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题1~9章.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83748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复习题1~9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气象学复习题1~9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气象学复习题1~9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地球大气1、大气是由 干洁大气 、 水汽 和 液态和固态微粒 组成的混合物。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氮、氧和氩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 太阳紫外辐射作用 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 2030km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白天、晴天、夏季 比 黑夜、阴天、冬季 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8、根据大气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 中间层 、 热成层 和 散逸层 。9、对流层大气有哪些主要特点?10、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第二章 辐射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可照时数、光照时间、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2、理解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3、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分别计算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广州、上海和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广州:23N,上海:31N,北京:40N)4、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北半球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变化规律。5、光照时间与可照时数的区别和联系。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有 吸收 、 散射 和 反射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的因素有 大气质量数 和 大气透明系数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 选择性 的特性,其吸收光谱主要是 紫外线 和 红外线 。8、解释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的原因。9、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取决于 太阳高度角、 大气质量数 和 大气透明系数 。太阳高度角如何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10、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150400nm 之间,其中,可见光区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 ,红外线占 43% ,紫外线占 7% 。11、什么是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CO2、H2O、CH4等。12、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地面温度、 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为什么多云的夜间地面温度比晴朗的夜间高?13、植物光合作用中最有效的光谱成分是 红橙光 和 蓝紫光 。光合有效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380710nm 。14、根据植物对白昼长短的反应,植物可分为 长日照植物 、 短日照植物 和 日中性植物。长、短日照植物的光周期特性。为什么长日照植物多起源于中高纬,而短日照植物多起源于低纬度?根据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的开花结实与光照时间的关系,分析中纬度地区长、短日照植物的开花结实时间。第三章 温度1、名词解释导热率、温度年较差、干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逆温、活动温度(积温)、有效温度(积温)、三基点温度2、影响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释潮湿紧密土壤温度日较差小于干燥疏松土壤的原因。3、热量收支的主要方式有 辐射热交换 、 传导热交换 、 流体流动热交换 和 潜热交换 。其中,地面与近地气层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辐射热交换 ,土壤中热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传导热交换 ,大气中以 流体流动热交换 为主。4、一天中,一般地面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5、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有 日射型 、 辐射型 、 清晨过渡型 和 傍晚过渡型 。各类型的代表时间分别是 13时 、 01时 、 07时 和 19时 。6、为什么水面温度的变化比土壤表面要小得多?7、一天中,通常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315时 ,最低值出现在 日出前后 。8、气温日较差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何特点?9、简述绝热增温和绝热冷却过程。10、大气稳定度分为 稳定 、 不稳定 和 中性 三种情况。如何判断大气稳定度?11、按形成原因,逆温可分为 辐射逆温 、 平流逆温 、湍流逆温 和 下沉逆温 等。辐射逆温的特点。12、三基点温度是指 最高温度 、 最适温度 和 最低温度 。13、计算题(1)某地在200米处气温为19.9,在1300米处气温为7.8。试求2001300米气层中干空气块的大气稳定度。(2)某作物从出苗到开花需一定有效积温,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它在日均气温为25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需要50天。今年该作物5月1日出苗,据预报5月平均气温为20.0,6月平均气温为30.0,试求该作物何月何日开花?所需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各是多少?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1、名词解释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露、雾、辐射雾、降水量、降水相对变率2、表示空气湿度的特征量有 水汽压 、 相对湿度 、 比湿 、 饱和差 和 露点温度 等。3、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它们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 4、水面蒸发速率主要取决于 饱和差 。土壤中的水分是通过哪些方式蒸发的?试针对这些方式提出保墒措施。5、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是什么?如何才能使空气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6、哪些凝结物的出现可预兆晴天?为什么?7、试述雾的种类及成因,并分析雾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8、云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大气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而达到饱和或过饱和 。根据上升运动的特点,云可分为哪几类?9、降水形成的宏观条件是 充沛的水汽和空气的上升运动 ,微观过程是 云滴增大为雨滴 。暖云降水的物理基础是 重力碰并增长 ;而冷云降水的物理基础是 冰晶效应 。为什么在云中,冰水共存或大小水滴共存时有利于降水的形成?10、降水强度的等级划分标准。降水性质的划分。11、简述人工降水的原理和方法。12、当气温为15.0时,饱和水汽压为17.1hPa,在气温为26.3时,饱和水汽压为34.2hPa,现测得气温为26.3,水汽压为17.1hPa,试求相对湿度和露点是多少?第五章 气压与风1、名词解释等压面、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白贝罗(风压)定律2、气压随高度递减的速率与温度和气压的关系。3、气压的水平分布可用 等压面 或 等压线 来表示。4、水平方向上作用于空气的力有 水平气压梯度力 、 水平地转偏向力 、 惯性离心力 和 摩擦力 。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动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5、地转偏向力的主要特点。6、自由大气中和摩擦层中空气水平运动的特点。7、一登山运动员,从海拔500m,气温为25处开始登山。当他到达高度Z1 处时,气压比出发时减少了1/5,气温为13。他继续往上走,到Z2 处时,气压比Z1 处又减少了1/5,气温为-1。试问Z1 、Z2 处的海拔高度各为多少?第六章 大气环流1、名词解释大气环流、季风、焚风、海陆风、山谷风2、大气三圈环流中主要的气压带是 极地高压带 、 副极地低压带 、 副热带高压带 和 赤道低压带 。其中,热带雨林位于 赤道低压带 中,而热带沙漠位于 副热带高压带 中。3、为什么会形成大气活动中心?冬季,东亚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蒙古高压 ;夏季,东亚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印度低压 。北半球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有 阿留申低压 、 冰岛低压 、 大西洋副高 和 太平洋副高。4、季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季风有何特点?5、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陆风和山谷风都属于 热力环流 。6、焚风的形成过程。7、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8、温度为20,水汽压为17.1hPa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凝结产生的水滴均降在迎风坡,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已知rd =1/100米,rm=0.5/100米,且温度为10,15,20,25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12.3hPa,17.1hPa,23.4hPa,31.7hPa,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第七章 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1、天气、天气系统的定义。2、气团的定义和分类。气团形成的条件。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及其天气特征。3、锋的定义。锋的特点。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定义及其天气特点。4、气旋、反气旋的定义及其天气特点。气旋的分类。东亚气旋的主要类型。黄河气旋、蒙古气旋和江淮气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5、我国现行热带气旋的分级标准。台风在我国的登陆时间。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台风的结构和天气特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移动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影响。6、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天气特点和移动规律。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雨季的关系。7、寒潮的定义。我国寒潮的出现时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源地和入侵路径。8、我国各地雨季的起讫时间。华南前汛期的特点。梅雨的定义。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江淮典型梅雨的入梅和出梅时间。华北雨季的特点。第八章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1、冷害的定义。冷害的类型。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2、霜冻的定义。霜冻的类型。“白霜”和“黑霜”的区别。霜冻的时空分布特征。3、干旱的定义和类型。我国干旱灾害最频繁和最严重的地区是黄淮海地区,其次是长江流域和西南。4、 涝和湿害分为洪灾、涝灾和湿害。洪涝与湿害的成因。洪涝和湿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第九章 气候1、气候的定义和气候系统的组成。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素。2、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作用。3、何谓厄尔尼诺现象和ENSO?北半球冷、暖洋流的分布特点。4、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5、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表现为改变下垫面的性质、改变了大气成分和人工释放热量。6、全球气候带的分布。副热带、暖温带和冷温带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差异。7、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山地气候的主要特点。8、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季风性显著、大陆性强烈。中国季风的气候特征。中国气候大陆性的主要表现。9、中国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10、天文四季、气候四季和自然天气季节的划分。我国现行四季是如何划分的。11、中国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的主要农业气候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