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习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81895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学论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学论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教学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地位和作用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教学诸要素的系统分析第四节 教学论的研究方法问题1:什么是教学,有哪些任务(2007简答 教学就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任务: 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 特别是智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形成。 中心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实施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什么说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004简答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1、就学生介绍教育的来源看,有学校、家庭、社会,但主要是学校,学校的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影响家庭与社会。2、就学校实施教育的途径来看,除教学外,还有生产劳动、体育运动、各项竞赛,还有党、团、队及其他课外的组织、活动和措施。但在这些中间,教学是最基本的,这是因为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占去的时间也最多,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主要看他的各科教学质量决定。 问题2: 阐述教学论的研究对象(1999论述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达到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教学论着重研究教学规律,它与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学指导书或参考书、教学经验总结或汇编、有关教学的政策法规及工作条例等不同,具体表现在:教学心理学 主要研究个体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学基础。就这点来讲,它与教学论有密切的关系,它为教学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它并不涉及教学的内容与方向。学科教学法 研究的是不同学科的教学法。也是研究教学规律的学科,但是它必须体现本学科的特点,从这点来讲,它与教学论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谁也不能代替谁。教学指导书和参考书则属于另一种性质,不探讨教学的一般规律,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想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汇编 属于实际经验的描述,它是具体的,个别的,比较零碎的。它虽然包含可贵的理论成分,但不是一般的教学规律。各级政府颁布的有关教学政策法令以及教育部分和学校制订的教学工作条例,这些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它的制定是依据教学规律,因此它合乎教学规律,但与教学论并不是一回事。教学论着重研究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同时也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运用到实际中去,也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问题3:简析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003简答,2002简答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学生、教师、课程、方法、目的、反馈、教学环境关系: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其次,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受社会的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受本人的发展所制约,在两者的结合点上形成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形成之后又制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可以说,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主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和方法来实现,但它也直接制约课程和方法。 就课程来说。课程受制于教学目的,当然也受制于社会和人本身的发展。 就方法来说。它直接受制于课程。 教学环境主要受制于外部条件。 反馈,教学活动的反馈是师生双方围绕课程和方法而表现出来的。 教师,以上6要素都对教师发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师的活动,而教师是能动体,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他的主动性去调整和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程度,以收取最大的教学效果。 简单来说:教学的最终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 而教学目的能否达成是从学生身上来体现的 为了达到目的必须通过课程和方法为中介 结果如何,要从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来判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环境都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教师和学生也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 由上可知,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要靠教师去理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们说,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或者说其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为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一切都是未来学生,而且必须通过学生才能完成目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二章 过程论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功能问题1: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2007论述(理论基础),2001简答,2000论述本质: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的 认识活动 和 改造主观世界 形成和谐发展个性 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从认识方面来看,教学过程在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般规律以外,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特殊性表现在:第一,学生认识对象的特殊性 以间接经验为主第二,学生认识条件的特殊性 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第三,学生认识任务的 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其次,从交往实践活动来看教学过程,学校教学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之一,但同时又有特殊性,表现在:第一, 交往实践活动目的 的特殊性 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及能力第二, 环境 限定于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第三, 方式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辅助手段进行理论基础:教学过程的 认识论、生理学 心理学、社会学、系统论 基础。特点:1、教学目的、内容和任务受制于社会需要 2、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 (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2)教学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3、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 (1)教师和教的活动其主导作用 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的地位,他遵循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全面发展。 (2)教师的教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学是教师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4、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问题: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000简答问题2:简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2004简答,学生的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方面的发展,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各部分的功能。二、智力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技巧等。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包括情感、兴趣、态度、意志、性格等。 这三方面与教学都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教学受一定发展水平所制约,另一方面,教学又会对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2)教学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问题3: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理论,分析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基本功能,请联系实际予以说明(2003论述,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1、 知识传递功能2、 技能形成。3、 智能培养。4、 个性发展。第三章 目的论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系统和层次第二节 教育目标的分类第三节 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立问题1:p48简析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2006简答教育的总目的是国家为整个教育系统制定的,对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有指导和制约作用。在教育总目的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确定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的。也可以说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又可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教学目标总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媒介。具体的教学目标也是测量和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问题2:教学目标有哪些作用,怎样确定体育课教学目标,请举例说明(2004分析论述教学目标的作用:指向作用、激励作用、标准作用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1、 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 2、 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 难度适中 最近发展区4、 便于检测 具体化 有据可依如何确定教学目标(2002简答,简述教学目标的作用(2002简答,2000论述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是什么(2000简答加涅认为学习的结果,或者说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度。教学目标分类的着眼点: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一、德智体美劳 二、知识、智能、价值、情意、行为 三、各部分各要素的发展水平陈述教学目标总的要求:目标的陈述尽量作业化。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时,应当从四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1、完成作业的条件2、完成作业的速度3、完成作业的质量4、作业的类型(变化越多难度越大)第四章 原则论第一节 教学原则概述第二节 教学原则体系(上)第三节 教学原则体系(下)问题1:联系实际论述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举例说明(2005分析论述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是教学受制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一规律的反映。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同时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 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了解学生2、 把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结合起来3、 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4、 针对学生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问题2:教学中如何贯彻师生协同原则(2002简答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中。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规律的反映。贯彻这一原则 要求: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友好、合作)2、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3、 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4、 进行平等对话,促进师生间的交往问题3: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创造原则(2002简答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调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合贯通的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创造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它是教学与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规律的反映。贯彻这一原则要求: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创新意识2、 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思维能力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性思考问题4:简述教学整体性原则的意义及其实施要求(2001简答)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 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二是指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是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它体现了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方向。实施要求:1、 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2、 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3、 实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及培养非认知因素相统一4、 实现身心发展的统一5、 实现教学诸要素的有机结合问题5:p98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简述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1999方法运用)是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实行综合控制,进行最优的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主要依据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这一规律提出的。实施要求:1、 综合地规划教学任务2、 全面的考虑教学中的各个要素3、 教和学的活动要紧密结合问题6:试述反馈调节原则的意义及其实施要求(2000论述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从教与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规律的反映实施要求:1、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及时的获得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馈信息2、教师对获得的信息要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作出适当调节3、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调节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7:请你举一课程教学实例,说明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如何运用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阶段 教学原则提出教学任务 整体性原则 启发创新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有序性原则运用教学方法 师生协同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取得教学效果 积累与熟练原则 反馈调节原则 教学最优化原则 一、 教学整体性原则二、 启发创造性原则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四、 有序性原则五、 师生协同原则六、 因材施教原则七、 积累与熟练原则八、 反馈调节原则九、 教学最优化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这条原则,首先由教学受制于社会需要的规律决定的。其次,这个原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特点反映。要求:1、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 2、根据学科内容、任务及学生的特点,正确、恰当地联系实际 3、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4、教学内容要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有序性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情况,有次序、有步骤的进行,使受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科学知识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受制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要求: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序、抓好教学过程的序、抓好学生学习的序积累与熟练原则是指:教学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进而使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达到熟练,并能应用自如的程度。要求:教师讲授知识要清晰、深刻;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多给学生练习和运用知识的计划第五章 主体论第一节 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 学生第三节 教师问题1:评述“学生中心论”(2005简答以卢梭、杜威等人为代表。首先,他们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认为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是“自然的仆人”他们还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他们还认为学生只能从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由直接经验获取所需知识。学生中心论者一般认为学生能够完全决定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 从哲学观来看,他们过多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内因的作用,贬低甚至否定外力的作用。 从心理观来分析,他们比较倾向于人本主义,认为学生具有一种内在潜能,不需外力帮助便可展现出和谐的社会行为。 他们的学习理论极为重视学生的需要、态度、情感等动机系统或内部机制等因素,认为主要是这些因素的变化引起学习行为的变化。 他们主张应尽力排除教师在内的各种外部条件,创造一种能最大限度允许 学生 作出个人选择的主动活动的教学环境。问题2:分析教师和学生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002综合论述1、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1)可教性是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 身心基础教学作为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其对象是人及人的身心,尤其是年轻一代人的身心。人的身心成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由人的身心的本质决定的,人具有可教性是作为教育对象的身心基础,是人的根本特征之一(2)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2、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1)教师的职业特征 决定了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2)教师的素养 使之有可能 在(3)教师导向作用的具体表现:一、教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二、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反映社会要求的种种教学目标,并使之接受与实现三、教师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而提高学习效率3、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2000论述)(一)教学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1、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人类个体成长的规律,决定了儿童必须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而这种掌握离不开已知者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关系首先是以知识传授为中介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2、教与学的关系也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影响教师的教。一方面,教师的教是个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渗透着他个人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立场态度。教师的教不仅在用教材影响学生,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情感等人格特征对学生进行影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因此而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特征以及需要、兴趣、态度和抱负水平也影响教师的教。(二)教学关系的本质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1、教为主导,学要主动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如同向导,起着引导路程,把握方向的作用,这就是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学习必须主动积极,否则也失去教的意义。2、教为主导的着眼点是学要主动3、教为主导,学要主动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认识结合体育教学案例,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006论述论述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2007论述第六章 课程论第一节 课程的意义、地位和历史发展第二节 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方法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教材课程定义: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课程方案=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教材=教科书问题1:p149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2005简答1、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的各种目的服务的。2、 课程内容又对教学过程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 教学就是按照课程所提出的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各种学习活动,实现课程所规定的各种教学目标的过程。4、 课程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问题2:简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2007简答1、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它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这三个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缺点是造成和加深学科分离,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不利于吸收新知识和新学科,妨碍课程内容的更新。2、活动课程 也叫经验课程,相对于系统的科学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书本知识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而且逐渐成为 学校课程抽象知识内容 与 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相联系的中间环节,也就是说在学科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问题3:在 课程编制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多样化的关系(2007简答统一要求表现在,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集中体现了全社会对整个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课程教材的编订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为满足这个统一要求服务。多样化表现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民族 各地区 经济和文化基础 差别很大,这就必然造成地区和民族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贯彻教育方针时,就会有不同的水平和特点,那么,学校课程必须适应这种地区和民族差异。 而且,这种统一要求和多样化都是多层次的,首先是全国全民族教育的统一要求,其次是各地区各民族中的统一要求,最后是各级各类学校和班级中的统一要求。统一要求的多层次性预示着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地区之间和各地区内部,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各学校班级之间和各学校班级内部都交织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但是对于教育和教学来说,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矛盾,因为一切的教育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一个一个学生身上。 所以处理好对全体学生的统一教育要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课程论中一个重要的关键问题。 未来适应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必须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和教材去实现。为了适应各地区各民族各学校以及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必须安排和设计不同的课程和教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这两个方面,无论强调那一方面都是过于偏激,应将这两方面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一方面,掌握知识是基础,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探求真理的钥匙。但是学会了知识不会运用也是无效的,这就是所谓的读死书,学死知识的人。另一方面,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善于创造的人,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发展智能最重要的就是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概括的说就是 吸收、保持、加工、应用知识的能力,脱离书本知识,观察、记忆、想象、思维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对人的智力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比如错误的知识只会妨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问题4:依据课程设计与编排原理,分析如何合理地加工体育教材和使用体育教材(1999方法运用第七章 方法论(一)教学方法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分类第二节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第四节 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特点问题1:简述教学方法的分类(2007简答,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欣赏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问题2:请你试举一体育教学案例,说明发现法的实施程序,应用条件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实施程序:1、创设问题情境, 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 2、学生利用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 3、从理论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学生中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讨论 4、对结论作出补充、修改和总结。应用条件:多用于哪些可以引起多种假设、原理的数理学科,尤其是哪些让学生形成概念、理论,找出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时,更为有效。要求高素质的教师,逻辑性强的教材,具有一定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学生。注意问题: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环境。问题3:当代教学论研究方法的变革出现了哪些新趋势(1999简答趋势:1、教学方法的现代化2、 心理学化3、 个性化特点:1、心理学研究成果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实验相结合 3、以系统整体的观点研究教学方法理论 4、注重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非认知因素中智能作用的发挥 5、把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 第八章 方法论(二)教学组织方法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该说第二节 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第三节 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问题1:简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004简答班级授课制就是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的学生组成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也叫课堂教学特点:学生固定、内容固定、教师固定、时间固定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优势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5、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缺点:1、班级授课制面向班级,使用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2、教学领域局限于课堂,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3、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不能很好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立足于拉平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受到一定限制,影响学生知识领域的扩大和实际能力的形成容易到知班级授课制结构模式化,影响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不能及时将最新的科学知识信息引进课堂改进措施:1、改革班级授课制的空间和时间结构2、改革班级授课制的进程3、改革班级授课制中的个别化工作第九章 方法论(三)教学媒体第一节 教学媒体概述第二节 现代教学媒体第十章 教学环境论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第二节 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第三节 评价教学环境的原来与方法第四节 教学环境的调控和优化问题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调控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2007论述所谓调控优化,主要指依据某些特定的要求,对教学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必要的选择、组合、控制和改善,撷取环境中有利的因素,抑制、改变或消除不利的因素,实现教学环境的最优状态,使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调控优化教学环境的依据:外部大环境、学校培养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校实际情况、教学情境的要求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原则策略:整体协调、增强特性、利用优势、筛选转释、自控自理问题2: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教学环境:广义的教学环境: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家庭条件、邻里亲朋。狭义的 :学校教学活动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 构成要素:1、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气味 2、各种教学设施 3、社会信息 4、座位编排方式 5、班级规模 6、人际关系 7、校风班风 8、课堂教学气氛 9、其他因素特点:规范性、可控性、纯化性、教育性功能:导向、凝聚、陶冶、激励功能第十一章 反馈论(一)教学评价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种类及各类评价的特点和用途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第四节 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问题1:简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及其用途(2003简答特点: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及时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及时反馈总之,总结性评价侧重于确定已经完成的教学效果,是“回顾性”的,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是“前瞻性”的问题2:结合实践论述教学评价最主要的功能不是证明而是改进(2002综合论述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反馈、定向、证明和教学问题3:方法运用题2000,某班50人,考试后语文平均成绩60分,标准差为4,数学平均成绩80分,标准差为10,学生甲语文64分,数学90分,学生乙语文70分,数学81分,如果将两门合并在一起排名次,那个学生更好,请通过标准分数的比较,从而得出二者成绩上差异,并加以解释问题4:请根据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和设计要求,设计出3道题(2001方法运用试述教学动态信息的调控与反馈信息的处理问题(1999论述第十二章 反馈论(二)教学管理问题1:p360试述教学科学管理的基本趋势2005简答教学管理 手段现代化、分析数量化、标准规范化、目标系列化、实践程序化问题2:运用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论,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做好体育教研室主任的管理工作(2006论述第十三章 余论 中外教学论研究及实验的现状与展望问题1:试论当代教学论发展的背景、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2005论述背景: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际间的竞争形势,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3、对人类自身认识的加深,促进了教学论研究的深入趋势:1、对教学任务的理解更加全面,教学目标日益综合化 2、重视教材的改革与研究,教学内容日益结构化 3、重视教学活动的最优设计,教学过程日益“工艺化” 4、教学的技术基础逐渐扩大,教学媒体日益现代化 5、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用于教学改革中,教学理论日益心理学化 6、各派教学理论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动向面临的主要问题1、 教学论的理性反思与重建2、 现代教学论的基本精神(2006简答)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主体性、创造性3、 面向学习型社会的现代教学论发展主题(1)“学会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目的观(2)“主体自觉”为理念的教学过程 观(3)“参与创造”为宗旨的师生观(4)“科学与价值”并重的大课程观(5)“方法与手段”组合的现代技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