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框架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804730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框架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框架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框架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考试说明,考试说明,说明: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和的含义: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第一单元考试说明,本单元内容是高考能力考查依托的重点之一,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命题有以下特点:1主要考查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vt图象或xt图象等,对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要求较高选择题一般是与牛顿定律、曲线运动的分解结合命题,综合计算题则常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曲线运动、电磁问题综合到一起作为综合命题中的知识点来体现2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体育及科技信息是高考命题的趋势,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单元复习策略,复习本单元时应注重基本概念与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注重用运动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建议复习时突破以下重点或难点:1透彻理解基本概念,准确掌握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并熟练地应用概念分析和描述质点的运动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理解规律的使用条件,注重运动过程的分析,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灵活解答相遇、追及问题,注意一题多解3关注图象问题,掌握利用运动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的要领和一般求解方法,重视图象信息的读取(如斜率、截距、面积、最值及函数方程),联系图象信息与物体的运动解题,第一单元复习策略,第1讲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第1讲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与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的点质点是一个_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当物体的_和_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看作质点物体能否简化为质点,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形状、物体的运动及研究的问题等因素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叫做参考系,通常以地面和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第1讲考点整合,质量,理想化,大小,形状,假定不动,第1讲考点整合,二、时间与位移1.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_,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_表示,对应的运动量是位置、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时间是两个_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_表示,对应的运动量是位移、平均速度、速度变化量2.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描述质点_的物理量,它是从质点的_位置指向_位置的有向线段,是_量;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_,是_量,瞬间,点,时刻,线段,位置变化,初,末,矢,长度,标,第1讲考点整合,三、速度与加速度1.速度:描述质点的运动及_方向的物理量,是_量(1)定义:质点的_与发生该段_所用时间的比值(v),方向与_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_(或某一_)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_,速度的_叫瞬时速率,前者是_量,后者是_量,快慢,矢,位移,位移,位移,位置,时刻,切线方向,大小,矢,标,第1讲考点整合,(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_跟发生这段_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是_量,方向与_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_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_量2.加速度:描述质点的速度改变_及方向的物理量,是_量(1)定义:质点速度的_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a_),方向与_的方向相同(2)大小: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运动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_,即速度的变化率,位移,路程,矢,位移,路程,标,快慢,矢,改变量,速度改变量,改变量,第1讲考点整合,四、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_相同的直线运动2.特点:(1)_为恒量;(2)加速度为_3.规律:(1)svt;(2)图象:如图11所示,位移,速度,零,探究点一对质点、参考系概念的理解,1.质点:将物体抽象为没有大小只有质量的点;质点只占有位置,但不占有空间(1)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在具体问题中,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及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如观看运动员百米竞赛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研究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的技术要领时则不能将运动员看成质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质点不是质量很小的点,与几何中的“点”不同.,第1讲要点探究,2.对参考系的理解(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如果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4)参考系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在讨论问题时,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常假定它是静止的(5)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例1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不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C.研究火车从烟台站到济南站的运动时间D.研究整列火车经过一个隧道的时间,第1讲要点探究,例1D解析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它是我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视为质点,关键看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即物体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A、B情景中物体大小和形状能忽略,因而可视为质点;C情景中,由于火车的长度与烟台与济南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故火车可视为质点;而D情景中却必须考虑火车的长度,不可将火车视为质点,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运动物体能不能视为质点处理,不是由它的几何尺寸决定的如果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各部分的运动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影响不大,则运动物体可视为质点如本题中的A、B、C选项,又如,太阳系中的木星、土星体积都比地球大得多,研究它们绕太阳公转时均可作质点处理,但研究它们自转时就不能作为质点,故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第1讲要点探究,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虫子,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的原因是()A.飞行员的反应快B.子弹的飞行速度远小于飞行员的速度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来说是几乎静止的D.飞行员的手特有劲,第1讲要点探究,例2C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飞机飞行时的速度和子弹的速度都很大,由于二者的速度接近,子弹相对飞行员的速度极小,所以飞行员能够轻松地将子弹抓住,故本题应选C.,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判别有关参考系的问题,必须跳出日常生活均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思维习惯乘火车时,以自己所乘火车为参考系,通过观察路边的物体、迎面而来的火车、同向而行的火车的运动,可较好体会以运动物体为参考系,和以地面为参考系的不同之处在解题时,灵活地选择参考系可以使问题的求解变得简单,变式题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在第4讲相遇、追及问题的求解中,参考系会发挥它更大的作用,第1讲要点探究,变式题,升降机天花板上用细线吊着小球,当升降机静止时剪断吊线到球落地经历0.6s若升降机以10m/s速度匀速上升时剪断吊线到球落地经历时间_s,此时在升降机里看小球是_运动,在升降机外的地面上看小球是_运动若升降机以12.5m/s2加速度上升时剪断吊线到小球落地经历_s,第1讲要点探究,0.6自由落体竖直上抛0.4,探究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辨析,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同,v既是平均速度,也是质点在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v随位移s或时间t的选取不同而不同,是反映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这段位移上运动的快慢程度对做变速运动的质点,在它经过的某个位置附近选很小一段位移s,s小到在这段位移上察觉不到速度有变化,即在s上物体是匀速,那么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与这段位移上各个时刻的瞬时速,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度相等,即认为运动质点经过这一位置置的速度等于在这一位置附近取一小段位移s与经过这段s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t趋于零时,v=2.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质点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v.平均速率是对质点在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3.方向问题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沿运动,第1讲要点探究,轨迹的切线方向平均速率是标量,只有在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注意:在计算平均速度时,v适用于任何运动;而v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第1讲要点探究,特别提醒(1)解题时应首先注意审题,认清是计算平均速度还是平均速率,前者涉及位移,后者涉及路程(2)解题时特别注意是否涉及往返过程,也就是位移是否会为0.,第1讲要点探究,例32010闵行模拟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m决赛的两倍B.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C.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D.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对于速度的理解,一定要能分清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本题不少同学错选D选项,就是因为没能区分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第1讲要点探究,变式题,2010福州模拟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同向驶向同一目的地,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3m/s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6m/s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3m/s做匀速运动,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6m/s做匀速运动,则可知()A.甲的平均速度大B乙的平均速度大C.甲乙同时到达目的地D乙先到达目的地,第1讲要点探究,A,探究点三对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的理解,1.比较,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例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第1讲要点探究,例4B解析速度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时,质点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减小只反映质点的速度增大的快慢程度的减小;在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中,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最大,质点最终做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仍增大选项B正确,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变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变小不能认为加速度变小则速度一定变小,也不能认为加速度变大则速度一定变大,第1讲要点探究,变式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小于4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第1讲要点探究,D,第1讲要点探究,探究点四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求解多物体或多过程运动问题的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各个物体和各个运动过程,构建运动图景,并尽量画出草图;(2)分段分析各阶段运动特点,找准各阶段运动的区别与联系;(3)灵活运用运动规律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第1讲要点探究,例5一列队伍长L120m,行进速度v4.8km/h,为了传达一个命令,通讯员从队伍尾跑步赶到队伍头,其速度v3m/s,然后又立即用跟队伍行进速度相同大小的速度返回队尾求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回到队尾共用多少时间?通讯员归队处跟离队处相距多少?,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解答本题第二问的关键是灵活选取队伍为研究对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队伍一直在匀速运动,队伍在t117s内的位移大小等于通讯员离队处与归队处之间的距离如果通过分段研究通讯员在t1、t2两段时间的位移,再求解通讯员归队处跟离队处的间距,其求解过程比较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