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804731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2届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2届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5/25,第12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真题体验,2020/5/25,第12讲考点精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和代词。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用法灵活多样。1考查范围:常见文言虚词。新课标考试说明明确虚词考查范围为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不考查其他虚词。2考查内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求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性和语法作用)。近年来文言虚词的考查形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设四个选项,要求比较虚词在两个句子中用法的异同(一般一个句子出自阅读材料,另一句出自必修教材课文);另一种是主观题,要求解释填空或结合翻译句子考查。,2020/5/25,理解虚词的基本方法如下:1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后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第12讲技巧点拨,2020/5/25,第12讲技巧点拨,2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后缀,一般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副词,译为“怎么能”“多么”等;通“呵”,译为“喝问”;复音虚词,译为“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2020/5/25,第12讲技巧点拨,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中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么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讲得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5同位互推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2020/5/25,第12讲技巧点拨,6语法辨析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7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唯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又如“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中的“相”,我们可以用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相同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相”是虚指代词“他”。,2020/5/25,第12讲技巧点拨,8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哪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也”,只需抓住该句是“判断句”这个标志,就能确定“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也”虽也是助词,但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9联想旧知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如“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的“焉”,我们就可从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从师而问焉”,得出此处的“焉”应该是代词,意思是“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