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冀教版四上科学课堂练习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07999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冀教版四上科学课堂练习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原创冀教版四上科学课堂练习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原创冀教版四上科学课堂练习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四上科学课堂知识总结1、运动着的世界一、填空。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 运动 )着的世界。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 运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中。3、( 搜集资料 )、( 制作卡片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4、在搜集资料时,要注意( 爱护 )公共资料。5、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 类别 )、( 编号 )、( 来源 )、( 作者 )、( 题目 )、( 内容摘要 )、( 摘录时间 )等。6、世界上没有( 绝对 )静止的物体,只有( 相对 )静止的物体。二、举例: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有哪些?答:鸟在飞,鱼在游,人在行,风在吹,水在流,飞行的飞机,奔跑的动物,流动的沙,游动的微生物等等。三、简答:搜集资料的方法或途径有哪些?答:上网查询、看电视、报纸、杂志、向人询问等。四、制作资料卡片。 资 料 卡 片 类别: 编号: 来源: 作者: 题目: 内容摘要: 摘录时间: 年 月 日2、动物运动会一、填空。1、( 运动 )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方式。2、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 行走 )、( 奔跑 )、( 跳跃 )、( 爬行 )、( 飞行 )、( 游动 )、( 蠕动 )等。3、动物通过( 运动 )获得食物,逃避天敌的伤害,找到适合的生存环境。4、只有( 仔细 )观察,才能模仿得更( 准确 )。5、我们在模仿动物运动时,要注意感觉( 自己身体 )的哪个部位用力大。6、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 )多万 种。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 猎豹 ),飞行最高的是( 秃鹰 ),飞行距离最长的是( 燕鸥 ),游速最快的是( 旗鱼 ),跳得最高的是( 跳蚤 ),飞的最快的是( 尖尾雨燕 )。二、举例。1、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写出名称。2、按照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按照(运动方式)把动物分成:行走动物:牛、羊、猫、狗等跳跃动物:跳蚤、袋鼠、青蛙、蝗虫、麻雀、兔子等飞行动物:鹰、燕子、大雁、鸽子、蝗虫等爬行动物:蛇、乌龟、壁虎、蚯蚓、蝎子等奔跑动物:虎、豹、狮、狗、鹿等游泳动物:鱼、鲸、青蛙、乌龟、蛇等蠕动动物:毛毛虫、蚯蚓、蛆、肉虫、海参等按照(动物的食物)把动物分成:草食动物:牛、马、羊、骆驼、鹿、兔等肉食动物:狮、虎、豹、狼、豺等杂食动物:狗、猫、猪、鸡、狗熊等按照(繁殖方式)把动物分成:卵生动物:猪、牛、羊、蝙蝠、猫等胎生动物:鸟、鱼、蛇、蚁、蛙等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把动物分成:陆地上的:猫、牛、羊、虎、豹、狮、狗、鹿等水中的:鱼、鲸、青蛙、乌龟、蛇等水陆两生的: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按照(生存方式)把动物分成:野生的:虎、豹、狮、狼、鹿等家养的:猪、羊、牛、鸡、鸭、鹅等3、我们能模仿哪些动物的运动?答:小鸟飞、兔子跳、乌龟爬、青蛙跳等。三、简答。1、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运动?答: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利用声像资料查询,像动物饲养员或动物学家请教。2、参加飞行比赛的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它们身体的那一部分比较发达?答:参加飞行比赛的动物身体表面都有羽毛,都长有两只脚;它们的胸肌都比较发达。3、参加跳跃比赛的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它们身体的那一部分比较发达?答:擅长跳跃的动物后肢比较发达,前肢退化。3、生命在于运动一、填空。1、游泳运动员的( 肩膀 )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 上臂 )比较粗。2、冬吃( 萝卜 )夏吃( 姜 ),不用医生开药方。3、冬练( 三九 ),夏练( 三伏 )。4、(生命在于运动),人不运动不健康。5、运动前要做好( 准备活动 ),以免发生扭伤等。6、进行不同的体育锻炼时,不同的( 肌肉 )得到锻炼。7、我们要注意多种运动项目进行全面地锻炼,是身体各部分得到( 均衡发展 )。8、生命在于( 运动 ),合理锻炼有利于( 健康 )。9、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 合理 )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 锻炼 ),就会有利于 ( 健康 )。二、名词解释。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0次分。运动时,心跳会明显增加,有时可以达到140次分2、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频率为1618次分。人在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会相应增加。三、简答。1、游泳运动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这是为什么?答: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骨胳肌血液供应,使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经过长期的锻炼,纤维肌会逐渐变粗,肌肉的体积增大,收缩力增强,由于进行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使不同的肌肉得到锻炼,所以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2、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动物运动的目的主要是躲避天敌、捕获食物、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吸引异性、繁殖后代等。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3、运动前后身体有什么变化?坚持锻炼一个时期后又会怎样呢?答:运动刚结束时,心率会明显增快,呼吸频率的深度会增加,出汗增多,肌肉酸痛,口渴等,休息一会就恢复正常。如果坚持锻炼一个时期,注意循序渐进,均衡锻炼,就会感到感到食欲增加,精力充沛。4、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什么好处?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答: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使关节活动更灵活自如,使肌肉更加有力。活动前应做好准备工作,饭前饭后不能进行剧烈的活动,剧烈活动后不能马上洗冷水澡等。4、小吊车一、填空。1、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 机械 ),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 高处 )。2、小吊车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 绳子 )有关。3、人体的运动是( 肌肉的收缩和伸展 )的结果。4、手臂的运动是( 肌肉的收和放 )的结果。5、( 仿生学 )是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科学。6、我们祖先受随风而转的种子的启发而发明了( 车轮 );科学家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 人造热眼 );根据狗鼻子的构造发明了十分灵敏( 电子鼻 );根据萤火虫发光原理发明了既省电又明亮的( 新型日光灯 )。7、2001年10月,我国第一条( 蛇形机器人 )研制并实验成功。蛇形机器人,又称( 机器蛇 )。它是一种能够模仿生物运动的新型仿生机器人。二、举例:请你举出仿生学的例子?答:根据苍蝇的复眼发明了蝇眼照相机。根据蛋壳发明了薄壳建筑结构屋顶。根据草的叶子发明了锯。根据竹叶发明了筒形叶桥。根据蛇发明了机器蛇。根据飞蓬草发明了车轮。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人造热眼。根据狗鼻子发明了电子鼻。根据萤火虫发明了日光灯。三、简答。1、小吊车的模型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的?小吊车的臂是怎样工作的?答:小吊车模型由底座、吊臂、牵引绳、重物构成。小吊车的两根牵引绳的一头分别固定在吊臂头的上下两边,另一头分别穿过底座的上面和前面,从后面引出,吊臂头部的吊钩吊住重物。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时,吊臂向下运动;反之,吊臂向上运动。2、根据小吊车的工作原理,推断人的上肢体是怎样运动的?(我们人体的上臂是怎样运动的?)答:人的上臂具有小吊车的结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具有类似的牵引绳的运动方式,因此,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前臂向内收。反之则前臂向外张。3、飞机、大棚、水泥建筑是模仿生物的哪些结构与功能的?答:飞机、大棚、建筑上使用的钢筋分别模仿雄鹰的翅膀和飞行、蛋壳的椭圆与稳定、树根密集与保土的构造与功能。4、蛇形机器人有什么功能(作用)?答:蛇形机器人是一种能模仿生物蛇运动的新型仿生机器人。可以利用它在劫难逃粉尘、有毒及战场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在地震、坦言及火灾后的废墟中寻找伤员;在狭小和危险条件下探测和疏通管道等。四、设计制作。1、制作小吊车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工作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 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2、活动2:收与放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实验过程:1.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5、确定位置一、填空。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 位置 )。2、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 参照物 )。3、参照物也叫( 参考物 ),是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择做标准的一个物体,这个物体被假定是( 不动 )的。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4、从参照物的角度看,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说明这个物体就在( 运动 )。5、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有( 参照物)、(物体)、( 参照物与物体的距离和方向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6、要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要注意选择( 明显的 )、( 熟悉的 )参照物,标明( 位置 )和( 方向 )。7、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到( 政区图 )、交通图、( 地形图 )等,这些图能帮助我们( 找出方向,确定位置 )。8、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工具。( 方向 )、( 比例尺 )和( 图例 )是地图的三要素。9、地图上的方向都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来指示,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10、在我国,行人和车辆都是靠( 右 )行。11、日本制造的一种( 电子地图 ),专供驾驶员使用。12、美国空军航空电子实验室研究出一种( 电子地形地图系统),即使情况再不好,飞行员也能看到地面结构的实况。13、( 影像地图 )是把航空与航天像片和简要的图例符号,以一定的数学法则综合表现在一个图面上的新型地图。二、名词解释。1、参照物:参照物也叫参考物,是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择做标准的一个物体,这个物体被假定是不动的。2、地图: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工具。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3、比例尺:比例尺多用线段表示,即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4、图例:在地图上有许多图形和符号,称作图例。三、简答。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呢?答: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确定参照物,以及确定这个物体的方向、距离。2、在游戏中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答:在游戏中,可用到的相对参照物的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3、我在哪儿?(P17)答:如果给她家打电话,可以说她在新华路,离地产桥300米的“华福超市”的门旁,她身后有“新华路”和“前方300米立交桥”两个指标标志。如果找警察叔叔,可以说她家住在“一条马路旁边的”“河西村”,房子两旁有树。4、怎样找出公园的洗手间?怎样从自己现在的位置走到那里?答:我们可以根据图例找到卫生间,并确定自己现在的位置,选择最近的路线。5、小红在早晨7点从家去学校时,是迎着太阳走的,下午6点放学时,她还要迎着太阳直走,学校在小红家的什么方向?为什么?答:学校在小红家的东边,因为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下午6点的太阳从西边落下,所以小红早晨上学和下午放学都是迎着太阳走的。四、常用图例。4、小吊车3、设计仿生产品打算模仿的生物:壁虎根据生物哪种结构或功能:爬在墙上不掉下来的性能特点打算设计、制作的新产品:电工爬电杆时穿的一双鞋新产品的主要优点:让他们轻松自如地爬上去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打算模仿的生物:电鳗鱼根据生物哪种结构或功能:能发电的原理打算设计、制作的新产品:发电电池新产品的主要优点:无污染,节约能源。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打算模仿的生物:莲叶根据生物哪种结构或功能:自净原理打算设计、制作的新产品:自动洗车仪新产品的主要优点:不必再日日洗车。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6、做沙盘一、填空。1、沙盘最初的意义是用沙土做成的( 地形 )模型,由于它一般用木盘盛着,所以叫( 沙盘 )。2、做沙盘是一次( 动手制作 )课。二、名词解释。沙盘:是用沙土做成的( 地形 )模型,由于它一般用木盘盛着,所以叫沙盘 。三、简答。1、沙盘模型是怎样制作的?答:首先,把准备好的沙子、或纸浆、石膏、水泥、泡沫等原料加适量的水,使其保持湿润。然后,在木盘上画出沙盘轮廓,按照实际地形分布的方向、远近、和高低,用沙子或其它原料一一对应地堆出形状,也可以撒上草沫表示农田、草地、插上小树枝表示树木。2、沙盘是一种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答:沙盘最初的意义是用沙土做成地形模型,由于它一般用木盘盛着,所以叫沙盘。后来做成沙盘发展到用纸浆、石膏、水泥、泡沫等原料。沙盘在军事、工程、教学上用途广泛。3、怎样制作校园沙盘模型?答:对校园而已进行实地观测,画一张校园的布局平面图,画平面图时要确定方向、参照物、测量校园中主要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并按一定比例在平面图中表示出来,同时利用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折、粘出校园中的主要建筑物,并搜集材料模拟校园内的植物或其他事物。四、制定计划。我们小组的活动计划1、明确小组同学的分工。2、对学校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3、画出平面图,明确校园中主要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4、准备所需要的材料。5、利用找到的材料制作学校的沙盘模型。五、制作。做沙盘(分组实验)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制作材料: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制作步骤:1、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3.用橡皮泥 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 7、动与静一、填空。1、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参照物 )的选择是重要的。2、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时,物体是( 运动 )的;位置随着时间没有变化时,物体是( 静止 )的。3、由于参照物是任意选取的,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就具有( 相对性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 相对 )的,只有在选定一个( 参照物 )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才能确定。二、简答。1、怎样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要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选择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三、分析。1、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呢? 答:会发现车外的景物是往后走的。因为选择车做参照物,车外的景物在向后运动。2、秋千上的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P23)答:我认为,秋千上的男同学相对于秋千下的同学来说是运动的,相对于秋千上的女同学来说,是静止的。3、自动扶梯上的男同学蝇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他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是运动的,他相对于扶梯来说是静止的。4、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答:如果选择扇叶作为参照物,电扇的保护网相对于扇叶来说,叶不动,那么网在动。如果选择底座作为参照物,电扇的保护网相对于底座作摇摆运动。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你听过这首歌吗?请你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以什么为参照物时,竹排是运动的? 答:以青山为参照物时,竹排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时,青山是运动的?答:以竹排为参照物时,青山是运动的。8、快与慢一、填空。1、在空中飞行最快的动物是( 刺尾雨燕 )。在陆地上跑的最快的动物是( 猎豹 )。2、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 速度 )越快,反之越慢;在相同的距离下,所用的时间( 越短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3、( 速度 )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 ),常用的是( 千米/小时 )。4、同一距离下, 运行时间最短,速度就是最( 快 )的。5、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是( 相对 )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比较的对象)。6、要让物体运动起来,必须有( 力 )的作用。二、名词解释。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常用的是千米/小时。三、简答。1、怎样让小车动起来?(P26)答:只要给小车力的作用,小车就可以动起来。比如推和拉、风、电力、重力等。另外把小车放在斜面上也能动起来。2、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与地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与小车自身的重量有关 与不受力大小有关3、怎样改造小车才会使它的速度变快?答:加大车轮的直径或减轻车身重量。4、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需要哪些条件?答: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的速度需要知道两个条件,一个是距离,一个是时间。四、看表填空车次T511T51325672505始开(北京西)7:3514:288:4316:43石家庄10:2017:0812:2321:22所用的时间速度最快的是( )五、实验设计。1、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3.秒表做好归零;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5.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论: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小车运动的快慢与 路面光滑程度 有关(对比试验)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实验方法: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2、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3、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 9、推和拉一、填空。1、打开抽屉需要向外( 拉 ),关上抽屉需要向里( 推 )。2、推和拉是两种( 方向 )不同的力。3、力有( 大小 )和( 方向 )。4、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 运动 )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5、( 力 )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 形变 )或( 运动状态 )发生变化。6、推和拉是物体间作用的两种形式,( 推 )是使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 拉 )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二、名词解释。1、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推:推是使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3、拉: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三、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用到推和拉的例子?答:提水、推车、开关门、拔河、启动电灯开关等都用到推和拉的力。四、简答:什么是推和拉?答:推和拉是物体作用的两种形式,推是使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五、分析。1、课本30页图中哪里用到了推和拉?受到推或拉的物体会怎样呢?答:用割草机割草、脚蹬自行车、开门都是在用力推;放风筝、升国旗、牵线木偶都是在用力拉。受到推和拉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样做?(P31)答:在游戏中手臂受到了推和拉的感觉;要战胜对方,就要加大脚下和地面的摩擦力,应用力蹬住地面,身体向后倾倒才行。3、当你用一只手握住蝙蝠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呢?答:会发现纸蝙蝠的耳朵跟着张或合。这是因为它的耳朵受到拉力和推力的原因。六、制作:怎样制作纸蝙蝠?答:将一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个三角形将这个三角形再对白成小三角形在四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向前拉动它的两只“耳朵”并在下面画出“眼睛”将每一侧的三角形翅膀向下折。七、实验。1、推和拉(分组实验)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实验过程: (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4) 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实验现象: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实验结论: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不同。2、纸蝙蝠(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实验材料:卡纸一张 彩笔 剪刀等实验过程:(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2)在有两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3)在头部画出“眼睛”。(4)将每一侧的翅膀向下折。(5)上下拉动两个翅膀感受力的变化。实验现象:推和拉使纸蝙蝠动起来实验结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10、常见的力一、填空。1、我们在生活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 力 )。2、当你双手向相反方向扭拧物体时,用到的力是( 扭力 )。3、当你双手向两边拉长皮筋时,所要克服的力是皮筋的( 弹力 )。4、吸引曲别针的力是磁铁的( 磁力 )。5、使小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力是( 浮力 )。6、使头发贴近梳子的力是( 静电引力 )。7、当你放开手时,橡皮会落向地面,橡皮受到的力是( 地球引力 )。8、摩擦两只手会觉得发热,这是( 摩擦力 )的作用。9、当你按压面包时,由于受到( 压力 ),果酱会从四周外流10、有些力是(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而有些力与被作用的物体之间有一定的( 距离 )。11、英国科学家( 牛顿 )发现了地球引力。12、地球( 表面 )和地球( 周围 )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 地球引力 )。13、物体下落是因为它们都受到( 重力 )的作用。14、物体之间都存在一种( 相互)的引力,人们称这种引力为( 万有引力 )。15、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16、物体距地球地心的距离越远,受到的重力越( 小 )。17、物体距地球地心的距离越近,受到的重力越( 大 )。18、月球的万有引力是地球的( 六分之一 )。19、工人叔叔利用垂线砣来检验墙壁是否(垂直 )。二、名词解释。1、地球引力:地球表面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做地球引力。2、万有引力:物体之间都有一种相互的引力,人们称这种力为万有引力。3、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三、举例。1、生活中常见的力有哪些?答:扭力、弹力、磁力、静电引力、浮力、摩擦力、压力、风力、水力等。2、生活中对力的应用有哪些例子?答:绳子的合成是应用了扭力;跳远的踏板应用了弹力;磁挂旗盘是应用了磁力;轮船在大海中航行是应用了浮力;晃动枣树,使枣子落到地上是应用了地球引力;压力机是应用了压力;自行车的制动片是应用了摩擦力;帆船向前行进是应用了风力;水电站发电是应用了水力等。四、简答。1、为什么物体总是向下落?是什么力把物体拉下去的?(P34)答:物体下落是因为它们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是重力把它们拉下去的。2、工人叔叔利用垂线砣来检验墙壁是否垂直,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答:是根据重力是垂直向下的原理。3、滚轮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上运动起来的?怎样让滚轮转得更快?(P36)答:滚轮是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重力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要想滚轮转得快,可以增加的钩码的重量。4、地球上的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答:因为水受到了地球的引力,所以水总是会向低处流。5、假如没有了地球引力将会怎样?答:假如没有地球引力,雨、雪不会落在地球上,地球会变得干燥,鸟儿飞上天空,就落不到地面上,所有的东西可能都不能在地球上生存。6、为什么在水中可以搬起较重的石块,在岸上却搬不起同样重的石块呢?答: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因此在水中可以搬起较大的石块,而在岸上的石块不会受到水的浮力,所以很难搬起同样大的一块石块。7、从前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商人在荷兰买进5000吨青鱼运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后,青鱼竟少了30吨,也没有被人偷,这是为什么呢?你能揭开这个谜底吗?答:因为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在不停的转动着,各地受到的地球引力是不同的,距离地心越近,所受到的引力越大。同一个物体在荷兰比在摩加迪沙受到的地球引力要大一些,因此物体就重一些。五、制作:怎样自制重锤?答:可选择不同的重物和细线,可采用不同的连接方法如绑、粘,将重物和细线连接在一起就行了。六、实验。1、重锤的工作原理(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实验过程: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2.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的。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2、拓展活动:玩滚轮实验目的:探究滚筒转动的原因(演示实验)实验材料:泡沫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实验步骤:(课本36页)1、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剪成两个圆轮片。 2、把线轴用胶固定在圆轮中央。3、将一根木轴插入线轴中央,再把一根拴有小盘的丝线,固定在木轴的一端。 4、往小盘内放进钩码,放开手,滚轮运动起来。注意事项:剪下滚轮时边缘要整齐,否则不能滚动。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为20厘米30厘米。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于圆心处。小盘细线的一端应固定在细轴上,可以粘在细轴上或与木轴一起插入线轴孔内。使用胶时不要随意涂抹,万一不小心涂在了衣物和皮肤上,要立即用酒精清除。实验现象:滚轮转起来了实验结论:滚轮受到钩码的重力的牵引才运动起来。11、怎样让小球动起来一、填空。1、( 力 )能够使物体运动起来。2、( 力 )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3、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即(平动)、(转动)、(振动)。前进的车轮是(转动)、拉抽屉是(平动)、被敲击的鼓皮是(振动)。4、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静止 )状态。5、要让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就必须对物体施加( 外力 )。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 )的原因。二、举例。1、我们能用多少方法,使静止的小球运动起来?(P37)答:可以用风力(如用电扇吹、扇子扇、嘴吹、气管打气)、拉力(用线拴住小球运动)、水力(用水冲)、策略(在小球的上方用物体击球)、弹力(用拉长的弹弓、皮筋击球)使静止的小球运动起来。2、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P39)答: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有平动、转动和振动三种,例如平推木箱是平动,门窗、轮子的运动都是转动,钟摆、琴弦、音叉等运动都是振动。3、生活中用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有哪些?答:风力可以使帆船向前行驶,还可以使风车转动起来;重力可以使物体下落,扭力可以把湿毛巾拧干,弹力可以使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减少震动;箭是在弹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牲畜力可以使碾子运动起来。三、简答、分析。1、我们用什么方法使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P37)答:使小球受到与原来运动方向不同的力,小球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2、课本38页图中的物体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P38)答:帆船是在风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箭是在弹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碾子是在牲畜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3、物体运动需要的力与什么有关?答: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关。12、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一、填空。1、(力)还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下来。2、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阻力)。3、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4、在日常生活中,摩擦有时候是(有益)的,有时候又是(无益)的。5、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6、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二、名词解释。1、阻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阻力。2、摩擦力: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三、举例。1、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摩擦力?答: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力。如:人走路时鞋与地面的摩擦、骑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脚蹬子与脚之间的摩擦、拿筷子吃饭时手与筷子之间的摩擦2、生活中哪些摩擦有益,哪些是无益的?怎样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少无益的摩擦?答:有益摩擦:用橡皮擦字,车闸的闸皮、自行车的轮胎和车蹬花纹、鞋底花纹。无益摩擦:滑冰鞋、车轴处的摩擦等。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使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光滑,使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减小。四、简答、分析。1、怎样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为什么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P40)答:让小球停下来可以用手挡、物体当、磁铁吸,在前面放一块毛巾,挖一个坑,还可以慢慢让小球停下来等;让风车停下来可以逆风车转动方向用嘴吹、用手挡或拿到没风的地方让它慢慢停下来;让自行车停下来可以刹闸或用脚蹬地产生摩擦慢慢停下来。因为这些方法都对小球的运动施加了阻力,阻止它前进。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答:两个物体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两个物体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还与两物体间压力大小有关,压力大时,摩擦力大,压力小时,摩擦力小。3、假如没有摩擦力会怎样?答: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永远不会停下来(汽车、飞机相撞,人站不住)。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4、在冬季有些地区的公路由于积有冰雪而变得很滑,汽车在这种公路上行驶常需要在车轮上缠铁链,这是为什么?答:这样做是为了加大摩擦力,使车轮不再打滑,使汽车行驶安全。5、我们在做拉手臂游戏时,要战胜对方,应该怎样做?答:决定胜负的原因是脚下的摩擦力,你要取胜就要努力加大脚和地面的摩擦,同时用力蹬地面,身体向后倾倒才行。五、实验。活动2感受摩擦力(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实验过程: 1、先让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现象:手受到桌面一个力实验结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