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压强典型例题解析.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0781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压强典型例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压强典型例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压强典型例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压强典型例题解析例1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41),关于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41A平放时压力最大,压强最小B侧放时压力最小,压强最大C立放时压力最大,压强也最大D三种放法压力一样大,立放压强最大讲解紧扣压强概念,当压力一定时(均为砖重G),则接触面积最小时(砖立放的情况),压强为最大故正确答案为D注意讨论此题型时要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砖被放在水平面上,所以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由重力产生,而砖的重力不因其放法的不同改变,所以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而对地面的压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与受力面积有关,立放时的接触面积比平放、侧放都小,所以立放压强最大例2如图142所示,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图142A气压升高,水温升高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讲解根据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正确答案为C注意本题目只要搞清楚,从密闭烧瓶中往外抽气时可使瓶内气压降低,而沸点的高低与大气压有关,如果气压降低,沸点就降低,所以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例3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厘米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厘米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牛,那么图钉尖对墙的压强p2是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1的_倍讲解由于p1p2所以p1p220001即p22000 p1填2000注意该题说明两个问题:图钉尖面积特别小,加在钉帽上一个较小的压力,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大的压强;固体可以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力,而不一定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例4一个棱长为0.2米,重为200牛顿的正方体物块,放在1米2的正方形水平桌面上,该正方体物块对桌面的压强是_帕讲解物块对桌面的压强p所以p5103帕注意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压强的定义式的理解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压力由重力产生,受力面积为接触面积,即物块的底面积,不能由桌面面积决定例5如图143所示,两长方体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受重力10牛,B受重力30牛,已知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_图143讲解由题意pA pB所以SASB将pApB32代入得SASB16注意在求物体B对地面压强时,当心别在压力FB中漏掉物体A的重力:FBGBGA例6图144是演示“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示意图,将图(a)和图(b)相比较,说明在液体内部:_(a)(b)(c)图144将图(a)和图(c)相比较,说明在液体内部:_讲解对比(a)图和(b)图得出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对比(a)图和(c)图得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注意该实验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观察实验现象时,要兼顾金属盒上的橡皮膜的放法和U形管的高度差,才能分析出它所反映的物理规律在做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观察到现象了,但不会叙述结论,而简单地答成(a)、(b)两图的高度差相同,(a)、(c)两图的高度差不同,这是现象而不是结论所以明确物理现象,要正确地得出结论,表达也是很重要的例7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原上煮鸡蛋,水沸腾了很长时间,鸡蛋总是不熟,其原因是()A大气压强小,水的沸点低 B高原上气压太低了C炉火的温度低D水沸腾的时间太长了讲解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增大而升高大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所以水的沸点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1千米处约为97,3千米处约为91,6千米处约为80,9千米处约为70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大约在72水就沸腾了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注意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的过程是不均匀的,越高,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得越慢;同一地点大气压强还随气象情况和季节不同而变化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一些,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一些例8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A托里拆利实验B气压计C马德堡半球实验D无液气压计讲解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常用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这道题选项B是正确的注意大气压的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离地面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值明显的降低在海拔2 000米以内,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33帕(1毫米水银柱)利用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在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上高度就构成了高度计,它是航空、登山必不可少的仪器例9如图145所示为四个描述离心泵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讲解水泵在起动前,先往泵壳里灌满水,起动后,叶轮在电动机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着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中,这时叶轮附近压强减小,大气压迫使低处的水进入泵壳中而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ABCD图145注意抽水机里的压强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大气压使低处的水进入抽水机,从而实现了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例10如图146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容器重忽略不计)底面积都相同、高度也相同,如果三个容器都装有同种液体,求:图146(1)哪个容器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最大?(2)哪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最大?讲解(1)由于甲、乙、丙三个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则,如图所示容器装的液体深度相同h甲h乙h丙根据pgh,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即 由于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S甲S乙S丙,根据p,得FpS,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F甲F乙F丙(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和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之和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装有的液体重G甲G乙G丙,由题意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所以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F甲F乙F丙)由于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S甲S乙S丙,根据p得出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最大注意在这道题的分析和解答中能够体会到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长有关,与液体的总重、盛装液体容器的形状、大小等无关而液体的压力则与液体的压强、受力面积有关,与容器内的液体重力无关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可以从容器的整体分析得出例11 如图147(a),物体A放在斜面上,画出A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精析此题考查学生是否明确压力的受力物体,考查压力大小并不总等于重力,还考查压力的方向(a)(b)图147如图l414(b),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且方向垂直于斜面,在大小和方向上都与重力不同注意: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处于静止状态时,压力大小FG,这种情况是经常遇到的但往墙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的压力;擦黑板时,板擦对黑板的压力大小一般都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例12(温州市中考试题)下列四个事例中,用于增大压强的是()A推土机上安装两条履带B铁轨铺在枕木上C用滑雪板滑雪D把刀刃磨薄精析在上述实例中,都是通过改变受力面积来改变压强题目要求找到增大压强的例子,而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所以,把刀刃磨薄增大了压强 答案D 例13如图148,指出各图中A、B、C、D四个点的深度(a)(b)(c)图148精析只有正确找出液体中某点的深度,才能正确地计出压强答案hA(5020)cm30cm hB40cm hC(5020)cm30cm hD50cm例14(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49所示的试管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当试管竖直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1;当管倾斜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2,比较p1、p2的大小,则()图149(a)(b)Ap1p2Bp1p2Cp1p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精析此题考查深度变化对压强的影响当管倾斜放置后,图(a)(b)比较,试管中液体的长度没有变化,但深度变为h2,h2hl,根据液gh,水的密度没变,水对管底压强减小答案A例15甲、乙两个等高的柱形容器,它们的底面积之比为21,且都装满了水,若两个容器的水面上分别浮着质量比为13的两个木块,则甲、乙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之比为()A12B11C23D16精析容器中装满水,水的深度为h容器的水面上漂浮木块后,容器中水的深度仍为装满水时的深度h所以甲、乙两个容底部的压强之比为11答案B例16(重庆市中考试题)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底面积分别为S甲40cm2,S乙30cm2,高度之比h甲h乙32,密度之比甲乙=31如图1410所示,把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0Pa把乙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时,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多少牛?图1410精析叠放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G甲G乙解设: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p甲对桌面压力FpS甲7000Pa40104m228NFG甲G乙28N甲、乙重力之比 代入式,解得G甲24N,G乙4N乙单独放在水平桌面上,支持力NG乙4N答案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4N例17(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411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2,重为5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45N,深40cm的水求:(1)距容器底10cm的A处水的压强(2)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强(g取10N/kg)图1411精析此题考查学生是否会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是否能区别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和液体重力已知:S100cm20.01cm2,G水45N,h140cm0.4m,h210cm0.1m,G容器5N求:pA、p解(1)pA水gh水gh(h1h2) 1.0103kg/m310N/kg(0.4m0.1m) 3103Pa(2)p5103Pa答案水中A处压强为3103Pa,容器对桌面压强为5103Pa例18(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41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图1412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B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D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精析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gh,其中h表示柱体高,表示柱体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p甲p乙,甲gh甲乙gh乙,h甲h乙甲乙比较甲、乙的重力G甲和G乙如果直接从GgV去分析,甲乙,而V甲V乙不易得到结论从甲乙,得S甲S乙G甲G乙答案A 例19(北京市中考试题)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压力之比为94,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A23B32C11D49精析物体对桌面的压强p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而重力GmggV,通过几个公式,将压强、压力、重力、密度联系起来了解法1由p甲p乙可写出正方体:甲、乙边长,甲、乙体积比:解法2正方体对水平桌面压强p固gh(h为高,也是边长)由甲乙,可写出甲gh甲乙gh乙(a、b分别为甲、乙边长)答案A例20(北京西城区模拟题)如图1413所示,A和B是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它们的边长分别为LA和LB,且LB2LA将物块A放在物块B的上面的中央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B对地面的压强是9103Pa,则A对B的压强是()图1413A1103 PaB1.8103 PaC4.5103 PaD4103 Pa精析这道题实际上求A对B的压强pA和B对地面的压强pB之比要正确地求出压强,根据p,先要求出压力比和受力面积S之比解已知:边长,同材料AB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正方体的体积之比:B和A重力比:A对B 的压力和B对地面的压力比:A对B 的压力和B对地面的压强比:pB9103 PapA9103 Pa4103 Pa答案D例21(北京市中考试题)有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A的高度是B的高度的3倍,将A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竖直放在A上,如图14-21(a)所示,这时A对地面的压强与B对A的压强之比为31若将A、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面上,如图1-4-21(b)所示,则A对B的压强与B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是()(a)(b)图1414A13B12C41D11精析求叠加体的压强比,不要急于列综合算式,而应该先把压力比和受力面积比求出来当压力和物重有关时,可以先把物体的重力比求出来解A和B同材料:AB,高度比图(a)中,B对A的压力为FB,A对地面的压力为FA,则可求得:图(b)中,A对B的压强pA和B对地面的压强pB之比:答案D例22(北京市中考试题)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等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1415所示设液体对两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 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1415精析计算液体的压强应从公式p液gh去分析液体的密度和所求位置的液体深度是决定液体压强的两个关键量解比较甲、乙两试管底,液体的深度均为h再比较液体的密度从图中看V甲V乙,又因为m甲m乙,所以根据,得甲乙又 p液ghp甲p乙答案大于例23如图1416,甲和乙是底面积相同的容器,其中都装有深度相同的水, (1)比较水对容器底的压强();(2)比较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 (3)比较其中所装水的重力();(4)比较装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计容器重)甲乙图1416精析依据液体压强公式和FpS来比较压强和压强力(1)p液gh,甲、乙中水和h相同,p甲p乙(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甲、乙中p和S相同,F甲F乙(3)水的重力:Gmg水Vg,V甲V乙,G甲G乙注意F甲pS液ghSG甲水V甲ShSV甲分析得F甲G甲,图甲:F甲G甲,图乙:F甲G乙G甲G乙(4)对桌面压力为FG水G容器G水(不计容器重)对桌面压强p甲p乙G甲水G乙水p甲p乙 例24如图1417所示,M为固定在铁架台上两端开口的梯形管,N为轻质塑料片,被水槽中水托住,并封住下端开口若向M几慢慢注入1kg的水正好能将N压掉;若不注入水,而是将质量是1kg的金属块轻轻地放在N上,则N将_被压掉(填“会”或“不会”)图1417精析如图梯形管,装入1kg水,水的重力为Gmg10N(g取10N/kg),而水对塑料片的压力F10N,塑料片N刚好被压掉若放上1kg金属块,对“N”的压力F10NFN不会被压掉答案不会例25已知外界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如图1418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槽内B点的压强为_强为_,槽内B点的压强为_图1418精析大气的压强仍可以从液体压强的公式进行分析解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A点的压强是由A以上的水银柱产生的pA10cm Hg表示汞cm Hg也可以作为压强的单位B点在水银槽下2cm深处,B处的压强是大气压和2cm水银柱共同产生的压强答案A处压强为10cm Hg, B处压强78cm Hg 例26 如果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它的上端蒙上一层橡皮膜,灌水后,用手堵住开口端倒过来插入水槽中,如图l419所示,放手后,橡皮膜形状是平的?凸起的还是凹进去的?图1419精析从橡皮膜上、下表面受的压强去分析 解膜的下表面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大小为p1p0水gh(p0为大气压,h为水柱高)膜的上表面受到天气对它向下的压强,大小为p0比较p0和p1,可得p0p1橡皮膜从外向下凹进去这个结果也可以通过实验检验思考(1)此时若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处划出一个小液片,液片是怎样达到平衡的?(2)橡皮膜凹进的程度跟管内液柱高有什么样的关系?例27(1998年北京)在水平面上竖直立着A、B两具实心圆柱体,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23,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且pApB13把叠放在B上后,B对地面的压强为pB,则pB与pB之比是()A119B911C29D92精析因为在水平面上,所以FAGA,FBGB,根据p,SASB23,GAGB,当把A叠放在B上后,B对地面的压力FBGAGB GBGBGB,则pBpBFBFBGBGB911,选项B正确注意根据公式p可知,压强p是由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决定的,而压力是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把A叠放在B上,则B对地面的压力是A对B的压力和B受到的重力的合力,即B物体所受的向下的合力F合B产生的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BF合BFAGBGAGB例28(1998年福建福州) 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记录(1)实验次数l、4、5说明:水的压强随_增加而增大;(2)实验次数1、2、3说明: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_实验次数深度(厘米)橡皮膜方向水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厘米)13朝上2.623朝下2.633朝侧面2.646朝上5.459朝上8.2精析由实验数据记录可以观察到,第1、4、5次实验,橡皮膜在液体内部的深度由3厘米、6厘米增加到9厘米,压强计的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由2.6厘米、5.4厘米增加到8.2厘米,即压强增大,所以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由第1、2、3次实验,橡皮膜所在液体的深度都是3厘米处,可以得出: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深度;压强相等 注意通过实验得出液体的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的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例29(199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 如图1420所示,容器中有液体,凸出的橡皮膜表明_精析容器侧壁的孔是橡皮膜封住的,在没有倒入水的时候是平的,当向容器内倒进一定量的水时,橡皮膜向外凸出,凸出的橡皮膜表明水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这道题的答案是: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图1420注意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有压强申于液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又易流动,所以在液体内部有压强,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例30(1999年天津) 如图1421所示,为一个梯形容器的纵截面,两侧壁高度分别为a和b,从开口c处向容器内注满密度为的液体,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为()ABCgbDga图1421精析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gh,这里的h是的指由液面算起至液体中某个位置的深度本题的液面在“c处”,故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应为gb正确答案为C注意深度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装满同一种液体,对底面产生的压强相等,但产生的压力可能不同;压力的大小与底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例31(1999年重庆) 有一边长为0.1米的正方体金属块,质量为15千克,放在面积为0.5米2 水平桌面的中央(g=10牛千克)求:(1)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多大? (2)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多大?精析(1)因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故压力在大小上等于金属块的重力,即FGmg15千克10牛/千克150牛(2)p1.5104帕注意该题中“水平桌面”这个条件很关键如果桌面不水平而是倾斜的,那么,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将小于重力了,计算起来要复杂些例32 (1998年北京) 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等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143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 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精析因为液体压强pgh,如图所示深度h相同,体积V甲乙,这道题的答案是“大于”甲乙图1422注意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密度大利和深度h(指有效深度而不是液柱的长度)有关,与液体的重(质)量和体积无关例33(1998年陕西西安) 把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浸没在水中,如图1423所示,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部分()A充满水B有水,但不满C没有水D依次出现上述过程图1423精析量筒内装满水向上提起筒时,在筒口没有离开水面前,筒内水面上方没有空气,是真空,量筒内水面上方的压强为零而筒外的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支持着筒内的水柱,所以筒内仍充满水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注意由于水银的密度是水密度13.6倍,根据公式样pgh可知,高达十多米的水柱才能与7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大气压强大约能托起10米多高的水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用水银而不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的原因例34(1998年河南) 如图1424所示,将一只试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高出水银面20厘米,在标准大气压下管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等于_帕,若在试管顶部开一个小孔,将看到_现象精析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l标准大气压等于1.01103帕当在试管顶部开一个小孔,管内外水银面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成了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管中水银会流入水银槽内,管内外水银面相平,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1.01105;管中水银流入水银槽内图1424注意试管内充满水银时,试管顶受到的压强p是大气压强p0减去管内水银柱的压强p柱,即pp0p柱有的同学就会错误地认为当管顶开一个小孔时,水银会从小孔喷出去,这是没有考虑到此时大气压强也作用于小孔的缘故 例35 (1997年北京)如图1425(甲)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A、B叠放在一起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AB21,底面积之比SASB14,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23,B对地面的压强为pB若把B叠放在A的上面,如图(乙)所示,B对A的压强为pB甲图中,A放在B的中央。乙图中,A的上表面仍位于B的下表面的中央则pBpB为()A12B41C32D13 甲乙图1425精析该题先要把两个压强的表达式列出来,用统一的量代换后再去比,列式时要B对地面的压强是A、B共同产生的即pB(BhBBhB)gBhB gpB4BhB g所以PBPB13 故选D注意本题较难,主要表现在题目不是直接给出A、B物体的质量关系,而是给出了密度、底面积、高度的比,比较繁杂,容易出错;其次是求的压强比不是对同一支持面的压强,而是B对地的压强,B对压强这就要求同学仔细审题,不能搞错对象例36 (1996年辽宁大连) 如图1426所示,两个玻璃容器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能否只用刻度尺和压强计比较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请你写出实验过程和结论精析实验过程:把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在容器的液体内同一深度(用刻度尺测量出)处,观察U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高度差越大,金属盒所在液体的密度就越大图1426注意该实验题比较灵活它脱离教材的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设计实验如何运用刻度尺和压强计完成实验的突破口是把握液体内部压强由液体密度和学度决定,即pgh所以用刻度尺可测深度,当深度一定时,压强和密度有关因此用压强计可测试出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那么两容器中液体密度大小就比较出来了,那就是压强大的密度也大例37(1998年山东)一钢精水壶的质量为1千克,平面壶底的直径和壶的深度均为20厘米,容积为4103米3,壶中装满水置于水平桌面上(取g10牛/千克)求:(1)水对壶底的压强;p1gh1103100.22103(帕)(2)水的质量m水水V1.01034103 4(千克)壶底对桌面的压力Fmg(m水m壶)g(41)1050(牛)壶底对桌面的压强p21.6103(帕)注意该题目综合考查了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只跟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和容器形状无关,由pgh决定而固体的压强由压强定义式p,求壶度对桌面的压强是壶加水的重力产生的,所以Fmg,p例38 (1998年四川)一油库装煤油的油罐中盛有4米深的煤油,在距底部0.5米处发现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形漏油孔,求:(1)煤油对罐底的压强多大?(2)小孔处煤油的压强多大?要想堵住这个孔,至少需要在罐壁处施加多大的力?(煤油密度p0.8103千克/米3,取g10牛/千克)精析(1)由pgh所以p底煤油gh10.8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米3.2104帕(2)小孔的面积SR23.14(0.02米)2 1.25103米2小孔处水深h23.5米p孔煤油gh20.8103千克/米310牛/千克3.5米2.8104帕由p所以FpS2.8104帕1.25103米235牛注意该题中第(1)问计算煤油对罐底的压强比较简单,而第(2)问的难点在于计算小孔处煤油的压强时的深度h怎样确定只要区别液体内部深度和高度关系即可,所以小孔处的深度应是h24米0.5米3.5米堵住小孔需要的压力不等于重力,而是按压力的计算方法FpS例39 (2000年上海)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把若干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发现每组内部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表一实验序号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2)16.01029.01531220表二实验序号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2)43.01054.51566.020表三实验序号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2)73.02084.53096.04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从表中看哪两组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3)从表一、表二、表三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精析(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2)4与7(或5与8,6与9)(3)(a)表一与表二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b)表二与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注意溯本求源,通过实验,通过取得数据的比较,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为引入压强的概念作了铺垫,不失为素质教育的一道好题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