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规划练习题.pdf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92669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规划练习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规划练习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规划练习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 一一一 一、 、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单项选择 1、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 ( )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 ( A)分工协作 ( B)绩效管理 ( C)工作分析 ( D)工作设计 2、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 ( )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 ( A)组织结构 ( B)组织战略 ( C)组织文化 ( D)组织规划 3、组织设计理论被称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 ,它主要研究企业 ( )的设计 。 ( A)组织结构 ( B)组织环境 ( C)组织规模 ( D)组织目标 4、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以马克思 韦伯 、享利 法约尔等人的 ( )为依据的 ( A)静态 组织理论 ( B)动态组织理论 ( C)行政组织理论 (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 , ( )所研究的内容占有主导地位 。 ( A) 静态组织设计理论 ( B) 动态组织设计理论 ( C) 古典组织设计理论 ( D) 近代 组织设计理论 6、以下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是 ( ) ( A)组织的规章 ( B)组织的体制 ( C)组织的机制 ( D)组织的协调 7、现代组织理论既吸收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益成果 ,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 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 ,它是以 ( )为依据 ( A)行政组织理论 ( B)行为科学理论 ( C)权变管理理论 ( D)动态组织理论 8、衡量组织结构设计的优劣 ,是以 ( )原则为出发点 。 ( A)任务与目标原则 ( B)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 ( C)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 D)稳定性 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9、( )表明 ,一个领导者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 。 ( A)任务与目标原则 ( B)集权与分权结合原则 ( C)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 D)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10、以下关于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卡特尔 、辛迪加属于企业集团的结构模式 ( B)子公司和母公 司模式较多地出现在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中 ( C)多维立体组织结构主要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 ( D)模拟分权组织结构主要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 11、以下关于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康采恩属于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模式 ( B)多维立体组织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 C)子公司与母公司模式中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企业 ( D)企业集团是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 12、多维立体组织又称多维组织 、立体组织或多维立体矩阵制 ,它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 它把 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 ( )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 A)直线职能制 ( B)职能制 ( C)事业部制 ( D)模拟分权制 13、分公司与总公司结构模式较多地出现在由 ( )而形成的企业中 。 ( A)加盟经营 ( B)横向合并 ( C)纵向整合 ( D)跨国经营 14、( )是指由一家实力雄厚的主体企业的职能机构兼任企业集团本部的职能机构 。 ( A)依托型组织职能机构 ( B)独立型组织职能机构 ( C)智囊机构 ( D)非常设机构 15、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包括 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 ,选择组织结构模式 ;根据 组织结构模式 ,将企业划分不同的部门 ;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为各个部 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 ,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将各个部门组织起来 ,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 正确的排序是 ( )。 (A)- ( B)- ( C)- ( D)- - 16、部门结构模式的组合原则不包括 ( ) (A)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 (B)以成果为中心 (C)以关系为中心 (D)以战略和目标为中心 17、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不包括 ( )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矩阵结构 (D)事业部制 18、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不包括 ( )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矩阵结构 (D)事业部制 19、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的最大优点是具有 ( )。 ( A)明确性和自主性 ( B)明确性和稳定性 ( C)独立性和稳定性 ( D)独立性和自主性 20、美国企业管理史学家 ( )提出了著名的结论 :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 ( A)韦伯 ( B)法约尔 ( C)钱德勒 ( D)舒尔茨 21、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 ,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减少竞争压力 ,企业会采取纵向整合战略 , 此时 ,组织应选择 ( )结构 。 ( A)直线制 ( B)直线职能制 ( C)事业部制 ( D)矩阵结构 22、( )是用图形来描述企业各管理部门或某一部门的职责 、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 ( A)工作岗位说明书 ( B)组织体系图 ( C)管理业务流程图 ( D)组织结构图 23、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包括 :组织评价 ;实施变革 ;组织诊断 。正确的顺序是 ( )。 ( A) - - ( B) - - ( C) - - ( D) - - 24、组织结构诊断的程序包括 :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结构调查 ;组织决策分析 ;组 织关系分析 。正确的排序是 ( )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25、以下不属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前兆是 ( ) (A)新任领导上任 (B)企业经营业绩下降 (C)员工士气低落 (D)组织结构本身弊病显露 26、企业实施组织结构变革时 ,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事先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A) 给员工增加福利津贴 (B) 让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调查 、诊断和计划 (C) 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D) 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 27、在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时需分析组织关系 ,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 )。 (A)某个单位应同哪些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 (B)某个单位要求别人给予何种配合和服务 (C)某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士气如何 (D)某个单位应该为别的单位提供哪些服务 28、以下不属于组织结构分析的内容的是 ( ) (A)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 (B)员工与岗位之间是否匹配 (C)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 (D)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 29、下列哪项不属于产生成果的职能 ( ) ( A)产品的制造 ( B)产品的销售 ( C)产品的开发 ( D)财务监督 30、在组织结构分析中 ,通过分析职能的性质和类别 ,要达到的目的是 ( ) ( A)使成果性职能的位置 ,配置在非成果性职能之上 ( B)使支援性职能的位置 ,配置在非支援性职能之上 ( C)使非成果性职能的位置 ,配置在成果性职能之上 ( D)使非支援性职能的位置 ,配置在支援性职能之上 31、从职能制结构改为事业部结构属于 ( )变革 。 ( A)改良式 ( B)计划式 ( C)爆破式 ( D)组织结构整合 32、( )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 。 ( A)组织结构整合 ( B)计划式变革 ( C)改良式变革 ( D)爆破式变革 33、组织结构整合的目的在于 ( ) ( A)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集中倾向和实现自主经营的要求 ( B)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自主经营的要求 ( C)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集中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 ( D)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 34、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包括 :规划阶段 ;拟定目标阶段 ;控制阶段 ;互动阶段 , 其正确的顺序是 ( )。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35、人员晋升计划的最直接的作用是 ( ) ( A)吸引员工 ( B)保留员工 ( C)激励员工 ( D)发展员工 36、经济环境方面的各种变化在宏观上改变着企业员工队伍的数量 、质量和结构 ,它对企业 人力资源需求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形势和 ( )两个方面 。 ( A)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 B)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 C)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 D)劳动力 市场 37、人力资源的 ( )是人员规划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 。 ( A)需求问题 ( B)供给保障问题 ( C)供需平衡问题 ( D)人力资源现状问题 38、( )是人员规划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 。 ( A)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 ( B)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问题 ( C)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问题 ( D)人力资源的系统设计问题 39、下列不属于人员需求计划内容的是 ( ) ( A)岗位名称 ( B)人员数量 ( C)人员素质要求 ( D)人员的职务变动情况 40、( )是人员需求计划的对策性计划 ( A)人员配置计划 ( B)人员供给计划 ( C)人员培训计划 ( D)员工职业生涯计划 41、( )是公司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前提 ( A)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B)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 C)工作岗位分析 ( D)企业战略 4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直接依据是公司发展规划和 ( ) ( A)战略目标 ( B)人力资源现状 ( C)年度预算 ( D)企业文化 43、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不包括 ( ) ( A)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 B)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 C)有助于开拓市场空间 ( D)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44、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消耗和自然流动的预测指的是 ( ) ( A)人力资源存量预测 ( B)人力资源增量预测 ( C)人力资源结构预测 ( D)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45、以下不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内容的是 ( )。 ( A)现实人力资源预测 ( B)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C)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D)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分析 4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人力资源预测能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B)动态的组织条件下 ,人力资源预测非常必要 (C)静态的组织条件下 ,人力资源预测并非必要 (D)现实生活中的组织既有静态的 ,也有动态的 47、竞争五要素法是由美国人 ( )在竞争战略 :分析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方法 一书中 提出的分析模 型。 (A)迈克尔 波特 (B)享利 法约尔 (C)肯普 (D)凯里 48、下列不属于竞争五要素分析法五项分析内容的是 ( ) (A)对新加入竞争者的分析 (B)对竞争策略的分析 (C)对股东的分析 (D)对顾客的分析 49、已知事物 (A)发展变化比较平缓 ,而且掌握连续的历史数据 ,由事物 (A)过去的情况 预测事物 (A)未来的发展变化 ,这是应用了 ( )原理 (A)相关性原理 (B)惯性原理 (C)相似性原理 (D)以上都不是 50、以下人员需求预测方法中 ,不属于量化分析方法的是 ( ) (A)德尔菲法 (B)趋势外推 法(C)马尔可夫分析法 (D)人员比率法 51、某空调生产公司 2006 年的年产量为 10000 台,基层生产员工为 200 人,在 2007 年计划 增产 5000 台,估计生产率的增长率为 20%,根据往年的经验 ,基层生产人员的流失率为 5%, 那么 ,在 2007 的该公司应该招聘 ( )基层生产人员 (A)50 人 (B)60 人 (C)250 人 (D)260 人 52、某企业计划期任务总工时为 6060,定额工时为 60,计划期劳动生产率变动系数为 0.01, 运用工作定额分析法测定分析法测定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为 ( ) (A)60(B)100(C)160(D)200 53、定员定额分析法不包括 ( )。 (A) 工作定额分析法 (B) 比例定员法 (C) 劳动效率定员法 (D) 人员比率法 54、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中 ,( )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观察历年企业内部人数的变化 , 找出组织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 ,来推断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和状态 。 (A)计量经济模型 (B) 马尔可夫模型 (C)计算机模型法 (D)定员定额分析法 55、以下关于人力资源预测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德尔菲法适合于对人力需求 的长期趋势预测 (B)转换比率法假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可变的 (C)转换比率法没能说明不同类别员工需求的差异 (D)德尔菲法可用于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需求量的预测 56、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中 ,依据事情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情未来发展趋势的 方法是 ( ) (A)势外推法 (B)人员比率法 (C)回归分析法 (D)转换比率法 57、以下关于人力资源预测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趋势外推法最为简单 ,其自变量只有一个 (B)经济计量模型法不需考虑不同自变量之间影响 (C)马尔可夫法可以 预测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的情况 (D)马尔可夫法可以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情况 58、采用计量模型进行需求预测 ,可以使用 SPSS 统计软件 ,使用其进行模型筛选时 ,有效 拟合曲线对 F 值要求是 ( ) (A)、 大于 10 (B)、 等于 10 (C)、 小于 10 (D)、 任意值 59、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不包括 ( )。 (A) 人力资源信息库 (B) 马尔可夫模型 (C) 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D) 回归分析 模型 60、根据下列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可判断该企业本层次提升受阻的人员为 ( ) (A)5 人 (B)11 人 (C)15 人 (D)38 人 61、( )具体表现为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生产下降 。 (A)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B)人力资源供大于求 (C)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D)人力资源供求 失衡 二二二 二、 、 、多项选择 多项选择多项选择多项选择 1、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 ,它需要组织结 构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事先规定 ( )事宜 。 ( A)工作说明书 ( B)工作设计 ( C)管理对象 ( D)工作范围 ( E)联络路线 2、下列 属于组织理论研究范畴的有 ( ) ( A)组织环境 ( B)组织目标 ( C)组织结构 ( D)组织规模 ( E)组织沟通 3、关于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 ,说法正确的是 ( )。 ( A)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 B)组织理论被称于广义组织理论 ( C)组织设计理论 被称为大组织理论 ( D)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外延不同 ( E)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 外延相同 4、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 )阶段 ( A)古典组织理论 ( B)近代组织理论 ( C)现代组织理论 ( D)静态组织理论 ( E)动态 组织理论 5、下列属于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研究对象的 有( ) ( A)组织的体制 ( B)组织的机构 ( C)组织的规章 ( D)组织的协调 ( E)组织的激励制 度 6、下列属于动态组织设计理论研究对象的有 ( ) ( A)协调 ( B)信息控制 ( C)绩效管理 ( D)激励制度 ( E)组织的体制 7、为贯彻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 ,在组织设计中要十分重视横向协调问题 ,主要的措施有 ( )。 ( A)实行统一管理 。 ( B)实行系统管理 ,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归类 ,成立各个管理子系统 , 分别由各副总经理负责管辖 。 ( C)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 。 ( D)创造协调的 环境 ,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 ,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言 。 ( E)精简机构 。 8、关于集权与分权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A)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它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有利于人力 、物力 、 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 ( ) 6 55 17 4 3+2 ( B)分权是调动下级积极性 、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 。 ( C)合理分权有利于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决策 。 ( D)合理分权有利于上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 ,集中精力抓重大问题 。 ( E)集权与分权是相辅相成的 ,是矛盾的统一 ;没有绝对的集权 ,也没有绝对的分权 。 9、企业在确定内部上下级管理 权力分工时 ,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 ( )。 ( A)企业规模的大小 ( B)企业生产技术特点 ( C)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 ( D)管理水平 ( E) 人员素质的要求 10、关于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A)综合考虑了产品 、地区与职能参谋机构 ,形成了三类主要的管理组织机构系统 :产品 利润中心 、专业成本中心和地区利润中心 。 ( B)这种组织结构模式把产品事业部经理 、地区经理和总公司专业职能参谋部门很好地统 一协调起来 ,由三方代表共同组成产品事业委员会 ,对各类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行领导 。 ( C)它主要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 。 ( D)它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 E)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公司 。 11、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模型适用于以下哪些企业 ( )。 ( A)商业企业 ( B)股份制企业 ( C)钢铁企业 ( D)化学工业企业 ( E)跨国公司 12、关于子公司与母公司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A)子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 ,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 。 ( B)子公司是指受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 。 ( C)如果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 ,母公司必须以 其资产对子公司的债务负责 。 ( D)子公司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 ,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并以此承担有限责任 。 ( E)子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 13、企业集团的组成方式有 ( ) ( A)卡特尔 ( B)辛迪加 ( C)托拉斯 ( D)康采恩 ( E)跨国公司 14、关于智囊机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A)智囊机构又称决策咨询委员会 、战略研究部或信息公司 。 ( B)它搜集 、整理 、储存相关信息资料 ,提供协商议事的理事会参考 。 ( C)它负责制定集团的经营战略规划 、中长期计划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 ( D)它根据理事会指示 ,为集团高层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备选方案 。 ( E)它参与集团的决策活动 ,为集团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营决策出谋划策 。 15、关于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A)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一般是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自求发展的法人实体 。 ( B)它们为集团和集团成员企业所提供的服务 ,要计价结算 、收取报酬 。 ( C)企业集团设立的专业中心主要有信息中心 、人才培训中心 、计量检测中心 、科研开发 中心等 。 ( D)企业集团设立的业务公司主要有进出口贸易公司 、产品销售服务公司 、物资供应公司 、 运输公司 、财务公司等 。 ( E)以上都不对 。 16、企业集团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 ,其构成包括 ( )。 (( A) )持股成员企业层 (( B) )控股成员企业层 (( C) )参股成员企业层 (( D) )协作成员企业层 (( E) )核心企业 17、企业集团的职能机构包括 ( ) ( A)依托型组织职能机构 ( B)非常设机构 ( C)综合型组织职能机构 ( D)智囊机构 、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 ( E)独立型组织职能机构 18、影响企业组织结构模式选择的因素有 ( )。 ( A)企业文化 ( B)企业 环境 ( C)企业规模 ( D)企业战略目标 ( E)信息沟通 19、部门结构模式主要有 ( )。 ( A)直线制 ( B)直线职能制 ( C)事业部制 ( D)超事业部制 ( E)矩阵制 20、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包括 ( )。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矩阵结构 (D)事业部制 (E)模拟分权制 21、关于事业部制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A)一般在大型企业中采用 ( B)它使每个自治单位既能了解自己的任务 ,又能了解整个企业的任务 ( C)既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D)它适用于所有企业 ( E)它需要设置的分支机构多 ,管理费用高 。 22、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A)通常出现在一些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之中 。 ( B)从本质上说 ,它只是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 。( C)它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 。 ( D)它实用性差 ( E)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23、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其规模 、产品和市场都会发生变化 ,企业相应的组织发展战略主 要有 ( )。 ( A)市场细分战略 ( B)增长数量战略 ( C)扩大地区战略 ( D)纵向整合战略 ( E)多种 经营战略 24、系统地反映组织结 构的主要资料有 ( ) ( A)企业战略 ( B)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C)工作岗位说明书 ( D)组织体系图 ( E)管理 业务流程图 25、管理业务流程图是用图形来表示某一管理业务的工作流程 ,它主要包括 ( ) ( A)业务程序 ( B)业务岗位 ( C)业务数量 ( D)信息传递 ( E)岗位责任制 26、在组织决策分析过程中 ,在分析决策应当放在哪个层次或部门时 ,要考虑的因素有 ( ) ( A)决策影响的时间 ( B)决策的科学程度 ( C)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 ( D)决策者所需 具备的能力 ( E)决策的性质 27、下列属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征 兆的有 ( ) ( A)市场占有率缩小 ( B)产品质量下降 ( C)顾客意见增多 ( D)信息不畅 ( E)员工的 离职率增高 28、为了保证变革的顺利进行 ,企业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 ) ( A)让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调查 、诊断和计划 ,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 任感 ( B)对组织变革方案绝对保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 C)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适应 变革后的岗位 ( D)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 ,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 。 ( E)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 ,取得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 29、在对现有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和整合时 ,应该首先对原有结构分解的合理性进 行分析 ,检查其是否存在不协调问题 ,通常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不协调会从以下哪些方面表 现出来 ( )。 ( A)各部门之间经常出现冲突 ( B)员工经常出现旷工 ( C)存在过多的委员会 ( D)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 ( E)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 ,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 。 30、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主要有 ( ) ( A)人员配备计划 ( B)人员 补充计划 ( C)人员晋升计划 ( D)人员培训开发计划 ( E)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31、下列属于广义人力资源规划的有 ( ) ( A)员工薪酬激励计划 ( B)人员补充计划 ( C)人员晋升计划 ( D)人员培训开发计划 ( E)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32、晋升计划的内容一般由 ( )等指标组成 ( A)晋升人员 ( B)晋升时间 ( C)晋升条件 ( D)晋升比率 ( E)晋升标准 3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包括 ( ) ( A)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 ( B)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 ( C)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 ( D)提高企业人力资源 的利用效率 ( E)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34、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外部环境因素有 ( ) ( A)经济环境 ( B)自然环境 ( C)人口环境 ( D)科技环境 ( E)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 35、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人口环境因素包括 ( ) ( A)社会或本地区的人口规模 ( B)劳动力队伍的数量 ( C)劳动力队伍的质量 ( D)劳动 力队伍的结构 ( E)劳动力队伍的学历 36、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法律因素有 ( ) ( A)政府有关劳动就业制度 ( B)工时制度 ( C)最低工资标准 ( D)社会保障制度 ( E) 住房制度 37、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部环境因素有 ( ) ( A)企业的行业特征 ( B)企业的发展战略 ( C)企业的地理位置 ( D)企业文化 ( E)企 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38、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 ) ( A)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 ( B)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原则 ( C)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 原则 ( D)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 ( E)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39、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信息有 ( ) ( A)产品结构 ( B)消费者结构 ( C)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 D)生产和销售状况 ( E) 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 40、在评估人员规划时 ,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 ) ( A)规划应当反映组织内部目标或外部目标的变化 ,并明确有什么部门或人员承担了相应 责任 ;( B)规划应当有适当的弹性 ( C)规划应给予执行人员一定的独立决策权 ( D)规划应当考虑与其他经营计划的相关性 ( E)规划应当考虑与企业文化的适应性 。 41、人员配置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 ) ( A)每个岗位的人员数量 ( B)每个岗位的素质要求 ( C)人员的职务变动情况 ( D)职务 空缺数量以及相应的填补办法 ( E)人员的培训计划 42、人员供给计划主要包括 ( ) ( A)人员招聘计划 ( B)人员培训计 划( C)人员激励计划 ( D)人员晋升计划 ( E)人员 内部调动计划 43、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包括 ( ) ( A)预测方法不精密 ( B)企业内部的抵制 ( C)预测的代价高昂 ( D)知识水平的局限 ( E)环境的不确定性 44、 ( )是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 。 ( A)顾客需求的变化 ( B)生产需求变化 ( C)劳动力成本趋势 ( D)追加培训需求 ( E)生产率变化趋势 4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包括 ( )。 ( A)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B)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 C)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 ( D)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 E)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 46、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包括 ( ) ( A)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系统 ( B)企业总体经济发展预测系统 (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预测系统 ( D)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系统 ( E)人力资源预测模型与评估系统 47、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 ,常见的环境分析方法有 ( ) ( A)、 SWOT 分析法 ( B)竞争五要素分析法 ( C)价值链分析法 ( D)马尔可夫模型法 ( E) 回归分析法 4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包括 ( )。 ( A)转换比率法 ( B)马尔可夫分析法 ( C)回归分析法 ( D)灰色预测模型法 ( E)趋势 外推法 4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包括 ( )。 ( A)转换比率法 ( B)描述法 ( C)回归分析法 ( D)德尔菲法 ( E) 经验预测法 50、关于德尔菲法 ,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 ) ( A)它是一种定性预测的方法 ( B)它一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 C)它又叫专家评估法 ,专家可来自企业高层 ,也可以是普通员工 ( D)调查时一般采用匿名的方法 ( E)它适合于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短期预测 51、岗位定员法是根据 ( )计算和确定定员人数的方法 。 ( A)岗位工作的经验要求 ( B)岗位工作的效率 ( C)岗位工作人员的生产率 ( D)工 作岗位的多少 ( E)岗位工作负荷量的大小 52、影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需求的参数有 ( )。 ( A)出勤率 ( B)总成本 ( C)生产技术水平 ( D)总资产 ( E)企业管理制度 53、同时影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专门技能人员需求的参数有 ( ) ( A)企业战略 ( B)组织结构 ( C)劳动生产率 ( D)信息传递速度 ( E)出勤率 54、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 ( )。 ( A)择业心理偏好 ( B)企业人员的自然流失 ( C)社会就业意识 ( D)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 ( E)地域性因素 55、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 ( ) ( A)薪酬 ( B)退休 ( C)平调 ( D) 晋升 ( E)福利 56、若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法一般有 ( )。 ( A)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 ( B)合并或关闭某些臃肿机构 ( C)提高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 ( D)将符合条件的富余人员调往空缺岗位 ( E)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三三三 三、 、 、简答 简答简答简答 1、请谈谈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P8 2、请谈谈组织结构诊断的程序与要点 P10-12 3、请谈谈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与组织结构变革的注意事项 P10、 P21 4、制订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 P26 5、请谈谈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准备阶段 、预测阶段的工作要点 ? P33-37 6、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有哪些 ? P39 7、定员定额法的种类有哪些 ? P45 8、请谈谈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 P64 9、请谈谈企业人员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的应对策略 ? 本章答案本章答案本章答案本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 A) P1 2、 ( A) P1 3、 ( A) P1 4、 ( C) P2 5、 ( A) P2 6、 ( D) P2 7、 ( C) P2 8、 ( A) P2 9、 ( C) P2 10、 ( B) P4 11、 ( A) P4 12、 ( C) P4 13、 ( B) P5 14、 ( A) P7 15、 ( D) P8 16、 ( D) P8 17、 ( D) P9 18、 ( D) P9 19、 ( B) P9 20、 ( C) P10 21、 ( C) P10 22、 ( B) P10 23、 ( D) P11 24、 ( A) P11 25、 ( A) P11 26、 ( A) P12 27、 ( C) P12 28、 ( B) P12 29、 ( D) P12 30、 ( A) P12 31、 ( C) P13 32、 ( A) P13 33、 ( D) P13 34、 ( B) P14 35、 ( C) P22 36、 ( C) P24 37、 ( B) P25 38、 ( A) P25 39、 ( D) P28 40、 ( B) P28 41、 ( A) P29 42、 ( C) P30 43、 ( C) P31 44、 ( A) P30 45、 ( C) P33 46、 ( C) P33 47、 ( A) P33 48、 ( C) P34 49、 ( B) P38 50、 ( A) P40 51、 ( B) P42 52、 ( B) P45 53、 ( D) P45 54、 ( B) P45 55、 ( B) P41 56、 ( C) P43 57、 ( B) P44 58、 ( A) P49 59、 ( D) P64 60、 ( B) P65 61、 ( B) P70 (二)多项选择 1、 ( C)( D)( E) P1 2、 ( A)( B)( C)( D)( E) P1 3、 ( A)( B)( C) P1 4、 ( A)( B)( D) P1 5、 ( A)( B)( C) P2 6、 ( A)( B)( C)( D)( E) P2 7、 ( B)( C)( D) P3 8、 ( A)( B)( C)( D)( E) P3 9、 ( A)( B)( C)( D)( E) P3 10、 ( A)( B)( C)( D) P4 11、 ( C)( D) P5 12、 ( B)( D)( E) P6 13、 ( A)( B)( C)( D)( E) P6 14、 ( A)( B)( D)( E) P7 15、 ( A)( B)( C)( D) P7 16、 ( B)( C)( D)( E) P7 17、 ( A)( B)( D)( E) P8 18、 ( B)( C)( D)( E) P8 19、 ( A)( B)( C)( D)( E) P8 20、 ( D)( E) P9 21、 ( A)( B)( C)( E) P9 22、 ( A)( B)( C)( D) P9 23、 ( B)( C)( D)( E) P10 24、 ( C)( D)( E) P10 25、 ( A)( B)( D)( E) P11 26、 ( A)( C)( D)( E) P12 27、 ( A)( B)( C)( D)( E) P12 28、 ( A)( C)( D) P13 29、 ( A)( C)( D)( E) P14 30、 ( A)( B)( C) P22 31、 ( A)( B)( C)( D)( E) P22 32、 ( B)( C)( D) P22 33、 ( A)( B)( C)( D)( E) P23 34、 ( A)( C)( D)( E) P24 35、 ( A)( B)( C)( D) P24 36、 ( A)( B)( C)( D)( E) P25 37、 ( A)( B)( D)( E) P25 38、 ( A)( C)( D)( E) P26 39、 ( A)( B)( C)( D)( E) P26 40、 ( A)( B)( C)( D) P27 41、 ( A)( C)( D) P28 42、 ( A)( D)( E) P28 43、 ( B)( C)( D)( E) P31 44、 ( A)( B)( C)( D)( E) P32 45、 ( A)( C)( D)( E) P30 46、 ( B)( C)( E) P33 47、 ( A)( B) P33 48、 ( A)( B)( C)( D)( E) P39 49、 ( B)( D)( E) P40 50、 ( A)( B)( C)( D) P40 51、 ( D)( E) P46 52、 ( A)( B)( D) P48 53、 ( A)( B)( E) P48 54、 ( A)( C)( D)( E) P63 55、 ( B)( C)( D) P63 56、 ( C)( D)( E) P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