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复习习题80题.pdf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92739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3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学复习习题80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热学复习习题80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热学复习习题80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传热的基本方式是 AA、导热、对流和辐射 B、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C、导热、对流和辐射换热 D、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2. 按照导热机理,水在 C 状态下的导热系数最小。A、冰 B、液态水 C、水蒸气 D、冰水混合物3. 当管道外径为 2d 的管道采取保温措施时,应当选用临界热绝缘直径 cd C 的材料。A、大于 2d B、没有要求 C、小于 2d D、等于 2d4. 通过稳态有内热源(内热源为定值)的大平壁的导热,其内的温度分布为 D ,热流密度为 。A、直线,常数 B、曲线,常数 C、直线,非常数 D、曲线,非常数5. 在同一冰箱储存相同的物质时,耗电量大的是 A 。 A、结霜的冰箱 B、未结霜的冰箱C、结霜的冰箱和未结霜的冰箱相同 D、不确定6. 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导热系数不大于 B / ( )W m K 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A、0.2 B、0.12 C、0.02 D、0.187. 第一类边界条件下,常物性稳态导热大平壁,其温度分布与导热系数无关的条件是A 。A、无内热源 B、内热源为定值 C、负内热源 D、正内热源8. 物性参数为常数的一圆柱导线,通过的电流均匀发热,导线与空气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定值,建立导线的导热微分方程采用 D 。A、柱坐标下一维无内热源的不稳态导热微分热方程B、柱坐标下一维无内热源的稳态导热微分热方程C、柱坐标下一维有内热源的不稳态导热微分热方程 D、柱坐标下一维有内热源的稳态导热微分热方程9. 冬天时节,棉被经过白天晾晒,晚上人盖着感觉暖和,是因为 C 。A、棉被中蓄存了热量,晚上释放出来了 B、棉被内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减小了C、棉被变厚了,棉被的导热系数变小了 D、棉被外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减小了10. 如图C-1所示,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大平壁紧密接触时进行稳态导热过程,若已知1 2 , 1 2 2 3t t t t ,则 A 。A、 1 2 B、 1 2 C、 1 2 D、 1 2 11. 炉墙平壁用两层同样厚度的保温材料保温,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 1, 21 2( ) , 1, 2 为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将 2 的材料放在内侧,则保温效果好B、将 1的材料放在内侧,则保温效果好C、无论保温材料怎么放置。保温效果一样 D、无法确定12. 热力管道外用两层保温材料保温,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 1, 21 2( ) , 1, 2 为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将 2 的材料放在内侧,则保温效果好B、将 1的材料放在内侧,则保温效果好C、无论保温材料怎么放置。保温效果一样D、无法确定13. 不稳态导热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温度场,关于差分方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显式差分格式是温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采用向前差分获得,具有稳定性条件 B、隐式差分格式是温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采用向后差分获得,没有稳定性条件C、显式差分格式中温度对位置的二阶导数采用中心差分格式获得D、隐式差分格式中温度对位置的二阶导数采用向后差分获得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傅里叶准则Fo是非稳态导热过程的无量纲时间;反映非稳态导热过程进行的深度B、毕渥准则Bi是表示物体内部导热热阻与物体表面对流换热热阻的比值,是和第三类边界条件有密切联系的无量纲准则C、肋片效率是衡量肋片散热有效程度的指标D、傅里叶定律,适合于一切材料的导热问题15. 当导热过程在两个直接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进行,为了减少接触热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C 。A、降低接触表面的粗糙度B、增大接触面上的挤压压力 C、在接触表面之间衬以导热系数大且硬度大的材料D、在接触表面之间涂上一层导热系数大的油脂16. 单纯的导热发生在 C 中。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以上三种物体17. 稳态导热是指 A 。A、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B、温度不随空间位置变化C、温度在各点值相等 D、温度不随时间和空间位置变化18. 有一房间,外墙厚度400mm,室内墙表面温度为25,室外墙表面温度15,则外墙的温度梯度为 D 。A、25/m,方向垂直于外墙,指向室外 B、25/m,方向垂直于外墙,指向室内C、100/m,方向垂直于外墙,指向室外 D、100/m,方向垂直于外墙,指向室内19. 下列各参数中,属于物性参数的是 C D 。A、表面传热系数 B、传热系数 C、导热系数 D、热扩散率 20. 直径为3mm电线包一层厚2.5mm、导热系数 0.17 / ( )W m K 的橡胶,设包橡胶后其外表面与空气间的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 22 12 / ( )h W m K 。橡胶能起得作用是 A C 。 A、电绝缘 B、减少散热 C、增强散热 D、减少电损失21. 已知一平壁传热过程的传热系数为 2100 / ( )W m K ,热流体侧的表面传热系数为2002/ ( )W m K ,冷流体侧的表面传热系数为250 2/ ( )W m K ,则平壁的单位面积导热热阻为 B 2( ) /m K W 。A、0.01 B、0.001 C、0.02 D、0.00222. 有一厚度为50mm的无限大平壁,其稳态温度分布为 2200 2000t x ,单位为,大平壁材料的导热系数为40 / ( )W m K ,大平壁中的内热源强度为 D 3/W m 。A、0 B、8000 C、8000 D、160000 23. 一直径为0.5mm的热电偶,热电偶材料的 125 / ( )W m K , 38930 /kg m ,400 / ( )c J kg K 。热电偶初始温度为25,突然将其放入120的气流中,热电偶表面与气流间的表面传热系数 295 / ( )h W m K ,求热电偶的过余温度达到初始过余温度的1%时所需的时间为 B s.A、812 B、1317 C、1822 D、232724. 流体以层流掠过平板时,在x长度内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h与x处局部换热系数 xh 之比: xh h 为 C 。A、1:3 B、1:2 C、2:1 D、3:1 25. 常物性流体在常热流边界条件下,管内流动进行对流换热,当进入热充分发展段时,表面传热系数 xh 将 A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大再减小26. 水以相同的速度、相同的温度及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沿不同管径的管内作受迫紊流换热,两个管子的直径分别是 1d 和 2d ,其中 1 2d d ,管长与管径比大于10,当管壁温度大于流体温度,则对应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是 1h和 2h ,则 1h和 2h 的关系是 D 。A、 0.11 2 1 2/ ( / )h h d d B、 0.11 2 2 1/ ( / )h h d dC、 0.21 2 1 2/ ( / )h h d d D、 0.21 2 2 1/ ( / )h h d d 27. 流体外掠光滑管束换热时,第一排管子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与后排管子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相比,第一排管子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A 。A、最小 B、最大 C、与其他各排相同 D、不确定28. 常物性流体管内受迫流动,沿管长流体的平均温度,在常热流边界条件下呈 D 变化,在常壁温边界条件下呈 规律变化。 A、对数曲线,对数曲线 B、对数曲线,线性C、线性,线性 D、线性,对数曲线29. 常物性流体自然对流换热准则关联式的形式为 B 。A、 Pr ( )n mNu CGr n m B、 ( Pr)nNu C Gr C、 ( Re)nNu C Gr D、 Re Prn mNu C30. 蒸汽沿向下方向外掠光滑管束凝结换热时,第一排管子的平均凝结表面传热系数A 。A、最小 B、最大 C、与其他各排相同 D、不确定31. 无限空间自然对流,在常壁温或常热流边界条件下,当流态达到旺盛紊流时,沿程表面传热系数 xh 将 B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开始减小,而后增大32. 由于蒸汽中存在空气,会使水蒸气凝结时表面传热系数 C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确定33. 在 C 条件下,热边界层厚度与流动边界层厚度是相等的。A、Pr 1 B、Pr 1 C、Pr 1 D、不确定3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Gr准则表征了浮升力与黏滞力的相对大小,反映自然对流流态对换热的影响B、Nu准则反映表征壁面法向无量纲过余温度梯度的大小,而梯度的大小,能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C、Pr准则反映了动量扩散和热量扩散的大小,Pr准则也称为物性准则。D、Re准则表征了惯性力与黏滞力的相对大小,反映自然对流流态对换热的影响35. 采用蒸汽和电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采用蒸汽对水进行加热易使容器烧毁 B、采用电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易使容器烧毁C、采用蒸汽和电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使容器烧毁的可能性一样D、采用蒸汽和电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都不会使容器烧毁的36. 下列工质中Pr数值最小的是 D 。A、空气 B、水 C、变压器油 D、水银37. 判断同类现象是否相似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A 。A、单值性条件相似,已定的同名准则相等B、物理条件和几何条件相似,已定的同名准则相等C、物理条件和边界条件相似,已定的同名准则相等D、几何条件和边界条件相似,已定的同名准则相等38. 夏季,有一锅热稀饭,为使稀饭凉的更快一些, C 可以使稀饭凉得最快。A、搅动锅中的稀饭 B、把锅放入凉水中C、把锅放入凉水中,搅动锅中的稀饭 D、把锅放入凉水中,搅动凉水 39.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当管内流速增加一倍时,表面传热系数增加比例最大的是 D 。A、层流 B、过渡流 C、紊流光滑区 D、紊流粗糙区40. 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工作时一般穿单衣感到舒适,而冬季在保持20的室内工作却必须穿绒衣才感觉舒适,这主要因为 B 。A、冬季和夏季人的冷热感觉不一样 B、在室内冬季人周围物体(墙体)的温度低于夏季人周围物体(墙体)的温度C、冬季房间的湿度小于夏季房间的湿度D、冬季房间的风速大于夏季房间的风速41. 同一流体以同一流速分别进行下列情况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最大的是 A 。A、横掠单管 B、在管内流动 C、纵掠平板 D、纵掠单管42. 空气夹层的当量导热系数 e 与空气的导热系数之比为 D 。A、 1 B、 1 C、 1 D、 143. 随着沸腾换热表面过热度增加,气化核心逐渐增多,后增加的气化核心的大小较之于先形成的核心大小要 B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44. 水受迫对流换热、水自然对流换热、水沸腾换热、空气受迫对流换热、空气自然对流换 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 1h, 2h , 3h, 4h 5h ,他们的大小顺序是 C 。A、 1 2 3 4 5h h h h h B、 3 1 4 2 5h h h h h C、 3 1 2 4 5h h h h h D、 1 3 2 4 5h h h h h 45. 对流换热以 B 作为基本计算公式。A、傅里叶定律 B、牛顿冷却公式 C、普朗克定律 D、热力学第一定律46. 大空间等温竖壁紊流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 ( Pr)nNu C Gr 中指数n等于 C 。A、0.8 B、1/4 C、1/3 D、0.247. 表面传热系数为 28000 / ( )W m K 、温度为20的水流经60的壁面,其对流换热的 热流密度为 A 2/W m 。A、 53.2 10 B、 43.2 10 C、 56.4 10 D、 46.4 1048. 面积为 2A 的空腔2与面积为 1A的内包小凸物1之间的角系数 2,1X 为 B 。A、1 B、 1 2/A A C、 2 1/A A D、 1 22 /A A49. 两表面发射率均为 的无限大平行平板,若在其间加入两个表面发射率也为的遮热板,则换热量减少为原来的 C 。A、1/5 B、1/4 C、1/3 D、1/250. 北方深秋季节,晴朗的早晨,树叶上常常可看到结了霜。则树叶结霜表面是 A 。A、上表面 B、下表面 C、上、下表面 D、有时上表面,有时下表面51. 内壁黑度为,温度为T,直径为D的空腔黑体,球壁上有一直径为d ( )d D 的小孔,该空腔通过小孔向外辐射的能量为 D 。A、 4 2 / 4bT D B、 4 2 / 4bT D C、 4 2 / 4bT d D、 4 2 / 4bT d 52. 若粗糙红砖、空气、表面氧化的铜管、磨光的铝室外表面发射率分别为 1 , 2 , 3 , 4 ,则有 C 。A、 1 2 3 4 B、 2 4 3 1 C、 1 3 4 2 D、 3 2 1 4 53. 在辐射换热系统中,若表面 bJ E 或 bJ E ,此表面不可能为 D 。A、黑体 B、绝热面 C、无限大表面 D、灰体54. 为了提高太阳灶的效率,在吸收能的表面上涂一层涂料,四种涂料的单色吸收特性如下图,选择 B 种好。55. 等边三角形无限长柱孔,任意两相邻表面之间的角系数为 D 。 A、1/3 B、1/4 C、1/8 D、1/256. 下列气体不是辐射气体的是 A 。A、氧气 B、甲烷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57. 如图C-2所示,1为无限长圆柱表面,2为无限大平面,则角系数 1,2X 为 C 。A、 1,2 0.2X B、 1,2 0.4X C、 1,2 0.5X D、 1,2 1.0X 58. 减少保温瓶的散热,将瓶胆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则主要可以减少 D 。A、辐射换热散热 B、导热散热C、对流换热散热和辐射换热散热 D、对流换热散热59. 如图C-3所示,一半球真空辐射炉,球心处有一尺寸不大的圆盘形辐射加热元件,加热元件的定向辐射强度和辐射量有 C 的关系。 A、 ,OA OB A BI I q q B、 ,OA OB A BI I q q C、 ,OA OB A BI I q q D、 ,OA OB A BI I q q 60. 有一台放置于室外的冷库,从减少冷库冷量损失的角度,冷损失最小的冷库外壳颜色为D 。A、绿色 B、蓝色 C、灰色 D、白色61. 若换热器中,一侧流体为冷凝过程(相变),另一侧为单相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逆流可获得比顺流大的换热温差 B、顺流可获得比逆流大的换热温差C、逆流和顺流可获得相同的温差 D、垂直交叉流可获得最大换热温差62. 用 NUT 法进行换热计算时,如果比热容量比 min max/C C =0,且NUT均相同,则逆 流效能 B 顺流效能。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远远大于63. 高温流体的热量通过一固体壁面而传给另一侧的低温流体,这种情况下传热系数K和流体组合的关系正确的是 D 。A、K水-气 K水-水 K气-气 B、K气-气 K水-气 K水-水C、K水-水 K气-气 K水-气 D、K水-水 K水-气 K气-气 64. 当通过固体壁面传热时,采用加肋增强传热,说法正确的是 A 。A、在流体表面传热系数小的一侧加肋,传热效果好B、在流体表面传热系数大的一侧加肋,传热效果好C、在两侧都加肋,传热效果好D、在两侧任何一侧加肋,传热效果一样好65. 有两平行相对的温度相等无限大平板,其中1为黑体,2为灰体,则 A 。A、 1 21 21 2bbbE EJ JG G B、 1 21 21 2bbbE EJ JG G C、 1 21 21 2bbbE EJ JG G D、 1 21 21 2bbbE EJ JG G66. 空间辐射热阻与 A 无关。A、表面粗糙度 B、表面尺寸 C、表面形状 D、表面间的相对位置67. 灰体表面热阻与 ABC 有关。 A、表面粗糙度 B、表面尺寸 C、表面材料 D、表面位置68. 物体能够发射热辐射的特点有 AB 。A、物体温度大于0 K B、不需要传播介质C、具有较高的温度 D、黑表面69. 大气层能阻止地面上绝大部分的热辐射穿透过,这称之为大气层的 B 。A、选择性 B、温室效应 C、吸收性 D、反射性70. 两块平行放置的平板,板间距远小于板的面积比很小,两板的表面发射率均为0.8,温度分别为227和127。两板辐射换热的热流密度为 A 2/W m 。A、1395 B、90.5 C、80.5 D、138571. 接上题,板1的发射辐射、板1的有效辐射分别是 B 。A、2835W,3195W B、 2 22835 / ,3195 /W m W m C、120W,150W D、 2 2120 / ,150 /W m W m72. 接上题,对板1的投入辐射和板1的反射辐射分别是: D 。A、 2 21900 / ,320 /W m W m B、 2 21900 / ,360 /W m W mC、 2 21800 / ,320 /W m W m D、 2 21800 / ,360 /W m W m73. 暖气片外壁与周围空气之间的换热过程为 D 。A、纯对流换热 B、纯辐射换热 C、传热过程 D、复合换热74. 在换热器中,重油从300冷却到200,使石油从20加热到180。顺流布置和逆流布置时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分别为 A 。A、98.5,148 B、148,98.5 C、148,122.5 D、122.5,148 75. 一套管式换热器,水从180冷却到100,油从80加热到120,该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和效能分别为 C 。A、49.7,0.8 B、49.7,0.6 C、36.4,0.8 D、36.4,0.676. 强化流体在管内对流换热的措施有 ABD 。A、在管内加内插物 B、加大管内流体流速 C、增大管径 D、把圆管换成椭圆管77. 厚度为10cm的大平板,通过电流时大平板均匀发热,发热功率 4 33 10 /W m ,平板的一个表面绝热,另一表面暴露于20的空气中。若空气与表面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260 / ( )W m C ,平板的导热系数为3 / ( )W m C ,试确定平板中的最高温度 C。A、70 B、20 C、170 D、12078. 在 2000Gr 时,垂直空气夹层的换热过程相当于纯导热过程。已知 1 15wt C ,2 5wt C ,在这种情况下导热量为最小时夹层厚度为 C mm。A、68 B、810 C、1012 D、1214 79. 直径为200mm的蒸汽管道,放在剖面为400mm500mm的砖砌沟中,管道表面的发射率 1 0.74 ,砖砌沟的发射率 2 0.92 ,蒸汽管道的表面温度为150,砖砌沟的平均温度为20,每米蒸汽管道的辐射热损失为 C W。A、400500 B、500600 C、600700 D、70080080. 一管壳式蒸汽空气加热器,空气在管内,要求加热空气由1550,蒸汽为120的干饱和水蒸气,蒸汽的流量为 0.05 /kg s,凝结水为饱和水,已知传热系数为275 / ( )W m K ,加热其所需面积为 B 2m 。A、1015 B、1520 C、2030 D、3040参考答案: A,C,C,D,A, B,A,D,C,A, C,A,D,D,C, C,A,D, (C、D),(A、C)B,D,B,C,A, D,A,D,B,A, B,C,C,D,B, D,A,C,D,B,A,D,B,C,B, C,A,B,C,A, D,C,D,B,D, A,C,D,C,D,C,B,D,A,A, A,(A、B、C),(A、B),B,A, B,D,D,A,C, (A、B、D),C,C,C,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