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复习题库.pdf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94158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0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复习题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测量复习题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测量复习题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工程测量学复习题库 一、 填空题: 1. 测量工作的本质都是测量点位的工作,为完成点位的确定,在实地要测量的基本要素 包括 角度 、 距离 、 直线的方向 、 高程 。 2. 大地水准面指由 静止海水面 所包围,并延伸至 大陆(内陆) 和 岛屿 所形成 的封闭曲面。 3. 测量工作应遵循是从 整体 到 局部 ,先 控制 ,后 碎部 的基本原则。 4. 高程测量根据仪器及测量方法不同,一般可分为 水准测量 , 三角高程测量 气压高程测量 等。 5. 水准路线的形式有: 闭合水准路线 , 附合水准路线 , 支水准路线 。 6. 测量学中的高程是指地面上的点沿 铅垂线 方向到 大地水准面 的长度。 7. 用三角高程测量 A、 B 两点的高差, 观测得到斜距 S AB 767.458m, 竖角 -21247, A 点仪器高为 1.605m, B 点目标高为 1.753m,则 AB 点之间的高差为 -29.787 m。 8. 直线 AB的坐标方位角为 2803250, 它所对应的测量象限角为 _ NW792710 _。 9.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高程传递 。 10. 水准测量中,在读取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之间,若发生仪器下沉,则会造成本测站高 差 变大 。若在搬站过程中发生转点下沉,则会是测段总高差 变大 。 11. 角度测量中,水平角指 从一点出发的两个方向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所形成的的夹角 。 竖直角指 某方向与其在同一铅垂面内的水平线所夹的角度 。 12. 测量误差处理中,常用的评定精度的标准有 中误差 、 平均误差 、 容许误差 、 相对误差 。 13. 用 DJ2 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若测得某方向的水平盘盘左读数为 128 3756 null ,盘右读 数为 308 3732 null ,则该仪器的 2C 值为 +24 。 14. 在钢尺量距距离测量中, 直线定线的方法有 目测定线 (目估法) 和 经纬仪定线发 。 15. 用视距法测量 AB 两点间距离,已知在水准尺上的上、中、下丝读数分别为 1.831m、 1.235m 和 0.638m,竖直角值为 27 1320 null ,则 A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94.332m 。 16. 观测误差按其影响性质不同,可分为 系统误差 、 偶然误差 和 粗差 。 17. 在一个平面三角形中,观测了 、 两个内角,其测角中误差分别 3、 4,则计算 得到的第三个内角 的中误差为 5.0 (保留到 0.1) 。 18. 根据比例尺精度,进行 1:1000 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时,地物边长的测量精度应该 精确到 0.10 m。 19. 四等水准测量中,每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是 后后前前 ,需要观测和记录 8 个 读数。 (前视黑面:上、中、下丝,前视红面:中丝;后视黑面:上、中、下丝,后 视红面:中丝; ) 20. 经纬仪构造上要求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的轨迹应为 铅垂 面。 21. 经纬仪对中的目的是 经纬仪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 整平的目的是 水 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 22. 经纬仪测量角度的过程中,配置度盘是指 改变水平度盘在起始方向的位置 。 23. 一台全圆顺时针竖直度盘分划的经纬仪,观测 一目标点时,盘左竖盘读数为 1040330,盘右竖盘读数为 2555654,则竖盘指标差为 +12 _,所测竖直角为 14 03 18 _ 。 24. 用钢尺量距时需定线,其目的是 不使距离丈量偏离直线的方向 。 25. 控制测量根据测量的点位信息可分为 平面控制测量 和 高程控制测量 。 26. 一测距仪加常数为 +3mm,乘常数为 -2.5ppm,气象改正数 +22.5ppm,用该仪器测得某 一段距离为 865.347m,经加乘常数和气象改正后的距离为 865.367m 。 27. 水准测量采用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减 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i 角误差) 的影响 。 28. 用盘左盘右观测水平角取平均值,可以消减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 轴、照准部偏心 的影响。 29. 两个等精度的角度之和的中误差为 7,则每一个角的中误差为 4.9 (保留 至0.1) ( 72 2 ) 30. 在地形图的符号表示中,根据地物大小及描绘 方法不同,将地物符号分为: 比例符 号 、非比例符号 、半比例符号 和地物注记 四种。 31.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可分为 首曲线 、 计曲线 、 间曲线 和 助曲线 。 二、 单项选择题: 1. 任意高度的平静水面( B )水准面。 A都不是 B都是 C有的是 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2. 对于非自动安平的水准仪,在进行水准测量读数之前,应转动( C)使水准管气泡 居中,此时水准仪的视线精确水平。 A调焦螺旋 B脚螺旋 C微倾螺旋 D水平微动螺旋 3. 上半测回观测完水平角后,发现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已偏离数格,这时应( C ) A调平管水准器,观测下半测回 B继续观测下半测回 C上半测回作废 D校正水准管后继续观测 4. 已校正好的水准仪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表示( D ) 。 A视准轴已水平 B竖轴与视准轴垂直 C管水准轴水平 D竖轴铅垂 5. 在同一条水准路线上,如果观测条件相同,则调整高差闭合差的原则为( B ) 。 A与测站数反比例反符号分配 B与测站数正比例反符号分配 C与测站数正比例同符号分配 D与测站数反比例同符号分配 6. 在同一条水准路线上,如果观测条件相同,则调整高差闭合差的原则为( B) 。 A与距离反比例反符号分配 B与距离正比例反符号分配 C与距离正比例同符号分配 D与距离反比例同符号分配 7. 由于经纬仪的轴线关系不严格而产生的误 差中,下列哪一项不能通过盘左盘右观测 减弱或消除( A ) 。 A水准管轴不垂直竖轴 B视准轴不垂直横轴 C横轴不垂直竖轴 D度盘偏心误差 8. 仪器检校是为了减弱或消除( B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差 D观测误差 9. 已知 AB 方向,现用经纬仪盘左观测 B 点竖盘读数 L=88 13 31,盘右观测 B 点 竖盘读数 R=271 46 00,该仪器的竖盘指标差为( D ) 。 A +12 B -12 C +14.5 D -14.5 10. 在测右角的附合导线计算中,如果各角度 为等精度观测,则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 为( B ) 。 A、与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 B、与角度闭合差同符号平均分配 C、与各边长的距离正比例反符号分配 D、与各边长的距离正比例同符号分配 11. 在测左角的附合导线计算中,如果各角度 为等精度观测,则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 为( A ) 。 A、与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 B、与角度闭合差同符号平均分配 C、与各边长的距离正比例反符号分配 D、与各边长的距离正比例同符号分配 12. 在闭合导线计算中,如果各内角为等精度观测,则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为 ( A )。 A、与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 B、与角度闭合差同符号平均分配 C、与各边长的距离正比例反符号分配 D、与各边长的距离正比例同符号分配 13.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用同样观测方法量测两个不同的水平角, 得 60 00 32A= , 20 10 32B= ,且两者中误差均为 5,则 ( C )。 A、 A 角精度高 B、 B 角精度高 C、两者精度相等 D、角度不等,无法比较 14. 距离测量中,测得 S1=100m, S2=400m,测距中误差 12 5.4 ss mm m= ;则 ( B )。 A、 S1 测量精度高于 S2 B、 S1 测量精度低于 S2 C、 S1 测量精度等于 S2 D、距离不等,无法比较 15. 高程为 5 倍基本等高距的等高线 ,用粗线描绘 ,目的是为了便于高程的计算并使图面醒 目 ,这种等高线称为 ( B )。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16. 水准测量时,在欲测高程的点上 ( B )尺垫。 A.应放置 B.不应放置 C.可有可无 D.根据需要确定 17. 已知直线 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 A( 7245.839, 5422.101) 和 B( 4556.746, 4889.9220) , 则 AB 的坐标方位角为( B) 。 A、 191 1943 B、 191 1140 C、 1 1943 D、 1 4140 18. 有 A、 B、 C 三点,测得 mhmh bcab 237.1,254.0 = ,则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是( B ) 。 A、 A 和 B B、 B 和 C C、 A 和 C D、无法判断 A、 B、 C 三点的高低 19. 地球曲率对 ( C )的测量影响最大。 A、距离 B、水平角 C、高差 D、方位角 20. DJ6 经纬仪的标称精度为一测回一方向中误差为 6,若不考虑其他测量误差影响, 则以半测回角值中误差为 ( C )。 A、 6 B、 62 C、 12 C、 12 2 21. DJ6 经纬仪已严格整平,则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 C)居中。 A、必然性 B、正确 C、不一定 D、不可能 三、 简答题 1. S3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 2. 何谓坐标正算?何谓坐标反算? 3. 经纬仪使用光学对中器对中整平的操作步骤。 4. 角度测量中,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仪器误差?其中哪些误差不能通过盘左、盘右的平 均值进行消除? 5. 什么是直线定线?什么是直线定向?直线定向的基本方向有哪些? 6. 根据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归纳出等高线的特性。 7. 测量误差按产生的原因和对观测结果影响性质的不同,分为几类,如何处理? 8. 简述方向观测法水平角测量的操作步骤。 四、 计算题 1. 已知某测站点的高程 H 475.376m,仪器高 i 1.521m,试计算碎部点的平距及高程 (K=100,小数位数保留至厘 m,不计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 。 碎部点 编号 上丝 读数 下丝 读数 中丝 读数 水平盘读数 竖盘读数 水平距离 (m) 高 差 (m) 高 程 (m) D17 1737 1165 1491 11819 55.73 9.07 484.45 55.73 D39 1245 0783 0946 23825 45.40 -5.46 469.92 45.40 2. 有一钢卷尺,其尺长方程式为: )C20(301025.1008.030 5 null += tl t ,在标准拉 力下,用该尺沿 530的斜坡地面量得名义距离为 300.874m,丈量时的平均气温为 7, 求实际平距为多少? 5 30 0.008 1.25 10 30 (7 20 C) 29.9918 t l m = + = null 300.874 29.9918 300.874 300.792m 30 300.792 cos5 30=299.407m l D = = null 3. A、 B 两点相距 60m,水准仪置于 AB 连线中点 1 处时,测得 A 点尺读数 a1=1.430m, B 点尺读数 b1=0.906m, 将仪器移至 AB 的延长线 2 点时, 测得 A 点的尺读数 a2=1.834m, B 尺读数 b2=1.338m,试问该仪器的 i 角为多少秒?若在 2 点校正其 i 角,问 B 点尺的正 确读数应为多少? 解: 1 2 12 2 1 1.430 0.906 0.524 1.834 1.338 0.496 0.028 hm hhh m = = = 12 0.028 192.5 30 h i S = = () _ 2 212 1.309 SS bb h m S + = = 2.0 图中尺寸均以 m 为单位 A B 1 2 30.030.0 a1 a2 b1 b2 4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角度闭合差允许值取 40 n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允许值为 1/2000。 ) 闭 合 导 线 坐 标 计 算 表 坐标增量 坐标增量 改正值 改正后坐标增量 坐标 测 站 左角 观测值 角度 改正值 改正后 左角 坐标方位 角 边长 X Y dx dy X Y X Y m m m m m m m m m B19 589.393 181.253 27.4742 80.544 71.251 37.558 +6 +7 71.257 37.565 A 87.5253 +5 87.5258 660.650 218.818 295.4040 60.764 26.330 -54.763 +5 +5 26.335 -54.758 B 89.4658 +5 89.4703 686.985 164.060 205.2743 61.022 -55.095 -26.234 +5 +5 -55.090 -26.229 C 108.5545 +4 108.5549 631.895 137.831 134.2332 60.760 -42.506 43.417 +4 +5 -42.502 43.422 B19 73.2406 +4 73.2410 A 359.5942 +18 360 263.090 -0.020 -0.022 0.020 0.022 辅 草 图 助 理 360 计 ce li f = -18 22 x y f ff=+= 0.030 m 算 F= 40 n = 80 K=f /S= 1/87701/2000 5 (多段连续水准测量应用)已知BM0点高程为49.053m,求ZD1、ZD 2和B点高程。 标尺读数 (m) 高差 (m) 高程 点号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 - BM0 1.625 49.053 0.628 ZD1 1.784 0.997 49.681 0.573 ZD2 0.660 1.211 50.254 B 1.002 0.342 49.912 4.069 3.210 1.201 0.342 6.(方向观测法测绘水平角应用)由下表列出的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其角度值。 读数 盘左 盘右 左右 (2C) (左右) /2 一测回平均 方向 测 回 测点 A 90 01 12 270 01 24 -12 (90 01 27) 90 01 18 0 00 00 B 181 54 00 01 54 18 -18 181 54 09 91 52 42 C 243 32 54 63 33 06 -12 243 33 00 153 31 33 D 304 06 36 124 06 18 +18 304 06 27 214 05 00 A 90 01 36 270 01 36 0 90 01 36 1 归零差 左 = +24 右 =-12 7 (直线定向中方位角与象限角之间关系以用)计算下表 直线名称 正方位角 反方位角 正象限角 反象限角 AB 2432 20432 北东2432 南西2432 AC 33814 15814 NW2146 SE2146 8.(误差理论应用)以相同的精度观测某角 5 次,观测值分别为 394055、39 4032、394039、3940 44和 3940 48,求该角的最或然值、观测 值的中误差和最或然值的中误差。 n = 394043.6 改正数依次为: 15 vv =-11.4 +11.6 +4.6 -0.4 -4.4 () 2 i v 分别为:129.96 134.56 21.16 0.16 19.36 计算检核: a- b=4.069-3.210 =0.859; h=1.201-0.342 =0.859 h= a- b 观测值中误差 1 vv m n = = 观 8.7; 最或然值的中误差 ()1 vv m nn = = 或 3.9 9 (测距仪距离测量应用)用某台测距仪测得AB两点间的斜距为860.765m,测距时量 得气压 P=930mb, 气温 t=25,竖直角为 53022,该仪器的加常数 K=4mm,乘 常数 R=6ppm,气象改正值为 :D=28.2-0.0290*P/(1+0.0037*t)(mm/100m), 求 AB 的水平距离。 解:1、气象改正D=28.2-0.0290*P/(1+0.0037*t) =3.5 ppm 2、经仪器加乘常数及气象改正后距离 S 改 =S AB +K+S AB R+S AB D=860.765+0.004+860.765(6+3.5)10 -6 =860.777m 3、计算经倾斜改正后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D AB =S AB cos AB =856.805m 10.(三角高程计算)已知A点的高程为182.232m,在A点观测B点的竖直角为1836 48 ,量得A点的仪器高为1.452m,B点的棱镜高为1.673m。在B点观测A点的竖 直角为-183442 ,量得 B 点的仪器高为 1.466m,A 点的棱镜高为 1.615m。已知 AB间距离为486.751m,求AB间的高差和B点的高程。 解:1、AB两点间的高差 往测时高差: h AB =D AB tan AB +i-v=486.751tan(1836 48 )+1.452-1.673 =163.715m 返测时高差: h BA =D AB tan BA +i-v=486.751tan(-1836 42 )+1.466-1.615 =-163.754m 往返测高差平均值: () 163.734 2 AB BA AB hh h =m 2、B点高程 345.966 BAAB HHh=+= m 11.某区域因建厂需要要求测量该区地形图, 有关测量人员根据该区特点布设一闭合导 线网并用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导线点高程,现将观测数据整理成下表(见下页) 。 (10分) 请问: a、若以 24 L = 限 ( mm)为要求,该测量成果是否合格? b、若不合格,该怎么做?若合格,请运用所学知识将该表补充计算完整。 测站 编号 测点 编号 视距长度 ( m) 高 差 ( m) 高差改正数 (m) 改正后高差 ( m) 高程( m) BM1 495.387 1 1230 -2.356 -0.009 -2.365 PQ01 493.022 2 450 0.235 -0.003 0.232 PQ02 493.254 3 820 -0.602 -0.006 -0.608 PQ03 492.646 4 580 0.518 -0.004 0.514 PQ04 493.160 5 BM1 1360 2.237 -0.010 2.227 4440 0.032 -0.032 解:a、 24 L 50.6 = = 限 mm 0.032mm h f = 限 该测量成果合格。 b、计算成果见表中。 12. 如图 6-2所示, 已知 AB边的坐标方位角 230 40 30 AB = , B点的坐标为 x B = 500.00m, y B = 600.00m。各观测角值 132 20 30 B = , 1 245 15 30 = , 2 50 40 15 = ,边长 l B1 = 56.25m, l 12 = 77.04m, l 23 = 84.56m。试计算 1、 2、 3 点的坐标 解:1、计算各直线方向方位角: 1 180 230 40 30 180 132 20 30 278 20 00 BAB B = = = 12 1 180 1 278 20 00 180 245 1530 213 0430 B = = = 23 12 180 2 213 0430 180 50 40 15 342 2415 = = 2、计算各点相对上一个点的坐标增量 11 1 11 1 cos 56.25 cos278 20 00 8.15 sin 56.25 sin 278 20 00 55.66 BB B BB B Xl m Yl m = = = = = = 12 12 12 12 12 12 cos 77.04 cos 213 0430 64.56 sin 77.04 sin 213 0430 42.04 Xl m Yl m = = = = = = 23 23 23 23 23 23 cos 84.56 cos342 2415 80.60 sin 84.56 sin342 2415 25.56 X lm Yl m = = = = = = 3、计算1、2、3点的坐标 11 11 1 500.00 8.152 508.15 600.00 55.66 544.34 BB B XX X m YY Y m =+= + = =+= = 21 12 21 12 508.15 64.56 443.59 544.34 42.04 502.30 XX X m YY Y m =+= = =+= = 32 23 32 23 443.59 80.60 524.28 502.30 25.56 476.74 XX X m YY Y m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