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章 浮力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798223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章 浮力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章 浮力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章 浮力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浮力,知识点一浮力定义:浸在_或_中的物体受到向_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方向:总是_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液体,气体,上,竖直向上,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_不同,即F浮_。,压力,F2F1,称重法测浮力,(1)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所受的重力G;(2)将物体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3)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_。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GF,0.6N,知识点二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_。公式:F浮_。适用性: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_和_。,向上,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m排g液gV排,液体,气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跟液体的_和排_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形状、质量、密度及物体浸没在液体的深度等因素_。,密度,开液体,的体积,无关,知识点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漂浮,应用(1)轮船:通过_的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2)潜水艇:靠改变_的方法来实现上浮或下沉。(3)气球和飞艇:充的是密度_空气的气体。(4)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都处于_状态,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该液体密度越小。,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自身重力,小于,漂浮,G,必有液物,物体上浮;F浮G,必有液物,物体悬浮;F浮G,必有液物,物体下沉。一般会对容器的形状,液体的密度,放入水中物体的体积、质量和密度等是否相同进行变式出题。,变式1:容器相同,液体密度不同,物体相同6(2018德州中考)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简易密度计,现将它们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当它们竖直静止在液体中时,液面高度相同。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两个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F甲_F乙,两杯液体的密度甲_乙,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_p乙。(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等于,小于,小于,变式2:容器相同,液体密度不同,物体密度相同、体积不同7.(2017大连中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将材料相同的a、b两个实心球,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a球体积大于b球体积。静止时,a球漂浮在液面上,b球悬浮在液,体中,a、b两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D,变式3:容器相同,液体密度相同,物体密度相同、体积不同8(2017广东中考)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C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变式4:容器不同,液体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物体体积相同、密度不同9.(2017本溪中考改编)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容器,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将三个体积相同的物体A、B、C分别投入到容器中,物体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物体A对容器底有压力)。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物体B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C受到的浮力C放入物体后,两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D放入物体后,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命题角度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例6(2017莱芜中考)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A,容器中水的深度为40cm时,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B,使水缓慢流出,当物块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即恢复原长没有发生形变),此时关闭阀门B。弹,簧受到的拉力F跟弹簧的伸长量L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g取10N/kg,水的密度为水1.0103kg/m3,不计弹簧所受的浮力,物块A不吸水)求:,(1)打开阀门前物块A受到的浮力;(2)物块A的密度;(3)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思路点拨】(1)打开阀门前,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浮力;(2)物块A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根据GmgVg和F浮液gV排得出表达式,即可求出物块A的密度;(3)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求出物块A受到的弹力,由图像得出此时的弹簧伸长量,然后根据物块A漂浮时水的深度,最后根据pgh求出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自主解答】解:(1)打开阀门前物块A排开水的体积:V排V(0.1m)31103m3,物块A受到的浮力:F浮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2)打开阀门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VV露VVV,物体A受到的浮力:F浮水gV排,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没有发生形变,所以,GF浮,即AVg水gV排,,所以物体A的密度:A水水1.0103kg/m30.6103kg/m3。,(3)物块A的重力:GmgAVg0.6103kg/m31103m310N/kg6N,物块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的拉力:FF浮G10N6N4N,由图乙可知,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2cm,此时水的深度:hLALL,,则弹簧的自然长度:LhLAL40cm10cm2cm28cm,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水的深度:hL(1)LA28cm10cm34cm0.34m,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gh1.0103kg/m310N/kg0.34m3.4103Pa。,答:(1)打开阀门前物块A受到的浮力为10N;(2)物体A的密度为0.6103kg/m3;(3)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3.4103Pa。,10(2018安顺中考)如图所示,已知重为10N的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面上,浸入在水中的体积占木块总体积的(g取10N/kg)。(1)求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2)若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0.2m,求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3)若要将木块全部浸没水中,求至少需要施加多大的压力。,解:(1)因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木10N。(2)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水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3)由F浮液gV排可得,排开水的体积:因为V排V木,所以木块的体积:V木V排1103m31.25103m3;,木块全部浸没时受到水的浮力:F浮水gV木1.0103kg/m310N/kg1.25103m312.5N,木块浸没时,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木F,则需要施加的压力大小:FF浮G木12.5N10N2.5N。,答:(1)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为10N;(2)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2000Pa;(3)要将木块全部浸没水中,至少需要施加的压力为2.5N。,实验十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5年1考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用称重法计算浮力F浮_。,GF拉,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不同体积浸入同种液体中,目的是研究浮力与_的关系。(2)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目的是研究浮力与_的关系。(3)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入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目的是研究浮力与_的关系。,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浸没深度,3实验图像的绘制与分析。4选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_。5能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固体或液体的密度。6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_和液体_有关,跟浸没的深度无关;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排开液体,的体积,密度,例7(2017怀化中考)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N。(2)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N。(3)由_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4)由_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5)由D、E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_有关。,4,1,B、C,C、D,密度,【拓展设问】(6)若向图D的水中加盐,则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由B、E两图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的结论,理由是_。,变大,不能,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8)实验中所用物体的体积是_cm3,密度是_kg/m3。(水1.0103kg/m3,g取10N/kg)(9)由图示实验数据得出酒精的密度是_kg/m3。(10)若实验中所用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物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在水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_Pa。,100,4103,0.8103,100,11(2018泰州中考)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图片并分别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1)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物体底面所受压强将逐渐_。(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N。(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_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4)比较_两图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变大,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丙、丁,实验十四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5年0考1用称重法计算浮力:_。,F浮GF拉,2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1)物体没有在水中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如图甲);(2)物体在水中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浮力(如图乙)。,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4正确使用溢水杯:_。5测量排开的液体重力的方法:先测出空桶的重力G1,再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G2,则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为_。,溢水杯中的液体达到溢水口,以保持,物体排开的液体全部流入小桶,G排G2G1,6实验步骤补充或排序。7多次测量的目的:_。8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质的密度。9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_。,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例8(2018河南中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N。(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3.8,1.4,AD,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A,能,【拓展设问】(6)实验中所用石块的体积是_m3,密度是_kg/m3。(水1.0103kg/m3,g取10N/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7)石块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在水中,如图C所示,此过程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_(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1.4104,2.7,103,保持不变,(8)若将实验中的石块换成木块(密度小于水),则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此探究实验。,能,12(2018淄博中考)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测量空,桶的重力,BDAC(或DBAC),(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_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_,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_。,0.2,0.2,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换用不同的液体和不同的物体(如,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_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