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迁移专项练习.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5868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的迁移专项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习的迁移专项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习的迁移专项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的迁移专项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A)。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B)。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3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C)。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4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问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D)。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5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C)。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二、填空题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活动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学习迁移。2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迁移。3垂直迁移表现在自下而上的迁移和自上而下的迁移两个方面。4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5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认知结构外界环境在迁移中的作用;一种是强调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6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两种。7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一、单项选择题1A2B3C4D5C二、填空题1学习迁移2迁移3自下而上的迁移自上而下的迁移4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5认知结构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6促进阻碍7结构化网络化一、选择题l、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B)A、定势B、迁移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2、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D)A、正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C)A、负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A)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逆向迁移5用已掌握的英语字母来形成新的单词,这时的迁移是(C)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逆向迁移6、经验类化说强调下列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C)A、心理官能的发展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C、概括化的原理D、对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7强调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发展的结果,这一理论是(A)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C)A、动机B、需要C、定势D、学习准备9、有些教师主张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符应了哪一种迁移理论(A)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10、定势主要表现为一种(C)A、正迁移B、负迁移C、正迁移或负迁移 D、不是迁移11、 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B)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关系转换说等。形式训练说: 代表人物:沃尔夫(德)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它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形式训练说在欧美盛行了约200年,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但该理论因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而受到质疑和挑战。共同要素说: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他在1901年的“形状知觉”实验是共同要素说的经典研究。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他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其后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共同要素说在某些方面对形式训练说进行了否定,也使迁移的研究有所深入。但仅将迁移视为相同联结的转移,这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迁移过程中复杂的认知活动。因此有一定的机械性和片面性。经验类化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该理论的依据是贾德在1908年的“水下击靶”的经典实验。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它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产生迁移的关键则是学习者所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但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关系转换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支持该理论的经典实验是苛勒1919年的“小鸡(或幼儿)觅食”实验。他强调顿悟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支持该理论的经典实验是苛勒1919年的“小鸡(或幼儿)觅食”实验。他强调顿悟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他们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二、现代的迁移理论(一)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这一理论代表了从认知的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二)继奥苏伯尔后,研究者对迁移的深入探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观点1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这一类观点主张认为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首先,以安德森等人为代表,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产生式是认知的基本成分,由一个或多个条件一动作的配对构成。其次,以加特纳、吉克等人为代表,认为前后两种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本质特性是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而表面的特征则无关紧要。若前后两种情境的结构特征相匹配或相同,则产生迁移。2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迁移的产生是由外界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与主体因素共同决定的。该理论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三)现代迁移理论的特点就传统与现代的迁移研究来看,传统的迁移研究是比较宏观的,粗线条的;而现代的迁移研究则是比较微观、细致的,较重视迁移的认知特性的探讨对迁移过程的认知成分、迁移得以发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这促讲了迁移研究的深化,(四)迁移的实质迁移实质上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整合是新旧经验的一体化现象,即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二、填空题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被称为学习准备。2、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被称为学习迁移。3、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心向与定势。4、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具有更高概括水平的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5、学生心理发展中两个相邻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状态,称为最近发展区6、定势又称为心向。7、受m(a+b)=ma+mb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lg(a+b)=lga+lgb,这种迁移是负迁移。8、常见于归纳学习中的迁移主要是垂直迁移。9、在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可以迁移到多种学习中去,这种迁移是一般迁移。10、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是顺应性迁移。11、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是同化性迁移。12、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其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以应用于新的学习情境,这种迁移是重组性迁移。13、掌握了“义务即免费”的知识后,得出“义务教育即免费教育”,这种迁移是同化性迁移。14、认为两种学习情境中刺激到反应的联结相似时,迁移才能发生,这一理论是共同要素说。15、认为迁移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一般原理的概括程度,这一理论是经验类化理论。16、格式塔代表人物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认证了关系转化理论,强调关系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17、形式训练说强调心理官能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共同要素说强调共同要素,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18、奥苏伯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并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等特性都会影响迁移的效果。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学习策略。它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20、“脑筋急转弯”主要是要消除心向与定势。三、问答题1、简答促进迁移的教学。2、简答迁移的作用。3、简答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4、试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一、选择题1-5:BDCAC 6-10:CACAC二、填空题1、学习准备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3、心向与定势4、先行组织者5、最近发展区6、心向7、负迁移8、垂直迁移9、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10、顺应性迁移11、同化性迁移12、重组性迁移13、同化性迁移14、共同要素说15、经验类化理论16、关系转换理论,关系17、心理官能,共同要素,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18、认知结构,清晰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19、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20、定势三、问答题1、简述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2、简述迁移的作用。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4、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典型真题评析: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2007年)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评析】答案为C。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干扰。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2008年4月)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创造性 【评析】答案为B。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C )。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3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A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D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5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A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C)。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7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B )。 A经验泛化作用 B学习定势作用 C分析概括作用 D相同要素作用 8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A )。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A)。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10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C)。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1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C)。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2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换说 1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C)。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4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D)。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5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方式称(A)。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水平迁移 二、多项选择题 1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BC )。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水平迁移 2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ABCE )。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 E举一反三 3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ABC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E智力 认知结构和智力属于个人因素即主观因素4下列关于传统与现代的迁移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CD)。 A传统的迁移理论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现代理论有科学理论做支撑 B传统的迁移研究是比较宏观的、粗线条的;现代的则是比较微观、细致的 C现代迁移研究较重视认知特性的探讨 D传统的迁移理论对迁移研究无实质性进展,现代迁移理论促进了迁移研究的深化 E关系转换理论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属于现代的迁移理论 5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 ABCDE)。 A刺激 B反应 C环境线索 D学习目标 E态度 三、填空题 1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2学完单词coat后,再学习raincoat时,可以产生具体迁移。 3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4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负迁移。 5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水平迁移。 6从迁移的影响方向来分类,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7关系转换说的代表人物是苛勒,他强调顿悟说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8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将学习划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9顺应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10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11以安德森等人为代表提出产生式理论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 12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13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一种是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1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两种。 15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 四、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 2定势 3重组性迁移 4一般迁移 五、简答题 1简述迁移的作用。 2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观。 3简述迁移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4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 六、论述题 1阐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根据迁移性质不同,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题干为负迁移的含义。 2C解析早期迁移理论中,桑代克提出的是共同要素说。认为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能发生迁移。 3A解析略。 4D解析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影响,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影响;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称正迁移,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称负迁移。“温故而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故选D。 5A解析根据迁移的分类,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体现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属于正迁移。故选A。 6C解析题干为水平迁移的定义。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将学习迁移划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7B解析定势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题干即为学习定势的作用。 8A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9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迁移理论,被认为是缺乏科学的依据。 10C解析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心理背景,故其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11C解析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类化说。 12A解析略。 13C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4D解析垂直迁移又叫纵向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15A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BC解析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数字运算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2ABCE解析D属于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3ABC解析认知结构和智力属于个人因素即主观因素。 4BCD解析A项错在“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而E项关系转换理论应属于传统迁移理论。 5ABCDE解析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方面的。 三、填空题 1认知 2具体 3量杯 4负迁移 5水平 6正迁移;负迁移 7苛勒;顿悟 8一般;具体 9同化性 10一体化 11安德森 12教学程序 13相互作用 14阻碍 15能力与品德转化 四、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3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4一般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五、简答题 1(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从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方法和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把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准 确、有效地提取有关经验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迁移的问题。(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 键环节。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主动、准确地应用原有的经验,防止原有经验的惰性化。 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的影响,这就是迁移。所以,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是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式上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如果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认知结构越具有可利用、可辨别性和稳定性,那么就越容易产生迁移。 3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 4(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六、论述题 1(1)形式训练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2)共同要素说。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迁移才能产生。相同或共同要素指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3)经验类化理论。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4)关系转换理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个体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是获得一般迁移的最根本要素。 2第一,相似性。两项学习任务中含有共同成分的多少决定相似性的大小。如所含共同成分较多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以学习材料的相似性为例英语和法语这两种学习材料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正迁移。而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共同成分较少相对而言,不容易产生迁移。 第二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第三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先前的学习对后面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的影响即为学习定势。许多实验表明学习定势对新课题的解决有两方面的作用:促进和阻碍。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