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期末复习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4890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学期末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图学期末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图学期末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图学期末复习参考第一章 导论1. 地图的基本特征及定义。(简答、填 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基本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载体。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一般指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2. 地图是由那些要素构成的?(填空、选择、判断)(1)图形要素(又称为地理要素)、(2)数学要素、(3)辅助要素、(4)补充说明3. 地图学的定义及三大分支学科是什么?(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定义: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4. 地图的主要成图方法有哪些?(判断、填空、选择)(1)实测成图法 (2)编绘成图法5. 地图具有什么功能?(简答、填空、选择、判断)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和传递功能。2、模拟功能。3、认识功能6. 地图按的分类(判断、选择),重点掌握地图按图型划分的两类类型(简答、填 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1)按尺度分类、按包含的制图区域分类、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按地图维数分类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和虚地图、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 按其他标志分类 (2)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1、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说明某个要素。普通地图按内容的概况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等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地形图一般是指按照统一的大地控制基础、地图投影、分幅编号,统一的测制规范、图式符号系统,统一的比例尺系列,统一组织测制的1:100万和更大比例尺的的普通地图。 地理图一般是指相对概括地表示制图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比较概略,比例尺一般较小。2、专题地图:突出而详细地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地图。7、地图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及特征。(填空、选择、判断)1.古代地图的发展。自地图产生和出现精密测量技术以前,可认为是古代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以欧洲经纬网制图方法为代表的西方地图学和以中国“计里画方”制图方法为代表的东方地图学,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制图方法。 2.近代地图的发展。近代地图的发展时期,是以各国都先后开展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量为开始标志。3.现代地图的发展(现代地图学进展)。该时期的特点:是遥感制图、计算机制图和网络制图等新技术兴起与迅速发展,地图学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第二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1. 地图投影、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体、墨卡托投影、变形椭圆、比例尺、高斯-克吕格投影、高程、高差等名词。(名词解释)地图投影:就是地球体的数学模型。 大地水准面:水准面有很多,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体:能用数学公式表示且与地球形状最接近的规则几何体来替代大地体,在测绘中采用了椭球体。墨卡托投影:2. 地球体的基本特征。(简答、判断、填空、选择)(1)地球体的量度。浩瀚宇宙之中 ,地球是一个表面光滑、蓝色美丽的正球体。机舱窗口俯视大地 : 地表是一个有些微起伏、极其复杂的表面。事实是: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2)地球体的物理表面。水准面: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水准面有很多,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地球物理表面:由于地球内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导致大地水准面不是一个规则的曲面。可见,大地水准面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即地球物理表面。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是一种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 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为便于大地测量成果的计算,应选择一个能用数学公式表示且与地球形状最接近的规则几何体来替代大地体,在测绘中采用了椭球体。该椭球体是通过选择一个椭圆,使其长、短轴与大地体的赤道直径和地轴相对应,并绕其短轴旋转而成,所以称为地球旋转椭球体,简称地球椭球。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个可以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的曲面,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所以我们通常将其视为地球数学表面。地球椭球体表面可以称为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3. 试述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简答、判断、填空、选择)1、地球仪上所有经线都是连接两极的大圆弧,且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除赤道是大圆外,其余都是小圆,并且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极地成为一点。2、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3、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4、纬差相等的经线弧长相等;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相等,在不同的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不等,而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的。5、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相等,不同纬度带内,网格面积不等;同一经度带内,纬度越高,梯形面积越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缩小。4. 为什么要进行地图投影?(简答) 解决地图表面和地球球面的矛盾5. 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判断、填空、选择)长度比、角度变形、面积比、等变形线6. 地图投影是怎样分类的(按变形性质及构成可分为那几种)?各有何特性?其正轴投影的经纬网形状与变形分布规律是什么?并画出示意图。(分析、简答、判断、填空、选择)(一)按投影构成方法分类。1、几何投影。(1)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平面与地球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而构成的一种投影。(2)圆柱投影:以圆柱表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圆柱面与地球体相切或相割,将地球上的经纬网格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沿圆柱的一条母线剪开,展成平面而得到的一种投影。(3)圆锥投影:以圆锥表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锥表面相切或相割,将球体表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锥表面上,然后沿圆锥的一条母线剪开,将圆锥表面展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1)正轴方位投影:经线为放射状直线,纬线为同心圆;(2)正轴圆柱投影:纬线是平行于赤道的直线,经线为垂直于纬线且间隔相等的平行直线;(3)正轴圆锥投影:纬线为同心圆弧,经线为交于一点的放射状直线束,经线与纬线相互垂直。2、非几何投影(条件投影)。(1)伪方位投影:在正轴方位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为同心圆,中央经线投影后为直线,其他经线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且相交于纬线的共同圆心。(2)伪圆柱投影:在正轴圆柱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平行直线,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他的经线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3)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同心圆弧,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他的经线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4)多圆锥投影:这是一种假想借助多个圆锥表面与球体相切设计而成的投影。它是将一系列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它们的中心轴线与地轴重合且各圆锥面的顶点位于地轴的不同位置上,使各圆锥面分别与地球相切,将切线附近一定纬度间隔内的地球经纬网投影到各圆锥面上,将其展为平面,并将各投影面连接而成。(二)按变形性质分类。1、等角投影:这种投影没有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的夹角与地球上相应夹角相等,即角度变形为零( a=b=m=n)。这说明在等角投影中变形椭圆的形状仍为圆,换句话说,在地球小区域范围内的地物轮廓形状投影后仍保持不变,因此这类投影也称正形投影。2、等积投影:这种投影没有面积变形,投影面上任一面积与地球(已按主比例尺缩小)上相应面积相等,没有面积误差。也就是球面上的不同地点微小圆投影后成为面积相等的各个椭圆,但椭圆的形状不一样,因此有角度和长度变形,而且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比较大。3、任意投影:在这类投影中,既不等角又不等积,长度、角度、面积三种变形同时存在。其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而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这类投影有很多,其中等距离投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投影。所谓等距投影,并不是说这类投影不存在长度变形,而是只保持变形椭圆主方向中某一个长度比等于1,即误差椭圆上的一个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圆半径相等。7. 何谓等角投影、等积投影、等距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简答、名词解释、判断、填空、选择)8. 如何区别正轴方位投影和正轴圆锥投影?(简答)正轴方位投影,投影面与地轴相垂直;正轴圆锥投影,圆锥轴与地轴重合。9. 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简答)1.角度没有变形;2.等变形线和纬线一致,同一纬线上的变形处处相等;3.两条标准纬线上没有任何变形;4.在同一经线上,两标准纬线外侧为正变形(长度比大于1),而两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变形(长度变形比较均比小于1),因此,变形比较均匀,绝对值也比较小。5. 同一 纬 线 上等经差线段的长度相等,两条纬线间的经线线段长度处处相等。10. 投影选择的依据是什么?(简答)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2、制图比例尺。3、地图的内容(主要用途)。4、出版方式11. 比较正轴方位(圆柱、圆锥)投影的经纬网格和变形规律,并各适用作什么地图?(分析、简答、判断)制图区域在极地位置,则选择正轴方位投影;制图区域在赤道附近,应选择横轴方位投影或正轴圆柱投影;若制图区域在中纬地区,则应选择正轴圆锥投影或斜轴方位投影。同是中纬地区,如果制图区域呈现沿纬线方向延伸的长形区域,则应选择单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如果制图区域呈现沿经线方向略窄,沿纬线方向略宽的长形区域,则应选择双标准线正轴圆锥投影;如果制图区域呈现南北、东西方向差别不大的圆形区域,则应考虑选择斜轴方位投影。同是在低纬赤道附近,如果是沿赤道方向呈东西延伸的长条形区域,则应选择正轴圆柱投影;如果是呈现东西、南北方向长宽相差无几的圆形区域,则以选择横轴方位投影为宜。12. 为什么说圆锥投影适于制作东西方向延伸地区的地图?(分析、简答、判断)最适宜于制作中纬度且沿东西方向延伸的地区的地图。由于地球上大多数陆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且因圆锥投影的经纬网形状简单,图上量算方便,所以许多国家都采用它来编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其中正轴割圆锥投影用得更广泛。(中国1:100万地形图)13.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原理、变形性质、变形分布规律及用途。(分析、简答、判断)原理:假设用一空心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上,使椭圆柱中心轴位于地球椭球体的赤道面上,椭圆柱面与椭球体面在某一经线相切;然后,用解析法使地球椭球体面上经纬网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并保持角度相等的关系,最后将椭圆柱面切开展平,就得到投影后的图形。性质:高斯克吕格投影是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属等角投影。规律:(1)中央经线投影后长度不变,没有任何变形,除中央经线上长度比为1外,其他任何点上的长度比均大于1。(2)在同一条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最大值位于赤道上;(3)本投影属于等角性质,投影后没有角度变形(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用途:我国大、中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即高斯克吕格投影。在我国,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有6和3分带两种规定,前者可满足1:2.5万1:50万,而后者可以满足1:1万和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投影精度要求。14.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分带方法,各自适用哪些比例尺的地形图投影?(填空、选择、判断、计算)(1)在中、小比例尺测图中,大都采用6分带法,即从首子午线开始,按经差6为一带,将地球分成60个投影带,并编号1、2、60。6带的带号与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0)有下列关系: L0 =带号6-3。(2)在110000及更大比例尺测图中,因采用6分带法不能满足测图的精度要求,故又采用3分带法。3投影带的划分,是从东经1.5的子午线开始,按经差3为一带,把地球分为120个带。3带的带号与其中央子午线经度(L)有下列关系: L =带号3。15. 墨卡托投影的原理、经纬网格、变形规律、特性和用途?(根据墨卡托投影的经纬线形状,分析这个投影的特性和用途?)(分析、简答、判断)原理:墨卡托投影,是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假想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切或割于地球,按等角条件,将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将圆柱面展为平面后,即得本投影。网格:经线是平行的直线,其间隔相等;纬线是平行的直线,其间隔从赤道开始,随纬度的增加向两极逐渐增大,并伸长至极地。变形规律:(1)经线是平行的直线,其间隔相等;(2)纬线是平行的直线,其间隔从赤道开始,随纬度的增加向两极逐渐增大,并伸长至极地;(3)经纬线成正交网;(4)大底线或大圆弧投影后方位角不变;(5)等角航线在投影平面上是一条直线;(6)大底线或大圆弧在投影平面上是一条凸向极地的曲线。16. 比例尺的含义及表现形式。(名词解释、判断、填空)传统的地图比例尺,主要是指图上线段长度(L)与实地相应的线段长度(D)之比。 地图比例尺更为精确的含义主要是指地图主比例尺,其实质则是指在进行地图投影时,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17. 已知一块耕地的实地面积为6.25km2,图上面积为25cm2,求该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并用不同的比例尺形式加以表示。(计算)18. 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在1:5万地形图上其比例尺精度为多少?要求在图上至少能表示出2米的地物,则地图的比例尺不应小于多少?(计算)19. 什么是主比例尺、局部比例尺?一般地图上标的比例尺是属于那一种?在无变形点或无变形线上的比例尺称为主比例尺。 地图上除了无变形点或无变形线以外其他点位上的比例尺,叫作局部比例尺。因而一般地图上注明的比例尺实际上是指该图的主比例尺。20. 地图上直线比例尺的适用范围?(判断、选择)以上几种形式的比例尺,主要用于大中比例尺地图,而不能用于小比例尺地图中的长度方面的量算。21. 地理制图数据的量表处理方法。(填空、判断、选择)量表系统是将空间要素按特征分类并按不同精确度进行刻画的一种有效方法。量表系统按四级精确度描述空间要素的属性特征,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比率量表。第三章 地图概括1. 地图概括的定义、实质是什么?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答、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定义:地图概括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地球表面的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其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的特点。换句话说,即对制图区域客观事物所进行的取舍和化简。主要因素有:比例尺、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制图区域特征、制图数据质量和制图图解限制。2. 地图概括的分类及适用图型是什么?(填空、选择、判断)地图概括可分为比例尺概括和目的概括。3. 地图概括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注意一些细节。(填空、选择、判断)一、选取 。二、简化 。三、夸张 。四、符号化。【(一)资格法、(二)定额法、(三)区域指标法、(四)确定选取指标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1.图解计算法 用于居民点选取。2.等比数列法 用于河流等线状地物要素的选取。3.区域指标法 适用于各类要素的选取。4.回归分析法 适用于某一类要素的选取。5.开方根规律 用于从大比例尺图编制小比例尺图。)】4. 地图概括过程中对地图内容的取舍表现在哪两个方面?采取哪些方法进行取舍的?选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取主要的类别;二是选取主要类别中的主要事物。舍去也有两个方面:一是舍去次要的类别;二是舍去已选取的类别中的次要事物。注意:所谓主要与次要是相对的,随地图的主题、用途、比例尺的不同而异。5. 什么是资格法、定额法?在选取过程中,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要素的选取?这两种方法各自的做缺点是什么?如何弥补?(分析、简答、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资格法是指一种按空间数据的数量、质量等级高低排序作为选取资格的选取方法。 在编制地图时,首先对制图对象由高级到低级、由主要到次要、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资格排队,确定选取指标。缺点: 以一个指标作为选取条件,有时不能正确反映区域间的差异,或不能保证具有重要意义的小事物被选取。同一资格无法预计选取后的地图容量。弥补措施:根据资格法选取地物,在具体编图实践中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如可以按区域情况规定不同的选取标准。定额法选取是按新编地图上单位面积选取对象的个数或密度确定的。定额指标主要按图解、计算分析及编图试验取得。如开方根规律。规定选取定额时,要考虑制图对象的意义、区域面积、分布特征、符号大小和注记字体规格等因素的影响。 缺点:难以保证所选取的数量与所需要的质量指标相协调。 弥补措施:定额法与资格法结合运用。不仅照顾在图面上选取数量的密度和适宜性,同时还应考虑选取对象的重要程度、地图符号大小与注记规格对选取的影响等。6. 运用开方根规律进行要素选取的简单计算。(填空、选择、判断)第四章 地图符号1. 地图符号系统有哪些组成?(填空、选择、判断)地图符号是表示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具体包括:几何图形(点、线、面状符号);地图色彩; 地图注记;影象及装饰图案。这些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点、线、几何图形或文字的结合称为地图符号系统。 2. 按空间分布特征分和按比例关系分,地图符号各分为哪几类?各类符号的特点是什么?(简答、填空、选择、判断)1、按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分布状况分类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积符号四种。(1)点状符号特点:(1)符号大小与比例无关;(2)定位特征。(2)线状符号特点:(1)符号长度与比例尺发生关系;(2)宽度往往反映事物的等级或数值(3)定位:精确和概略(4)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事物的质量特征(3)面积符号特点:(1)符号的范围与比例发生关系;(2)具定位特征(4)体积符号特点:(1)与比例尺相关;(2)具定位特征 2、按符号对地图比例尺的依存关系分类:可分为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比例符号:是一种能按地图比例尺表示事物分布范围的符号,它一般与面状符号相联系。对于由这类符号所表示的事物,可以从图上量测其长度、宽度和面积。半比例符号:一般表示事物的分布位置、延伸形态和长度,但不能表示其宽度,它一般与线状符号相联系。非比例符号:是一种表达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小面积事物(如油库、气象站等)和点状事物(如测量控制点等)所采用的符号。这种符号的形状与大小和地图比例尺无关,它只具有定位意义,一般与点状符号相联系。3. 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哪几个方面?(填空、选择、判断) 视觉变量包括基本视觉变量和从属视觉变量(或叫派生视觉变量)两类,前者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从属视觉变量主要有:颜色变量的分量有:色相、亮度和彩度;网纹的分量有:排列、尺寸、样式。4. 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有什么特点?(填空、选择、判断)符号的形状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外形和特征:(1)有些符号的形状类似地物本身的实际形状,如铁路、树木、房屋等;(2)有些事物并无明显的形状,如境界线、经纬线等,则多采用象征性的形状,以便于使读者根据符号联想到实际事物。形状是图形在视觉变量上最重要的差别。 尺寸是指图形符号所占据的空间尺度,体现了构成符号在长度、宽度、高度、面积、体积等方面的度量变化。尺寸变量是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量度上的变量。图形尺寸的差异,可以反映重要性或数量的不同。尺寸是描述数量特征最有效的变量之一。5. 视觉变量的感受效果有哪些?分别有哪些变量可以产生这些视觉效果?(填空、选择、判断)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主要包括等级感、数量感、差异感和类别感等。 图形的尺寸、颜色的亮度、网纹是产生等级或顺序视觉感受的主要变量。尺寸是产生数量感唯一的和最有效的视觉变量。 类别感主要依据形状和色相变量产生。6. 色彩的三要素(特性)是什么?颜色的三原色是什么,混合后得到什么颜色?光的三原色是什么,迭加后得到什么光?(填空、选择、判断)1、色相2、亮度3、彩度(饱和度或纯度) 色料三原色是黄、品、青。黑 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白7.在地图定性表示、定量表示是各自适用色彩的哪些特性?(填空、选择、判断)定性特征的设色 颜色的色相是用来区分要素的不同类型或不同的定性等级的最适当的视觉变量。在地图符号设计中,颜色选择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用色习惯、相关的标准、读者的心理感受、生理限度等。定量特征的设色 在地图上,我们常常选择使用一个渐变的色阶来表达某种现象在数量上的分布特征。这种色阶类型包括:单色渐变、双色渐变和多色渐变。8. 地图上的注记起什么作用?地图注记分为哪几种?它们能表达地理事物的那些特征?(简答、填空、选择、判断)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质量特征,数量特征的文字和数字称为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的重要部分。注记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要素,但它们与地图上表示的要素有关,也是一种地图符号,没有注记的地图只能表达事物的空间概念,而不能表示事物的名称和某些质量和数量特征。所以注记与图形符号构成了一个整体,是地图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注记起定位的作用,是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 地图上的注记可以区分为:地名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及图幅注记。 (1)地名注记 说明各种事物的专有名称,其主要种类是地名,例如居民地名称,海洋、湖泊、河流、岛屿、山脉名称等。(2)说明注记 a.说明各种事物的种类、性质或特征,用于补充图形符号的不足。常用简注表示,如石油管道用“油”、输水管道用“水”、石质河底用“石”、松树用“松”等。b.说明某些事物的数量特征,例如高程、路宽、水深、流速、桥长、载重量等。(3)图幅注记 主要是表示图名、图号、图廓、图例、比例尺和图签(包括坐标系、高程系、等高距、摄影、调绘、制图时间、图式版本、制图单位等文字说明)等。9. 地图上注记配置的原则和方法?(简答、填空、选择、判断)1、注记配置的基本原则:第一,不应使注记压盖图上的重要内容;第二,注记应与其所说明的事物关系明确。 2、注记配置的方法:点状事物:以点状符号为中心,在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中的任一适当位置配置注记,注记呈水平方向排列。排列形式:四周,水平排列。线状事物:注记沿线状符号延伸方向从左向右或从上向下排列,字的间隔均匀一致,特别长的线状地物,名称注记可重复出现。排列形式:雁行排列、屈曲排列。面状事物:只要空间有足够的位置,注记应全部放在面状符号之内,沿面状符号最大延伸方向配置,字的间隔均匀一致,并距面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排列形式:水平排列、垂直排列、雁行排列、屈曲排列第五章 地图表示1. 点状符号进行定位表示时的常用结构有哪些变化?如何进行定位处理?(填空、选择、判断)1、点状符号的二维和三维扩展(1)分割圆(2)百分比几何块:包括柱状统计图、三角块等。(3)玫瑰图(极坐标图)2、点状制图的定位处理 点状符号在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普通地图上,有严格的定位规则。例如,在地形图上,控制点、居民点、独立地物都采用了定名的或顺序的点状符号,这些符号的重心或底点,都与地物的地理位置相重合。另一类点状符号说明一个地理范围,例如地类界内的阔叶林符号,一般是放置在地类界的中心或其他合适的位置。 在专题地图中,原则上是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2. 什么是分区统计图、点值图?二者有何不同?(简答、名词解释)如果点状符号是代表一个区域的数据,通常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上,这种地图通常称为分区统计图。 点值法是采用许多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点子,布设在制图区域各个统计单元内(通常以行政区划为统计单元),每个点子代表一定的数值,通过点子分布的疏密来反映空间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采用点值法的地图称为点值图,这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表示人口、农业、牧畜业等离散分布现象的地图上。3. 线状符号的特征。(填空、选择、判断)(1)精准定位(2)概略定位(3)静态(4)动态4.比较质底法与范围法的异同?底质法又有哪些分类?如何区分?(分析、简答)在对面状地理特征进行定性表示时,可以将其在空间上分为连续成片面状分布与非连续成片面状分布两种,前者的表示方法主要为底质法,后者为范围法。 底质法是按照某种分类规定,把整个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片(图斑)或区域(带),然后根据拟定好的图例,分别在这些图斑或区域内普染成不同的颜色或图案。 底质法适用于表示成片连续分布地理现象。这里“成片”是指面状分布。“连续”是指制图区域内不存在空白区域或相互重叠区域,每一个图斑都代表一定的类型或区划,非此即彼。制图区域内不可能出现一种未知类型的图斑或者一个图斑包含两种质量特征含义,也就是说图斑之间不可能出现空白和重叠的现象。如果出现复域类型,这些复域图斑便成为新的类型,它们之间也互不重叠。 范围法是用面状分布现象的轮廓界线表示其分布的位置和范围,轮廓界线内普染颜色或填绘图案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 范围法适用于成片非连续面状分布地理现象的地图表示。这里“成片”与底质法中的含义一致;“非连续”是指制图区域内图斑之间存在空白区域,图斑之间可以相互重叠。 一个图幅范围内产业或作物的分布通常不能布满全区,因而显示在地图上呈散列及片状分布的图斑。当表示两种以上的产业和作物时,他们在地图上的图斑有可能互相重叠。 1、类型图 2、区划图5. 什么是等值区域法?与分区统计图表示方法有何区别?并绘出示意图。(分析、简答)等值区域法是根据各单元区域(通常是行政区域)统计资料的相对数量指标进行分级(依据间距或比率量表),根据级别的高低,在各单元区域内用不同亮度、饱和度的颜色变化或不同疏密的图案纹理,以反映各区域之间数量指标的差异。 (1)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分区统计法采用点状符号表示各个分区的总值;而等值区域法则在统计单元内采用一致的面状符号,而且一般用于表示地理现象的相对指标。(2)分区统计图法主要是通过尺寸视觉变量确切地反映出要素之间的数量差异。分区统计图法中的每个图表并不是指示定位点上现象的数量特征,而是反映了其所在区域内某现象的全部数量总和,因而统计图一般被配置于各统计区域内的重心位置上。第六章地图编辑1. 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分别有哪些?(填空、选择、判断)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势、土质与植被人文要素: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2. 普通地图按图型划分有哪些类型?两者有何区别?(分析、简答)地理图、地形图 区别:地理图又称一览图,它的概括度比较高,是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其地势要素多以等高线加分层设色表示,或配以晕渲以加强视觉的立体感。它的地物多以抽象符号表示。地形图通常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几何精度高,内容详细,可以提取比较详细的地形信息,地势要素主要用等高线显示,其他地物则按统一规定的图式符号、注记加以表示。3. 等高线的种类?等高线的特性是什么?(填空、选择、判断)种类:基本等高线、半距等高线 特性:4. 什么是普通地图?什么是专题地图?各有何特点?(简答、填空、选择、判断)普通地图:是表示地球表面的水系、地势、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特点:专题地图:又称特种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数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特点:5. 什么是地形图?什么是地理图?各有什么特点?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简答、填空、选择、判断) 地形图一般是指按照统一的大地控制基础、地图投影、分幅编号,统一的测制规范、图式符号系统,统一的比例尺系列,统一组织测制的1:100万和更大比例尺的的普通地图。地理图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与地形图相比,地理图具有如下特点:比例尺没有硬性规定,地图投影可以多样,图廓范围大小不同,几何精度不如地形图,内容因用途而异,对要素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重视反映地理分布特征,没有统一的表示方法,符号可以自行设计。 地形图与地理图的区别:不能简单以比例尺划分,区别在于地理图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 6. 在地图上表示地貌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优势、不足?其不足如何弥补?(分析、简答)等高线法、晕渲法、分层设色发、写景法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优点:等高线具有明确的数量概念,与其他地貌表示方法相比,等高线最主要的优点是具有可量测性,通过计算可以获得坡度、坡向、地表面积、地面坡度和体积等数据。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缺点: 立体感较差;地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微地貌无法表示。两种弥补方式:从等高线本身加以改进,例如明暗等高线法和粗细等高线法。弥补立体感欠佳的方式,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辅以其他的方法,如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晕渲法的优点:晕渲法显示地貌形象生动、自然逼真,立体感强。缺点:由于其不可度量性,即不能量测坡度和高程,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弥补方法:将晕渲法与等高线法配合表示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分层设色发:优点:采用分层设色法的地图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可以使人们一目了然地看出制图区域的地势总貌,迅速获得高程带分布、高差对比和不同高程带地貌单元的面积对比印象。缺点:若设色不当,两色层之间过渡不好,对比太强,易使读者对地貌产生“阶梯”的错觉;如果色调设计过浓,也会掩盖图上其他要素。弥补方法:常与等高线法和晕渲法配合使用。写景法:优点:该法通俗明了,易绘易懂。缺点:没有一定的数学法则,而且不能从图上测量高程、距离和坡度等数据,所以在基本地形图上已不使用。弥补方法:写景法常与等高线法配合使用7. 地形图分幅编号的计算。例: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11922E, 3119N,求该地所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图幅范围,并结合图解法与解析法分别求出其所在的1:50万、1:25万地形图的编号及相应的图幅范围。(计算)8. 我国基本地形图包括那些比例尺系列?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是什么?(简答、填空、选择、判断)1:100、50、25、15、5、2.5、1(万)、5000特点:1.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3.国家基本地形图是依据国家测绘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烦人测量与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图式完成的,以便保证由各地方测绘部门分工完成的地形图,在质量、规格上的完全统一9. 专题地图的特性表现哪些方面?(简答、填空、选择、判断)1.变现主体内容的广泛性2.具有地理基础和专题要素双重内容的层面3.表示方法多样,图面配置灵活10. 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填空、选择、判断)1.地图设计阶段2.地图编绘阶段3.出版准备11. 专题地图资料的类型有哪些?从哪几个方面来对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填空、选择、判断地图资料、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资料、文字资料等。 资料的分析与评价,是对照资料的政治性、科学性、完备性、现势性等要求,评定各种资料的使用价值和可使用程度。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