀藏宝玉,不能够穿越过那些地方,献上宝玉是用来请求免于一死的。”子罕就把玉放在自己的乡里,让玉工为他雕琢,(然后卖出去,)使献玉的人富有以后才让他回到家里。-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